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6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第6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16:35:08

文档简介

平方根
学习目标
1.了解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
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2的算术平方根
B.2的平方根是 C.2的算术平方根是
2、0的算术平方根是 0.25的算术平方根是
引入新课
平方等于4的数有几个,它们是多少?
3的平方等于9,平方等于9的数还有吗?是多少?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
表达式为:若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
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例如:(±4)2 =16,则+4和-4都是16的平方根;即16的平方根是±4; 4是16的算术平方根.
小组比赛 展示探究结果
例3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3) 0.0004;(4);(5) 11
教材想一想
课堂小结
1、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关系
2、正数的平方根的互为相反数
一分钟记忆:平方根的定义及性质
反馈检测 :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2的平方根 B.是2的平方根
C.2的平方根是 D.2的算术平方根是
2.的平方根是( ) A. B. C. D.
3.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 ② ③的平方根是-3
④的算术平方根是-5⑤是的平方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4. 如果某数的一个平方根是-6,那么这个数为________.
5.如果正数的平方根为和,则的值是 .
6.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平方根是 .
三、解答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 ⑵ ⑶ ⑷
布置作业
习题2.4
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学生反思:实数及其性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实数是在有理数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次数系扩张,在教学中注意运用类比方法,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概念可完全类比有理数建立,并通过例题和习题来巩固,适当加深对它们的认识。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三节。主要是建立实数的概念并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不同的分类,同时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3.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5.了解数系扩展对人类认识发展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第三环节:实数相关概念;第四环节:实数的运算;第五环节:课堂练习;第六环节:归纳小结;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新课
内容:问题:(1)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怎样分类?
(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
意图: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效果:学生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通过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掌握,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野味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
内容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
,,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意图:通过将以上各数填入有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
效果:学生动手填写,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
内容2: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知识整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1.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2.另外从实数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意图:在实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进行不同的分类。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应单独作一类。提醒学生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效果:让学生讨论回答,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第三环节:实数的相关概念
内容1:1.在有理数中,数a的相反数是什么?绝对值是什么?当a不为0时,它的倒数是什么?
2.的相反数是什么?的倒数是什么?,0,—π的绝对值分别是什么?
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概念,建立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等概念,它们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是一致的。
效果: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概念,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内容2:想一想:
1.3—π的绝对值是 。
2.想一想:a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是 ,它的绝对值是 ,当a≠0时,它的倒数是 。
知识整理
(1)相反数:a与—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仍是0;
(2)倒数:当a≠0时,a与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
(3)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即:
意图: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效果: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进一步掌握了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知识。
第四环节:实数运算
内容:1.在有理数范围内,能进行哪些运算?(加、减、乘、除、乘方),用哪些运算律?
2.判断下列各式成立吗?
意图:从复习入手,类比有理数中的相关运算及运算律,得到有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对实数仍然适用。
效果: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运算,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律。
第五环节:课堂练习
内容: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2)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3)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2.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
(1); (2); (3).
意图:通过以上练习,检测学生对实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效果:第1,2题学生能较好地完成。
第六环节:归纳小结
内容:议一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
效果:学生交流,互相补充,完成本节知识的梳理。
六、反思
实数作为有理数的扩张,其具体研究内容和有理数完全类似,因此学习中,本课时设计中,十分关注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关注运用类比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这是本课设计中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实际上,类似的问题在其他知识学习中同样存在,注意体会。
此外,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借助类比学习实数有关知识,还可以有一些不同的尝试,如果学生整体认知水平较高,可以要求学生首先回忆有关有理数学习内容和顺序,并根据这个知识框架思考是否可以构建实数的有关顺序,思考在各个具体内容如何研究等问题,然后再打开书本比照学习。当然也可以首先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学,整理有关框架,并和旧的框架建立联系等。教无定法,关键在于适应你的学生状况。
附:板书设计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实数
一、实数定义
二、实数分类:或
三、实数的相关概念与运算:
相反数 倒数 绝对值 运算算术平方根
一、温故知新
(1)10×10×10×10×10=
(2)
(3)n个相同因数的 可以写成乘方的形式。
(4)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明很高兴,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dm 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5)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1 9 16 36 0.25 2
边长 ?
二、新知导学:
(1)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 ,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的 ,记为 ,读作 ,叫做 。
(2)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 。
(3)9的算术平方根是 ,4的算术平方根是 ,2的算术平方根是 。
例1: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 100; (2); (3) 0.0001; (4); (5)1.21; (6)
练习:P69 1题
例2:你知道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吗 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1); (2); (3); (4)
折纸游戏:
如下图,是一个面积为4的正方形纸片
(1)你能否利用此折出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
(2)你能折出面积为2的小正方形吗
(3)折出面积为2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多少
(4)有多大?
三、收获与体会:
●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 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怎么样的?
● 怎样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
四、达标练习: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1的算术平方根是1;②(-1)2的算术平方根是-1;③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只能是零;④-4没有算术平方根.毛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x,则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1 B. C. D.x+1
3、x是16的算术平方根,那么x的算术平方根是( )
A.4 B.2 C. D.±4
4、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36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
5、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
6、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__.
8、求下列各式的值:
(1)- ; (2)+ ; (3) +
9、若 =2,求2x+5的算术平方根.
10、已知a为的整数部分,b-1是400的算术平方根,求.
11、3.根据112=121,122=144,132=169,142=196,152=225,162=256,172=289,182=324,192=361,填空并记住下列各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数的开方意义、平方根的意义、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领学生探究使学生理解数的开方、平方根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平方根.
【难点】
正确理解平方根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
学生思考、讨论.
生:3.
师: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数的平方也等于9呢
生:-3.
师:所以,若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或-3.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展示课件:
x2 1 16 36 49
x ±1 ±4 ±6 ±7 ±
师:通过填表:我们不难得出: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用字母叙述为:
如果x2=a,则x叫做a的平方根.
例如:3和-3是9的平方根,简记为±3是9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师:请同学们看图.
展示课件:
师:平方与开方有何联系
生: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师:我们可以根据这种运算关系,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请同学们做题.
练习: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 0.0004;(3)(-25)2;(4)11.
解:(1)因为(±8)2=64,所以64的平方根是±8,即±=±8;(2)因为(±0.02)2=0.0004,所以0.0004的平方根是±0.02,即±=±0.02;(3)因为(±25)2=(-25)2,所以(-25)2的平方根是±25,即±=±25;(4)11的平方根是±.
师:正数、负数、0的平方根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共同分析: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正的平方根是这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负数的平方是正数,∴在我们所认识的数中,任何一个数的平方都不会是负数.∴负数没有平方根.∵02=0,∴0的平方根是0.
归纳:
(1)正数a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算术平方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
(2)负数没有平方根;
(3)0的平方根是0.
师:正数a的平方根表示为±,读作“正、负根号a”.
如:±读作正、负根号9.
师:只有当a≥0时有意义,a<0时无意义.为什么
生: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请大家做题.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一生上黑板.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纠正.
师生共同完成:
(1)∵122=144,∴=12.
(2)∵0.92=0.81,∴-=-0.9.
(3)∵(±9)2=81,∴±=±9.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与同伴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算术平方根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刚学完《勾股定理》,通过本章第一节的学习,已具备了对无理数的认识,知道只有有理数是不够的.学生还具备了乘方运算的基础,并且有计算正方形等几何图形面积的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节《平方根》.本节内容计3个课时,本节课是第1课时,主要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对于数学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的问题情景引入学习主题,在关注现实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数学知识内部的挑战性,因此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②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知识的来源与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③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设计六个环节:第一环节:问题情境;第二环节:初步探究;第三环节:深入探究;第四环节:反馈练习;第五环节:学习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本节课教学流程为:
第一环节:问题情境
方法一:问题导入
内容:上节课学习了无理数,了解到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掌握了无理数的概念,知道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区别是: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上一节课我们做过的:由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剪一剪,拼一拼,得到一个边长为的大的正方形,那么有,= ,2是有理数,而是无理数.在前面我们学过若,则叫的平方,反过来叫的什么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方法二:问题导入
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请大家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图形完成填空:
, , , .
目的:方法一和二都是带着问题进入到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
效果:能表示,,,;能求得,但不能求得,,的值.
说明:方法一的引入是由上节课“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的例子,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方法二的引入是由学生学习了第一章“勾股定理”后的应用,说明学习这节课的必要性.相对而言,建议选用方法二.
第二环节:初步探究
内容1:情境引出新概念
,,,,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你能求出来吗?
目的:让学生体验概念形成过程,感受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
效果:学生可以估算出,是1到2之间的数,是2到3之间的数但无法表示,,,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入新的运算——开方.
说明:无论是用方法一引入,还是方法二引入,都是激发学生继续往下学习的兴趣,都可以提出同样的问题“已知幂和指数,求底数,你能求出来吗?”
内容2:在上面思考的基础上,明晰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的算术平方根,记为“”,读作“根号”.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
目的:对算术平方根概念的认识.
效果: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知道平方运算和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互逆的.
内容3:简单运用 巩固概念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 900; (2) 1; (3) ; (4) 14.
目的:体验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过程,利用平方运算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让学生明白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可以开出来,有的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表示,如14的算术平方根是.
效果:会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更进一步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答案:解:(1)因为,所以900的算术平方根是30,即;
(2)因为,所以1的算术平方根是1,即;
(3)因为,所以 的算术平方根是, 即;
(4)14的算术平方根是.
内容4:回解课堂引入问题
,,,那么,,.
第三环节:深入探究
内容1:例2 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米)与下落时间(秒)的关系为.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目的: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效果:学生多能利用等式的性质将进行变形,再用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求得题目的解.
解:将代入公式,得,所以正数(秒).
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秒.
说明:强调实际问题是正数,用的是算术平方根,此题是为得出下面的结论作铺垫的.
内容2:观察我们刚才求出的算术平方根有什么特点.
目的:让学生认识到算术平方根定义中的两层含义:中的是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也是一个非负数,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这也是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双重非负性.
效果:再一次深入地认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只有非负数才有算术平方根.
第四环节: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那么这个数是 ;
2.的算术平方根是 ;
3.的算术平方根是 ;
4.若,则 .
二、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36,,15,0.64,,,.
三、如图,从帐篷支撑竿AB的顶部A向地面拉一根绳子AC固定帐篷.若绳子的长度为5.5米,地面固定点C到帐篷支撑竿底部B的距离是4.5米,则帐篷支撑竿的高是多少米?
答案:一、1.7;2.;3.;4.16;二、6;;;0.8;;;1.
三、解:由题意得 AC=5.5米,BC=4.5米,∠ABC=90°,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米).所以帐篷支撑竿的高是米.
目的:旨在检测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进程.
效果:练习注意了问题的梯度性,由浅入深,一步步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以及性质的认识.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评价和点评.
第五环节:学习小结
内容:这节课学习的算术平方根是本章的基本概念,是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以下的内容:
(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式子中的双重非负性:一是a≥0,二是≥0.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目的:依照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化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习题2.3
四、教学设计反思
1.细讲概念、强化训练
要想让学生正确、牢固地树立起算术平方根的概念,需要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概念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讲清概念,加强训练,逐步深化.
“讲清概念”就是通过具体实例揭露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算术平方根的本质特征就是定义中指出的:“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就叫做的算术平方根,”的“正数”,即被开方数是正的,由平方的意义,也是正数,因此算术平方根也必须是正的.当然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
“加强训练”不但指要加强求算术平方根的基本训练,使练习题达到一定的质和量,也包括书写格式的训练,如在求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时,不是直接写出算术平方根,而是通过平方运算来求算术平方根,非平方数的算术平方根只能用根号来表示.
“逐步深化”是指利用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题目按不同的“梯度”组成题组,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按由浅入深的原则加以使用.
2.发展思维、适度拓展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对的双重非负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拓展.
问题情境
初步探究
反馈练习
学习小结
作业布置
深入探究平方根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学习 “棋盘上的故事”就认识了一种运算 “乘方”,并能熟练计算任何一个数的平方.知道正数的平方是正数,负数的平方是正数,0的平方是0. 在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的第一课时学习中又认识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已能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这一课时进一步学习平方根.本节也为后面学习 “立方根”做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安排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是了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在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概念,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继续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及其运用.并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平方”和“开平方”的概念做辨析,使学生在“引导-探索-类比-发现”中发展学习数学的能力.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①了解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②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③经历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不仅掌握概念,而且提高和巩固所学
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是
①了解平方根、开平方的概念.
②了解开方与乘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
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③了解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是
①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
②负数没有平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类比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第二环节 形成概念,辨析概念;第三环节 例题和巩固练习;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第五环节 思维拓展;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 复习旧知 引入新知
内容:方法一 复习引入
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
3的平方等于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就是 3 .
 的平方等于 ,那么 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__________.
 展厅的地面为正方形,其面积49平方米,则边长_ 7_米.
2.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学过哪些运算 这些运算之间的关系如何?
乘方有没有逆运算
   平方与算术平方根之间的关系?
已知折叠着的正方形ABCD面积为1,则边长为__1___.将它扩展,若面积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它的边长为______;若面积变为原来的3倍,则边长为_________;若面积变为原来的n倍,则边长为________.
方法二 复习引入
问题 平方等于9,,49的数还有吗?
目的: 这一环节主要是复习旧知识和提出问题,由上节课的“算术平方根”的求法使学生能明白“平方”和“算术平方根”的关系,让学生在几何图形中认识.熟悉它们的互化关系.并把上节课的思考题制作成Flash情景引入,增加动画效果.
效果 借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明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两种方法通过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他们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第二环节 : 新课学习
内容 (一)探究新知
填空
3=(9 )
(-3)=(9 ) ( )=9 0=0
 ()=()  (不存在)=-4
()=()
(二)形成概念(1)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表达式为:若x=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记作 .
例如:(±4) =16,则+4和-4都是16的平方根;即16的平方根是±4;4是16的算术平方根.
(三)探索平方与开平方的关系:
给出几组具体的数据,由平方探知开平方与平方的互逆关系.
(四)概念辨析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包含关系 平方根包含算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的一种.
2.只有非负数才有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3. 0的平方根是0,算术平方根也是0.
区别 1.个数不同: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算术平方根.
2.表示法不同:平方根表示为 ,而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目的 形成“平方根”的概念.在列举一些具体数据的感性认识基础上,由平方运算反推出平方根的概念和定义,并让学生非常熟练地进行平方和平方根之间的互化并,明白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辨析概念 “平方根”与 “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使之与上一节课紧密联系.
效果 由于遵循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注重学生原有认知基础的回顾,并和原有的概
念进行了比较与辨析,因此,学生对这一抽象的概念掌握得比较牢靠.
说明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容易出错的地方.
对这两个概念加以比较与区别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第三环节 例题和新知巩固
(一)例题示范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4;(2);(3) 0.0004;(4);(5) 11
解 (1),,;
(2),;
(3),;
(4), ;
(5)
目的
这是书上的例题,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平方根的文字说理及符号化的表达.能熟
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平方根,然后由题中的数据探索出正数、0、负数的平方根的个数.
效果 通过对例题的详解,学生能准确地书写表达,规范平方根的书写格式,掌握正
确的符号化语言.
(二)思考提升
1. ,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的平方根是_____;
2. , , ,=_______;
3.= , .
(三)巩固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②25的平方根是5;③-36的平方根是-6;④平方根等于0的数是0;⑤64的平方根是8.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0的平方根是0 (B)的平方根是
(C)非负数的平方根是互为相反数 (D)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大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3.已知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则该自然数的下一个自然数的算术平方根是( ).
(A) a+1 (B) (C) +1 (D)
4.为何值,有意义?
答 因为,所以
目的 围绕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平方根)作适当的练习,在不同的变式练习中加深对平方根意义的理解.
效果 学生基本能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并利用探索的规律进行规范的表达.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
内容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时的知识、方法.
目的 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使之思路清晰,既巩固了有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效果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知识、方法,如
平方根的概念 若,则x叫a的平方根,
平方根的个数 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平方根.
平方与开方之间的关系;
求平方根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就是转化寻找哪个数平方等于这个数.
第五环节 提高训练
内容 1.的小数部分为a,的小数部分为b,求的值.
2.已知实数a,b满足
①若a,b为的两边,求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
②若a,b为的两边,第三边c等于5,求的面积.
目的 安排了两道题,其中最后一题是用算术平方根的意义来解决三角形的问题,这一环节主要针对层次较好的学生提供的题.可供老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第六环节 作业布置
习题2.4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平方根》的第二课时.主要知识是平方根的学习和运用.教材是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一)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概念是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经过分析、综合去掉非本质特征,保持本质属性而形成的.概念的形成过程也是思维过程,加强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很必要的.所以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时,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学生不太容易接受,往往丢掉负的平方根,因为这与他们以前的经验不符.对此,在平方根的引入时,可多提一些具体的问题.如“9的算术平方根是3,也就是说,3的平方是9.还有其他的数,它的平方也是9吗?”等等,旨在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出初步的平方根的概念.再让学生去讨论 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0有几个平方根?负数呢?引导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求平方根的练习,巩固新学的概念.
(二)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和交流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探索和交流.如 把正方形的面积不断的扩大为2倍、3倍、n倍,来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数学活动,从中感受学习平方根的必要性.
(三)设计之中多处运用类比的方法,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类比概念 “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平方”和“开平方”运算.
(四)根据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上只安排了一道例题和几个想一想,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部分练习题,围绕“平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当然,选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
(五)建议
根据知识结构的逻辑关系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建议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平方根置于算术平方根之前.算术平方根
教材分析:
《算术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主要学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算术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算术平方根。
2. 过程与方法
从现实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清晰的阐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意义及求法,提高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准确理解把握概念,将对知识的理解转化为数学技能,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 正确理解这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之一。
本节课的难点是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学生在七年级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与问题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2 学法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据此本节的学法我定为小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说过程
1、 创设情景 感悟新知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问题情境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大赛,小欧很高兴,他想猜出一块面积为25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完成下表:
正方形的面积 1 9 16 36 0.25
边长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好直接回答,既复习了关于乘方的知识,又为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作了铺垫,而且通过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探究、认识算术平方根。
2、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数学中很多概念常常以精炼的定义形式出现,并隐去了其形成过程,我试图将此过程揭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验证等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便更准确地抓住概念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
接着上面的问题,安排了练习,逆向设问,已知某数的平方,求该数,以引入新的概念。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正数:
(1) ( )2 =4/9 ; (2)( )2 =144 ; (3) ( )2 =100 ;
(4) ( )2 =0.64; (5)( )2 =49 (6) ( )2 =49/81
通过观察 ,引导学生得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的平方等于,即,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数平方根是0.
随后利用新概念再做两个练习:
试一试 说出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16;(2)1/4;(3)0.01.
想一想 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说出他们的值吗?
设计意图:口头回答,是让学生熟悉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体会算术平方根的意义。
三、学以致用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 (2)49/64 (3)0.0001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意图:例1的讲解虽然很繁琐些,但它能很好的反应出平方运算和开方运算的互逆,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例2主要考查了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意义理解 。
小组讨论:
1、负数有算术平方根吗?
2、 是什么数?
3, 中的a可以取任何数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意义之后,小组展开讨论,在教学中,算术平方根性质由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得出。
为了让学生掌握算术平方根性质 ,我安排了练习 :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两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五、应用迁移 强化提高
数学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借助以下几个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 这个数是 。
2、 的算术平方根等于 。
3、 =——
4、若 |a-9|+ =0,则 的值是
六、回顾与反思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 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学生参入的积极性很高,很多同学都谈到了自己的收获,很不错!
七、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达到目标。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掌握的还不错,已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不足之处在:
1. 太依赖于对媒体课件,忽略了必要的板书设计。
2. 导入新课时,应首先安排一组练习,求已知数的平方,起到温故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不是很成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同仁提出宝贵的意见 和建议。
9实数及其性质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无理数、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性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最后一个小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方根、立方根以后,接触过“”、“π”等具体的无理数的基础上,引入了无理数的概念,从而将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在中学阶段,大多数问题都是在实数的范围内研究的,因此,它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无理数的引入,数系的扩展充满着对立和统一的辩证关系及分类思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蕴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所以这节课不仅仅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渗透数学思想,感受数学美的有效载体,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和实数的分类;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知无理数的存在,经历数系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过程。通过无理数的引入,培养从特殊到一般、具体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及分类的思想,体验数系的扩展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的辩证关系;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2、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和实数的分类。
由于学生有了一次从整数扩展到有理数的体验,二次根式的学习又为有理数扩展到实数作了一定的准备,学生学习实数的困难在于无理数的引入,因此难点是正确理解无理数的意义;
关键是把数化为小数形式以后区分有理数与无理数的特征。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认识数的过程,通过合作探索, 经历无理数的产生过程,精心设问,适时、适度采用激励性语言,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较好地完成实数概念的建构,达到教学目标。 并结合计算器、多媒体、实物投投仪等现代教投手段实施教学,体现直观性。 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互动合作,解决问题;归纳概括,形成能力。恰如其分的问题设计,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 突出学生教学主体的地位。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揭示矛盾,引入概念
回顾书本探究活动,复习前面所学的有理数的规律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而发现如和π不是有理数,但确实是存在的,同时π也是如此。出现矛盾以后,来探索无理数的特征,学习实数。
2、概念学习
由上面有理数的规律从而得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举例,先从形式上认识无理数,再归纳总结,帮助学生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教师小结:“无理数”和“有理数”仅是名称而已,据说是清朝末年从日本引进时,翻译的讹误,因此不能从词义上理解,它们根本的区别,就是凡是有理数,都可以化成两个整数之比(可看成一个分数),而无理数,无论如何也不能化成两个整数之比(不能化为分数),从而突破本课第一个难点。这样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了,实数的概念和分类就容易理解。 然后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概念。
3、数形结合,突破难点,深化概念
前面我们从数本身的特征上探讨了数除了有理数外还有无理数,接下来我们再利用数轴来进行说明。
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那么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吗?无理数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呢?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和π这样的无理数的点吗?(思考)
老师用课件演示有在数轴上表示和π这样的无理数的点,学习在数轴上用构造法表示无理数。也就是说: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所有的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轴上所有的点都对应着一个实数,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然后练习讨论,反馈调整,巩固新知。
利用课件显示帮助理解以上内容,由此形象、直观展示实数除了有理数外还包括无理数,深化了实数的概念,数形结合,突破本课的难点。通过练习巩固实数概念,分析实数的分类,弄清带根号的数并不都是无理数,无理数指的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化为分数的数,这才是它的本质特征,明白数的范围扩大后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仍不变。
4、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
先复习有理数的相关知识,再完成84页的“思考”,归纳总结: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再通过课本例题学习及强化练习来巩固新知。
5、理清关系 ,概括方法,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发现?知道了哪些新知识?
(1)了解了无理数、实数的意义
(2) 实数的分类及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 数扩充到实数后,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仍然不变。
启发学生提出新的疑问,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从谈起,我们还可以谈些什么?
例如:其他无理数?
圆周率π的近似值?
由出发,可以造出哪些无理数?
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无理数与无理数的和、差、积等一定是无理数吗?
等等一系列问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
6、布置作业
五、设计后感
本课精心设计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概念剖析,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谈起,让学生合作探究其特征 ,进而得到实数的概念,实现了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 ,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一、学生起点分析
(本课适合有条件使用计算器的学校)
学生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计算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掌握了计算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过了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有理数的计算并利用计算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活动,积累了一些活动经验.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第一节,具体内容为: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以及有关混合运算.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为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2.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用法,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3.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第三环节:做一做;第四环节:议一议;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一个计算器,并按计算器的类型分小组
目的:便于使用相同计算器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学习
第一环节: 情境引入
提出问题:你能计算吗?
进而明晰:对于小数、分数或一些较大的整数的开方运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来计算.
目的: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学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内容: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计算器使用说明书,找到关于开方运算的说明,并按说明书上的范例操作,然后与组内成员进行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和键 .
2.对于开平方运算,按键顺序为:
3.用计算器计算:
(1) (2) (3)
目的:明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并进行实际操作.
说明:学生在阅读了各自的计算器使用说明书后,在计算器上尝试操作,再在小组中交流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便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自我纠错,自我更正,教师需要在教室里巡视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情况,提供相应的帮助.
由于我校计算器是同一型号,授课时可以请学生示范开方运算的按键顺序,学生能很快掌握.
第三环节:做一做
内容: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2)
此环节可以开展比一比看谁算得快的活动.
目的:熟悉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
效果:有了上个环节的铺垫,此环节操作很顺利.
第四环节:议一议
内容:(1)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着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2)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看看是否仍有类似规律.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3)任意找一个非零数,利用计算器对它不断进行开立方运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操作后,在小组内讨论形成结果,再进行全班交流.
目的:熟悉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的技能,并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效果:枯燥的运算,竟然蕴含这规律,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你能叙述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吗?
目的:回顾使用计算器进行开方运算的步骤.
效果: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内容:习题 2.7
四、教学设计反思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己阅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学会操作步骤,所以采用了学生自学、小组内交流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较好.
附:板书设计
2.5用计算器开方一.学习使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二.做一做三.议一议(对任一正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会发现什么规律)四.小结平方根
教材分析
《平方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第六章第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有理数的乘方、用字母表示数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起着铺垫作用。本节主要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在运算方面,引入了开方运算,使学生掌握的代数运算由原来的加、减、乘、除、乘方五种扩展到六种,建立起较完善的代数运算体系。本节内容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也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实数的预备知识,还是用直接开平方法、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重要依据。因此,本节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能从具体事例中归纳问题的本质,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抽象出问题的规律,同时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具备了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平方根性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能及时通过开方运算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及算术平方根,理解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平方根概念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探究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始终贯穿本章,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是学好本章的关键。
本节课的难点是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因为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这两个概念容易引起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意义上的混淆,如处理不当将直接影响以后的学习。
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学生学过乘方运算,但由于间隔时间长,他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为了实现新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接轨,我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对比教学让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把过程还给学生,让过程与结果并重。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学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据此本节的学法我定为小组交流合作法和自主学习法。这样,既能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个人魅力的平台。
说过程
1、 创设情景 感悟新知
首先,用多媒体演示问题情境,即三个问题
(1)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是3尺,求这个桌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尺?
(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cm2,求它的边长。
(3)如果一个正方形展厅的地面面积为50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设计意图】这三个问题既复习了关于乘方的知识,又为今天要学习的知识作了
铺垫,而且通过实例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探究、认识平方根。前两个问题很好直
接回答,而第三个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困惑,引发学生的思考,导入平方根.
2、 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新课在知识结构上始终抓住平方运算与开平方运算互逆这条主线进行。学习新课时,我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发现过程和思路的探索过程。
1、 平方根的概念
数学中很多概念常常以精炼的定义形式出现,并隐去了其形成过程,我试图将此过程揭示出来,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抽象、概括、验证等概念的形成过程,以便更准确地抓住概念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
平方根概念的引入,我设计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一定数量练习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入字母和表达的定义。
首先安排练习1,求已知数的平方,起到温故的作用。
练习1 计算:
(1) (2) (3)
(4) (5) (6)
接着安排了练习2,逆向设问,已知某数的平方,求该数,以引入新的概念。
练习2 填空:
(1) (2)
(3) (4)
(5)
通过观测、比较练习1、练习2,引导学生发现前者是平方运算,后者是平方运算的逆运算。自然地引出平方根和开平方的概念。
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那么这个数叫做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即若,则叫做的平方根
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随后利用新概念再做练习2,让学生体会求平方与开平方运算的互逆性,熟悉平方根的定义,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区别与联系。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要严密,对于练习2前4小题。不要丢掉负数解,为后面研究平方根的性质,强调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个教学重点做铺垫。
2、 平方根的性质
为了让学生经历平方根性质的发现过程,我安排了练习3.
练习3 求:
(1) (2) (3)
(4) (5) (6)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平方根性质由学生交流、讨论、比较、归纳得出,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由于分正数、0、负数三种情况总结,也潜移默化地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了思维的严谨性。得出平方根性质后,我安排学生自编题目,同桌互换、互答的活动,以巩固平方根性质。在编题过程中,有的同学也许会选择2、13等,它们的平方根不是有理数,正好为后面实数的学习作了铺垫。
例1 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361 (2)0 (3)2 (4) (5)
3、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和算术平方根
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为()
引入符号“”在介绍它们的各自读法以及强调是非负数后,我着重介绍它们各自的意义,尤其是的区别与联系。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三、应用迁移 理解新知
数学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借助以下几组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1、 精心选一选
(1)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4的算术平方根是2 B、是的一个平方根
C、1.1是的算术平方根 D、0.9的平方根是
(2)的平方根是(  )
   A、 B、 C、 D、
2、认真填一填
(1)若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则这个数是_____
(2)324的平方根是____,7是____的一个平方根
(3)若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是和,则=___,这个正数为___
(4)若,则___
3、仔细想一想
已知的平方根是,的平方根是,求的平方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巩固本课知识点,通过设置一组由浅入深的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这部分的设计中,主要是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整理知识 形成结构
鼓励学生参与总结,发现学生的进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巩固提高
检查学生对本节的掌握程度,但照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分两类:
1、必做题:
2、选做题: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知识脉络
1、平方根的概念 例1 学生练习
2、平方根的性质 例2
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
评价分析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给学生探求知识的方法,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在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达到目标。
平 方
开 平 方
互为逆运算
平方根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1.鼓励学生自己探索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经历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2.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用计算器探索有关规律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规律性,体验数学活动的创造性和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发展合理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难点】
1.用计算器探究数学规律.
2.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上节课分别学习了算术平方根的定义,知道了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根据逆运算来求方根.对于 20以内数的平方要求同学们牢记在心,这样可以根据逆运算快速地求出这些特殊数的算术平方根,那么对于非特殊的数我们应怎样求出它们的算术平方根呢
生:我们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估算的方法来求,但是这样求算术平方根的速度太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快速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用计算器开方.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互相看一下各自的计算器,拿同一类型计算器的同学坐到一起,这样便于讨论问题.请同学们看下图中所示的计算器,我们首先来熟悉一下这个计算器的操作程序,如果你的计算器与这个计算器是同一类型的话,可以操作一下,其余的同学看看操作步骤.
师:同学们知道用计算器开方的操作步骤了吗
生:知道了.
师:好,那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操作步骤用计算器计算,3,3,+1,-π,然后与上表中的结果进行比较,检查自己做的是否正确.
学生操作,然后比较.
生:结果一样.
三、例题讲解
【例1】 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2) ;
师:哪位同学能用计算器快速计算出上面各式的值呢
生:我能.
(1) ≈28.28; (2) ≈0.7616;
师:通过刚才例题的讲解,对于用计算器开方的步骤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
师:请同学们任意找一个你认为很大的正数,利用计算器对它进行开平方运算,对所得结果再进行开平方运算……随开方次数的增加,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找的数是123456789,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是越来越接近1.
师:其他同学的情况怎样呢
生(齐声答):我计算的结果也是这样的.
师:有哪位同学能总结一下吗
生: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能够得到:任何一个大于1的正数,不管它有多大,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这位同学总结得很好!如果改用另一个小于1的正数试一试,同学们又能得到什么规律呢
学生操作,然后回答:
生:和上面的结果一样.
师:既然结果相同,那么说明了什么呢
生:任何一个正数,不管它是大于1的正数,还是小于1的正数,一直进行开平方运算,运算的结果越来越接近1.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利用计算器开方,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予以解惑.算术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会求一个数的算术一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
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同学们热爱代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
难点
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看图片.
出示多媒体课件:
问题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鸥很高兴.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 dm2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师:∵52=25,∴这个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5 dm.
二、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填表:
正方形的面积 1 9 16 36
边长 1 3 4 6
师:上面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的问题.
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
师:我们一起来做题.
三、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
(1)100;(2);(3)0.0001;(4)14.
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
教师活动:巡视、指导,派一学生上黑板板演.
师生共同完成.
【答案】 (1)∵102=100.∴100的算术平方根是10.即=10. (2)∵()2=,∴的算术平方根是,即=. (3)∵0.012=0.0001,
∴0.0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即=0.01. (4)14年算术平方根是.
【例2】 自由下落物体下落的距离s(m)与下落时间t(s)的关系为s=4.9t2.有一铁球从19.6 m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将s=19.6代入公式s=4.9t2,得 t2=4,所以t==2(s).即铁球到达地面需要2 s.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与同伴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实数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以及实数的分类;
2 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在数的开方的基础上引进无理数的概念,并将数从有理数的范围扩充到实数的范围,从而总结出实数的分类,接着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从而得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了解数系扩充体会数系扩充对人类发展的作用;
2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重点:
1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 对实数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对无理数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无理数:
利用计算器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它们有什么特征?
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即:
归纳:任何一个有理数(整数或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有很多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把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比如等都是无理数。…也是无理数。
二、实数及其分类:
1、实数的概念: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2、实数的分类:
按照定义分类如下:
实数
按照正负分类如下:
实数
3、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我们知道每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物理是合乎是否也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吗?
活动1: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其周长为π,把这个圆放在数轴上,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另一个点,这个点的坐标就是π,由此我们把无理数π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了出来。
活动2:在数轴上,以一个单位长度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则其对角线的长度就是以原点为圆心,正方形的对角线为半径画弧,与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与负半轴的交点就是。事实上通过这种做法,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无理数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即数轴上有些点表示无理数。
归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即没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②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三、应用:
例1、下列实数中,无理数有哪些?
,,,,,,,π,。
解:无理数有:,,π
注:①带根号的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比如,它其实是有理数4;
②无限小数不一定是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一定是无理数。
比如。
例2、把无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分析:类比的表示方法,我们需要构造出长度为的线段,从而以它为半径画弧,与数轴正半轴的交点就表示。
解:如图所示,
由勾股定理可知:,以原点为圆心,以长度为半径画弧,
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则点就表示。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⑴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⑵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⑶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
⑷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⑸所有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所有的点都表示实数。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集合里:
,,,,,,,,。
3、比较下列各组实数的大小:
(1), (2)π, (3) (4)
五、课堂小结
1、无理数、实数的意义及实数的分类.
2、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 .
六、布置作业
P57习题6.3第1、2、3题;
教学反思:
O
A
C
B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立方根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可以看成其后的代数内容的起始章,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因此在中学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对数的范围的认识就由有理数扩大到实数,而无理数的概念正是由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引入的。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数的平方根,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无理数,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①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符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②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③会用立方运算求百以内整数的立方根
④会通过类比区分平方根与立方根。
3、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本课的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二、教法分析
启发、疏导、点拔、评价
定义推导上采用引导探索法;定义应用上采用递进练习法。用类比及引导探索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立方根的定义,将定义的应用融入到探究活动中。
三、学法指导
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习,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学法上主要采用观察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形式。
四、教学程序
1、问题引入
利用“魔方”把学生引入到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去;利用三阶“魔方”计算小立方体的个数,从而起到了复习乘方运算的作用,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领略到数学的无穷魅力;然后抛出“几阶魔方中的小立方体有27个呢”这一问题,从而唤起学生亲近数学,激起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欲望。并让学生初步体会立方与开立方之间的互逆关系。
2、探究新知
(1)根据以上练习,让学生在平方根的基础上试述立方根的概念
总结:一般地,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即,那么这个数就叫做的立方根(也叫做的三次方根)记做其中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强调不能省略),符号读做“三次根号”。
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即 表示前面练习中的立方根,并了解立方与开立方之间的互逆关系。
(2)新知探究: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2 )
因为,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0 )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所以8的立方根是()
学生探索立方根的性质,由老师提示总结: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为零。
(3)探究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试一试: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3 5 -7 0
发现:一个数的立方根,记作,读作:“三次根号”,其中叫被开方数,3叫根指数,不能省略,若省略表示平方。例如:表示27的立方根,;表示的立方根,立方根
学习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
重点: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难点: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2的平方等于4 、 平方等于2的数还有吗?是多少?
立方等于8的数是多少?-8呢? -64呢? 27呢?
自主学习
阅读理解,填空:
1、 也叫做三次方根.
2、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 ,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比较,数的立方根中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指数3不能省略.
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例1
想一想 例2
课堂小结:
1、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2、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一分钟记忆:立方根的定义及性质
反馈检测
1、如果,那么叫做的 ,记作_  ____.
2、正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
每个数都有 个立方根.
3、-1的立方根是 ,的立方根是 , 9的立方根是 .
4、如果a的3次幂等于2,那么a等于(  )A.23 B.32 C. D.
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数的立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B.负数没有立方根
C.如果一个数有立方根,则它一定有平方根 D.一个数立方根与被开方数同号
6、的值是(  )A.-2 B.2 C.±2 D.无意义
7、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A.-1 B.0 C.±1 D.±1或0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的平方根是1 B.-1的立方根是-1 C.是2的平方根 D.-3是的平方根
9、求下列各式的值
⑴ ⑵ ⑶ ⑷ ⑸
10、当x 时,有平方根,当 时,有立方根.
11、64的平方根是 ,立方根是 .
12、的算术平方根是 ,化简=
布置作业 :
教学反思
教师反思:为了让学生对新知巩固,我增加了部分练习题,围绕“立方根”这一知识点进行各种题型的变式练习. 当然,选题要有层次,有梯度.老师们在进行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取舍.
学生反思:立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立方根的定义以及正数、负数、0的立方根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正确理解立方根的定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立方根的定义.
【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
多媒体展示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 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师: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 m,则
x3=27,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33=27,∴x=3.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3 m.
师: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如果x3=a,即么x叫做a的立方根.比如:
∵33=27,∴3是27的立方根.
师:什么是开立方
生: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师:正如开平方与平方互为逆运算一样,开立方与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据此我们可以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师:请看大屏幕.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看看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因为2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
因为(  )3=-,所以-的立方根是(  ).
∵23=8,∴8的立方根是2;
∵(0.5)3=0.125,∴0.125的立方根是0.5;
∵(0)3=0,∴0的立方根是0;
∵(-2)3=-8,∴-8的立方根是-2;
∵(-)3=-,∴-的立方根是-.
师生共同归纳: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
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0的立方根是0.
师:你能说说数的平方根与数的立方根有什么不同吗
生:每一个数均有一个立方根,而负数没有平方根.
师: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
如表示8的立方根,即=2.
表示-8的立方根,即=-2.
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
注:算术平方根的符号,实际上省略了2中的根指数2,因此也可读作“二次根号a”.
师:请同学们填空:
=    ,- =    .
    -=    .
二、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27;(2)-27;(3)-0.064;(4)0.
【答案】 (1)∵33=27.∴27的立方根是3,即3=3;
(2)∵(-3)3=-27,∴-27的立方根是-3,即3=-3;
(3)∵(-0.4)3=-0.064.∴-0.064的立方根是-0.4,即3=-0.4;
(4)∵03=0.∴0的立方根是0,即3=0.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请与同桌交流.
学生发言,教师点评.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学习目标:
1.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2.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会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
预习导学:
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计算器屏幕显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精确到0.01),≈____________(精确地0.01)
≈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学习过程:
一、1.开方运算要用到键 ,键 和键 。
2.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屏幕显示的结果:
(1) (2) (3)
二、利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结果保留4个有效数字):
(1) (2)
三、学习例1
练习:利用计算器比较下组数的的大小(1)和
四、 “议一议”
归纳总结:
1、 运用计算器计算时,部分计算虽然原式没有括号,但按键过程中要添加括号。如计算,等。
2、 要注意题目对结果的要求,区分如四位有效数字,精确到0.1,误差小于1等语句。
课堂练习:
随堂练习
课后作业:
拓展与提高:
借助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 ≈ ≈
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利用你发现的规律试写出
≈立方根
一 、 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已经学方根的概念,掌握了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明确了平方运算与开平方的互逆关系.学生在平方根学习活动中体会了类比的思想方法,为立方根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和学习方法.立方根的计算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有关空间形体的计算经常涉及开立方,因此本节知识是后续学习内容的基础.
二 、 教学任务分析
《立方根》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下)第六章《实数》第二节.本节内容1个学时完成.主要是通过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类比,探索立方根的概念、计算和简单性质.因此,除了具体的知识技能以外,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也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关注点.为此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①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②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培养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学生在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过程中,领会类比思想;
③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第三环节:初步探究;第四环节:尝试反馈,巩固练习;第五环节:深入探究;第六环节:课时小结;探究与思考;第七环节:作业布置及课外探究.
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境
内容:
某化工厂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
(球的体积公式为,R为球的半径)
提问:怎样求出半径R ?学完本节知识后,相信你会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有关体积的运算和面积的运算有类似之处,让我们用上节课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学习新知识 .
目的:通过实际情境引入,让学生感受新知学习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效果: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生既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快将问题归结为如何确定一个数,它的立方等于4,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复习引入、类比学习
内容:
提问:
(1)什么叫一个数a的平方根?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a≥0)的平方根
(2)正数的平方根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
的平方根是什么?
(3)平方和开平方运算有何关系?
(4)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有何区别与联系?
强调: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且互为相反数;一个负数没有平方根;0
的平方根是0.
(5)为了解决前面情景中的问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运算,你将如何定义这
个新运算?
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2.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cube root, 也叫做三次方根).如:2是8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
目的:学生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进一步研究立方根的概念及性质做好铺垫,同时突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效果:复习引入既复方根的知识,又利于学生用类比学习法学习立方根知识.
第三环节:初步探究
内容:
1做一做:怎样求下列括号内的数?各题中已知什么数?求什么数?
(1) ; (2) ; (3).
目的:通过计算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求一个数的立方,与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是互为逆运算,感受一个数的立方根的唯一性,计算中对a的取值分别选为正数、负数、0,这样设计,在此过程中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2议一议:
(1)正数有几个立方根?
(2)0有几个立方根
(3)负数呢?
意图:提问,是为了指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对比,以利于弄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3在上面的基础上明晰下列内容,对知识进行梳理
(1)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即=x;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比较,数的立方根中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指数3不能省略.
(2)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3)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ction of cubic root) , 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效果:学生通过类比学习,初步掌握立方根的概念,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第四环节: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内容: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 (2) ; (3) ; (4) ; (5).
解:(1)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
(2)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
(3)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
(4)因为,所以的立方根是,即;
(5)的立方根是.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解:(1)=; (2)=;
(3)=; (4)=9.
反馈练习
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2.通过上面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目的:例1着眼于弄清立方根的概念,因此这里不仅用立方的方法求立方根,而且书写上采用了语言叙述和符号表示互相补充的做法,学生在熟练以后可以简化写法.例2则巩固立方根的计算,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性质.
效果: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得出立方根的性质,若学生不能发现规律,教师可以再给出几个例子,如:引导学生观察被开方数、根指数及运算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立方根的性质;也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交流,展示学生发现的规律;若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可由教师补充得出结论.
第五环节:深入探究
想一想:
(1)表示a的立方根,那么等于什么?呢?
(2)与有何关系?
目的:明晰 =a,=a
说明:若学生通过上面的计算得出了立方根的性质,可以直接展示学生的成果;若没有得出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如果=a,那么x就是a的立方根,即x=,所以==a, 同样,根据定义,是的a三次方,所以的立方根就是a, 即,=.
第六环节 课时小结
  内容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得出下列内容: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三次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能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2.在学习中应注意以下5点:
(1)符号中根指数“3”不能省略;
(2)对于立方根,被开方数没有限制,正数、零、负数都有一个立方根;
(3)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区别: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但只有一个立方根;
负数没有平方根,但却有一个立方根;
(4)灵活运用公式:()3=a, ,=;
(5)立方与开立方也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或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立方根.
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使知识系统化.
效果:通过小结,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类比学习方法的感受,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习更有条理性.
内容2:回顾引例
某化工厂使用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
如有时间,学生学力许可,还可以安排学生探究下列问题:
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已知,求x的值.
2.求下列各式中的x.
目的:回顾引例,使得教学环节更完整,同时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安排有层次的探究问题,可更好地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通过练习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效果:学生通过引例的解决,体会到了立方根及开立方运算的实用性,并类比应用方法解决(3)(4),培养并形成能力.
第七环节 作业布置
1、再次体会总结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设计说明
(一)关注类比思想的渗透,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类比是在两类不同的事物之间进行的对比,在找出若干相同或相似点之后,推测在这两类事物的其他方面也可能存在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一种思维方式.当然,类比的结果是猜测的,不一定可靠,但它作为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可以发现数学结论,可以沟通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具有发现的功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学习中要注意渗透这样的思维方式,实际上,类比学习法让学生省时省力,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巩固已学的知识,通过新旧对比更好地掌握知识.为此,本节课让学生应用类比法顺理成章的学习立方根的概念、性质、运算.同样在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可以通过三角形类比四面体、通过圆类比球……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探究过程
根据新课标的评价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思维水平,关注的是学生对“议一议”、“想一想”、“比一比”的探究情况和学生反馈练习的完成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理解立方和开立方是互为逆运算的,是否会用根号正确的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足学生思考和计算的时间使学生用原有知识进行新知识建构,这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分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的回答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在第四教学环节中的例题1中补充了带分数的立方根求法,在教学中只要讲明将带分数转化为假分数,再求立方根的方法,学生就容易掌握;例题2则为第五环节补充立方根性质的3个公式( ()3=a, ,=)打下了基础,若学生基础较差,教师也可删去这3个公式;第六环节中的探究与思考,将平方根、立方根的求法拓展到求四次方根、五次方根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是否补充这部分内容,也可留给学生课后思考,分层要求,调动不同学生的学习热情.实数及其性质
一、问题引入:
1.了解实数的意义: 和 统称实数,
即实数可以分为 和 。
2.实数有正负之分吗?所以实数还可以分为 、 和 。
3.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有哪些?这些运算法则、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然适用吗?
二、基础训练:
1.在实数3.14,-,-,0.13241324…, ,-π,中,无理数的个数是______.
2.-的相反数是______,绝对值等于______.
3. 在实数中,有( )
A.最大的数 B.最小的数
C.绝对值最大的数 D.绝对值最小的数
三、课堂检测:
1.在实数0.3,0, , ,0.123456…中,其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2 B.3 C.4 D.5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实数的平方都是正数 B.正数的倒数必小于这个正数
C.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必是非负数 D.零除以任何一个实数都等于零
3.若有意义,则_____.
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立方根是 .
5、-的绝对值是__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__,
6.是的一个平方根,则的平方根是( )
A. B. C. D.
7.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的立方根,这个数是( )
A.0 B.-1 C.1 D.不存在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 B.无理数是开方开不尽而产生的数
C.无理数是无限小数 D.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9、将等式=3和=7反过来的等式3=和7=还成立吗?
式子:9==和4==成立吗?
仿照上面的方法,化简下列各式:
(1)2 (2)11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