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11.2.1光线和眼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牛津上海版七上科学 11.2.1光线和眼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上海版(试用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11: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线与眼
1、教材、学情
本课是七年级科学(牛津上海版)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第二节内容《视觉》的第一课,在第一节中,我们师生一起学习了人体具有的感觉和感官,知道视觉的感官是眼,这一节对于眼睛这个感官如何能够看到清晰的像做了一个铺垫作用。
本节课通过观看大自然精彩的画面的视频引入课堂,人眼需要什么样的外界条件才能够看到物体,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和现象,对于发光体或不发光体,都必须有光线进入人眼,人眼看到清晰的物体的原理类似于针孔相机,通过使用探究针孔相机的成像特点,为后面人眼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 知道并会判断发光体与不发光体
2、 知道光沿直线传播,能举出生活实例
3、 通过研究针孔相机成像实验,知道针孔相机成像特点。认识像的形成是光线直线传播的结果。
重点:光的直线传播与针孔相机成像研究
难点:针孔相机的成像原理。
三、教学准备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器材、针孔相机、课件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游戏导入】
知道眼是人类的重要感觉器官,思考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指出人眼是一个光线的接收器。看到物体必须有光,引出人眼与光线
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书,给出定义:发光体与不发光体。
【活动一】判断发光体与不发光体
活动目的:1会区分一些常见的发光体与不发光体
2认识到发光体的光线会进入人眼,不发光体是由于光线反射进入人眼。人眼看到物体都是由于有光线进入人眼。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区分一些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发光体,哪些是不发光体。 1、检验会判断发光体与不发光体2、知道不发光体是如何被看到的
教师活动:教师拿出一个弯管,从弯管中看不到物体,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时候看不到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光的传播路径,
【活动二】1、光的传播实验表达,交流光的传播路径,
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知道光线包括路径和传播方向。会画出光线
2、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并能举出事例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猜测光的传播路径实验验证,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列举光直线传播的事例 实验指导归纳,通过类似的实验知道光在液体中沿直线传播引导学生举例,人眼看物体大多在空气中,空气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人眼如何装下庞大的物体的像因为类似与小孔成像。引出【活动三】研究针孔相机的成像活动
【活动三】针孔相机的成像实验
活动目的:1、知道针孔相机的成像特点
2、认识针孔相机成像的原理也是光的直线传播。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学生阅读P141页,了解实验步骤2、学生,叙述实验步骤一、二3、学习步三、四的原理4、叙述实验步骤三、四,,观看教师演示,,动手实验5、学习实验原理,知道解决成像模糊的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P141页,了解实验步骤2、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演示实验方法,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方法,flash演示小孔成像,帮助学生理解针孔相机的成像3、PPT讲解实验步骤一、二的成像原理4、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演示实验方法,帮助学生熟悉实验方法5、PPT展示实验原理,flash演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活动四】实验归纳
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
1、根据实验表格数据对比,进行归纳2、表达交流针孔相机成像特点,知道针孔相机成像遵守光的直线传播原理。3、课堂小结4、课堂练习检测 1、指导对比方法,引导学习归纳2、检查归纳结论3、根据学习小结,总结整节课内容4、检查学习效果
达标检测:
学案练习。
六、板书设计
发光体—自己发光 光沿直线传播 人眼
光线
不发光体—反射光 针孔相机
(成倒立缩小的像
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导入
小游戏
视觉对人的重要性
活动一
区分发光体与不发光体
归纳:人眼看到发光体与不发光体,都是有光线进入人眼
活动二
实验光的直线传播,画出光线
活动三
举例身边实例,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人眼成像类似于针孔相机,通过小孔成像研究眼睛成像,
活动四
针孔相机成像实验
针孔相机的成像原理:遵循光的直线传播
交流、总结学习内容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