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18: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运算律
情境导入

1+2+3+4+……20=
同学们,怎样又快又准计算出结果?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55页例1)
28个男生跳绳 17个女生跳绳 23个女生踢毽子
跳绳的有多少人?
28个男生跳绳 17个女生跳绳 23个女生踢毽子
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
28+17=45(人)或17+28=45(人)
这样的等式还有很多
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可以写成等式:
28+17=17+28
40+56=56+40
40+56=96
56+40=96
200+350=550
350+200=550
200+350=350+200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这个规律可以用多种方式表示。
用 、 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
=
+
用甲数、乙数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用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
a+b=b+a
跳绳和踢毽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28+17)+23
=45+23
=68(人)
先算出跳绳的总人数,再用跳绳的总人数加上踢毽子的人数。
先算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再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
28+(17+23)
=28+40
=68(人)
(28+17)+23 28+(17+23)
(45+25)+16 45+(25+16)
(39+18)+22 39+(18+22)
上面两道算式结果相等,等式成立。
=
算一算,下面 的里能填等号吗?
=
=
◎通过计算发现,(45+25)+16和45+(25+16)的结果都是86,(39+18)+22和39+(18+22)的结果都是79,两边得数相等,可以填等号。
(28+17)+23 28+(17+23)
=
(45+25)+16 45+(25+16)
=
(39+18)+22 39+(18+22)
=
◎每组算式中的三个加数都相同,但运算顺序不同;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写成:
(a+b)+c=a+(b+c)
随堂练习

(教科书第56页练一练)
说说下面的等式各应用了什么运算规律。
(84+68)+32=84+(68+32)
82+8=8+82
75+(47+25)=(75+25)+47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培优训练

一、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68+340+32
138+63+237
=168+32+340
=200+340
=540
=138+(63+237)
=138+300
=438
282+43+57+18
689 432 68
=(282+18)+(43+57)
=300+100
=400
=689 (432+68)
=689 500
=189
二、小红在计算“38+26+63”时,把算式变
成“26+(38+62)”再计算。小明说只运
用了加法交换律,小军说既运用了加法交
换律,又运用了加法结合律。他们谁说的
对?为什么?
小军说的对。因为计算过程中不仅改变了数的位置,还改变了运算顺序。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
1+2+3+ … +98+99+100
=(1+100)+(2+99)+(3+98)+ … +(49+52)
+(50+51)
=101×50
=5050
课堂小结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写成: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个加数,上面的规律可写成:
(a+b)+c=a+(b+c)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