《重复的奥妙》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84-85页
教学三维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运用等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发现和创新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3、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事物的简单排列规律。
难点:探索多层次寻找规律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欢迎你们进入“最强大脑”,老师这里有一组数字,请你们找一找它的规律,在半分钟内记下来。
师: 为什么同学们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把这么长的一串数字记下来?
生: 因为它们是有规律的。它们是012、012一直重复的。
师:真是太有趣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重复的奥妙”。
(板书课题:“重复”的奥妙)
设计意图:以“最强大脑”智力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出课题。
2.自主探究,探索新知
活动一
1、观察
师:同学们,元旦就要到了,小朋友们正在忙着布置美丽的校园呢。仔细观察,都有些什么呢?
(学生边说边板书图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发现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闪亮,发现了这么多。再仔细观察,它们是怎么排列的,你有发现吗?小组讨论一下吧。
(学生先说哪一个物体就先探究哪一个)
师:它是怎么排列的?你想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1:·····
师:你还能用其他来表示吗?
生2:······
生3:······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多呀,请你用你最喜爱的方法来表示,做在小研究第1题的位置。
(展示约5份,选好作品,学生上来讲,老师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画。并板书方法有图形、数字、字母、文字······)
师:你们还有发现吗?
生1:我发现了···的规律。
师:你想用什么来表示?
生2:我发现了·····的规律。
你想用什么来表示?
师:同学们,选择一组你最喜欢的图,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我们先不要告诉别的同学你表示的是什么,等一下让同学们来猜,开始。
(展示4份,学生自愿举手上台讲,其他学生猜,并追问为什么。)
活动二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些物体都是有规律的,那它们有什么共同的规律?
小组讨论一下吧。
(引导学生说出:他们都是的。叫3-4个学生回答)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你们觉得美吗?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复的奥妙。(点课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表示规律。
3.运用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物体都是一直重复的,你还能继续挂灯笼
吗?下一个灯笼是····后面还有吗?很多很多,我们就用······来表示。
师:挂完灯笼,你还想继续摆什么呢?
(叫4个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能发现规律,还能运用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规律。
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说一说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不仅在这幅图里有重复的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重复”的现象。小组先讨论一下。
师:谁来说一说?(叫6个学生。比如做课间操,每天都有上午、中午、下午和晚上,每天都是24小时)
设计意图:将学习的知识联系现实生活。
2.师:孩子们,不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重复的现象,在音乐和舞动中也有重复的旋律,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幸福拍手歌,边听边做动作)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重复的旋律了吗?谁来说一说?
师:孩子们,多么有趣呀,这就是重复的奥妙。(点课题)
设计意图:学到这,学生也累了,因此我设计了这一环节,让学生活动活动。
活动三
3.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挑战吗?现在我们进入冲关我最棒,这个挑战有3关,
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关,老师正在串珠子,下一个是···再下一个是····。第2题,下一个字是····。
第3题,老师对你们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你们能满足老师吗?等一下会出现一些小动物,请你们用它们叫声说出来,一声。(前6个就老师出示,后面的学生猜)
师:祝贺你们,闯关成功。
设计意图:第一关是基础题,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师:进入第二关,你们有信心吗?小朋友们,你能给我涂上有规律又漂亮的颜色吗?小小化妆师们,拿出你们的彩笔吧。
(展示4份,并追问为什么要这样画)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设计意图:第二关是开放题。
师:现在进入第三关。你能设计出有规律的图案吗?小小设计师们,开始吧。
(展示5份,追问为什么。)
师:恭喜你们,顺利过关。
设计意图:第三关是发散思维的题。
四.总结提升,交流收获
同学们,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同学们,其实重复的规律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希望同学们都长有一双慧眼,发现更多重复的现象,和探索其中的奥妙。
板书设计
“重复”的奥妙
方法: 文字 图形 数字 字母 符号
教学反思:
《“重复”的奥妙》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好玩》第二课时的内容,属于综合实践活动。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运用等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联系实际感知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规律。这节课以主题情境图为载体,放手让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中去寻找规律,并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些规律,实现了从具体事物到抽象的数学符号的过渡。反思整个课堂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1、游戏激趣
课始,我以“最强大脑”智力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创设了“元旦”的情境,让孩子们感受了节日气氛,同时自然而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
三、教学设计循序渐进、层层推进。
“表示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我设计了“观察发现——表示规律——运用规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特别是在“表示规律”环节,我顺学而教,学生先选取了什么就先探究什么,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表示,展示交流,在了解了不同的表示方式后再任选一种进行表示,这样的设计有梯度,降低了探究活动的难度。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出示主题图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用语言描述规律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发现规律特点的环节,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有规律的信息,总结出规律“重复出现”的特点,培养了孩子的概括能力。
五、练习巩固新知
我设计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基础题,第二题是开放题,第三题是发散思维的题,这样的设计有梯度。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 在表示完规律时,可及时问问学生,有没有人改变了表示方法,哪种表示方法更简便,比如在表示比较复杂的事物(气球的排列规律)时,我们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更加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