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word版含答案)  同步训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6 10: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16世纪以来,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 )
①屠杀当地居民
②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
③贩卖黑人奴隶
④开拓商品市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表是1601~1780年西欧金银出口量统计表,该表表明(单位:吨)( )
时间 到波罗的海岸 到地中海岸 从荷兰到亚洲 从英国到亚洲 合计
1601~1650 2475 2500 425 250 5650
1651~1700 2800 2500 775 1050 7125
1701~1750 2800 2500 2200 2450 9950
1751~1780 1980 1500 1445 1450 6375
A.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B.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C.亚洲占据主导地位 D.西方殖民扩张遭到抵制
4.意大利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的早期发源地,但从1498年达 伽马在印度加尔各答港口的登陆,使意大利遭受了沉重地经济打击,便逐渐结束了意大利人享有的、作为西欧和东方贸易中间人的有利可图的垄断地位,由此走向衰落,其主要原因是( )
A.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削弱自身实力 B.法国入侵使意大利半岛遭受严重破坏
C.新航路开辟失去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工商业经济衰退失去竞争力
5.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3%来自西班牙。西班牙每年派遣两支运载金银的船队来往于美洲与本土之间。1503年到1600年,西班牙从美洲一共掠夺了153564公斤黄金,7439142公斤白银。这导致西班牙( )
A.国力增强,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经济转型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 D.物价上涨,加速社会阶层分化
6.西方人解释“地理大发现”的动机,大体先后提出过三种理论:宗教动因说,即葡萄牙寻找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王国,共同夹击阿拉伯人;寻找黄金、香料说,强调资本主义早期发展的冲动;近期有学者强调,“地理大发现”的动机是得到粮食、燃料等大宗商品。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 )
A.是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B.主要得益于宗教传播的精神动力
C.意在探寻黄金,抑制物价上升趋势 D.缓解了当时欧洲严重的农业危机
7.哥伦布到达美洲时,新旧大陆唯一相同的作物是棉花,唯一共有的家畜是狗。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B.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C.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D.促进了种族交流及其重新分布
8.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 )
A.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B.削弱了土耳其的实力
C.导致了非洲贫穷落后 D.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
9.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两种最厉害的欧洲麻醉剂是烈性酒和基督教。”近代,基督教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
A.罗马帝国的对外征服 B.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全球合作的不断加强
10.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构成方式为“新×××”的地名,如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兴城市大量出现 B.欧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
C.美洲经济迅速发展 D.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的建立
11.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视角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视角/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视角/文明相遇
12.下面为1550~1800年美洲贵金属的流向情况表(单位:百万帝国银元)。表中现象( )
年份 1550年 1600年 1650年 1700年 1750年 1780年 1800年
流向西班牙 3 10 8~9 10~12 10~15 15~20 20~25
流向葡萄牙 — — — 0.5 8~10 3 2
流向东方 2~3 44 6 8.5 12.2 14.7 18
A.表明欧、美、亚三角贸易规模扩大 B.加速了西葡两国封建制度的解体
C.使全球贸易中心由欧洲移至东亚 D.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马克思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些“革命因素迅速发展”的最重要作用是(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 B.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D.促进了欧洲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14.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对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据估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反映了( )
A.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了各种疾病的传播
B.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人口迁移
C.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物的大交流
D.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植物的大交流
15.“但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开始争相追逐,欧洲王室以拥有中国瓷器作为炫耀海权的手段,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这说明( )
A.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 B.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
C.“地理大发现”引起西欧价格革命 D.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
16.有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何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这表明( )
A.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 D.经济贸易活动取代殖民战争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的冒险远航、殖民征讨和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在移民队伍的组成上,商人、贵族、教士三位一体。在殖民地,由国王任命封建贵族充任各殖民地的总督和都督,执掌军事、民政和司法大权。在土地制度方面,所有已占领的土地被宣布为王室所有,由国王分封给殖民者和教会。在工商业政策方面,奉行“重金主义”(重商主义的早期形式)政策,使用强制奴隶劳动开采金银矿藏,掠夺大量金银财富。
——摘编自艾周昌等《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二 从1813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号称“印度的曼彻斯特”的达卡城人口曾经到过15万人,到1840年前后,只剩下3万至4万人了。英国的工业品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成了生产鸦片、棉花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物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负责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相继发生。
——摘编自《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扩张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英国在殖民扩张方式上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对印度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资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亚。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是殖民掠夺和贩卖黑奴。英国侵入印度后,仅在1757—1815年的五十八年间,就从印度总共榨取了约十亿英镑的财富。仅利物浦一地的奴隶贩子在1783—1793年的十年间,就贩卖奴隶三十五万多人,赚得一千五百多万英镑。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 依据材料归纳地理大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综合以上材料,你对殖民主义有何评价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综合材料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贸易的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铸币质量的变化和汇票、信贷等使用日益流行,这表明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故选C项;根据所学,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题干中的现象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根据所学,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价格革命而不是商业革命,排除D项。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A
7.答案:C
解析:材料“欧洲人给美洲带来了马、牛、羊、猪等牲畜和一些禽类,以及各种麦类、甘蔗、咖啡等。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西红柿、菠萝等”说明早期的海外扩张有利于不同大洲之间物种的交流,故选C。材料显示洲际物种交流,看不出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种族交流信息,D错误。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D
解析:由“里斯本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可知,材料所示现象应发生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这一时期中国的瓷器引起欧洲上流社会的关注,人们争相购买。由此可见,新航路的开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故D项与题意吻合。材料没有体现殖民扩张与中西贸易的关系,也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故A、B两项可排除;材料内容与价格革命无关,故C项排除。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的商品在欧洲市场上出现,贸易数量和贸易品种急剧增加,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选B。
17.答案:(1)特点:在王室主导下对殖民地实行直接控制,带
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掠夺的财富未转化为生产力,导致两国不久走向衰落。
(2)变化:从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影响:打破了印度传统的经济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印度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解析:(1)由材料一“葡萄牙、西班牙……对殖民地的统治,都由封建王室直接控制”可得,葡、西两国对殖民地的统治以王室为主导,带有浓厚的封建和半封建色彩;由材料一“使用强制奴隶劳动开采金银矿藏,掠夺大量金银财富”并结合所学可知,葡、西两国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导致两国不久后走向衰落。
(2)第一小问,由材料二“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手工业”可知,与葡、西两国相比,英国的殖民扩张方式从以直接的殖民掠夺为主到以商品输出为主。第二小问,对印度的影响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来答。积极方面可以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促进印度的现代化来作答;消极方面可从打击了印度的民族经济,使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等几个方面来作答。
18.答案:(1)新航路的开辟。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殖民制度等。
(2)现象:地理大发现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积极: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消极:给殖民地和被殖民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解析: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