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六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6 16:35: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和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之一,本节只安排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三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的含义、主要形式和降雨的等级划分。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授课使学生理解降水的多少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到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明确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地理学习的兴趣,初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扬州地区降水情况的了解,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
1.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
2.年降水量变化柱状图的阅读与绘制。
【教学难点】
通过读图与绘图,使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概念,认识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涉及。从内容上看,七年级学生会觉得既熟悉又新鲜,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式、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从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上看,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且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看法,具有良好的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学法指导
(1)读图分析法:通过学生从“降水量柱状图”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降水量分布图”中获得有效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整合,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降水量的世界分布规律。
(2)活动探究法:
①合作讨论──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②个别探究──根据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
1~2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分成小组就座,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1.扬州地区在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以什么天气为主?这种天气通常又称为什么?2播放视频资料“梅雨”。 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进行思考和说明。 利用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导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广泛参与,体现主体意识。
新课教学 降水与我们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降水与我们”文字内容,介绍降水的概念、降水的主要形式和降雨的不同等级。2.活动探究: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小组讨论“不同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3.教师实物操作雨量器和量杯。 1.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并选举代表举例说明不同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2.朗读“降水量的测量”,观看视频,探究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锻炼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思想情操。
降水的季节变化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反映气温年变化趋势的“气温曲线图”,指导学生阅读“降水的季节变化”文字内容,介绍降水量柱状图。2.展示扬州市多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1989~2006)月平均降水量表格(见图2),要求每两位学生(同桌)为一个合作小组,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对绘图情况加以点评,总结出绘图注意事项。图2月 份123456月降水量(毫米)50.549.188.166.586.7162.7月 份889101112月降水量(毫米)171.6160471.947.053.933.7 1.学生读图分析2.小组根据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思考、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和步骤,完成绘图。 1.明确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柱状图表示。2.培养学生读图绘图的能力并且通过合作绘图增强合作精神。
降水的分布 播放投影,展示“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读图,设问(如下)并总结影响降水量的因素。1.赤道附近降水多还是两极降水多?2.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多还是沿海降水多?3.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还是西岸降水多?4.世界的“干极”和“雨极”各在哪里? 学生读图、分析、完成上述问题,并概括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读图比较获取知识的能力。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