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能力全练
知识点一 官渡之战
1.东汉末年,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利地位的人物是 ( )
A.刘备 B.诸葛亮 C.曹操 D.孙权
2.(2021独家原创试题)《一个英雄的时代—谁是北方的老大》中说道:“曹操的崛起引起了袁绍的不安同在北方,一山不容二虎,袁绍和曹操之间必然要发生战争”这场战争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
3.(2020河北唐山滦州期末)官渡之战中,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
A.兵精粮足 B.战术得当 C.政治优势 D.取得民心
知识点二 赤壁之战
4.“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 ( )
(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 B.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 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 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
5.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成皋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
—摘编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在上述“有名的大战”中,弱者战胜强者的共同策略是什么?在材料一图片所示“大战”中,强者是指哪一方?弱者是怎样战胜强者的?
材料三 数百年来,历史学界对于“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问题多有争论,诸说并起,被传媒称为“新赤壁大战”。根据诸说认定的湖北省各个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至少有七种“赤壁说”:蒲圻(9)说、黄州说、钟祥说、武昌说、汉阳说、汉川说、嘉鱼说。从当代观点来看,争论的焦点在蒲圻说和嘉鱼说之间。
——摘编自国际在线
(2)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在今天的哪一省份?目前,“新赤壁大战”的焦点是围绕哪两个地点的争论?历史学界对“赤壁之战”发生的地点争论不休的原因是什么?
(3)从赤壁之战中,你能吸取到什么经验教训?
知识点三 三国鼎立
6.2009年12月27日,经中国考古学界一致确认,国家文物局最终认定,经考古发掘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墓的墓主是曹操。如果你想了解曹操,应查阅哪一历史时期的历史资料 ( )
A.三国 B.魏晋 C.东汉 D.西汉
7.(2021辽宁丹东期末)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下面哪幅图能直观地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 ( )
8.(2021湖南长沙明德教育集团期末)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歌词中的“分三国”是指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其形成的标志是 ( )
A.208年,赤壁之战 B.220年,曹丕称帝 C.221年,刘备称帝 D.229年,孙权称帝
9.强大的国力是军事政治斗争的后盾。三国时期,统治者为增强国力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改进灌溉工具 B.大力兴修水利
C.“挟天子以令诸侯” D.发展造船业,促进海外贸易
10.三国时期,孙权曾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这一时期的夷洲就是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 )
A.新疆 B.台湾 C.琉球 D.海南岛
11.三国时,为开发我国西南地区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 )
A.曹操 B.曹丕 C.诸葛亮 D.孙权
史料拓展全练
拓展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12.阅读下列史料,回答问题。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史料中的“天子”指谁?“挟天子以令诸侯”有什么作用?
(2)史料中的“然操遂能克绍”说的是哪一年的什么战役?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说说曹操“以弱为强”打败袁绍的原因是什么。
(3)从史料看,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什么建议?这建议是否正确?请举例说明。
三年模拟全练
13.(2021广西防城港上思第二次月考,13,★★☆)曹操在诗歌《蒿里行》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描写的这一凄惨景象出现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两晋时期
14.(2021河北唐山滦南期末,19,★★☆)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起到了重要作用,下列对这两次战役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C.这两次战役都是曹操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D.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15.(2021江苏盐城盐都期末,16,★★☆)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其空白框中应填写的是 ( )
A.长平之战 B.淝水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2020山东临沂蒙阴期末,16,★★☆)唐朝诗人胡曾在《咏史诗·赤壁》中写道:“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这首诗描述的事件 ( )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 D.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17.(2020湖南株洲醴陵期末,19,★★☆)下列人物中,哪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 ( )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五年中考全练
18.(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的战役是 (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9.(2020贵州遵义中考,20,★☆☆)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台湾被称为 ( )
A.台湾 B.流求 C.夷洲 D.楼兰
20.《谈邵阳古城的传说》中写道:“邵阳境内有诸葛亮出师时的祭旗坡关羽差人建造的鼓楼亭、张飞卸甲插矛之处的卸甲坊等遗迹与传说。”据此判断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 ( )
A.战国 B.三国 C.唐朝 D.宋朝
21.(节选)格局是指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种力量之间相对稳定的局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赤壁之战后,曹操无力南下。刘备攻占四川,并从曹操手中夺得汉中,有了立足之地。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向岭南发展。此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摘编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用你喜欢的方式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2分)
核心素养全练
22.汉末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英雄豪杰纷纷登场,尽显智慧和胆略。让我们参与下列活动,领略历史人物的风采。
【逐鹿中原】
材料一
材料二 (毛)玠语太祖(曹操)曰:“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太祖敬纳其言。
-《三国志》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战役?据材料二分析曹操取胜的原因。
【决战江南】
材料三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
—《资治通鉴》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
【三分天下】
材料四
材料五
(3)材料四反映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五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析魏、蜀、吴三国能够并立的原因。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6课 三国鼎立
知识能力全练
1.C东汉末年,曹操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故选C。
2.B 200年的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曹操打败袁绍,为以后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故选。
3.B 东汉末年,官渡之战中,曹操能获胜主要得益于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故选。
4.B 根据材料中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交战双方是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
5.(1)先让一步,后发制人;曹军;孙刘联军通过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2)湖北省;蒲圻和嘉鱼;赤壁之战发生久远,史书记载的模糊性。
(3)做任何事情都不要骄傲自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第(1)问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即可回答第一小问;识图可知,材料一图片所示“大战”是赤壁之战,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三小问。第(2)问根据材料三即可回答第一、二小问;通过分析思考回答第三小问。第(3)问是开放性设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6.C 根据所学可知,曹操病逝于220年,同年,其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结束。所以曹操是东汉人。
7.D 魏、蜀、吴三国鼎立,魏在北方,吴在东南,蜀在西南,选项D符合题意。
8.D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符合题意。
9.C 根据所学可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C符合题意,A、B、D属于三国时期统治者采取的措施。
10.B 结合所学可知,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故B符合题意。
11.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史料拓展全练
12.(1)汉献帝。曹操可以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200年的官渡之战。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屯田;重视招募人才;战术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3)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这个建议是正确的。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析]
(1)由“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可知,材料中的“操”是指曹操,“天子”是指汉献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使曹操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扩大自己的影响和势力。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战胜袁绍,因此史料中的“然操遂能克绍”说的是200年的官渡之战。曹操打败袁绍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回答。
(3)由“此诚不可与争锋”“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给刘备提出的建议是与孙权联合抵抗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个建议是正确的。
三年模拟全练
13.B 曹操的《蒿里行》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造成这种惨状的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断。
14.C 依据所学可知,官渡之战曹操取得了胜利,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得了胜利,C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200年的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08年的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两次战役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A、B、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15.D 根据图示中的“以少胜多”“曹操”“孙刘联军”“火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战役是208年发生在曹操军队与孙刘联军之间的赤壁之战.故选D。
16.B 由题干材料“烈火”“魏帝”“周郎”等关键词和所学可知,诗歌反映的是赤壁之战中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的史实。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17.D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曹操当时已经去世,他属于东汉末年人。
五年中考全练
18.C 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该战役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故C符合题意。
19.C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C符合题意。
20.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诸葛亮、关羽、张飞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因此,该文章标题中的空格处应填写三国,故B符合题意。魏
21.(1)示例: (名称和方位全部答对得2分,其他酌情给分)
[解析]:第(1)问考查三国的地理方位,基础性知识,容易作答。魏国位于北方,蜀国位于西南,吴国位于东南。
核心素养全练
22.(1)战役:官渡之战。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采用屯田的措施,发展农业生产,筹集军粮。
(2)曹操骄傲轻敌,战术不得当;曹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许多官兵生病,战斗力减弱;曹军不习水战;孙刘联军战术得当:等。
(3)标志: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史实:魏、蜀、吴三国积极发展经济。
(4)地理位置造成了三国的相对隔绝;三国的经济发展为三国的并立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当时三国各自的军事实力不足以消灭其他两国。
[解析]
(1)第一小问由材料一图中“曹军”“袁军”“官渡”可知是官渡之战。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即可。
(2)由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的原因即可。不唯一,符合题意即可。
(3)据所学知识可知,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定都建业,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材料五中图1说明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图2说明吴国造船业发达,图3说明蜀国丝织业发达,由此可见三国都积极发展经济。
(4)依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从三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方面回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