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条特殊的道路。。。。
一条连接欧亚的长路,见证了两千年历史的沧桑之变
驼铃声声,胡商贩客,缓缓前行
黄沙滚滚,弘法僧侣,信念不减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十四课
妙用标题
阅读标题《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你能从标题中得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哪些内容?那从书本上看本课主要要学习什么呢?
你知道西域在哪里吗?给你一张地图你是否能说出来?他古今的名字有什么不一样?
这条道路叫丝绸之路,那么往来商人运送的货物肯定有什么?
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
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西域
玉门关
阳关
学习目标
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2. 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3. 通过学习张骞这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我们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指点迷津①
一条传奇之路的诞生--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在汉朝初年,因国力的不足,强大的匈奴一直是大汉的心头之患。大汉对匈奴长期委屈求和。
直到他上台……
招贤令
我大汉王朝,历经几代先皇的修养生息,现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现招募有胆有识、果敢忠义之人,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如有勇者,速来报名,钦此!
根据影片,思考下列问题:
1、张骞第一次什么时候为什么出使西域?有何成果(意义)?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又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又有何意义?
根据影片,思考下列问题:
1、张骞第一次什么时候为什么出使西域?有何成果(意义)?
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又是什么时候为了什么?又有何意义?
公元前138年,
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使西汉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
时间:公元前119年,
目的: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意义:促使了西域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前126年
前138年
前60年,西域都护府 设立
标志着西域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从此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姓名:张骞(前164--前114年)
国籍:汉朝
民族:汉族
职业:探险家 旅行家 外交家
成就:对丝绸之路的开拓有重大的贡献,抗击匈奴,从军封侯
爵位:博望侯
说说你眼中的张骞!
汉 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域的范围:汉代把今甘肃 关和 关以西,也是今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出使
公元前 年,第一次出使西域。
结果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设置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入中央政权
张骞出使西域
(第二次)
玉 门
阳
138
119
新疆
公元前 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出使
意义
目的
为了联络 ,共同夹击 。
大月氏
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目的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根据影片,思考下列问题:
3、在汉朝,有哪些东西是非常出名的,它们有没有随着张骞通西域传往西域?而西域的哪些东西随着这条道路传入了中原?后来,我们称这条道路为什么?
中原地区的铸铁、凿井、开渠等技术和丝绸、
漆器、金属工具等物品传到西域
从西域传入中原的物种: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葡萄、石榴、苜蓿、核桃以及乐器、歌舞等。
产自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物品
名称中带”胡”字,例如:胡萝卜、
胡蒜、胡瓜、胡豆、胡麻、
胡桃、胡笛等等
葡萄
苜蓿
核桃
石榴
丝绸
你知道这些物品哪些是我从西域驮回来的?哪些是从中原驮过去的吗?
铁器
良种马
指点迷津②
一颗葡萄的惊世之旅--丝绸之路
我的名字叫做葡萄,是就快被汉代皇帝吃掉的葡萄,你知道我的老家在哪里吗?你知道我是怎么来到汉朝皇宫的吗?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葱岭
(今新疆)
据我所知,这条把我运来长安的道路叫做丝绸之路,我想了很久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叫做丝绸之路,你知道吗?大汉国难道只把这个运出去吗,还有哪些?
这条道路的终点并不在我的家乡西域。你知道终点在哪里吗?你能画出路线吗?
在我来的路上,我曾经在路途中曾经补充了一次水分,听人聊天说那个地方这条道路上的中转站,你知道是哪里吗?
和我一起来的伙伴有很多,它们都被分到了各处,根据我的家乡所在地,看你能不能猜出我的伙伴有哪些?
昨天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告诉我他的家离大汉很远,在船上漂了很久才来到长安的,难道,来长安的道路不止一条?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葱岭
(今新疆)----安息(西亚)--欧洲的大秦(古罗马))
丝绸、铸铁、漆器
敦煌
乐器、核桃
海上丝绸之路
山东沿岸
黄海
日本
朝鲜
线路一:山东沿岸—黄海—朝鲜和日本
线路二: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南下—绕马六甲海峡—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斯里兰卡)
开辟者:汉武帝
友谊之路
商业之路
文化之路
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的作用和价值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了解了这么多与丝绸之路相关的东西,现在你是否已经明白丝绸之路有什么用处?
作用(意义):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汉 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西域的范围:汉代把今甘肃 关和 关以西,就是今
天 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丝绸之路
陆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通过 、
,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海上: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经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玉 门
阳
河西走廊
今新疆地区
新疆
陆路路线:(起点)长安--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阳关---葱岭(今新疆)--西亚的安息--欧洲的大秦(大秦就是古罗马)
意义(作用):沟通了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指点迷津③
武力与智力的斗争--班超经营西域
西
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难道西域就此脱离中央政府的管辖?
东汉初年,为了重新控制西域。为了恢复对西域的管理,公园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
班超带领36人到达鄯善,受到鄯善王的热情接待。过了几天,鄯善王的态度忽然冷淡了起来。班超估计这是匈奴的使者到了鄯善的缘故,就对侍从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只有夜袭匈奴大营。”半夜风起,他率领36人防火焚烧匈奴营帐,斩杀匈奴使者。鄯善王这才决计与匈奴断绝往来,一心归附汉朝。
请你为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故事中出现了一个什么成语?
当时的东汉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从故事人物中品读到了他有怎样的精神?
故事人物的作为,对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除了他之外,还有谁做了类似的事情?
意义: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甘英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班超出使西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目的:为了重新控制和管理西域;
精神:不怕牺牲,足智多谋;
丝绸之路在今天是否还有用?还有什么用?
学以致用
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①②③④ B. ②④ ①③
C.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B
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山海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西藏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汉武帝时,派班超先后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使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因此,《汉书》记载道:“班超始开西域之迹”。公元前60年,东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使今西藏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改一改 (共有6处错误,看谁找的准,改的对)
楼蓝的正午 公元前的边关
悠悠的驼铃 回荡了几千年
古老的情人 中亚细亚草原 隔世的梦里
深蓝色的眼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诺 言
我的爱情在神话里上演 你的歌声在驼背上流传
没有国界也没有路 没有你没有我只剩下永远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我看见流沙河水
我看见大漠孤烟
我看见谣不可及的地平线
我看见丝路万里
我看见白发三千
我看见海市蜃楼尘封着
诺 言
古老的 深蓝色的眼
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