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速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速度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粤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2-16 05:0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速度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速度和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B.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C.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大于零
D.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可能为零
2.为了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设立了若干不同的交通标志。如图甲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图乙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绵阳还有50km。关于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80km/h是平均速度,50km是位移
B.80km/h是平均速度,50km是路程
C.80km/h是瞬时速度,50km是路程
D.80km/h是瞬时速度,50km是位移
3.智能手机上装载的众多APP软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所示为百度地图APP软件的一张截图,表示了某次导航的具体路径,其推荐路线中有两个数据,38分钟,21.8公里,关于这两个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以把汽车看作质点
B.38分钟表示的是某个时刻
C.21.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位移的大小
D.根据这两个数据,我们可以算出此次行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某班同学去部队参加代号为“猎狐”的军事演习,甲、乙两个小分队同时从同一处O出发,并同时捕“狐”于A点,指挥部在荧光屏上描出两个小分队的行军路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 B.甲队的平均速度大于乙队
C.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率相等 D.甲队的平均速率小于乙队
5.下图是一款手机APP记录的某人跑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跑步过程中人的运动技术动作时可以把人看作质点
B.图中的“5.75公里”表示此人运动的总位移大小
C.图中的“”表示此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结合图中的其它数据,可以计算出他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D.图中的“5'54''”表示跑步过程中平均每公里的耗时,它能反映出此人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
6.描述物体运动快慢有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3m/s,对速度正确的理解是(  )
A.在该时刻的前1s内物体的位移为3m
B.在该时刻的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为3m
C.若从该时刻起物体作匀速运动,则以后每秒内的位移是3m
D.在该时刻的前0.5s和后0.5s内,物体的位移共为3m
7.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获小组第1(如图),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了亚洲纪录,成为我国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在比赛的全过程中(  )
A.苏炳添的位移就是路程
B.9秒83表示时刻
C.研究苏炳添赛跑姿势时,可以把他看作质点
D.苏炳添的平均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的平均速度
8.王老师某次搭乘出租车到车站接人后返回出发地,司机打出全程的发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7:56指的是时刻,18:13指的是时间间隔
B.出发地到车站的直线距离是7.03km
C.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约为24.81km/h
D.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7.03km
9.青岛海湾大桥又称青岛胶州湾大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全长东起青岛主城区,西至黄岛红石崖,包括三座航道桥和两座互通立交以及红岛连接线等。一辆汽车减速通过大桥,在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120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km/h,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A.30km/h B.40km/h C.80km/h D.90km/h
10.一教师开车从南京一中中山南路301号至江北校区浦云路64号,行驶路程为15km,历时45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小车从中山南路301号至浦云路64号运动时可把小车看成质点
B.判断小车是否压双黄线违规时可把小车看成质点
C.中山南路301号至浦云路64号的位移为15km
D.小车从中山南路301号至浦云路64号平均速度为20km/h
11.相机固定,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向右运动的小球每隔0.1s闪光一次,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中整个运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0.23 m/s B.0.20 m/s C.0.17 m/s D.0.15m/s
12.2021年11月2日,我市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了预防新冠疫情的反弹,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专家们前往市第六人民医院指导工作,假设专家们乘坐两辆巴士分别采用导航中推荐的不同路线前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批专家的路程一定相同
B.两批专家的位移一定相同
C.两批专家的平均速率一定相同
D.两批专家的平均速度一定相同
13.下表是D3111次动车宁德至福州南站区间运行时刻表,则(  )
车次 出发站 开车时间 到达站 到达时间 用时 里程 硬座 软座
D3111 宁德 12∶13 福州南 12∶48 35分 25.5元 30.5元
A.表中“12∶13”表示时间
B.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的位移为
C.不能从表中数据求出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的平均速度
D.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全程做匀速直线运动
14.2021年9月底,历经1028天,孟晚舟女士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国航CA552班,由温哥华国际机场起飞,穿过北极圈,从俄罗斯经过蒙古,进入中国领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平均时速约900公里,航线距离为12357公里,空中航行约13小时47分,于9月25日21点50分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关于以上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题中“12357公里”是指位移
B.“1028天”和“13小时47分”均指时间间隔
C.机场监测该航班的位置和运行时间,不能把飞机看作质点
D.“时速约900公里”是平均速度
15.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像机拍摄的子弹射过扑克牌的照片,已知子弹穿过扑克牌的时间大约为6.25×10-5s,估算子弹穿过扑克牌的平均速度约为(  )
A.10m/s B.100m/s
C.1000m/s D.10000m/s
二、多选题
16.A、B 两玩具汽车在遥控器的操纵下沿同一条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比B 早出发3s
B.A、B 两玩具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C.t=5s时,A、B 两玩具汽车速度相等
D.t=5s时,A、B 两玩具汽车相遇
17.关于教材中的一些图片,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两人看到的雨滴的轨迹是相同的
B.汽车速度表上的示数指的是瞬时速率
C.伽利略通过斜槽实验间接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路边限速4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18.下列所说的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B.列车提速后的速度达到250 km/h
C.由于堵车,汽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D.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中
试卷第2页,共2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如果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说明物体一直保持静止,即说明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不可能运动,故A正确;
B.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的大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
C.对运动物体,若某段时间内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零;故C错误;
D.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路程不可能为零,故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故D错误。
故选A。
2.C
【详解】
限速标志指的是汽车行驶的瞬时速度不得超过80km/h,50km指的是到绵阳的路程。
故选C。
3.A
【详解】
A.在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上的位置时,汽车大小可以忽略,故汽车可以看成质点,故A正确;
B.图中显示38分钟对应时间轴上的一段,所以是时间,故B错误;
C.21.8公里表示了此次行程的轨迹长度即为路程,故C错误;
D.21.8公里是路程,所以可以求出平均速率的大小,但不能求出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A。
4.A
【详解】
AB.起点和终点相同,位移大小相等,用的时间也相同,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两个小分队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所以A正确,B错误;
CD.由图象知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甲的平均速率大于乙的,所以C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在研究跑步过程中人的运动技术动作时,人的大小和形状不可以忽略不计,不可以把人看作质点,A错误;
B.图中的“5.75公里”是人运动轨迹的长度,轨迹是曲线,所以表示的是此人运动的总路程,B错误;
C.图中的“”表示此人跑完全程所用的总时间,结合图中的路程,可以计算出他全程的平均速率,但由于不知道位移大小,不能求出平均速度的大小,C错误;
D.图中的“5'54''”表示跑步过程中平均每公里的耗时,由于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它能反映出此人跑步过程中的平均速率,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物体某时刻的瞬时速度是3m/s,是指若保持这个速度,每秒钟将发生3m的位移,但物体不一定匀速运动,所以前1s内物体的位移不一定为3m。故A错误;
B.物体某时刻的速度是3m/s,是指若保持这个速度,后1s将发生3m的位移,但物体不一定匀速运动,因此后1s内物体的位移不一定为3m。故B错误;
C.若从该时刻起物体做匀速运动,由知,以后每秒内的位移是3m,故C正确;
D.由于物体的运动情况不能确定,所以不能确定前0.5s和后0.5s内物体的总位移。故D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位移与路程不是同一个物理量,不可能相同,A项错误;
B.9秒83表示苏炳添百米全程的时间间隔,B项错误;
C.不能把他看作质点,否则就没有动作而言,故C错误;
D.苏炳添百米的平均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D项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 17:56和 18:13指的都是时刻,故A错误;
B. 出发地到车站的距离是7.03km指的是路程,不一定是直线距离,故B错误;
C. 7.03km是行驶路程,所以24.81km/h对应的是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故错C错误;
D. 出租车行驶的路程是7.03km,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设全程为2x,则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故选C。
10.A
【详解】
A.研究小车从中山南路301号至浦云路64号运动时,小车的大小形状可以忽略,可把小车看成质点,故A正确;
B.判断小车是否压双黄线违规时,小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可把小车看成质点,故B错误;
C.小车行驶的路程为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不是位移,故C错误;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未知位移的大小,无法求平均速度,题给条件只能求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
由图可知,全程的位移为
时间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选C。
12.B
【详解】
A.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两批专家的运行轨迹不同,故路程不相同,A错误;
B.位移为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两批专家的初末位置相同,故位移相同,B正确;
C.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两批专家的路程不同,时间不相等,故他们的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C错误;
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两批专家的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相等,故他们的平均速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A.表中“12∶13”表示时刻,故A错误;
B.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的路程为,故B错误;
C.由于不知道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行驶的位移,所以不能从表中数据求出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
D.该动车从宁德至福州南全程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只可能在线路中某一段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4.B
【详解】
A.题中“12357公里”是指路程,。故A错误;
B.“1028天”和“13小时47分”均指时间间隔,故B正确;
C.机场监测该航班的位置和运行时间,飞机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可以把飞机看作质点,故C错误;
D.“时速约900公里”是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
扑克牌的宽度约为5cm,子弹产本身长度约为1.5cm,子弹穿过扑克牌所通过的位移
所以子弹穿过扑克牌的平均速度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BD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A比B 晚出发3s,A错误;
B.图像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A、B 两玩具汽车图像均是直线,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
CD.t=5s时,A、B 两玩具汽车位置坐标相同,即A、B 两玩具汽车相遇,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7.BC
【详解】
A.车内的人看到雨滴是斜向后下方,站台上的人看到的雨滴是竖直下落,故A错误;
B.汽车速度表上的示数只能表示此时速度的大小,即瞬时速率,故B正确;
C.伽利略通过斜槽实验间接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C正确;
D.路边限速40km/h指的是瞬时速率,故D错误。
故选BC。
18.BC
【详解】
A.在该选项中,9.5 m/s的速度是运动员冲过终点线这一位置的速度,是瞬间速度,选项A错误;
B.列车的速度是变化的,25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选项B正确;
C.1.2 m/s指的是汽车在隧道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正确;
D.太空舱以8 m/s的速度落入太平洋,是太空舱到达水面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选项D错误。
故选BC。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