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绿色植物的物质与能量的转换
1.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产物及简要过程
(1)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__叶绿体__,利用__光能__,把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__有机物__,并释放__氧气__的过程。
(2)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①场所:主要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
②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_能量。
③影响因素:光照强度(主要)、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 光合作用的应用
(1)增加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延长光照时间等,都可提高蔬菜瓜果的产量。
(2)合理密稙: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密度适当、间距合理,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3. 光合作用的意义
(1)光合作用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实现了物质的转化。
(2)把光能变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实现了能量的转化。
(3)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4.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及其重要意义
(1)制造__有机物__,一部分供自身利用,更多的则是提供给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2)释放__氧气__,远远大于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更多的则是散发到空气中,供其他生物利用。
(3)维持__碳—氧__平衡,光合作用要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使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
(1)呼吸作用概念:呼吸作用(主要指有氧呼吸)是指在__氧气__的参与下,通过植物细胞内有关酶的__催化__作用,把糖类等__有机物__氧化分解,生成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同时放出大量__能量__的过程。
(2)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3)呼吸作用场所:生物体的__活细胞__。
(4)呼吸实质:__氧化反应__(指有氧呼吸)。呼吸过程中物质转变:__有机物__分解为__无机物__。呼吸过程中能量转变:__化学能__转变为__其他形式的能__。
2.知道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原料 二氧化碳和水 有机物和氧气
场所 叶绿体 活细胞
条件 光 有光和无光均可以
产物 有机物和氧气 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
物质变化 无机物→有机物 有机物→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贮存能量) 化学能→其他形式的能量(释放能量)
相互关系 既互相矛盾又互相依赖。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了 有机物 和 氧气 ,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了 能量 和部分原料 CO2
三、植物新陈代谢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合理灌溉和合理施肥
(1)水、无机盐是细胞构成的基本成分和生理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应根据植物的需求规律,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施肥。
(2)过多的水分会影响到根部等器官的__有氧呼吸__,从而导致烂根等现象的出现。过多的无机盐会引起烧苗,缺乏时会影响植物的正常发育。
2.合理密植
根据__光合作用原理__,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尽量让阳光照射到农作物上,少照射到地面上,并尽量避免农作物之间的相互遮光。
3.种子处理
成熟的种子,时刻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有效提高种子的储藏时间,可采取__低温__、__干燥__等方法,降低种子的__呼吸作用__。
例1.(2020 温州)植物光合作用在叶中合成有机物时,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是( )
A. B.
C. D.
例2.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错误的是( )
A.影响该植物呼吸作用变化的因素之一是温度
B.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
C.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减弱,合成的有机物一直在减少
D.C点以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
例3.(2021 丽水)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为探究“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某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甲所示装置:用干燥、透明的密闭容器模拟大棚,其内放有一株吊兰,传感器测定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
在室温25℃时,将装置放在有阳光照射的窗台上,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ppm表示百万分之一),请回答:
(1)实验中发现容器内壁附有较多水珠,这些水珠主要通过吊兰的 作用产生;
(2)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 。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写出一种具体方法
。
1.如图是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甲、乙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A.氧气、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氧气
C.二氧化碳、水蒸气 D.氧气、水蒸气
2.(2019 湖州)荷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荷花植株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晚上进行
B.叶柄和茎中有发达的孔道,能将空气送到根部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来的
D.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
3.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 a 表示二氧化碳,b 表示氧气,植物的所有细胞都能完成这项生理作用
B.若 a 表示氧气,b 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若 c 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呼吸作用
D.若 d 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的导管向下运输
4.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某市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的引导农村发展设施农业,目前,某市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已逐渐脱贫。请据图回答:
(1)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在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此时植物主要进行 作用。
(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乙、丙的实验装置,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乙装置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蚕豆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 植物。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上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 作用的结果。
③打开阀门后,乙装置中的 气体会进入丙装置,从而导致蚕豆的 作用增强。
5.如图甲所示为光照强度的变化与某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乙图表示温度变化与某种植物光合速率的关系,丙图表示森林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面积的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注: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量,因为有机物的量测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21教育网
(1)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 ;A点代表的含义为 。
(2)由上图分析可知,该植物体在其他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的速率要达到最大时对温度的要求应该是 。温度超过40℃时此种植物表现为 。
(3)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 。
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中,一般要在叶面积指数为6而不是为8时进行林木的采伐比较合算,请简要说明原因。 。
6.如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二氧化碳浓度、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单位:毫克/(分米2 小时)】。请回答:
(1)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3小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克。
(2)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需在光照强度 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若该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恒温30℃时的二氧化碳吸收速率。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1.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封,利用传感器测得相关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就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C.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2.如图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图,下列如图哪个能够反映a点时的生理过程及量变关系( )
A.B.C.D.
3.如图表示大气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组织产生二氧化碳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到B时二氧化碳主要来源于细胞的厌氧呼吸
B.B所对应的氧气浓度比较适合果实和蔬菜的生长
C.B到C的过程中,需氧呼吸逐渐增强
D.该植物组织的细胞能进行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4. 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叶片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叶片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晚上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B.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氧气,④代表有机物
C.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蒸腾作用
D.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呼吸作用
5.如图表示绿色植物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请仔细分析图中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你对图中曲线的分析,你认为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
(2)你认为在40℃下,光照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
(3)在光照强度为b的条件下,温度为30℃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 ,如果大棚栽培蔬菜,在这种情况下应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
6.甲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乙图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制造有机物的质量,通常用氧气的释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表示。请回答:
(1)甲图中曲线上B点的含义为 。
(2)分析乙图可知,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该植物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达到最大的温度是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速率是因为 。
(3)植物可通过改变色素的含量和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选取某植物A、B两个品种,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进行实验,部分实验内容与结果见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耐荫性较高的品种是 。
品种 光照处理 叶绿素a含量(mg/cm2) 叶绿素b含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相对值
A 正常光照 1.81 0.42 4.59
A 弱光照 0.99 0.25 2.60
B 正常光照 1.39 0.27 3.97
B 弱光照 3.80 3.04 2.97
若将某一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黑暗时,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增加8毫克;光照充足时,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减少36毫克,同时通过光合作用每小时能产生30毫克葡萄糖。通过计算比较黑暗时和光照时呼吸作用强度的大小。
7.小科观看科学实验视频《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后思考了下列问题,请认真回答: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20.TIF" \* MERGEFORMATINET
(1) 图1表示“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四个实验过程步骤,那么,该实验正确的操作步骤应该是___________。(按序号排列)
(2)图1中步骤③的作用是脱色,为了使叶片中含有的____________溶解在酒精中,其目的是使实验结果更明显。
(3)图2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选择实验装置组合甲和乙,其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4)图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为了使该实验结果在短时间内非常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说出一项措施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B
例2.C
【解答】解:A、温度、氧气和植物细胞含水量都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A正确;
B、据图可见:a、c点表示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a﹣c段,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增多,B正确;
C、b﹣c段,光合作用强度也有所下降,但制造的有机物始终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因此有机物一直在积累,C错误;
D、C点以后,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含量减少,D正确。
例3.(1)蒸腾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3)增施有机肥、合理通风、燃放沼气等。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吊兰要进行蒸腾作用,其散失的水分在玻璃罩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2)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容器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的消耗量大于产生的量。
(3)要提高大棚内作物产量,可适当增加大棚中CO2含量,具体方法有:①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中的有机物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②合理通风,让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光合作用;③燃放沼气,选用燃烧比较完全的沼气灯或沼气炉燃放,释放二氧化碳。
B
【解答】解:如果图示表示绿色植物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根据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可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故图中叶片中的甲和乙分别代表二氧化碳和氧气。
2.B
【解答】解:A、荷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在白天和晚上均能进行,A错误;
B、荷花的叶柄和茎中都有孔道,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能将空气送到根部,B正确;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莲藕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于茎,茎中富含淀粉,C错误;
D、胚珠将来发育成种子,种子的数目是胚珠的数目决定的。莲蓬中的种子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
3.B
【解答】解:A、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必须是含有叶绿体的活细胞在光下才能进行,而不是每个细胞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如根细胞,A错误;
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B正确;
C、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C错误;
D、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D错误;
4.(1)呼吸;(2)①被子;②蒸腾;③二氧化碳;光合。
【解答】解:(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在曲线AB段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升高,原因是此时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
(2)①蚕豆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②植物的叶片能进行蒸腾作用,把体内的水分散发到空气中,遇到玻璃箱内壁凝结成水珠,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蒸腾作用的结果;
③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释二氧化碳,打开阀门,乙装置内二氧化碳进入丙装置,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蚕豆苗的光合作用增强。
5.(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无光照时呼吸作用的强度
(2)25℃;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体内有机物积累减少
(3)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叶面积指数为6时,该森林的干物质的量达到最大,而叶面积指数达到8时,虽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量增加了,但呼吸作用消耗更多,干物质的积累量反而减少了
【解答】解:(1)甲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因此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A点植物不能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A点代表的含义为:呼吸作用的强度;此时光合作用的强度是0。
(2)由乙图分析可知,温度25℃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差最大,表明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多,因此该植物体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要达到最大的温度要求应该是25℃.温度超过40℃时此种植物表现为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体内有机物积累减少,不再生长。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因此丙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从丙图中看出,叶面积指数为6时,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因此在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中,一般要在叶面积指数为6时。
6.(1)0.45(2)大于n2(3)左
【解答】解:(1)因曲线表示的是净光合量,则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为吸收加上抵消呼吸那部分的消耗,即光合作用的吸收速度为10﹣(﹣5)=15毫克/(平方分米 小时),再由株叶面积为10平方分米、光照3小时,则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毫克/(平方分米 小时)×10平方分米×3小时=0.45克。
(2)由图可知在n1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0,即在该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一昼夜光合作用时间是12小时,呼吸作用时间是24小时。所以在昼夜周期条件下(12h光照、12h黑暗),该植物需在光照强度大于n2的条件下才能生长。
(3)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时,光合作用的强度增强,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将增加,A点将向上移动;同时光合作用增强,光补偿点前移,B点将向左移动。
1.B
解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若a是萌发的种子,则a中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以瓶内温度升高;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并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瓶内的氧气的含量逐渐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增多。
2.A
【解答】解:光照强度为a点时,光合作用的速率与呼吸作用的速率相等,光合作用叶绿体需要的CO2全部由呼吸作用线粒体产生的CO2提供即可.整个细胞或植物体对外不表现气体交换,做到自给自足.
3.B
【解答】解:A、A到B过程,氧浓度较低,有氧呼吸作用较弱,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正确;
B、B点情况下,呼吸作用最弱,是蔬菜水果的保鲜储藏的最佳氧浓度,B错误;
C、由B到C,随着氧气的增加,植物的有氧呼吸加强,C正确;
D、有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D正确。
4.C
解析:光合作用是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放出氧气,其中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自下而上吸收来的,它合成的有机物由筛管自上向下运送。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的过程叫蒸腾作用。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植物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在夜晚进行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A错误。
若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③代表水分,④代表有机物,B错误。
若③代表水分,②代表水蒸气,则表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C正确。
若①代表二氧化碳,②代表氧气,说明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5.(1)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二氧化碳
(3)光反应
(4)适当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
【解答】解:(1)分析图中曲线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2)在温度为40℃,光照强度为c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了饱和点,并且其强度最高,限制光合作用进行的内在因素是暗反应过程中的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外界因素可能是二氧化碳.
(3)如果大棚栽培蔬菜,在光照强度为b,即光照强度较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内在因素是光反应,此时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如果光照条件和温度都适宜时,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二氧化碳的浓度、酶的数量和酶的最大活性的限制.因此适当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暗反应过程中酶的活性有利于蔬菜的生长。
6.(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2)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
(3)B
(4)黑暗时和光照时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解答】解:(1)甲图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因此甲图中曲线上B点代表的含义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相同。
(2)由乙图分析可知,温度25℃时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差最大,表明体内有机物的积累最多,因此该植物体在其它环境因素适宜时,体内有机物积累速率要达到最大的温度要求应该是25℃.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都需要酶参与,所以都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3)表中信息显示:弱光照时品种A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总量均低于正常光照,而品种B却与之相反,这一结果表明:经弱光照处理,该植物可通过改变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比例来适应弱光环境,品种B的耐荫性较高。
(4)在光照下,容器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每小时减少36mg,此值表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制造了葡萄糖30mg,根据1葡萄糖一6C02,每小时光合作用总消耗二氧化碳的量为=44mg,代表真光合速率,根据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呼吸速率为44﹣36=8.放在黑暗条件下,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时增加8mg,此值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因此两种条件下的呼吸作用强度相同。
7.(1)④→①→③→②;(2)叶绿素;(3)阳光;(4)增加金鱼藻的数量,增加光照强度等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④→①→③→②;(2)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3)图2是探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实验,选择实验装置组合甲和乙,两者是阳光的有无,其实验变量是阳光,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需不需要阳光;(4)图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为了使该实验结果在短时间内非常明显,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金鱼藻的数量,增加光照强度等。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5讲
绿色植物的物质和能量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