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第 120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B A B D A
11 12 13 14 15
D C A C B
二、填空题(本题包含四道大题,共 55分)
16.(12分,每空 2分)
(1 8 8) +19 2
(2)S2->Cl->Na+>Mg2+>Al3+
- - - -
(3)HS +OH =S2 +H2O或 H3O++HS =H2S↑+H2O
(4)第五周期第ⅥA族; O S ;AB
17.(14分,每空 2分)
(1)Cl2 NH2Cl 73:103
(2)NH3·H2O+SO2=NH+4 +HSO -3 1:2
Δ 5 2
(3)3NaClO 2NaCl+NaClO3 ( 3 c0- 3 c1)
18.(14分,每空 2分)
(1)分液漏斗
(2)C中的硬质玻璃管遇到冷的水蒸气破裂
Δ
(3) 2NH3+3CuO N2+3Cu+3H2O
(4) 3a/22.4 9a/11.2b
(5)恢复到室温;调节 F和 G的液面相平;上升
19.(15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① 32 (1分) 半导体材料 ②锗
(2) ① Sn+2Cl2 SnCl4
② 2Fe3++Sn2+=2Fe2++Sn4+
(3) ①电解法 ②NaOH溶液 稀硫酸或盐酸沈阳市第 120中学 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
高一年级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满分:100 分 时间:75 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Na-23 Mg-24 Al-27 Cl-35.5
一、选择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下列古代文献及诗句中涉及的化学知识,对
其说明合理的是( )
A.李白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B -.“墨滴无声入水惊,如烟袅袅幻形生”中“墨滴”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 10 9~
10-7m之间,具有胶体的性质
C.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可能是硫酸亚铁
D.《天工开物·五金》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众人柳棍
疾搅,即时炒成熟铁。”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且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
延展性稍差
2、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1mol/LNa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 4NA
B.1molCl2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 2NA
C.含 4.6g钠元素的 Na2O2和 Na2O的混合物中含有阴离子总数为 0.3NA
D.由 H218O与 D216O组成的 4.0 g混合物含中子数为 2NA
3、类比和推理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碘是紫黑色固体,则 117号元素 Ts的单质可能是黑色固体
B.Na2O2与 CO2反应生成 Na2CO3和 O2,则 Na2O2与 SO2反应生成 Na2SO3和 O2
C.卤素单质的熔点从 F2到 I2逐渐升高,则碱金属单质的熔点从 Li到 Cs也逐渐升高
D.少量钠保存在煤油中,则锂也保存在煤油中
1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 1可以表示向 AlCl3溶液中滴加 NaOH溶液过程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加
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
B.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 CO2气体,反应生成
NaHCO3,但无明显现象
C.检验铁的一种氧化物中是否含有 Fe3+的操作步骤为:
样品→粉碎→加稀硫酸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 KSCN
溶液
D.X、Y、Z、W有如图 2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
其它反应物省略),则 X、Y、Z可能是 Fe、FeCl2、FeCl3
5、下列离子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用酸性高锰酸钾标准溶液滴定草酸(H2C2O4):
2MnO -4 + 16H++ 5C -2O42 = 2Mn2++ 10CO2↑ + 8H2O
B.将少量 SO2气体通入 NaClO溶液中:SO2+2ClO-+H2O=SO 2-3 +2HClO
C.将 H2SO4滴入 Ba(OH)2溶液中:SO42-+ 2H++ Ba2++2OH- = BaSO4↓ + 2H2O
D.向 NH4Al(SO4)2溶液中逐滴加入 Ba(OH) -2溶液至 SO42 恰好沉淀完全:
Al3++2SO -42 +2Ba2++4OH-=2BaSO4↓+AlO -2 +2H2O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 - -3溶液中:K+、Na+、SO42 、SCN
B - -.在强碱性溶液中:K+、Na+、CO32 、AlO2
C - -.在盐酸溶液中:K+、Fe2+、SO32 、NO3
D.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中:Na+、K+、HCO -3 、Cl-
7、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C的原子序数相差 8,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次外层电子数的 3倍,B单质的焰色试验呈黄色。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B)>r(C)>r(D)>r(A)
B.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AC.元素 A与 B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C>D
2
8 -、有一未完成的离子方程式: +RO32 +6H+=3R+3H2O,据此判断,R元素的最
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2RO3 B.H2RO4 C.HRO3 D.HRO4
9、在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装置(尾气处理装置略去)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液体逐
滴滴入②中,则预测的现象正确的是( )
选项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氯水 石蕊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B 盐酸 硝酸亚铁溶液 无明显现象
C 氢氧化钠 铝片 立即产生大量气泡
D 高锰酸钾 硫酸亚铁溶液 紫红色褪去
10、钛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被誉为“未来金属”,由钛铁矿(主要成分
FeTiO3,还含有少量 Fe2O3、SiO2等杂质)制得 TiO2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滤液 2”中主要溶质为 TiOSO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煅烧需要的仪器有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等
B.Fe2O3是碱性氧化物
C.在 FeTiO3中,钛的化合价为+4价
D.步骤②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3
11、某工业脱硫过程如图所示(CuS不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①发生复分解反应,由强酸反应得到弱酸
B.过程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2- + 2Fe3+= S↓ + 2Fe2+
C. 过程③中,每有 11.2LO2参加反应转移的电子数
为 2NA
D.脱硫过程总反应为 2H2S+O2 = 2H2O+2S↓
12、卤素互化物如 ICl、ICl3等具有与卤素单质相似的性质。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
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制取少量 ICl3。已知:I2+Cl2=2ICl,ICl的熔点为 27.2℃,沸点
为 97.4℃,易与水反应,并能发生反应:ICl+Cl2=ICl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圆底烧瓶 A中的固体为MnO2
B.装置 B、C中的试剂分别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C.盐酸的滴加速度过快,ICl的产率会明显降低
D.装置 E的作用为吸收尾气,可用装置 F替代
13、在硫酸铝、硫酸和硫酸镁的混合溶液 200 mL中,c(SO42-)=0.80mol·L-1,当加入
等体积 1.6 mol·L-1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最多,再加入过量的 KOH溶液后,经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白色沉淀 2.32 g。则反应前的混合溶液中 c(A13+)可能是( )
A.0.20 mol·L-1 B.0.40 mol·L-1 C.0.80 mol·L-1 D.1.20 mol·L-1
14、元素 X形成的气态 X2的分子共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 158、160、162,
此三种分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9:6:1,据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有三种同位素
B.其中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 80
C.X2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59
D.质量数为 79的同位素的原子百分数为 50%
4
15、 往 FeBr2溶液中通入 Cl2时,随参加反应的 Cl2物质的量的变化,溶液中某些
离子的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 n(Cl2)<Mmol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2Br-+Cl2=Br2+2Cl-
B.当 n(Cl2)=Mmol时,离子浓度关系:
c(Fe3+):c(Br-):c(Cl-)=1:2:1
C.当 n(Cl2)=M mol时,离子浓度大小关系:
c(Cl-)>c(Br-)
D.当通入 Cl2的物质的量等于原 FeBr2的物质的量时,Br-开始被氧化
二、填空题(本题包含四道题,共 55分)
16.(12分)元素周期表揭示了许多元素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同一周期元素所构
成的某些微粒往往具有相同的电子数,周期表中主族元素可以构成许多电子数为
10或 18的微粒。如下列周期表中所示的一些物质或离子。
① N2H4 ② F2
③ ④ ⑤ SiH4 PH3 ⑥ ⑦ Ar
⑧ Ca2+
(1)写出元素⑧的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③④⑤⑥⑦形成的单核离子的半径大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离子符号)
(3)写出含有元素⑥的某种 18电子的离子和含有元素②的某种 10电子的离子之间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4)第 52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与 52号元素同主族的短
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___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下列事实能说
明二者的非金属性强弱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B.加热条件下哪种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更容易分解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两种元素 1 mol的单质得电子的多少
D.二者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的高低
5
17.(14分)氮、氧、硫、氯是四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研究它们的性质及用途对
生产,生活、科研具有重要意义。
(1)一氯胺(NH2Cl)是一种长效缓释水消毒剂,工业上可利用下列反应制备:
NH3(g)+Cl2(g)=NH2Cl(g)+HCl(g)
一氯胺(NH2Cl)的制备反应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__。等
质量的 NH2Cl和 HCl两种气态产物,同温同体积时的压强比为_____________。
(2)SO2、NO2两种气体都能对大气造成污染,需要对其进行吸收处理。用氨水吸
收 SO2能得到含 (NH4)2SO3和 NH4HSO3的吸收液,写出生成 NH4HSO3的离子方程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向吸收液中通入过量 NO2,NH4HSO3能与
NO2发生反应生成 N2和(NH4)2SO4,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
(3)Cl2与 NaOH溶液反应可制取“84”消毒液。用过量的冷 NaOH溶液吸收氯气,
制得 NaClO溶液(不含 NaClO3),此时 ClO-的浓度为 c0 mol/L;加热时 NaClO能转
化为 NaClO3,测得 t时刻溶液中 ClO-的浓度为 c1 mol/L (不考虑加热前后溶液体积
的变化)。
①写出溶液中 NaClO分解生成 NaClO3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t时刻溶液中 c(Cl-)=___________mol/L(用含 c0、c1的代数式表示)。
18.(14分)氨气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
测定氨分子的组成(图中夹持、固定装置均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1)盛放浓氨水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2)若撤去装置 B会产生的安全隐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氨气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4)待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 N2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为 a L,则被还原的氧
化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mol,若测得干燥管 D增重 b g,则氨分子中氮、氢的
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用含 a、b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5)量气管 G读数时除了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外,还需要注意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 G过程中,G中的液面
______________(填“上升”“不变”“下降”)。
19.(15分)门捷列夫在研究周期表时预言了包括“类铝”、“类硅”在内的 11种元素。
(1)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硅”,多年后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命名为锗(Ge)。加上
之前发现的碳(C)铅(Pb)、锡(Sn),这一族的元素趋于完善。
已知常温下锡、锗在空气中不反应而铅表面生成一层氧化铅;锗与盐酸不反应,
而锡与盐酸反应。由此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 锗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根据锗在周期表中处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
预测锗单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
②硅和锗单质分别与H2 反应时,反应较难进行的是_______(填“硅”或“锗”)。
(2)又已知锡、铅两种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2价和+4价,其中+2价锡元素和+4
价铅元素的化合物均是不稳定的,+2价锡元素有强还原性,+4价铅元素的化合物有
强氧化性,Sn2+还原性比 Fe2+还原性强。根据以上叙述,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氯气与锡共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能说明 Sn2+还原性比 Fe2+还原性强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类铝”在门捷列夫预言 4年后,被布瓦博德朗在一种矿石中发现,命名为镓(Ga)。
①由镓的性质推知,镓与铝同主族,冶炼金属镓通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②已知 Ga(OH)3难溶于水,为判断 Ga(OH)3是否为两性氢氧化物,设计实验时,需
要选用的试剂有 GaCl3溶液、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