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如果一个人在冰面上散步,当冰面快要破裂时,他采取的自救方法最恰当的是( )
A.马上站立不动 B.马上抬起一只脚不动
C.快速跑向安全区 D.趴下平躺爬向安全区
2.有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在将该木块挖成“空心”的,然后再放在水面上,木块仍然漂浮在水面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挖成“空心”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B.挖成“空心”后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小
C.挖成“空心”后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如图所示,两手的食指分别用沿水平方向的力顶在削好的铅笔两端,使铅笔保持水平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铅笔对左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B.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力较大
C.铅笔对右侧食指的压强较大
D.铅笔对两侧食指的压强大小相等
4.对下列与压强有关的事例,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用吸管喝饮料利用了大气压强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造的
C.水坝下部比上部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D.火车进站时旅客不能越过安全黄线,依据的是流体中流速大的地方压
强小
5.如图为金鱼吐出的某个气泡在温度恒定的水中上升过程的示意图.关于该过程中气泡密度和受到浮力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密度和浮力都不变 B.密度和浮力都变大
C.密度变小,浮力不变 D.密度变小,浮力变大
6.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的孔明灯是我国古代除风筝以外另一种能飞上天空的人造物体.下面关于孔明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孔明灯在上升过程中受浮力与重力的作用
B.孔明灯匀速上升时,其浮力逐渐变大
C.孔明灯加速上升,说明其受到的不是平衡力
D.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7.龙卷风将物体“吸”起卷入空中,其中“吸”字蕴含的物理道理,与下列现象中的“吸”字相同的是( )
A.地球“吸”地面上物体 B.两光滑铅块压紧后“吸”住
C.两船并行相“吸”碰撞 D.梳头后的梳子会“吸”头发
8.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强,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鱼类体内有鳔,通过鳔的调节作用从而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沉和上浮
C.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躲在深处的
虫子
D.雄鹰有时不用抖动翅膀也能翱翔天空是应用了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
原理
9.我们周围的大气对你正在使用的试卷上表面的压力最接近于( )
A.12 N B.120 N C.1.2×103 N D.1.2×104 N
10.如图所示,我国第一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停在静止航母上的舰载机受力平衡
B.相对航母,起飞的舰载机是静止的
C.舰载机起飞时,空气浮力大于重力
D.舰载机起飞后,航母所受浮力增大
11.如图所示,烧杯中装有某种液体,A为圆柱形木块,用外力F缓慢将A压入其中,h表示木块的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下列关于木块所受浮力F浮和h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12.小明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分别放在甲、乙两种液体中,A、B处于如图所示的漂浮状态,且此时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由此可判断( )
A.甲液体密度小于乙液体密度
B.物体A、B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C.甲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D.A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B物体受到的浮力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
13.如图所示,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是为了增大________;注射器能将药液吸入针筒是利用了________的作用.
1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甲的密度为________g/cm3,将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容器中,则________
(填“甲”或“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
15.潜水员在较深的海水中工作时要穿抗压潜水服,这是由于海水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若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则潜水员在水中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________.(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6.小明在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气压计,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当他将自制气压计由楼下拿到楼上时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他将这个瓶子装满水,戴着隔热手套捏瓶子,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7.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如下的猜想.
猜想一: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二: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三:液体内部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
(1)实验过程中探头受到的液体压强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________两组实验对比,可初步验证出猜想一是正确的.
(3)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对比乙、丙两组实验,小明得出结论:当液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就越________.
18.洋洋同学家的卫生间下水道堵塞了,他爸爸利用吸盘很快就将下水道疏通了,如图所示.为此他突然联想到所学过的大气压知识,于是,洋洋和瑞瑞同学合作利用吸盘设计了一个估测大气压强的实验方案.
【方案设计】
(1)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D.
(2)将吸盘四周蘸上水,挤出里面的空气,压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
(3)用力竖直往上拉吸盘柄,直到吸盘脱离地面,根据经验估测拉脱吸盘所需拉力的大小F.
(4)计算出当地大气压强.
【评估交流】
洋洋同学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操作过程规范,较方便地估测出了大气压强.瑞瑞同学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尽管我们的操作规范,但估测的结果误差较大,洋洋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瑞瑞的意见,然后,他们继续一起探讨如何改进方案,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根据洋洋和瑞瑞同学的实验记录及自我评估情况可知,测出的大气压强p=________(用字母表示);实验时洋洋同学将吸盘四周蘸上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猜想2: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猜想3: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1)如图甲所示,用手把饮料罐按入水中,饮料罐浸入水中越深,手会感到越吃力.这个事实可以支持以上猜想________(填序号).
(2)为了探究猜想1和猜想2,运用了体积相同的A、B、C三个圆柱体,测得重力分别为4 N、4.5 N和5 N.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比较序号________、________、e的三次实验,可得出初步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进一步分析可知: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________.
②比较序号a、b的两次实验,可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________关.
③图中C圆柱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_N.
(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两块相同的橡皮泥分别捏成圆锥体和圆柱体进行如图丙所示的实验,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小珍认为此结论不可靠,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小明利用18 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1)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 mL的量筒和
400 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
10.8 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________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 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
(ρ水=1.0×103kg/m3)
21.如图甲所示是南京市的新景点——江面上的步行桥,人称“南京眼”,该桥总长约800 m,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去处.图乙所示是一辆四轮观光游览车.
(1)已知游览车的质量为1 200 kg,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g取10 N/kg)
(2)游客乘坐游览车在水平桥面上观光时,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 cm2,人的总重力为8 000 N,则游览车对桥面的压强是多大?
22.如图所示,正方体A的棱长为10 cm,在它的上面放一个重为2 N的物体B,此时正方体A恰好没入水中,已知g取10 N/kg,ρ水=1.0×103 kg/m3.求:
(1)正方体A受到浮力的大小.
(2)正方体A的密度.
答案
一、1.D
2.B 点拨:木块始终是漂浮,浮力等于重力,挖成“空心”后质量减小,重力减小,浮力减小.
3.C
4.C 点拨: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水坝下部所处深度较深,压强较大,因而下部要修得较宽厚才能承受较大的压强.
5.D 点拨: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所处深度减小,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小,故气泡体积会增大,而气泡内空气的质量不变,由公式ρ=可知,密度变小;气泡上升时,体积变大,则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浮力的影响因素知气泡受到水的浮力变大.
6.B 7.C
8.B 点拨:鱼类体内有鳔, 鳔内充气使得鱼的体积变大,浮力变大而上浮,排气体积减小,使得浮力减小而下沉,浮沉的方法与潜水艇不同.
9.D 点拨:用刻度尺实际测量试卷的长和宽,然后根据大气压的值进行推算.
10.A 点拨:停在静止航母上的舰载机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故A正确.相对航母,起飞的舰载机与航母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舰载机不是利用浮力升空的,故C错误.航母静止在水面上,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重力;舰载机起飞后,航母的重力减小,则所受浮力减小,故D错误.
11.C 点拨:浸没之前,浮力渐渐变大,且F浮与h成正比,浸没之后,浮力大小不变.
12.B 点拨:两物体A、B完全相同,则两物体的重力相同,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两物体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G,故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同,即
F浮A=F浮B.B排开液体的体积大,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知ρ甲>
ρ乙,故A、D错误.两物体受到的浮力相等,则上下表面所受的压力差相等,上表面所受液体压力都为0,因此物体A、B下表面所受液体压力、压强相等,故B正确.静止时甲、乙液面刚好相平(如图所示),由公式p=ρgh可知,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甲>p乙,故C错误.
二、13.压强;大气压
14.1;甲 点拨:将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倒入相同的容器,深度相同,由液体压强特点可知,密度大的甲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15.增大;不变
16.减小;形变 点拨:水气压计内气体压强p内、玻璃管中液柱的压强p液、外界大气压p大气之间存在如下关系:p内=p液+p大气,其中p内可看成定值,液柱升高,说明p液变大,可见p大气变小.
三、17.(1)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2)甲、乙 (3)大
18.p=;吸盘中的气体挤不干净(不是真空);拉脱吸盘所需力的大小估测不准;;防止外面的气体进入吸盘
19.(1)4 (2)①a;d;大;②无;③1
(3)没有保持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20.(1)250 mL的量筒 (2)重心偏高;7.2;0.8×103 kg/m3
点拨:(2)密度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18 cm-10.8 cm=7.2 cm.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h液=9 cm,密度计始终漂浮,F浮=G,两次的浮力相等,则有
ρ水Sh水g=ρ液Sh液g,ρ水×7.2 cm=ρ液×9 cm,ρ液=0.8×103 kg/m3.
21.解:(1)G1=mg=1 200 kg×10 N/kg=12 000 N.
(2)p=====2.5×105 Pa.
22.解:(1)正方体A浸没在水中,V排=V=(0.1 m)3=0.001 m3,
正方体A受到的浮力的大小F浮=ρ水V排g=1.0×103 kg/m3×0.001 m3×
10 N/kg=10 N.
(2)A和B一起处于漂浮状态,
所以GA=F浮-GB=10 N-2 N=8 N,
正方体A的质量mA===0.8 kg,
正方体A的密度
ρA===0.8×103 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