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6讲: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6讲: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08:2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绿色植物根茎叶的结构
(一)根系
根系的定义:一株植物所有的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
根系的分类
(1)直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和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大豆、青菜、花生。
(2)须根系:没有明显的主侧根之分的根系。如:小麦、玉米、大蒜、水稻。
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矿物质)。
地下水位越高,根系的平均长度会越短,根系分布浅。
(二)根尖(根吸水的部位在根尖)的结构
根冠:细胞排列不整齐。保护后面的组织,使根在向前生长时,不被土壤颗粒擦伤。
分生区:细胞质的密度较大,没有液泡。能不断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使根生长。
伸长区:细胞的液泡较小(通过吸收水分而形成),细胞壁较薄。细胞能迅速生长,把根尖推向土层。
根毛区:细胞有较大的液泡(由小液泡融合而成),细胞壁较厚,内有输导组织(导管)。植物的根毛很多,保证了植物能吸收足够的营养。根毛区是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
(三)根毛吸水、失水的原理
当土壤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当土壤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
(四)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最重要的三种营养元素分别是氮、磷、钾。
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对植物生活的作用及缺乏时的症状:
无机盐 主要肥料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缺乏时的症状
含氮的无机盐 硝酸铵、尿素、碳铵 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含磷的无机盐 过磷酸钙、磷酸二铵等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 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现暗绿色或紫色
含钾的无机盐 氯化钾、碳酸氢钾等 使茎秆健壮,抗倒伏,促进淀粉的形成 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褐色。
(五)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1. 茎的结构
2. 物质的运输
(1)水分的运输:由茎木质部的导管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其途径为:水→根毛区→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的叶脉→气孔。
(2)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溶解在水中,随水的运输而运输,其运输途径与水分运输途径大致相同,其最终留在植物体内不会从气孔排出。
(3)有机物的运输: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通过筛管自上而下运输。
(六)植物的叶和蒸腾作用
1. 叶的结构
(1)叶片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等结构组成的。表皮上有半月形的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
(2)气孔与保卫细胞
①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②气孔的调节:当水分充足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
2. 蒸腾作用
(1)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大气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速度等。
(3)蒸腾作用的意义:降低叶片温度;根部吸水的动力;利于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利于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蒸腾作用的应用:移栽植物时,剪去大部分叶片、选择在阴天(或傍晚)移栽、对植物进行遮阴处理等都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5)实验:研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例1.下列广告语中,有明显科学性错误的是(  )
A.本化肥含磷元素,可以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
B.本洗衣粉含能高效分解油污的蛋白酶,洗涤效果佳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人体健康
D.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
例2.(2021 杭州)氮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也是构成生物体的必要元素之一。但是,空气中游离态的氮不能直接被大多数生物所利用,必须经过变化,并与其他成分形成化合物(如氨或铵盐等),才能被植物利用。如图是自然界氮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
(1)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A.茎秆细小,易倒伏,叶有褐斑
B.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C.生长缓慢,叶色暗绿带红
D.只开花不结果
(2)有人认为,人类可以通过人工固氮,大量合成含氮化肥并施用于农作物、这将有助于人类粮食增产,但也会造成环境污染。你是否认同他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
例3.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   点。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
例4.小欢在研究某植物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取如下方法。
方法 1:用显微镜观察该植物同一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并统计气孔的数目。
方法 2:取 3 株大小、来源相同、具有等量叶片的该植物嫩枝,依图甲所示方法处理。
(1)在方法 1 中,若要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则图乙中关于显微镜的部分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填写图乙中的序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保卫细胞比叶片表皮细胞多了 (填细胞内结构的名称),故能进行光合作用。
(2)在方法 2 中,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至 80 克,其后每隔 4 小时测一次各装置的质量,直至实验结束。
①该实验中水面上放油的作用是
②该实验结束时,A、B、C 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 mA、mB、 mc。若该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比上表皮大,则 mc—mB mB—mA(选填“>”、“<”或“=”)。
1.在移栽树木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存活率,在树的上方遮盖一层黑色塑料网,如图所示,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减弱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2.两株长势相同的同种幼苗,按如图方法处理后,分别放入等量等浓度的土壤浸出液中,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A.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B .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条件
C.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D.根毛区是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3.我市城市道路建设,需移栽桂花树。在移栽时,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提高存活率。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预防虫害侵袭 D.降低蒸腾作用
4.教材上有一个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一面多的实验,如图。将一片新鲜的树叶,浸在盛有热水(60"C左右)的烧杯中。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可得---( )
A.气泡中的气体全是叶从外界吸收进来的
B.该实验必须设置一个对照组
C.气体是通过叶表皮细胞间的空隙出来的
D.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5.(2020 衢州)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纵切片,视野如图所示。视野中的区域位于根尖结构的(  )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根毛区
6.取甲、乙、丙、丁四组大小、发育程度相似,质量相同的新鲜菠菜叶,作如下处理:
组别 甲 乙 丙 丁
涂凡士林的部位 不涂 上表皮 下表皮 上、下表皮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
A.丁→乙→丙→甲 B.丁→丙→乙→甲
C.甲→乙→丙→丁 D.甲→丙→乙→丁
7. 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中,设计不合理的是( )
A.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 B.验证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C.验证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D.验证蒸腾作用产生水
8.某研究小组设计了“N是植物生长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四组实验,最恰当的一组是 ( )
9.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下图曲线。请据此回答:
(1)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   (选填“D点”、“D点前”或“D点后”);
(2)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是因为   关 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3)若要使该植物体内累积更多的有机物,则应 该   (选填“提高”或“降低”)玻璃罩内的昼夜温差;
(4)在森林中,空气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也类 似于该玻璃罩内的情况,即在早上6点前后CO2浓度最高。此时,森林里的空气中CO2浓度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
10.选择大小和生长情况相同的A、B两株豌豆幼苗,分别植在相同的培养液中(即无土栽培),在相同的生长条件下测量各自﹣天内的吸水量(实验1).然后再将它们分别放置在与实验1同样的培养液中,同时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两个实验的结果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结果证明:在实验中,可选择A植株作为B植株的    .
(2)B株植物的根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1.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的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的含水量关系不大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因为水汽化时要吸热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中,气孔将如图甲所示
2.树木在移栽过程中,其根部容易受到损伤,往往导致部分树木在移栽后不能吸收足够的水分而死亡。如图所示,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树木“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可以有效提高成活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夏季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较高
B.此类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树干中的木质部
C.吊瓶补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树木的光合作用
D.为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移栽树木时应尽量多地保留树叶
3.下列结构对功能的“自述”,不合理的是(  )
A. B.
C. D.
4.图甲中A、B、C分别表示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请回答:(横线上填写文字,方括号内填写编号)
(1)图甲中表示C生理过程的文字表达式:   。
(2)植物吸收的水,绝大部分用于植物的   ,是由图乙中的③运输而来的。
(3)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是通过图乙叶片上的[ ]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5.课本上研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1)为使该实验现象明显,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 的环
境中为佳。
A.高温干燥 B.高温潮湿 C.低温干燥 D.低温潮湿
(2)在水槽的水银面上有一层水,水起的作用是 。
(3)有同学认为这个实验中水银柱的上升现象,还受植物其他生理
活动的影响。你认为植物还有什么生理活动也可能导致出现水银柱     
上升?   。如要排除该因素的影响,实验要在什么条件下进行?        
(4)如果实验中玻璃管足够长,则影响水银柱最终能上升的高度,除了植物的蒸腾作用以外,还主要与外界环境中什么因素有关?
6.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①设计并连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饮料瓶内倒入可使黑藻的生活环境保持较稳定的、适宜的CO2浓度的某溶液,再将黑藻放入饮料瓶中,溶液满瓶,用吸管吸掉长颈漏斗中的一部分溶液;③将此实验装置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观察长颈漏斗中的液面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藻属单子叶多年生沉水植物,茎直立细长,叶披针形,根据这些特征判断,在桃、玉米、衣藻、五针松和葫芦藓中,黑藻与哪一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近? 。
(2)为了让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得快些,应把该实验装置放在怎样的环境中? 。
(3)同学们取下黑藻叶,放置于碘液中染色,然后制作成黑藻叶的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内叶绿体中有被碘液染色的淀粉颗粒,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还可观察到叶脉周围细胞的染色效果更好,原因之一是叶脉中有运输碘液的 。
参考答案
例1.B
【解析】解:A、磷肥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提早开花结果,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促进幼苗根系生长和改善果实品质,A正确;
B、蛋白酶只能分解蛋白质,不能分解油污,B错误;
C、本酸奶含乳酸菌,适量饮用有益人体健康,C正确;
D、抗生素是能杀死或抑制某些病菌的特殊物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本药品含抗生素,可以治疗细菌性感冒,D正确。
例2.(1)B;
(2)同意,工业固氮的发明以及氮肥的广泛使用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会污染水体,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解:(1)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营养生长)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土壤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花芽分化延迟,花芽数减少。一株绿色植物的幼苗(如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缺氮,其最可能出现的症状是生长矮小,叶色发黄。
(2)工业固氮的发明以及氮肥的广泛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使农作物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有关统计资料,近十多年来化肥对农作物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为解决全球粮食短缺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也破坏了全球氮循环平衡,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水体:氮肥的过量施用,导致大部分氮肥流失而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在我国氮肥的吸收利用率仅为30%~50%。危害人体健康:随着水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的污染。
例3.(1)蒸腾(2)d(3)多于(4)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
【解析】解:(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因此“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部分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还有部分来自土壤水分的蒸发。
(2)“要使植物A和B都能正常生长”,必须使植物A和植物B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因此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d点。
(3)从图乙中看出,当光照强度为f时,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表明植物A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等于植物B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呼吸作用二氧化碳释放量的差;光照强度为0时,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表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强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强度。因此“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用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晚上降温。(写出一点)
例4.(1)②①③。叶绿体。(2)①防止水分蒸发。②<。
1.C
【解答】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带土移栽等。
2.A
解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 ,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实验中控制了其他条件都相同,但是一组幼苗的根没有经过处理,而另一组幼苗的根经过“胜哥”修剪,变量是根尖,两组作对照,因此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在根尖, A符合题意。
3.D
【解析】解:在移栽植物时,为了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应尽量的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可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成活率:由于叶是植物体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时去掉部分枝和叶;尽量在傍晚或是阴天移栽;移栽的幼苗还需进行遮荫(如题中搭棚措施);带土移栽等。
4.D
解析:气孔是由一 -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它的奇妙之处就是能够自动开闭,气孔的张开和闭合受保卫细胞的控制,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 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探究植物叶片气孔数目哪-面多的实验,由叶片背面产生的气泡比正面的多说明背面气孔数目较多, D符合题意。
5.B
【解析】解:A、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B符合题意;
C、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C不符合题意;
D、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题意。
6.C
7. D
8.C
9.(1)D点前 (2)气孔 (3)提高 (4)低于
10.(1)对照实验;(2)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的浓度差变小.
【解析】解;(1)在B株的培养液中添加较多NaCl(盐),A株不变,一天后再测量它们各自吸水量(实验2),发现:B植株吸水量大大减少,A不变.A和B形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2)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则吸水.根毛细胞也是如此.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B株植物由于外界溶液浓度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差变小导致吸水能力变差。
1.C
【解析】解:A、由分析知道: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与细胞的含水量有关,A错误。
B、植物的三大作用有关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进出植物体的门户是气孔,B错误。
C、在汽化过程中要吸热,所以植物进行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C正确。
D、盐水的浓度比较大,将叶片浸入浓盐水,细胞会失水,气孔将会变小甚至关闭,D错误。
2.B
【解析】解:A、在夏季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旺盛,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较低,在春、秋季移栽树木的成活率较高,A错误;
B、木质部内有木纤维和导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木纤维起支持作用,因此“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吊瓶的针头应插到茎的木质部中,B正确;
C、吊瓶补充的水分主要用于树木的蒸腾作用,C错误;
D、移栽树木时应去掉部分树叶,降低其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树木的成活率,D错误。
3.A
【解析】解:A、根毛的数量很多,集中于根尖的一定区域,主要位于根尖的成熟区,形成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错误;
B、气孔在碳同化、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气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
C、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地增加了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正确;
D、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够将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这种可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正确;
4.(1)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2)蒸腾作用(3)⑤
【解析】解:(1)图甲中C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着能量)+氧气。
(2)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数量是惊人的,只有1%~5%的水参与组成植物体和用于维持生理过程,其余的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导管的功能是运输水分分无机盐,筛管的功能是运输有机物;因此植株叶片所需要的水分,是通过叶脉中的导管运输的。
(3)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A、B、C三种生理过程中涉及到的气体是通过图乙叶片上的⑤气孔进出植物体的。
5.(1)A(2)防止水银蒸发,造成污染(3)光合作用 黑暗 (4)大气压
6.(1)玉米(2)光照充足、温度适宜(3)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导管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6讲
无机盐和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A
黑藻
溶液
乳胶管
长颈
漏斗
铁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