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4 线段的和与差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4 线段的和与差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17:0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线段的和与差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线段可以相加减,掌握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
(2)利用线段的和与差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线段中点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初步学会数学的建模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实验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懂得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直尺、圆规作线段的和、差,线段的中点。
2.难点: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已知线段AB,用圆规、直尺画出线段CD,使线段CD=AB。
2.两点间的距离是指( )
A.连结两点的直线的长度
B.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
C.连结两点的直线
D.连结两点的线段
二、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我们知道数(如有理数)可以相加减,那么作为几何图形的线段是否可以相加减呢?
2.观察:如图所示,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图中有几条线段?
(2)这几条线段之间有怎样的等量关系?
学生讨论
三、尝试探讨,学习新知
1.显然,图中有三条线段:AB、AC、BC,它们有如下的关系AB+BC=AC,AC-BC=AB,AC-AB=BC。
2.由此,你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两条线段可以相加(或相减),它们的和(或差)也是一条线段,其长度等于这两条线段的和(或差)。
3.例题1:如图,已知线段a、b,
(1)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2)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a-b。
※学生尝试画图。
※教师示范(注意画图语句的叙述)。
解:(1)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顺次截取OA=a,AB=b。
线段OB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2)①画射线OP;
②在射线OP上截取OC=a,在射线OC上截取CD=b。
线段OD就是所要画的线段。
4.在例题1中为什么CD要“倒回”截?不“倒回”截行吗?
5.思考:你会作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吗?
(1)学生讨论
(2)2a是什么意思?(a+a)
(3)那么na(n为正整数,且n>1)具有什么意义?
6.尝试:例题2:已知线段a、b,画出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b
(1)学生独立完成
(2)反馈,纠正
这两个例题是线段的和、差、倍的具体画法,教师在画图的过程中,要边画边讲。注意讲清以下问题:
(1)先画的图形是已知的线段a,b。
(2)画射线的目的是确定整个图形的起点,由于在没有画完的情况下,终点不能确定,而这种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状态,只有用射线描述最为合适。
(3)什么叫“顺次截取”?就是要沿着射线的方向,从起点开始,依照计算的顺序截取。
(4)线段的和、差在画图中的区别是什么?“和”是在截取时不改变方向。而“差”在截取时的方向是变化的。
通过这两个例题。使学生能够掌握线段的和、差、倍的画图。
(5)两个例题讲完后可以安排一个练习:已知线段a,b,c(a>b>c),画一条线段,使它等于2a+3b-c。
7.将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若已知点M是线段AB的中点,你能得到哪些等量关系。



8.已知线段AB,你会画出它的中点C吗?
除了用尺测量,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9.介绍用尺规作线段AB的中点C。
注意语言的叙述:
解:(1)以点A为圆心,以大于的长a为半径作弧,以点B为圆心,以a为半径作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E、点F;
(2)作直线EF,交线段AB于点C。
点C就是所求的线段AB的中点。
四、反馈小结、深化理解
1.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应回答出线段的和、差、倍、分的画法;线段中点的定义。
2.线段的和、差、倍的画法中应注意的问题。如步骤、方向等。
3.一些关键词的用法,如“连结”、“顺次”等。
【作业布置】
(1)数轴上A,B两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5,1,那么线段AB的长是 个单位长度,线段AB的中点所表示的数是 。
(2)已知线段AC和BC在一条直线上,如果AC=5.6cm,BC=2.4cm,求线段AC和BC的中点之间的距离。
A
B
C
a
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