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4-6节)知识+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4-6节)知识+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10: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4-6节知识点+练习
光和颜色
1、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如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月亮是光源吗? 。
2、光的传播特点: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 中是沿直线的(①小孔成像(例子: )②影子的形成③月食、日食④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m/s),空气中次之。光年是长度单位。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晴天,由于小孔成像,在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 像
小孔成像:
(实像和虚像的区别:实像能在光屏上呈接,虚像不能再光屏呈接,实像都是 的)
u=v成等大倒立实像,uv成缩小倒立实像
3、光的色散:白光经三棱镜折射后,彩色光带中颜色的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所以白光是 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 光混合而成。
4、看不见的光:①红外线的应用:红外测温仪、红外夜视仪。②紫外线的应用:荧光效应、杀菌、消毒。
5、物体颜色:带蓝色眼睛看红色的物体什么颜色 。
a)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b) 不透明的物体颜色由 决定(其他色光被吸收)
成因:白色物体 ,黑色物体则 。
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定律:
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角等于 角。(光路可逆)
【注意】 垂直射入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 °。
3、漫反射:电影屏幕、植物、墙壁、衣服等 镜面反射:黑板的反光、后视镜、化装镜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夜晚迎着月光,亮地和暗地分别是 。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离镜面的距离 ,
像与物体的大小 ,像与物的连线和镜面 。像和物体以镜面
【注意】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只和 有关,和距离没有关系。
实验应在 环境下进行,玻璃板应选 (薄或厚)的玻璃。P4-第8题
附:平面镜成像,画出下图的虚像和光路
例题1:(2019·全国中考模拟)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虚”或“实”)像。
(2)A点与水面相距3 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说明水位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
6、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如:汽车观后镜)。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太阳灶)。
7、光的折射定律:
【口诀】三线共面,法线居中,速大角大。
(光路可逆)空气中的角更大
【注意】在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了反射。
8、画出---从河岸上看水中的物体觉得浅,从水中看河岸上的树觉的高。
9.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 产生的现象
眼和视觉
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有 光线的作用。(凹面镜也有 光线的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有 光线的作用。(凸面镜也有 光线的作用)。哪里厚往哪里偏折。
有关凸透镜成像的几个概念:
●焦点F:凸透镜能将太阳光(平行光)会聚成一点,这点叫做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凸透镜有一对实焦点,而凹透镜有一对虚焦点)
●物距u:透镜到物体的距离。
●像距v:透镜到像的距离.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 像的特点 像与透镜的距离v 应用
倒立或正立 缩小或放大 虚或实
倒立 缩小 实 照相机
倒立 放大 实 幻灯机
倒立 等大 实 测焦距f
不成像 获取平行光
正立 放大 虚 放大镜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实像)远像变大;虚像正立实像倒。
3、眼球与折光系统:
眼的折光系统中相当于凸透镜的是 。物体射出的光线经折光系统的折射,在 上形成物像(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神经传入大脑,形成视觉。
7、近视和远视的原因及矫正(图见P33-34)
原因 矫正
近视 成像在视网膜 佩戴 透镜
5远视 成像在视网膜 佩戴 透镜
例题2(2020·浙江九年级)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当蜡烛向左移动时,为了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移动(左、右),光屏上的像 (变大、变小、不变)
1.(2020·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2.如图所示,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CD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空气
B.入射角为60°,折射角为3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空气
D.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45°,界面左侧是玻璃
4.如图,成都锦江之上,夜色中的安顺廊桥流光溢彩,让游人流连忘返。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  )
A.小张看到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空气,再进入小张的眼睛
B.小郑取下近视取镜,看到廊桥变模糊了,是因为廊桥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面
C.小陈拿出携带的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廊桥,看到了廊桥倒立的像,这个像是实像
D.小李用手指组成方框“取景”,方框离眼睛越远,“取景”范围越小,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
5.图为某同学游酒埠江时拍下的一张照片。根据这张照片可推断(  )
A.山峰有多高,湖水有多深 B.照片中实景在下,倒影在上
C.群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影通过照相机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8.利用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在水平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再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再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变大、变小、不变)
(2)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大致位置在图甲中的 (①或②)处
6下图中_____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12.(2019·浙江七年级)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________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练习(不含透镜)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的眼睛不是一个光源 B.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实像
C.射击瞄准时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D.光在同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
3.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如果使烛焰靠近小孔一些,那么,小孔后光屏上烛焰的像将( ).
A.变小 B.变大 C.大小不变 D.不能确定
4.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 B.上衣、裙子都呈红色
C.上衣呈白色,裙子呈蓝色 D.上衣、裙子都呈黑色
5.在一次郊游中,小刚戴了衣服蓝色的太阳镜,请问他看到的树叶是什么( )
A蓝色 B绿色 C黑色 D都有可能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呈“无色”是因为它能透过一切色光 B.衣服呈白色是因为它能发出白光
C.衣服呈红光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D.物体呈黑色是因为它能反射一切色光
7.透明物体的颜色由________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____决定的.有些透明物体能让各种色光全部透过,它们便呈现出________色,如空气、洁净的水等;不透明物体有的几乎能使各种色光全部反射,那它就呈现________色;有的物体几乎不能反射任何色光,各种色光几乎都被它吸收掉,那它就呈现________色.
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15°时,反射角也为15°
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9.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使光线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0点,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共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之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之间的夹角
10.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线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  )
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
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
11.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2.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M放在台面P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
14.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亮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变大
C.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
15.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如图所示.这种检查视力的方法,视力表与人眼的距离相.当于是(  )
A.4.6m B.5.0m C.2.9m D.5.4m
16.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月亮在A处,猴子在井边B处能看到井中的“月亮”在A`处,请确定井中“月亮”A`的位置,并画出猴子看到井中“月亮”的光路图。
17.如图为一辆轿车的俯视示意图.O点为司机眼部所在位置,司机在右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c点.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司机眼睛看到C点的光路图.
18.如图,在平面镜的上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19.蜻蜓在平静水面上空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虚/实)像.蜻蜓距水面3m,水深2m,该“倒影”距水面______m.
练习(透镜)
知识点1 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例1 请画出如图1-6-3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题练1 请画出如图1-6-5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
题练2 下列关于透镜改变光线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 ( )
A.会聚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还是会聚光线 B.发散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成为会聚光线
C.会聚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D.发散光线经凹透镜后一定成为发散光线
知识点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第一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一个可能的原因:
答案:(1)①烛焰、透镜、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②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上或一倍焦距以内③像距太大,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题练3 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从光屏上不能看到的是 ( )
A.正立的像 B.倒立的像 C.缩小的像 D.放大的像
知识点3 正确理解眼睛和视觉限制
题练5 如图1-6-7所示是某同学的眼睛,从眼镜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
A.是远视眼 B.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C.是近视眼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题练6 我们的眼睛就像一台全自动变焦相机,当我们由看远处的物体转到看距离比较近的物体时,睫状肌就会调节晶状体,使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时晶状体的焦距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
A.不变 B.变短 C.变长 D.无法判断
方法题练
题型1 掌握光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及放置方法
例4 请选择合适的光学器件放入图1-6-8中相应位置。
题练7 请在下左图的方框内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题练8 根据上右图中所示的光路,在方框中填上适当的光学元件。
题型2 正确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5 当蜡烛位于凸透镜某一位置时,在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得不到实像
答案:B
题型3 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例6 照毕业照时,发现有些同学没有进入镜头,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进入镜头,应采取( )
A.人不动,相机离人远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B.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往里缩一些
C.人不动,相机离人近一些,镜头向前伸一些 D.相机和镜头都不动,人站近一些
答案:A
题练11 朱老师在游玩的过程中用同一台相机在同一位置分别拍摄了ABCD四张照片,如图1-6-13所示,请帮你帮他找出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照片是
题练12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近视的同学看黑板上的字总是眯着眼睛,这是为什么?( )
A.为了缩小瞳孔
B.为了使角膜变形
C.为了使晶状体变形,使成的像刚好落在视网膜上
D.为了使视网膜变形
能力题练
一、选择题
2.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的,中心厚度只有约0.05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为 ( )
A.等于0.05mm B.小于0.05mm C.大于0.05mm D.任意值
3.市场上出售一种“人参酒”,在酒瓶中浸着一支人参,你看到浸在瓶中的参是 ( )
A.实物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实像 D.放大的虚像
4.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象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6.在放映幻灯时,要在屏幕上得到字母F,则插入的幻灯片应是 ( )
二、填空题
11.在图1-6-16所示的光具中,属于凸透镜的有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有__________(填字母)。
12.中午阳光灿烂,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你的瞳孔变化情况是瞳孔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不变”)
14.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1-6-18所示,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的像清晰,那么(1)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上,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烛焰放在__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烛焰放在_______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问答题
15.投影仪是教学常用仪器,如图1-6-19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正上方有一个与水平面成45°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大,请你帮助老师调节一下。
参考答案
例题1:虚 6 下降
例题2:缩小 :左 ;变小
1.C
2.C
3.D
4.A
5.D
8.3.50 不变 ②
10.BD
12.B 变大
练习(不含透镜)
1.D 3.B 4.A 5.C 6.A
7.透过它的色光;它反射的色光;无;白;黑
8.C 9.C B 10.C 11.A 12. C 14.D 15.A
19.反射 虚像 3
练习 (透镜)
题练1 答案:如图1-6-20所示
题练2 BC 题练3 A 题练5 A 题练6 B
方法题练
题练11 答案:D B A C 题练12 C
能力题练
一、 2.C 3.D 4.C 6.D
二、11.答案:CDF EG 12.答案:缩小
14.答案:(1)a (2)d (3)e (4)变大 变大
三、15.答案: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上调凸透镜,增大凸透镜到物体间的距离
图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