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 课件+素材(2课时,45+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琥珀 课件+素材(2课时,45+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7 10:43:40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2课时
5 琥 珀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琥珀》。
1.快乐飞舞 掸掸翅膀 拂拭 脑袋
这组词语写的是文中的什么?
苍蝇
品读鉴赏
读读文中描写小苍蝇的句子,说说体会。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过树林。
点拨:让我们体会到小苍蝇的快乐。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点拨:让我们体会到小苍蝇的自由。
比较“拂拭”与“擦拭”。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擦拭:(用布、毛巾等)擦干净。
点拨:文中指苍蝇伸起腿轻轻擦过圆脑袋,用“擦拭”不妥当。
2. 慢慢爬来 当作美餐 划动长腿
这组词语写的是文中的什么?
蜘蛛
找出文中描写蜘蛛的句子,并说说体会。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点拨:体会到蜘蛛的小心翼翼,一心想得到食物——小苍蝇。
3.翻腾怒吼 不断冲刷 波涛澎湃
这组词语写的是文中的什么?
海浪
出示分别含有上面三个词语的句子。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从上面这三个描写海浪的句子中,你读到了什么的变化?
海原先在很远的地方,后来把森林淹没了。
点拨:从这个变化可以看出,琥珀的形成经过了很长的时间,是随着地壳变化发生的。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已经知道的?哪些内容是作者的推测呢?
(1)已经知道的是琥珀的样子。
(2)琥珀的形成和发现过程是作者的推测。
小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而这个故事是作者根据已经知道的琥珀的样子展开的推测的。
大家读过很多故事,知道故事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些部分组成。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课文中这个故事的各个部分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时间 很久很久以前(约莫几万年前)的一个夏日
地点 离海很远的一处松林里的一棵大松树上
人物 小苍蝇 蜘蛛
起因 蜘蛛想吃小苍蝇
经过 蜘蛛刚扑向小苍蝇,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把蜘蛛和苍蝇包在里头,它们挣扎一番,松脂继续滴着,积成一个松脂球,重重包裹住两只小虫。
结果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松脂球成了化石
根据表格讨论:作者为什么推测这个故事发生在松树林,而不是其他地方?请说说这样推测的依据。
点拨:因为这个故事中的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所以推测故事发生在松树林。
1.时间——琥珀是化石,它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
说一说表中其他内容的推测依据。
2.人物——琥珀里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3.起因——在海滩上发现透明的琥珀,两个小东西仍旧在里面好好地躺着。可以看清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
4.经过——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写,不仅有科学依据,而且很生动。请再读课文,画出文中写得特别生动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自读课文,画出语句,写感受。
2.汇报交流。
1.描写苍蝇的句段。
①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②体会文中一连串写苍蝇动作的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圈出描写苍蝇动作的词语。
你感受到的这只小苍蝇的生活是怎样的?
快乐、悠闲、自在、自由等。
为什么要把小苍蝇写得这样悠闲快乐?
点拨:此时写小苍蝇的悠闲快乐,为后文它未察觉蜘蛛的逼近做铺垫。
2.描写蜘蛛的句段。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
聪明又贪吃的蜘蛛。
这样写蜘蛛好在哪里?
生动有趣
3.文中其他写得生动的语句。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黏稠的黄色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指松脂,比喻形象生动。
这里想象合理生动。
4.难懂的句子。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①点拨:自有地球以来,地壳就在不停地运动,导致地表陆地被海水淹没,这就是说,地壳发生了变化。
②地壳发生变化是化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用怎样的方法去认识茫茫的未知世界?
我们可以在已经了解到的事实和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来推测未知的事物。
天气炎热
松脂滴落
松脂包裹小虫
琥珀
陆地下沉,海水上漫
松脂球被泥沙掩埋
经历漫长岁月,变成化石
松脂球的形成
琥珀的形成
发现化石
海边 被发现
板书设计
科学价值
确定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苍蝇和蜘蛛
本文的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合理推测并再现了一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兼具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严谨的态度。
主旨提炼
教材习题答案
点拨: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如“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哪些阶段?”“作者推测琥珀形成的依据有哪些?”等。解决问题时,先反复阅读课文,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作依据,最后表述时语言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如解答本题中的问题,先在文中找到描写琥珀形态的句子,然后对照作者的推测,就可以发现,文章开头作者的推测是通过琥珀的形态和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的。
参考答案:因为琥珀的形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是科学家的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形态推测了几万年前的气候、两只小虫的活动等,从而推测出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点拨:解答此题,需要抓住这块琥珀形成的几个必要条件:天气炎热,松树渗出松脂,蜘蛛正要捕食苍蝇,松脂滴落的时机,陆地和海洋的变化,漫长的时间等。然后根据以上条件组织语言,将这些内容扩充成一段逻辑严密、语句连贯的话。
参考答案:在一个夏日的晌午,太阳火辣辣地照射着松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一只蜘蛛想要捕食松树上的苍蝇,刚扑过去,就和苍蝇一起被松树上滴落的松脂包裹住了。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最后逐渐积成了一个松脂球。几千年后,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被淹没在泥沙下。又过了几千年,松脂球变成了化石,即琥珀。
“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点拨: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推测的意思,然后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最后找出这两句话的推测依据。
参考答案: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第一句的推测依据:因为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有松脂,所以科学家才会推测松树渗出很多松脂。而根据松脂渗出这一现象,能推测出当时天气炎热。
第二句的推测依据:因为这块琥珀里面有苍蝇和蜘蛛,所以科学家推测当时的情形就是蜘蛛正准备捕食苍蝇,恰好有松脂滴落下来,将它们包裹起来。
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中的相关段落,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不同。(原文略,见教材)
点拨:选文是根据《琥珀物语》(大自然丛书系列之一,为科普读物)相关内容改写的,语言严谨准确、简明扼要、富有条理,深入浅出地将琥珀形成的一般过程讲得清楚明白。课文是用活泼有趣、通俗易懂的文笔来写的,借助科学、充分的推测再现了一块少见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两者的写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们可以将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是如何将枯燥深奥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的。
关于变化的词语
沧海桑田 斗转星移 日新月异
天翻地覆 变幻莫测 变化多端
今非昔比 瞬息万变
课外拓展
关于科学的名人名言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个学说。
——李四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响 ( )的绿翅膀
( )地照射 ( )的松脂
( )的事情 ( )地挣扎
( )的波涛 ( )的泪珠
可怕
前俯后仰
柔嫩
澎湃
热辣辣
飒飒
厚厚
黄色
课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约摸算来,总有(   )年了。
2.夏天,晌午的太阳(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3.(  )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
几万
热辣辣

4.蜘蛛(  )扑过去,(   )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   )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  )包在里头。

突然
刚好
一齐
课后作业
1.认真读课文,并抄写课后生字词。
2.把你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写成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共45张PPT)
自然、科技
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单元主题
语文要素
习作要求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习 作
环环相扣
关系紧密
学习方法
习作实践
迁移运用方法
◎语文园地
归纳方法
◎口语交际
说新闻
◎快乐读书吧
十万个为什么
第1课时
5 琥 珀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琥珀的新课文。
琥珀
生平介绍: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主要作品:《乌拉波拉故事集》 《活动》《爱的代价》等。
柏吉尔(1804—1882)
助学资料
琥珀
琥珀是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琥珀多为透明或半透明块体,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动物或植物碎屑。
琥珀的颜色为蜡黄或红褐色,也可为白色,燃烧时会发出特殊的芳香。包裹有昆虫的琥珀尤为珍贵。品质好的琥珀可以用来制作首饰和工艺品,还可以入药。
wēng
shì
shèn
fān
mái

我会认
琥 珀 嗡 脂 拭 渗
俯 扎 番 埋 澎 湃

zhī
péng

pài
zhá
字词乐园
找琥珀












我会写
hǒu
zhī
shì
huá
shǎng
cān

(吼叫)
(松脂)
(擦拭)
(划船)
(晌午)
(餐厅)
(辣椒)








(愤怒)

shèn
fān
shuā

xiáng
(渗透)
(挣扎)
(番茄)
(刷牙)
(推测)
(详细)





mái
(埋藏)


zhēng
①熟字识字法
拜 湃(pài)
伯 珀(pò)
②换偏旁识字
指-扌+月=脂 试-讠+扌=拭
识字方法
书写指导:上下紧凑。上部“奴”中的“女”
“又”分居竖中线两侧,“心”的卧钩稍扁。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心
组词:恼怒 怒吼 怒潮 心花怒放
造句:汹涌的波涛不断撞击着
礁石,发出一声声怒吼。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书写指导:“口”稍窄一些,“孔”要紧凑,竖弯钩舒展。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口
组词:吼叫 大吼 吼声 狮子吼
造句:森林里突然传来老虎的吼叫,小动物们吓得四散逃窜。
点击播放
hǒu
书写指导:左右紧凑。左边“月”窄长,右下部分“日”略扁。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月
组词:松脂 油脂 脂膏 涂脂抹粉
造句:肥肉的脂肪含量太高,
妈妈不让我多吃。
点击播放
zh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式”的斜钩要舒展。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扌
组词:擦拭 拂拭 拭去
造句:妈妈小心地擦拭着花瓶上的灰尘。
点击播放
shì
书写指导:上下紧凑。“又”和“食”的末笔均为点,“食”中的“人”的撇捺要伸展。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食
组词:餐桌 餐厅 野餐 一日三餐
造句:我们一家人围着餐桌,
吃了顿热气腾腾的火锅。
点击播放
cān
书写指导:左边“戈”的斜钩要舒展,撇画有力;右边的“刂”和竖中线平行。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刂
组词:划桨 划拳 划水 划不来
造句:家就像一只小船,妈妈划桨,爸爸掌舵,一家人快乐地在生活的海洋中航行。
点击播放
huá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日”瘦长,第三笔写在横中线上,右边“向”的撇有力。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日
组词:晌午 一晌 晌午觉
造句:他常年保持着午休的习惯,每到晌午就会睡上一会儿。
点击播放
shǎng
书写指导:左边“辛”的最后一笔竖变为竖撇,右边“束”的“口”扁平,撇捺舒展。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辛
组词:麻辣 辣椒 火辣辣 酸甜苦辣
造句:夏天,火辣辣的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的。
点击播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呈弧形;“参”中间的撇捺舒展开,三撇最后一撇稍长。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渗入 渗水 渗出
造句:这间老房子老化严重,屋顶出现多处裂缝,一到下雨就渗水。
点击播放
shè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第七笔横应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钩稍微弯曲。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扌
组词: 挣扎
造句:小虫极力挣扎着,终于从蜘蛛网上逃走了。
点击播放
zhēng
书写指导:首笔撇平且短;“米”的最后两笔撇捺舒展;“田”字稍扁,中间的竖画与
“米”的竖画都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采
组词:番邦 番号 番薯 轮番
造句:我和弟弟轮番上阵,终于把这捆柴背回家了。
点击播放
fā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边“土”最后一笔横变为提。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土
组词:埋伏 埋藏 掩埋 埋头苦干
造句:这里的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
点击播放
mái
书写指导:左宽右窄。左边第三画为竖撇,右边的竖钩要挺直。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刂
组词:刷卡 刷鞋 刷屏 刷新
造句:为了保持牙齿健康,牙医建议牙刷要每三个月更换一次。
点击播放
shuā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贝”的竖撇稍长,点稍短;“刂”与竖线平行。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氵
组词:探测 猜测 测量 测验
造句:这个测量结果非常准确。
点击播放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半部分一共三横,中间的一横最短,下面的一横最长。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讠
组词:详细 详略 详情 不厌其详
造句:在日记里,小明把这件
事情的过程写得很详细。
点击播放
xiáng
zhá (挣扎)
多音字
zhā (扎针)
zā (扎辫子)

辨析
表示捆,缠束;把儿,捆儿等时,读zā。表示刺;驻扎;钻等时,读zhā。在“挣扎” 一词中读zhá。
例句
医生刚要给她扎(zhā)针,她就在妈妈的怀里挣扎(zhá)起来,把刚刚扎(zā)好的辫子也弄散了。
【澎湃】
【挣扎】
【黏稠】
【前俯后仰】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用力支撑。
又黏又稠。
前仰后合。
解词义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这块琥珀,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1.琥珀的形成过程。
2.琥珀被发现的过程及琥珀的价值。
本文主要内容:
画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说一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需要哪些阶段?
松脂球的形成
松脂球变成化石
一个夏日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又是几千年
再次默读课文,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的形成?哪些自然段写了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琥珀的形成:第1-12自然段。
琥珀被发现的过程:第13-17自然段。
2.快速默读第1-12自然段,思考:形成这块琥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天气炎热,适合松脂融化)。
(2)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3)很长的时间(树脂埋在泥沙下面几千年甚至几万年,最后变成了化石)。
(4)地壳变化(海水的迁移)。
3.快速默读第13-17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发现琥珀的过程。
渔民父子两人走在海滩上,儿子挖出了脚下沙里的硬东西,父亲告诉孩子那是琥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知道了琥珀的形成和琥珀被发现的过程,作者是用“讲故事”的方法写出来的。这样,能让我们读起来感到生动有趣。
一、看拼音,写词语。
hǔ pò yān mò zhī zhū měi cān
( )( )( )( )
zhēng zhá sōng zhī tuī cè xiáng xì
( )( )( )( )
琥珀
淹没
蜘蛛
美餐
推测
挣扎
松脂
详细
课堂练习
二、用相应的词语替换句中画线的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万年了。( )
2.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 )
大约
中午
3.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 )
4.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
靠近
推想
课后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课后搜集有关琥珀形成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