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文科)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文科)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6 10:37:19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文科)参考答案
第 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 2 分,共 60分)
1——5CDBAD 6——10 ACDCA 11——15ABBCB
16——20CCABB 21——25 BBABA 26——30 BCDDB
二、材料分析题(共 28分)
31题.(1)思想:仁义、中庸、孝悌、修齐、平治。(2分)
影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维护封建大一统的需要;汉代董仲舒
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的学说,有利于加强君权;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
孝廉成为汉朝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6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积极影响:书院教育形成较为完整的书院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后世学规的范本和办学
准则;强调学生修身和待人接物,要做到言行一致,有助于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有助于中
华文明的延续;提倡的忠孝伦理教育有利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
消极影响:书院倡导的纲常名教伦理观,也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纲常
名教伦理思想日益僵化,压制思想的发展,束缚人们创造力。(6分)
32题.(1)智者运动或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2分)
(2)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2分)
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新兴资产阶级
的形成。(6分)
(3)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信仰即可得救。(2分)
(4)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或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三、论述题(12分)33.示例:观点: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不利于社会治理的发展。
评析: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领域反封建反教权的斗争;以人文主
义为旗帜的自由主义人权观强调个体权利的绝对性,在以后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中不断
强化;这种自由主义人权观凌驾于社会公共权力之上,以个人利益为转移;当个人权利与
公共权力发生冲突时,表现为不同形式的抗议活动甚至激烈的社会冲突,不利于社会治理
的发展。
结论:作者的观点揭示出西方自由主义人权观的基础和缺陷,对于正确协调个人权利与公
共利益、深化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兰州市西固区三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文科)
总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西周时期,士被用来特指卿大夫以下的低级贵族。到春秋后期和战国时期,士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其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这一变化
A.导致贵族的社会地位大大下降 B.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
C.表明昔日的等级制度逐渐动摇 D.迎合了各国招揽人才的需求
2.有学者把孔孟乐道精神分为三类:君子之乐,君子弘道以求学习、交友、有志之乐;贤士之乐,贤士以“立命”“修身”得求“知命”“事天”之乐;圣人之乐,圣人求仁且智而得以忘忧乐道。这种精神
A.体现出儒、道思想共通互融 B.是先秦时期思想家的共同追求
C.重在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性 D.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里孔子强调的是
A.以刑罚威慑民众,使其不犯罪 B.以德引导民众,以礼规范民众
C.统治者应多管齐下,恩威并施 D.用社会规范和刑罚约束民众行为
4.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不同学派的涌现,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比如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善”“美”,墨子主张“非乐”,庄子崇尚“天籁”音乐。这些不同主张反映了
A.音乐思想是哲学认识的反映 B.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C.各国现实统治需要的差异性 D.社会转型推动文化创新
5.朱嘉在解释“格物致知”时说,只是对一事一物具体之理的认识而并不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要获得对最高天理的认识,人之心应指向最高层次的知识。“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据此可知,朱嘉认为“格物致知”的终极目标是
A.实现思想的统一 B.探求科学之真
C.追求政治的清明 D.探寻道德之善
6.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声。两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C.构建新儒学体系 D.树立起对儒学价值的信念
7.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记载:“今人却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日矣。”该主张旨在
A.全面批判否定程朱理学思想 B.强调“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C.批判只知不行强调知而必行 D.强调“知先行后”的重要性
8.明清时期,官员在君主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但这并未使官僚队伍与君主离心离德,也没有影响官僚对皇帝和国家的忠心,反而还使这种忠心越来越强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举出身的官僚与君主利益一致 B.自然经济仍占主流地位
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官僚被迫屈服 D.程朱理学影响根深蒂固
9.明朝东林学派提出“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天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主张,把百姓看作是社会的主体。这一主张的提出
A.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转型的要求 B.动摇了南宋以来程朱理学的地位
C.是对先秦民贵君轻的思想的继承 D.否定以孔子的思想作为是非标准
10.李贽认为“真心”就是童心、初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称之为“清净本源”。自然万物是真心的显现物,又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这些观点
A.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理念 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倾向
11.古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名言:“认识你自己”“人是万物的尺度”;而中国哲学家的名言,“自知则明”“人者,天地之心”,这些学说
A.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B.弥补了智者学派的不足
C.消除了宗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
12.古希腊人信奉一句名言: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古希腊将具有健、力、美的躯体视为神的馈赠,创造了很多裸体雕塑,并将其作为追求和崇拜的目标。古希腊大量裸体雕塑
A.标志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B.闪耀着人文思想的光辉
C.深受宗教神学思想影响 D.代表人类艺术创作巅峰
13.古希腊有位哲人设想: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被锁链束缚,只能看到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火光把影子投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他用囚徒和洞穴之喻来代表人类的现状,旨在强调
A.关注人的世界 B.理性高于感觉
C.认识源于感觉 D.美德即是知识
14.14世纪中叶,发生在中亚里海一带的黑死病扩散到到欧洲,在黑死病流行过程中,许多传教士忘却了自己拯救灵魂的圣职,趁机大发其财,黑死病也使现实主义开始出现,死亡阴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有了巨大冲击,使人们信仰开始瓦解。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黑死病的流行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B.黑死病的流行充分暴露出教会的贪婪和腐败
C.黑死病的流行客观上加速了欧洲思想解放运动时代的到来
D.黑死病的流行彻底瓦解了人们传统的宗教信仰
15.15世纪以后,人文主义者倡导的个人主义“深深地镶嵌于西方人的心灵中,并且由艺术家通过刻画个性,探索者通过探测地图上未标明的海洋,征服者通过努力开拓殖民地和商业资本家通过积累大量财富等形式来体现”。这表明人文主义
A.改变了欧洲的社会性质 B.开阔了欧洲人的思维方式
C.得到各阶层的普遍参与 D.未能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
16.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曾经在罗马柯隆那主教的官殿里愉快地做了七年食客,并获得“桂冠诗人”的称号;米开朗琪罗先后为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教皇克雷芒、教皇保罗三世工作;拉斐尔曾为圣西斯托教堂作画。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
A.仍然服务于传统的基督教神学 B.利用宗教以实现反神学的目标
C.并没有完全脱离与宗教的联系 D.置身于基督教神学的控制之下
17.马丁·路德提出,每个基督徒都是其他人的祭司,我们都是彼此的祭司,要求废除洗礼和圣餐之外的其他圣事。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强调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B.强调《圣经》是唯一信仰依据
C.否定了教会和教皇的特权. D.意在建立德意志民族教会
18.卢梭曾在其作品中描述了一种比摆脱强制的自由更高层次的自由。这种自由有着更高层 次的利益追求,希望在一个统一的公共社会中享受道德生活的欢娱。个人与社会越融为 一体,个人就越“自由”,个人的权利就越有保障。个人有“权利”选择加入该团体。由此 可知实现更高层次自由的途径在于
A.恪守个人与国家的契约关系 B.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C.通过国家机器对人权的保障 D.以法治来促进社会公平
19.17世纪的英国思想家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保障自身的生存需要让渡出自身的一部分权利,并需要将这些权利整合成一个公共权利,也就是“把大家所有的权利和力量集中起来托付给某个人或一个能通过多数的意见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的多人组成的集体”。据此可知,霍布斯赞同
A.人民主权说 B.社会契约论 C.天赋人权说 D.公共权利说
20.有学者指出,伏尔泰以及他花费巨大精力去教育和解放的那一代人都相信,存在于人与自然中任何东西的功能都可以得到解释,而且所有那些通常称为神学、形而上学以及挂着其他招牌的隐蔽的教条和迷信,都将彻底完结。由此可知,伏尔泰
A.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B.将人的理性置于崇高地位
C.造成了西欧普遍的信仰危机 D.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理论
21.1764年,德意志思想家卡贝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指出:法律的基本宗旨应是保卫社会秩序而不是报复犯罪,法律应该永远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目的。该思想
A.旨在为资产阶级法律辩护 B.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C.宣扬了法律的公平正义性 D.批判了封建法律的黑暗
22.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A.削弱宗教对世俗社会的影响 B.推动欧洲近代化的进程
C.标志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推动近代欧洲的对外扩张
23.东汉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说:“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材料表明我国古代医学的发展
A.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得益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C.得到国家政权的支持 D.取决于小农经济高度发达
24.《黄帝内经》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各个器官构成的动态的有机整体,每个器宜具有自己的结构和功能。因此在治疗时,不能只考虑人体本身,还要注意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气候、地方水土、节气等。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A.注重借鉴优秀的成果 B.体现了整体性思维
C.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D.蕴含以人为本理念
25.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的考古研究有重大发现,在此出土了460余件麻类植物造成的古纸,有10件还写有文字,质量较好。古纸的颜色和质地也非常之多,有黑色厚、黑色薄、褐色厚、白色薄、黄色厚等8种,这些纸张大多数是西汉时期的。这一发现
A.为西汉发明纸提供有力物证 B.说明甘肃是当时纸张生产中心
C.表明纸是西汉唯一的书写材料 D.证明纸的生产已满足文化发展需求
26.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幅《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些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工商皆本观念比较盛行 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
C.重农抑商政策走向瓦解 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
27.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辞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说明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种变化
A.是为丰富不断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 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普遍迅速发展
C.适应了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D.是汉字发展由繁到简趋势的产物
28.牛顿用数学方法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三大运动定律。曾经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人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这表明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得到普及
C.近代教育发展促进了科学发展 D.科学观念推动着人文精神的发展
29.麻省理工学院电脑科学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曾经写道:“把网络看成是电脑之间的连接是不对的。相反,网络把使用电脑的人连接起来了。”他强调的是互联网
A.不是以电脑之间的相互连接为条件 B.是以人脑的相互连接为基础条件的
C.是以控制人的大脑为基础条件的 D.根本作用是为人们的交流提供服务
30.二战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兴起后,逐渐扩展到苏联、西欧和日本,70年代开始横向纵深发展,许多新兴民族国家乘机相继崛起。这反映出
A.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 B.科技革命推动多极化发展
C.国际政治新格局逐渐形成 D.美国霸权地位遭到了冲击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28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宋)王应麟《三字经》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儒家的核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对汉朝统治者治国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三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又难以解答。
——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四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8分)
(3)材料三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运动?这场运动由谁引发?其主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
三、论述题(1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自由主义的人权观是个人主义的。这一主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权的享有主体只能是个人,不能是任何集体,否认国家、民族等集体拥有自决权、和平权、环境权、发展权等集体权利。第二,个人主义的另一个体现是,个人的权利高于集体诉求,个人权利构成了一套权威性的约束,国家等任何共同体都不可以假借公共利益之名侵犯个人权利。
——摘编自刘明《自由主义人权观的人性基础及其局限》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