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画家凡·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的悲剧性的。但是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的每幅作品背后都有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学情分析 这一课是教材第一次出现专题介绍一位画家,而且是一位世界有名的大师。教材出现在高中无可厚非,学生的绘画体验和经验都很容易理解凡高。可教材出现在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如何来理解这么有个性的画家?如果单单把凡·高的作品一一罗列介绍的话,学生会显得无趣,也不易理解;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抓住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了解画家凡·高的一生,及他的生平作品,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进行专题研究和学习;2、能力目标:初步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能用简单的欣赏语言对凡·高的作品进行欣赏评述,并形成对艺术品的简单鉴赏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分析凡·高的一生,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执着的精神,感悟人在逆境中应该怎样调整控制好自己,成为一个积极健康的人。
重点 1、初步认识,了解画家凡·高及其作品;2、学习如何欣赏评述凡·高作品的方法;
难点 1、通过对作品的理解,感悟他内心的艺术表现情绪;2、以文字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的评述;
教学准备 纸,笔,多媒体课件,作业评价表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二、初步感知凡·高三、深入理解凡·高四、凡高给我们的启示,布置作 业五、小结 1.观看一段视频,他是谁?答案就在其中。(一段拍卖会的视频,拍的是凡·高的向日葵)提问:看完视频,你了解了什么?如:生命短暂、贫穷、作品价值很高等教师总结。是的,巨大的艺术成就,不可思议的行为,构成了天才画家凡·高的一生,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凡·高,了解他流星一样的传奇人生。(板书:画家凡·高)关于凡·高你搜集了哪些信息?当然,你可以通过预习课本知道了一些他的什么信息说给大家听一听。先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信息简单的概括一下凡高早年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说出:凡高早年的生活非常的贫困,但是他很善良,经常和穷苦的人在一起,给他们一些帮助,虽然凡高也做过很多工作,但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没能做下去,于是凡高选择了绘画作为他一生的追求,那么凡高的绘画生涯是一帆风顺的吗?凡高的画又有什么特点呢?一、首先我们来看凡高绘画早期比较代表性的一件作品。——《吃马铃薯的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吃的是土豆?(1)看到这幅画你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谈,是从阴暗的色彩感受到了贫穷,从粗糙的手看出他们是普通的农民。(2)引导学生体会出凡高极具个性的绘画。凡高在给弟弟的信中是这样评说这件作品的:“我想清楚的说明那些人如何在灯光下吃土豆,用放进盘子中的手耕种土地……老老实实的挣得他们的食物。”教师由此引导学生概括出凡高是想通过这幅画真实的再现普普通通的农民形象,但这中种真实是凡高加工后了的真实,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位非常有个性的画家,并通过绘画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想法。(3)通过凡高的贫穷,引导出凡高坚持自己个性化的绘画,而不落俗套。贫穷——为什么贫穷;没人认可他的画,没人买他的画——为什么?(因为当时买画的都是贵族有钱人,像梵高这样接地气的画根本不受欢迎,他们喜欢的是漂亮的,符合身份象征的画)师小结过度:凡高为了创作出自己独特风格的作品,他一直坚持具有个性化的创作,那么凡高做到了吗?随着时间的推移凡高的绘画风格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接着往下看。二、1886年,这一年凡·高来到法国巴黎,先来看一下课本的《唐吉老爹》这幅画,这幅肖像应该是凡·高一生中最幸福的一个时期创作的。当时他与弟弟提奥住在一起,他本人在这儿的一个画室学习画画,在这他和许多当时有名的画家一道画画交流,所以这个时候的凡高相对他自己的一生来说,是幸福的。而唐吉老爹也是一个爱画画的人,他深受这群人的爱戴,他们经常到唐吉老爹家开的店铺聚会,而且唐吉老爹允许他赊购物品或用实物换取画布。凡·高出于对这位朋友的一片厚意创作了这幅肖像。我们知道他这个时期,要去赊购画材,可以看出他很穷,那他想画人像又请不起模特怎么办 所以画了大量的自己,而《自画像》就成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观看自画像视频。评析:这批自画像,色彩明亮,用了很多的长短线和小色点,那这些长短线和小色点交错在一起的画法就叫做点彩画法,说到这,老师想到了一个词语“笔触”,请一个同学,根据笔触这两个字来解释一下,(笔触就是画画时,笔经过纸上或画布所留下的痕迹)那这样的画法这样的笔触就是后来凡高常用的。三、、现在来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买半块面包的钱可以干什么?不知道吧,买半块面包的钱省下来可以画出价值2亿5千多万人民币的画,那什么样的一幅画如此天价呢?谁知道《向日葵》。《向日葵》是梵高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阿尔画的,阿尔的阳光非常猛烈,还有金黄的麦田,这让凡·高非常的激动,他也迎来了自己绘画的黄金高峰期,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完成了190多幅作品。接近,在巴黎两年时间的创作总和,工作量怎么样?大。出示《向日葵》(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带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反问是什么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说出色彩在这幅画中的运用特点。(2)引导学生猜一猜凡高此时的心情怎么样,目的在于说出凡高此时的创作是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希望的,并与凡高的悲惨命运做好反衬。(3)引导学生分析《向日葵》的用笔。用笔厚重,感受到了凡高创作时的那种激情,并为绘画投入了全部的情感。(4)你试着用一句话或一段话简单的评价一下凡高的《向日葵》。有人说,这哪是一幅画啊,这是一颗燃烧的心哪。我们把这一时期称作:阿尔时期,代表作《向日葵》。四、但事情总是事与愿违,我们这位悲剧画家的身上总是降临着这样那样的苦难。谁知道阿尔后期凡高的生活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学生结合课前的搜集谈谈。(与高更之间的矛盾升级,割下了自己的耳朵送给喜欢的人,绘画总是不被人理解和认可,一直贫穷,超负荷的创作让他得了精神分裂症,哥哥把他送到圣雷米精神病院,但依然坚持绘画)。这个时期我们称作他的圣雷米时期,代表作《星月夜》。那大师笔下的星空又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体验。这些线条怎么了 (2)谁知道凡高的这幅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的?(3)反问学生透过画的表面你感受到了画家的什么?可以小组讨论一下。引导学生说出:对人生的迷茫,对病痛折磨的恐惧,这也是凡高内心世界的独白,是凡高真实情感的写照。(4)引导学生分析绘画风格。从画中有力的笔触,旋转的线条可以看出画家追求的不是事物外部的形象,而是通过绘画表达出画家内心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和理解。这就是凡高绘画的四个时期,齐读。(5)通过前面我们对凡高生平的了解以及部分作品的分析,你能概括一下凡高的艺术特点吗 他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粗犷奔放,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和想象。作业:在课本上找出一幅你最喜欢的凡高的作品,说说原因。2、下面看看谁是火眼晶晶,找出哪幅是凡·高的作品?为什么?最后我们选出的这幅画叫《麦田上的乌鸦》也是凡高最后的作品。你看到作品后感到怎样?师:就在这片麦田中,病情发作,37岁的凡·高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结束了他坎坷的一生。他对自己有深深的恐惧,他说,那种病,将使他永远丧失理智,他害怕自己再也不能从事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所以凡·高选择了死,不得不遗憾地离开这个他所热爱的世界。真正的艺术,作品就是作者的生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层次地去欣赏别人,理解别人,你一定能看到他作品的价值,就不会有凡高这样的悲剧了。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3、那假如你处在逆境中你该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或者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给大家几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好,凡高的一生是贫穷的但又是伟大的和富有的,凡高的艺术决不是我们一节所能含盖和解读的,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凡高了解凡高的油画,下节课让我们跟着大师的色彩大师的笔触一起画,预习《大师画我也画》。 为这一课的欣赏教学作下铺垫。视频播放《拍卖会》。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检验预习成果,查看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尽可能的鼓励学生,把知道的都说出来展示《吃马铃薯的人》视频,观看完毕后提问,分别请学生回答。展示自画像视频。请学生回答。(先从脸衣服帽子来看,再从背景来看。)小组合作,知识互补。教师总结,大家分析得非常到位,做凡·高的知己基本合格了。给学生鼓励。出示《星月夜》让孩子伸出手跟着大师一起去感受。学生总结凡·高作品风格:色彩强烈,线条粗犷奔放。出示图片达·芬奇《蒙娜丽莎》《晚钟》《麦田里的乌鸦》其中米勒是凡·高精神上的导师。
板书设计 《画家凡·高》1、荷兰时期 《吃马铃薯的人》 巴黎时期 《自画像》阿尔时期 《向日葵》4、圣雷米时期 《星月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