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49—1955)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说课标
说教材
说学生
说教法
说教学过程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目标:
识记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运用。通过阅读相关材料(文字、图片、音像等),提高历史阅读能力。学习完整节课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课选自人民出版社历史教学书必修一专题五第一课
从宏观上看,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的演变,而本课处于开篇的地位,因此,上好本课不仅能让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新局面有一个整体把握,而且能够为下一课70年代外交关系的突破奠定基础。
从微观上看,本课主要下设三个子目,将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基本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中国参加的国家会议等一一呈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重点:
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外交基本方针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本课的学习者是高一学生
学生已在九年级对这部分内容有过接触,平时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国际时事、外交方面的新闻,因此理解本课的难度相对降低。
但是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又受到年龄的限制,思维活跃但针对性、辩证性还很欠缺,因此需要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和学生一起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回顾旧知,顺势导入】
【走进历史,探索新知】
【梳理新知,效果反馈】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
中苏合纵连横志在对抗欧美,五项原则瑞士万隆凸显神威。
阅读到哪些信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探究一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苏为什么要合作呢?合作的背景是什么呢?然后再请大家结合中国自身情况同桌讨论总结出当时的背景
探究二
一、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同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民主的外国政府建立友好合作的外交关系。” ——毛泽东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内容 含义 核心 意义
“另起炉灶”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
探究三
小组合作自
主填写表格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探究四
(结合第一目)
①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10个国家相继与中国建交
②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领导人在
克里姆林宫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是什么?怎么样提出的?其内容是什么?又是怎么样完善的?意义是什么?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探究五
小视频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98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我国为什么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抗议?在这个事件中,美国破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条?
在中国的领空发生的美国侦察机和中国的战机相撞的事件,美国违反了五项原则中的哪一条?
探究六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954年4月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内瓦。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三、日内瓦会议
(1)背景:
(2)目的:
(3)特点:
(4)内容:
(5)意义:
探究七
请阅读教材第三目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探究八
有什么疑问吗?大家一起讨论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探究九
背景
“同”
“异”
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探究十
(1949——1956)
时间 外交成就 意义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