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4.1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06:4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比 例
第1课时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不变
放大
缩小
看看玩具小熊发生了什么变化?
1
(教科书第33页例1)
王晓光拖动电脑鼠标,把一张长方形照片放大。
原图
放大
原来长方形照片长8厘米,宽5厘米;
放大后长方形照片长16厘米,宽8厘米。
原图
放大
8cm
5cm
16cm
10cm
放大后照片的长是原来照片的2倍,宽也是原来照片的2倍。
放大后照片与原来照片长的比是2:1,宽的比也是2:1。
16:8=2:1
10:5=2:1
把长方形的每条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
如果要把原来的照片按1:2的比缩小,长和宽应是原来的几分之几?各是多少厘米?
缩小后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5厘米。
8cm
5cm
4cm
2.5cm
2
按3:1的比画出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教科书第34页例2)
放大后图形的长和宽是原图形长和宽的3倍。
2格
4格
按3:1的比放大后:
长为4×3=12(格),
宽为2×3=6(格)。
12格
6格
按1:2的比画出长方形缩小后的图形。
2格
4格
2格
1格
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先看原图各边分别占几格,再计算放大或缩小得到的新图形各边分别占几格,最后按计算的边长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发现:
按2:1的比画出直角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要将各边放大为原来的2倍,两直角边分别由原来的1格、4格放大为2格、8格,再连接两直角边的另一个端点即可确定放大后直角三角形的斜边。
经过测量发现,放大后的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也是原来的2倍。
(教科书第34页练一练)
按1:2的比画出下面图缩小后的图形。
1.用5根同样长的小棒可以摆一个五边形,若用
相同长度的小棒摆一个按4:1的比放大后的五
边形,还需要小棒多少根?
5×4 5=15(根)
答:还需要小棒15根。
2. 在点子图上按3:2的比画出下面图形放大后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图形的相同倍数,叫作图形的放大。放大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边长的比相同。
图形的放大
把一个图形的各边都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叫作图形的缩小。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边长的比相同。
图形的缩小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