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游戏——障碍跑》
一、指导思想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牢牢把握“中国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所蕴含的三个关键点:运动负荷、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结合水平三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本次课的教学在尊重学生学习需求,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学生体能、提升学生技能运用水平,逐步引导他们构筑健康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有一定的想象力创造力。对体育比赛、游戏有强烈的参与欲望,具有一定的跑跳能力,但对教师的示范讲解注意力不集中,也有少数学生因肥胖或体质单薄,活动能力较差,灵活、协调性不好。
三、学习目标与教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目标分析
本次课学习的目标,紧紧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指标体系,既包括了外显性的体能和技能,也重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健康行为习惯和体育品德的养成。
目标1:了解并掌握过障碍物的几种方法,通过实践知道其基本运动价值。技能练习过程中动作的协调自然,补偿发展体能。
目标2:学练过程中较好的适应各种学练情境,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合理表达情绪。
目标3:学练过程中培养迎难而上的精神,团结协作,敢于承担责任。
(二)教学内容分析
障碍跑是在跑动的过程中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一个或若干个障碍的运动。途中一般用钻、跳、绕、踏等方法通过障碍物。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变换障碍内容,改变练习方法,能准确的判断、运用合理的方法通过障碍。
四、教学策略分析
1、采用四列横队、同心圆队、散点站队等组织形式。
2、采用示范法、IPAD实录纠错法、分组练习法、提示法、激励评价法、诱导法,学生自主学习法、研究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互助学习法。
3、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
五、重难点分析
1、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运用正确的姿势,通过障碍物;
安全快速且较高质量的通过障碍物;
在比赛中,发现新方法和尝试运用。
2、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发展障碍跑技术、比赛和体能补偿性练习。
3、教学方法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调整障碍物难度,比如小跨栏架的高度调整,标志杆的间距、小圆圈的密度、小拱门的大小等,评价的时机以及反馈言语的运用。
4、教学组织的重难点:学生活动中的情境创设,分组练习的运动量,场地的利用和调度问题。
《奔跑游戏——障碍跑》课时计划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过障碍物的几种方法,通过实践知道其基本运动价值。技能练习过程中动作的协调自然,补偿发展体能。2.学练过程中较好的适应各种学练情境,同学之间互相配合、合理表达情绪。3.学练过程中培养迎难而上的精神,团结协作,敢于承担责任。
教学内容 障碍跑技术学习、障碍跑游戏、体能练习
重点难点 1.采用合理的技术动作通过障碍物,动作灵敏、快速、协调连贯,认真完成体能练习。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
安全保障 1、对身体不适的同学进行调查2、热身充分3、教师在课中的语言提醒4、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 场地器材 在边长为30米的场地中进行教学,哨子、大屏幕、IPAD、胸带10条、手环若干、音乐播放器一台、标志杆8个、跳圈24个、小拱门8个、小跨栏8个。
课的结构 教学内容 教师教学与学生学练 组织队形与要求 用时 运动负荷强度
开始部分 开课式体委整队,师生相互问好 教师:1、宣布上课内容2、向学生问好 ×××××××××××××××××××××××× 2’23’’ 100-120次/分
准备部分 准备活动:队列复习2、韵律体操 教师:行进间队列口令学生:跟随音乐做整齐 ×××××××××××××××××××××××× 3’57’’ 120-150次/分
基本部分 分组轮换观看IPAD学习基本动作1、动作“钻”、“爬”的练习2、动作“跳”的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1、组织学生分组练习2、教师进行巡回指导3、学生按要求轮换器材练习4、用IPAD实录,播放动作有错误学生动作视频进行展示,然后纠正。学生:1、组长带领器材摆放2、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3、练习认真、勇于创新4、学生互评互助 要求:积极认真练习,敢于大胆尝试,注意安全。 17’03’’ 150-190次/分
3、动作“踏”的练习4、动作“绕”的练习 要求:按照顺序进行积极完成动作
5、游戏:闯四关方法:将学生分为八组,通过所有障碍,最先完成的一组获得胜利。 教师:1、讲解游戏规则2、强调安全问题学生:1、认真听规则2、安全快速的通过障碍物 要求:动作协调遵守规则注意安全 2’05’’ 150-190次/分
6、器材开发和学生障碍拓展练习:将学生分为八组,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发通过障碍的方式和方法摆放方法。 教师:1、讲解要求2、优秀学生和小组进行展示和鼓励。学生:1、认真听规则2、合理摆放,器材开发 要求:1、遵守规则2、注意安全 5’18’’ 130-150次/分
二、体能补偿(两头起、仰卧蹬三轮、侧卧提臀、背桥、猫爬式) 教师:1、教师讲解示范动作2、组织学生练习3、巡回指导学生:1、积极练习2、依次进行 要求:1、模仿、创新相结合2、遵守练习纪律3、注意安全 5’25’’ 120-140次/分
结束部分 一、放松操二、小结三、宣布下课 1、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放松(坐地上放松、深呼吸、翻身)2、总结本节课情况3、回收器材 3’08’’ 100-120次/分
预计负荷 平均心率 140-160次/分钟
运动密度 80%
课后反思 本堂课学生练习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按照规范的动作进行练习,音乐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分组轮换的形式,使学生的练习不再单一。摆放器材的环节,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情景创设的细致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