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7讲: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7讲:人体的新陈代谢【word,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08: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人体的消化
1.消化系统的结构
(1)消化道: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
(2)消化腺: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消化道壁:胃腺、肠腺。
2.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消化有__物理性消化__和 化学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化学性消化主要是利用 消化酶 ,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可吸收的物质。
(2)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消化。
①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
②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
__小肠__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②参与消化的消化液
消化液 产生部位 作用部位 作用
唾液 唾液腺 口腔 内含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
胃液 胃腺 胃 内含胃蛋白酶,分解大分子蛋白质
胆汁 肝脏 小肠 内含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胰液 胰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肠液 肠腺 小肠 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多种营养素
③无须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3)小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①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
②小肠内表面有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极大地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③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
④小肠内包含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
3.与人消化有关的消化酶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胰腺 肝脏 肠腺
流入的部位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胆囊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胰液 胆汁 肠液
所含消化酶 淀粉酶 胃蛋白酶 多种消化酶 无消化酶 多种消化酶
4.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__活细胞__所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__蛋白质_,是一种生物__催化剂__。
5.酶的特点:__高效性__、__专一性__;__温度__和__pH__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6.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
7.人体中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8.人体细胞若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如白化病等。
二、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3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37.TIF" \* MERGEFORMATINET
2.气体运输:氧是以 扩散 的形式运输的。
3.气体交换(通过扩散实现,如图所示)
4.呼吸作用概念:
人体细胞不断从外界吸收氧气氧化分解__有机物__,放出__能量__,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同时产生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过程。
三、人体的血液和循环
1.心脏
(1)心脏的结构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主要由 心肌__构成,有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房与__静脉__相连,心室与__动脉__相连。在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能开关的瓣膜,分别叫房室瓣和动脉瓣。
(2)瓣膜的特点
瓣膜只能向__一个方向__开放,保证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即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
2.血管的种类、功能、分布及特点
血管种类 功能 分布 特点
动脉 把血液从心脏送往身体各处 多分布在较深的部位 管壁较 厚 ,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 快 。血液流动由总到分支
静脉 把血液从身体各处送回心脏 位置有深有浅 管壁较 薄 ,弹性 小 ,管腔大,管内血液流速慢。血液流动由分支汇合
毛细血管 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脉 分布很广 管壁由一层 上皮细胞 构成,管内血流速度 很慢 。血液流动时红细胞排成 单行 通过
3.人体的血液循环
(1)血液循环包括__体循环__和__肺循环__两个部分,当然,这两个部分实际上是相互连通,且同时进行的。
体循环:从__左心室__射出鲜红色的动脉血,经过体循环,就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流回到__右心房__。
肺循环:从__右心室__射出的暗红色的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从肺静脉流回到__左心房__。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马涛\\word\\中考特训方案浙江专版科学-教用\\第1部分生物\\ZJ159.TIF" \* MERGEFORMATINET
(2)不能根据血管的名称来判断其内流动血液的性质,比如肺动脉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
4.血液的主要组成及其功能
成分 功能 异常病
血液的组成 血浆 运载__血__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血细胞 红细胞 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贫血
细 白细胞 吞噬异物,抗感染 太少,抵抗能力差;太多,炎症
胞 血小板 加速血液__凝固__ 凝血功能降低
(1)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和调节体温。
(2)血红蛋白的特点:在氧浓度__高__的地方,容易结合氧;在氧浓度__低__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5.血液的种类
血液
6.人体ABO血型
(1)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凝集原__决定的。
(2)输血原则:以输__同型血__为原则,异型血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上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作用。
血型 红细胞上的凝集原 血清中的凝集素
A A 抗B
B B __抗A__
AB A、B 无
O __无__ 抗A和抗B
  血液的红细胞上存在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液的血清中则含有与它们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同时,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的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7.输血
(1)原则:__同型血__。
(2)异型输血:异型之间输血,主要考虑供血者的红细胞中的凝集原是否会和受血者血清中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异型间可行的输血:(见下表)
供血者血型 受血者血型
A AB
B __AB__
O A、B、AB
8.AB型可以接受__任何血型__的血液,因此被称做万能受血者;O型可以__输给任何血型的人__,因此被称做万能供血者。不同血型之间的输血,一般只能小量地输送,不能大量输送。
四、尿的生成和排出
1.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脂肪)代谢后产生的废物有:水、二氧化碳、尿酸、尿素等。这些废物是通过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排出体外,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 泌尿系统 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1)肾小球的__滤过__作用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__血细胞__和__大分子蛋白质__外的其他物质均可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__原尿__。
(2)肾小管的__重吸收__作用
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__全部的葡萄糖__和大部分__水__、__部分无机盐__等。
(3)尿液排出
肾盂内的终尿,经输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内蓄积到一定的量以后,通过神经系统给大脑发出指令产生“尿意”。最后经尿道排出体外,就是我们平常所见的小便。
尿液的形成
五、生命活动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1. 同化作用
(1)概念:生物体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合成新的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2)分类
①自养: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直接制造成有机物并贮存能量。
②异养:人和动物等需要通过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获得营养,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2. 异化作用
(1)概念:生物体不断地氧化分解自身组成物质,释放能量,并不断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
(2)主要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①有氧呼吸:在氧气的参与下,有机物的分解较为彻底,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
②无氧呼吸
a.人体在剧烈运动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肌肉处于暂时相对缺氧的状态。
b.高等植物在被水淹的情况下,也可进行短时间的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少量的能量。
3. 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当一个人的能量获得大于消耗时,能量就会被贮存起来,使体内有机物积累增加;反之,当能量获得小于消耗时,则会分解体内原有的有机物,使体内有机物贮存减少。
3.物质与能量的变化和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物质代谢、能量代谢的关系:
例1.如表为某人平静呼吸时,吸入气(吸入的气体),呼出气(呼出的气体),肺泡气(肺泡内的气体)中O2、CO2、N2三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O2 CO2 N2
吸入气 21% 0.04% 78%
呼出气 16% 4.0% 78%
肺泡气 14% 5.6% 78%
A.导致肺泡气与吸入气中O2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是肺毛细血管中O2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内
B.该人平静呼吸时,一次吸入的气体不会全部进入肺泡,其中有部分留在了气管和支气管中
C.若该人深呼吸一次,肺吸入气中CO2体积分数将低于0.04%
D.肺泡气是呼入气与呼出气的混合气体,因此其中CO2体积分数最高
例2.如图甲所示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B、C表示不同的物质,序号①②表示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1)完成①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    。
(2)图中的甲细胞是由人体中的    制造出来。
(3)图乙曲线代表血液流经肾脏时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物质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例3.(2019 宁波)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
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NaCl溶液 5mL 3%NaCl溶液 5mL 5%NaCl溶液 5mL 7%NaCl溶液 5mL 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   。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   。
(3)因为酶的活性与   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例4.我国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可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面包、牛奶和鸡蛋等营养餐。下图表示面包的主要成分一一淀粉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1)图中a物质的名称是   ,消化道内吸收该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若尿液中出现a物质,可能是由于肾单位中的   发生病变,导致a物质不能全部被重吸收。
例5.(2020 舟山)新冠疫情期间,ECMO(体外肺膜氧合)技术的使用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ECMO技术的原理是将体内的静脉血引出体外,经过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注入病人的静脉(如图甲)或动脉(如图乙),起到部分心肺替代作用,其主要设备包括氧合器、氧气泵、动力泵、监测系统、医用物理升温仪等。
(1)ECMO技术主要设备中的氧合器替代的是人体   (填器官名称)的功能。
(2)ECMO技术常被用于挽救肺功能丧失或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的生命,其中被用于挽救心肺功能衰竭病人生命的是图   所示模式,判断依据是   。
例6.人工肾是目前治疗尿毒症的机器,通过将病人的血液引入透析器,利用透析膜将血液中的废物滤过后排出,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病人的静脉中,透析过程如图所示。
(1)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   出现了病变。
(2)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   等废物减少了。
(3)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
1.如图表示人的膈肌收缩和舒张时在胸腔内的位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呼气
B.从乙到甲时,膈肌舒张,吸气
C.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2.(2019 杭州)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下列有关胃的形态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  )
A.胃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利于暂时贮存食物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
C.胃壁中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
D.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消化酶,能完全分解食物中的脂肪
3.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量是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B.pH=a时,e点下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4.人工肺(ECMO)是一种模拟人体心脏和肺的机器,可以对心肺疾病患者进行体外辅助呼吸,人工肺中血液和气体虽然不直接接触,却能通过隔离膜(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隔离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血液和气体通过隔离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呼吸作用
C.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D.人工肺在进行气体交换时,还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
5.生物体是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整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小管壁薄且周围围绕着毛细血管,有利于对终尿的重吸收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的面积
C.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D.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确保血液不能从心房回流到心室
6.如图中,A、B、C、D依次表示你消化道中的某个部位,曲线(X、Y、Z)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能代表蛋白质消化程度的曲线是(  )
A.X B.Y C.Z D.都可以
7.如图是人体部分消化系统的局部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
B.②内可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③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D.④内的消化液有胃液、肠液和胰液
8.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9.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氨基酸,由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A叫    。
(2)图甲①﹣④中,有动脉血流动的是    (填序号)。
(3)图甲中B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据此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
10.最近,一股“水果酵素”风潮席卷我国各地,它所宣传的“减肥”“养颜”“排毒”等种种功效,让它成为了爱美人士竞相追捧的对象,酵素是酶在日本和台湾地区的别称,指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质。小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进行了以下操作: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各注入稀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37℃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请根据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l)以上操作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是______。(某些操作可多选)
(2)以正确的实验顺序进行实验后,观察到B试管内的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3)15min后,在A试管申,淀粉酶的质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1.(2020 衢州)如图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漫画概念图。下列对图中描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蛋食主义者”意为胃能消化蛋白质
B.“我什么都能吃”意为食物中的大部分营养成分都能在小肠被消化和吸收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意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能在口腔中配合脂肪的消化
D.“肝胆相照好兄弟”体现了肝脏和胆囊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2.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气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3.人体的结构与功能高度统一,使得体内复杂多变的生理功能得以实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
B.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
C.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D.肺泡的数目多,肺泡外包绕着丰富毛细血管,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4.如图为人体某部位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a、b、c表示血管。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结构位于肺部,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比a内少
B.若c血管受到损伤,为防止流血太多,应在伤口的远心端结扎
C.若该结构位于肾脏,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和含氮废物含量都比a少
D.若该结构位于小肠,则c内营养物质到达右心室的途径是:c→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
5.下表中结构和功能相一致且表述正确的是(  )
结构 功能
A 红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血红蛋白 促进红细胞的运氧能力
B 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有利于滤过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
C 小肠能分泌胰液、肠液、胆汁 能有效促进小肠的吸收功能
D 心脏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 能有效降低体循环血压
A.A B.B C.C D.D
6.2022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项目将在宁波东海之滨举行。届时,亚运健儿们将会上演“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壮观场景。在帆船航行过程中,运动健儿们需要根据风向随时对帆进行调节,完成这一活动最基本的神经结构称为  。比赛过程中,需要吸入大量的空气,空气进入肺的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这一系列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   的调节。
7.如图是某食物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a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参与代谢,以及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
(1)如果图中的食物是蛋白质,那么物质a是   。
(2)医生在检查某人的f时,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此人肾脏的   可能发生了病变。
(3)近期,我市部分学校已发生了呼吸道传染病疫情。为有效防止我市学校呼吸道等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对未发病的学生可接种风疹、水痘等疾病的疫苗。从免疫的角度讲,注射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  ,从而发挥机体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8.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共同为骨骼肌提供物质和能量。如图甲是人体吸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如图乙为人体部分物质的获取和排出途径,请据图回答:
(1)人在吸气时,膈肌  (选填“收缩”或“舒张”),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F过程后,血液变为    ,这些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    (心脏的结构名称)。
(3)图乙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  生理活动。
9.为了探究pH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第三支试管不变蓝的原因分析,处理考虑“唾液淀粉酶与溶液pH的关系”
及“淀粉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这两个因素外,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说本实验步骤②和③不能交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方框中,绘制一个坐标图,大致表示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与溶液pH的关系
参考答案
例1.解:A.肺泡气体与吸入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差异是因为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血液中,A错误;
B.呼吸时,呼吸道都会残留部分吸入的空气,B正确;
C.深呼吸时,吸入的气体仍然为空气,所以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依然是0.04%,C错误;
D.呼出气是肺泡气与吸入气的混合气体,其氮气体积分数最高78%,而不是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B。
例2.解:(1)①②表示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2)图中的甲细胞是红细胞,由人体中的骨髓制造出来;
(3)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球重吸收作用,一部分尿素随尿液排出,血液中尿素含量减少,所以图乙曲线代表血液流经肾脏时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物质可能是尿素。
故答案为:(1)小肠;(2)骨髓;(3)尿素。
例3.解:(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5ml清水,分别与2、3、4、5、6号形成5组对照。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3%。
(3)因为消化酶具有生物活性,其受外部环境(温度,湿度,酸碱度)影响很大,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故答案为:(1)5ml清水;(2)3%;(3)温度。
例4.解:(1)图示中,a是淀粉消化的终产物﹣﹣葡萄糖,小肠能够吸收葡萄糖。
(2)尿液中有葡萄糖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出现了障碍,因为肾小管能吸收全部的葡萄糖,而使尿液中出现葡萄糖。
故答案为:(1)葡萄糖; 小肠;(2)肾小管。
例5.解:(1)(2)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俗称人工肺,用于肺功能丧失患者的急救,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重要作用。使用时,先用一根导管将血液从人体静脉引出,通过人工肺后,血液经另一根导管回到人体的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故答案为:(1)肺(2)乙;氧合后的血液直接进入主动脉,不需要依靠心脏将其压入主动脉
例6.解:(1)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可能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发生了病变,通透性增大。蛋白质和血细胞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蛋白质和血细胞,故在尿液中发现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血细胞。所以若发现④中有红细胞,则说明透析膜损坏,这相当于肾脏中的肾小球出现了病变。
(2)血液透析的目的是除去血液中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同尿的形成过程,因此血液透析过程实际上模拟了尿液形成过程中的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
所以比较②中与①中血液的成分,尿素等废物减少了。
(3)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人工肾相当于生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
故答案为:(1)肾小球(2)尿素(3)器官
1.解: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如图中乙;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膈肌从甲到乙时,吸气;呼气完成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即吸气开始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故选:C。
2.解: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胃能暂时储存食物。A正确;
B、胃壁中有发达的平滑肌层,能不断蠕动进行物理性消化及促进食物与胃液的混合。B正确;
C、胃内有胃腺,能分泌盐酸和胃蛋白酶等,具有杀菌、消化等作用。C正确;
D、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D错误。
故选:D。
3.解:A、淀粉量增加时,产生的麦芽糖量增加,e点上移,A正确。
B、pH为a时,酶的活性较低,酶促反应速率较慢,e点不变,d点右移,B错误。
C、当温度升高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e点不变,C正确。
D、酶的量减少时,消化分解时间延长,d点右移,D正确;
故选:B。
4.解:A、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肺泡和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病人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说明半透膜模拟的是单层细胞构成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A正确;
B、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是依靠气体的扩散作用,B错误;
C、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半透膜扩散出去,所以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错误;
D、膜肺只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完成气体交换,不能过滤血液中的尿素,D错误。
故选:A。
5.解:A、肾小管壁薄且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有利于原尿重吸收形成尿液,A错误;
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错误;
C、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
D、心脏的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只能流向心室,D错误。
故选:A。
6.解:淀粉的消化始自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适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曲线X代表的物质自口腔开始消化,在小肠内被消化完,此物质应为淀粉;曲线Y代表的物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在小肠内被分解完毕,此物质应为蛋白质;曲线z代表的物质只在小肠内被消化,此物质应为脂肪。因此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的曲线是Y。
故选:B。
7.解:A、图中①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故正确;
B、②是胃,可以将蛋白质初步消化为多肽,然后在小肠内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故错误;
C、③是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胰液中含有消化酶,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故错误;
D、④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有肠液、胰液、胆汁这几种消化液,没有胃液,故错误。
故选:A。
8.解:A、据分析可见: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A正确;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B错误;
C、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错误;
D、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图中看出,血液循环的规律: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D错误。
故选:A。
9.解:(1)图甲中,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氨基酸,由消化道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A叫吸收;
(2)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其中①右心房、②左心室内流静脉血,③左心房、④左心室内流的是动脉血;
(3)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某人尿检时,发现尿液中有大分子蛋白质,据此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病变的结构是肾小球。
故答案为:(1)吸收;(2)③④; (3)肾单位;肾小球。
10.①④②④③⑤;高温使酶失去活性,未将淀粉消化分解;不变
1.解:A、“蛋食主义者”说的是胃,胃中的胃腺能够分泌胃液,胃液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A正确;
B、“我什么都能吃”说的是小肠,在消化道内,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的吸收;小肠内含有肠液、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可以对多种物质进行消化。所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B正确;
C、“口腔和我合作无间”说的是唾液,口腔中具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C错误;
D、“肝胆相照好兄弟”说的是肝脏和胆汁,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流入小肠后,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有乳化作用,D正确。
故选:C。
2.解:A、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代谢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由血液运走,A正确。
B、肺泡中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后就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B正确。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筛管,则Y为叶脉中的筛管而不是导管,C错误。
D、当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一定方式进入根部的导管,然后植物就通过根、茎、叶中的导管把水分和无机盐运输到植物体的全身,D正确。
故选:C。
3.解:A、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室壁最厚,心肌发达,可以将血液“泵”到全身各处,A正确;
B、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四肢的大静脉内都有瓣膜,保证血液不能倒流,只能从静脉流向心房,从心房流向心室,B错误;
C、小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能分泌多种消化液,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无关,C错误;
D、肺由大量的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4.解:A、若b表示肺部毛细血管,则a是肺动脉,内流静脉血,c是肺静脉,内流动脉血,则c内氧合血红蛋白的含量明显比a内多,A错误;
B、c为静脉血管,静脉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由静脉流回心脏。因此,大静脉受伤出血时,正确的急救方法是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按压或绑扎止血,B正确;
C、若该结构位于肾脏,则c肾静脉内含静脉血,氧合血红蛋白少,含氮废物明显减少,C正确;
D、若b为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由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运输的途径:小肠绒毛处的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D正确。
故选:A。
5.解:A、红细胞内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A正确;
B、肾小管细长而曲折,周围缠绕着大量的毛细血管,这有利于肾小管的重吸收,B错误。
C、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内有胰液、肠液、胆汁,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错误;
D、人的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室壁要将血液泵至全身,需要的动能大,因此左心室壁最厚,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D错误。
故选:A。
6.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叫反射,参与反射的结构叫反射弧。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相互协调,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故答案为:反射弧;收缩;神经系统和激素
7.解:(1)如果图中的食物是蛋白质,进入胃和小肠后,被消化成氨基酸,所以物质a是氨基酸;
(2)医生在检查某人的f尿液时,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此人肾脏的 肾小球可能发生了病变;
(3)学生接种风疹、水痘等疾病的疫苗,学生可产生抗体,达到保护易感人群的作用,从免疫的角度讲,注射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发挥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故答案为:(1)氨基酸;(2)肾小球;(3)抗体;特异性。
8.解:(1)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故人在吸气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
(2)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血液里的氧气就扩散到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这样,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的含量就减少了,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故F过程后,血液变为静脉血。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扩散进入血液,经过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后,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所以,这些血液到达心脏时,首先流入心脏的右心房。
(3)进入组织细胞的氧气,参与细胞呼吸作用,与细胞内的有机物反应,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所以,图乙中氧气进入骨骼肌细胞后,参与细胞内的呼吸作用生理活动。
故答案为:(1)收缩(2)静脉血;右心房(3)呼吸作用
9.(1)37℃接近人体温度,酶的活性最强(2)碘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反应(3)先加淀粉溶液,酶会直接催化淀粉分解,3只试管最终均不变蓝(4)如图
【备考2022】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第7讲
人体的新陈代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