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填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知识点填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10: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一节:感觉世界
感觉的产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等相应的感觉在 形成
皮肤和皮肤的感觉
皮肤感觉的类型:皮肤是人体最 的感觉器官,具有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如触摸一般用指尖,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要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一般用手背,因为手背上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皮肤的其他功能: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防止身体水分散失、排汗散热、保护身体免受细菌入侵等
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 ;声音传播的条件: ;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V固>V液>V气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一切振动的物体不一定都发声
5.声波的应用
医疗上用超声波粉碎结石,通过内脏反射的超声波分析体内病变(B超)
科学家用声呐探测海水深度,声源到底部的距离等于声音传播路程的1/2,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 ;
②中耳包括 ;
③内耳包括
2、耳的主要功能: 和保持 。位觉感受器在 和 中(解释晕船、晕车现象)。
5、声音三要素:
--声音的高低(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 Hz
超声波和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
--声音的强弱(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音的响度越小)常用分贝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强弱。分别的符号为dB。
(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听觉形成:
减弱噪音的途径:
第四节光和颜色
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月亮不是
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①小孔成像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
晴天,由于小孔成像,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
小孔成像:u=v成等大倒立实像,uv成缩小倒立实像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实像都是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其中紫色光的折射角最大,红光最小。所以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
4、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红外遥感、红外摄像仪、红外望远镜。
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5、物体颜色: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注意:白色物体 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黑色物体则能 所有照射在它表面的光。
红色物体为什么是黑色的?红色玻璃为什么是红色的?叶子不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透过红色玻璃看蓝色物体是什么颜色?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上时,
光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
夜晚迎着月光,亮地和暗地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
①光反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 ;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β=α )
【注意】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 。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例如,一般说儿子长的像父亲)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3、在科学上往往用一个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 模型法
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期中箭头的指向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
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 像,
(光的反射现象) 像和物离镜面的 相等,
像与物体的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以镜面对称
正立、等大、等距、虚像、垂直、左右相反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物体本身大小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虚像的特点:
虚像是正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虚像同样能够被人观察到或用照相机拍摄到
附:平面镜成像作图思路
6、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
7、光的折射: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注意:当光垂直入射到界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8、光的折射定律:
①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③空气中的角更大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速大角大。(光路可逆)
【注意】①折射角是指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垂直射入界面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法线三线重合,折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③光发生折射时,光路也具有可逆性。
④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9、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画图--
10.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 产生的现象
第六节眼和视觉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四条光线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发散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3、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画图--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成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物近像近像变小;虚像正立实像倒,这一规律要记牢
5、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球好比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的刺激产生信号,视神经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附:眼睛与照相机对比
眼睛 照相机
成像的原理
透镜类型 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凸透镜
承接屏 视网膜 胶片
控制光的强度 瞳孔 光圈
眼睛的视物原理
眼睛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小,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P33-34)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 佩戴 透镜
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 佩戴 透镜
【近视和远视成因及矫正口诀】近前凹,远后凸
5、不论是嗅觉、味觉、视觉、听觉,它们形成的部位都在大脑。
6、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接,虚像不能再光屏呈接,实像都是倒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