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汇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汇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16:5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汇文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民族血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中华儿女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中华民族由以血缘为基础的原始民族宗法制进入文明社会的发展历程,正是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促使人们形成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从天然亲情开始,中国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扩至他人、桑梓、邦国,凝练为关爱同胞、经世报国的思想意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内忧外患,家国意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外敌与建设国家的坚强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的实质是人类情怀。家国情怀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大学》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个人而至天下,由一点向外扩展,体现出中国人特有的逻辑与情感。中国自古就有大九州的观念,视界是覆盖六合八荒的。中华传统文化重“和合”,倡导“和而不同”,家国情怀始终内蕴着人类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为实现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摘编自陈金霞《砥砺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我们要激发起无坚不摧的爱国情怀,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相依,家国同理。家国情怀更体现为爱国,体现为由对“小家”的爱升华为对“大家”的爱,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小家”都是“大家”的一分子,拥有着权利的同时,也承担着责任。当前,社会上也存在想让自己的“翅膀”挂满黄金的现象,这种现象重视了“小家”而轻视了“大家”,以财富名利的现实满足矮化了家国情怀的崇高价值,背离了家国情怀应有的要求。新时代家国情怀主要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表现为爱国主义和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统一。
弘扬家国情怀要不断提升认知,培养情感。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实现以理服人、以学养人、以情感人的合力,不断深化全体人民对家国共同体的深刻认知,营造爱家、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良好社会心态和情感基础。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既需要理性认识,也需要情感基础,更需要实际行动。始终秉承家国情怀,就要把个体价值、家庭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
由于个体的身心特点不同,个体从事的职业不同,不同个体体现出来的能力具有差异性,其社会贡献的绝对量就有差异。但不能因此就认为,弘扬家国情怀是能力大的伟大人物的事情,与普通人无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全体人民都要尽最大的努力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服务于祖国和人民,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
(摘编自练庆伟《家国情怀的时代意蕴》)
材料三 一个民族能够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必然有其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这种力量我们称之为时代精神。优秀文艺作品之所以能够给人以心灵归属感,就在于它们敏锐地发现和艺术地表达了时代精神,让人体会到家与国、个人与社会、今天与过去的血肉联系和精神共鸣。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外化中国人内心的精神追求,书写中国人在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过程中付出的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拒斥什么、坚守什么。比如,中国人笃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讲究自律、行善、勤劳、节制,富于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比如,中国人历来主张“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种义利观至今仍有强大生命力;再如,中国人历来提倡在社会活动中保持平和谦逊心态,推崇天人和谐、忠贞不渝、知音难遇等。这些价值追求无形中维系着社会健康运转,增强着我们继往开来、走向富强的文化自信,使全体人民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块使。
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要投身伟大时代,深入伟大实践,使家国书写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当代家国故事主题就是中国社会的创造、进步和昂扬,是中国在现代化路途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是我们越来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史诗般的成就呼唤史诗般的作品,作家艺术家只有拥有新眼光、新角度、新观念,才能把一个进步的、现代的、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呈现在世界面前。在新时代讲述家国故事、抒发家国情怀,要善于抓住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生活和心灵世界变化,要善于塑造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模范人物形象,善于利用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新兴媒体和艺术语言,具备面向全人类讲述中国故事的雄心和能力。作家、文艺家通过文艺创作,化刻板印象为鲜活形象,使“神秘”中国化为“多彩生动”中国,让世界对中国人伟大追梦精神和爱家、爱国、爱人类的博大胸襟有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入的了解。
(摘编自梁鸿鹰《在新时代书写家国情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核心理念,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认同国家、民族、文化的情感基础。
B.家国情怀内蕴人类情怀,因而是一个开放的情感体系,这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可知。
C.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家,进而体现为爱国,最高境界是爱人类,把世界视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D.家国情怀是知行统一的,秉承家国情怀就要坚持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坚决地舍弃个人利益。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中华民族发展经历了一个“由家而国”的历史过程,爱家、爱乡、爱国的民族心理的形成与“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和治理观念有关。
B.古代中国有大九州的观念,今天中国人愿意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致力于实现全球共同发展,从而达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境界。
C.时代精神就是能让一个民族得以自立于当今世界民族之林的积极价值取向和道德力量,缺乏时代精神的民族必然缺少心灵归属感。
D.以文艺创作弘扬家国情怀,除了要勇于表达中华民族传承至今,富于时代精神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投身时代,深入实践。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  )(3分)
A.文化总能唤起人们对民族共同体最深沉的依恋。闻一多曾说,“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B.梁晓声的《人世间》通过对祖国几代人灵魂蜕变、浴火重生的刻画,讴歌个人与国家荣辱与共、个人理想追求与家国利益相契合的精神,感人至深。
C.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人民居家防疫,家庭、社区“各自为战”,基层社区严防死守,从家庭到村庄、社区、街道、县市都守家有责、守土有责。
D.中国自古多忧患,屈原“哀民生之多艰”,陆游“位卑不敢忘忧国”,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忧的都是国家、天下的兴亡。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说明。(4分)
5. 三则材料论述家国情怀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爸有福
邹世奇
老爸是个有福之人,让我感触尤深的是在妹妹的婚礼上。
妹妹本来要裸婚、坚决不办婚礼的,后来在长辈劝说下妥协了,但她的底线是不要主持人。她说:“姐,你给我主持。”于是在学校主持过文艺活动的我,生平唯一一次当了婚礼主持人。
和妹妹、妹夫站在小城婚礼的红毯上,我作为主持人和家庭成员向来宾讲述这对新人在燕园相识、相知的经过时,现场起了一阵骚动,我清晰地听见,离舞台最近的人都在说着类似的话:“老邹命真好啊,有这样两个女儿。”“他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呀 ”我下意识在现场找了找老爸,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轮到他致辞的时候,他重复说了好几次:“我觉得自己很有福。”
在小城亲友眼中,读了名校博士便是“出息”了,当然我们自己心里清楚,还差得远呢。即便这样,我们仍然觉得老爸命好,这是因为,相对于这世上大多数父母的殚精竭虑,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妹妹是姥姥姥爷带大的,都是学龄前后才来到父母身边。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我们做功课的时候,他在旁边看闲书。做完家庭作业,我们自觉检查一遍,确保无误后拿去给他签字,他拿过来用红笔草草写上一个“阅”,再签上日期,仅此而已。印象中他说的最多的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然后到了期中、期末考试,考好了不予置评,更不要说奖励,考得不好、名次退步了却是要打要罚的。妹妹一次也没被罚过,我几次挨罚,那滋味,至今仍不堪回首。
在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下,妹妹一路成绩优异,不仅考上北大,还成了核物理学博士。和妹妹比起来,我的学业可就逊色很多,唯一令我在她面前保持长姐尊严的,可能就是我的一点所谓的文学特长,这也是受老爸影响。
妹妹很恋家,已经有了自己小家的人,只要有三天假期,必定携先生飞行近2000公里回小城跟父母一起过。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妹妹回家,在家庭联络群里发了一段视频,内容是老爸在用毛笔写字。视频中,已有几颗淡淡老人斑的手握着毛笔,笔走龙蛇,随意挥洒间,笔力遒劲,布局严整,是一阕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几个字映入眼帘,我的眼角突然有点湿润,许多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
这只手,曾在纸上用钢笔工楷写下一首首古诗词,教我们认字,后来是让我们照着练字。我对诗词、继而对文学的热爱,就是那时候播下的种子。后来,老爸变“俗”了,爱上了搓麻将,那是因为他眼花了,看字会重影。但骨子里,他始终是那个爱读书、一肚子诗词文章、一手琴棋书画的爸爸。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
而妹妹可能从另外一个方面受了父亲的影响。我们小时候,爸爸太爱看书了,家里的藏书多,爸爸还在源源不绝地从外面借书、租书。几乎所有的闲暇时间,爸爸都坐在椅子上静静看书。虽然看的都是些“闲书”,但在妹妹心中,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书是一件美好而重要的事,不然为什么爸爸每时每刻都在读呢
几年前在云南木府,雪山前,耀眼的阳光下,抬头看见匾额上“天雨流芳”四个鎏金大字,导游解释说,那是纳西语的“读书去吧”,我一下子又想起爸爸和我们。
爸爸就像《种树郭橐驼传》里那个善于种树的驼子,在最合适的时候给小树苗舒展了树根、培实了土,然后就拍拍手走开,任两棵小树沐天风浴海雨,自由、茁壮地成长。爸爸用的是巧劲。
老爸的福气,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呢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坐在主桌主位上满眼含笑注视着台上,笑容那叫一个满足。”这个情节说明老爸此时内心极大的满足和无尽的幸福。
B.父亲“无为而治”的教育方式,让“我”和妹妹都成了别人眼中“有出息”的孩子,说明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适时放手。
C.“也许因为他是那样的他,所以我才是这样的我。”这句话表现了父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对“我”产生的重要影响。
D.“那个年代不存在校外辅导班,父亲也从不辅导我们。”这个情节与当今的教育方式有对比作用,目的是揭示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引用了《种树郭橐驼传》,将爸爸教育孩子与郭橐驼种树的方法进行了对比,丰富了文章内涵,突出表现了爸爸教育孩子善用巧劲。
B.“老爸是个有福之人”在文章中通过“我”之口、邻居之口和老爸之口反复出现,以此来串联小说情节和揭示小说主旨。
C.“我”是小说中的叙述人,既起到串联情节的作用,又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我”的所思所感,引发了读者对老爸教育方式的思考。
D.妹妹回家发的老爸在用毛笔写字的视频,此处描写细致入微,尤其是“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几个字,巧妙衔接了文章后面的回忆内容。
8.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4分)
9. 小说以《老爸有福》为题目,有哪些含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苍以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开东阁,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除兰台令史,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固议曰:“汉兴已来,旷世历年,兵缠夷狄,尤事匈奴。绥御之方,其涂不一,或修文以和之,或用武以征之,或卑下以就之,或臣服而致之。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绝之未知其利,通之不闻其害。设后北虏稍强,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北单于闻汉军出,遣使款居延塞,欲朝见天子,宪上遣固行中郎将事,将数百骑与虏使俱出居延塞迎之。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①,闻虏中乱,引还。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
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节选自《后汉书·班彪列传》,有删改)
【注】①私渠海:地名,今蒙古国稽落山西北。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B.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C.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D.虽屈申无常/所因时异然/未有拒绝弃放不与交接者也/虏使再来然后一往/既明中国主在忠信/且知圣朝礼义有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二十冠而字”。古时男女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图谶,古代方士或巫师制作的关于帝王受命征验一类的书,多为隐语、预言。始于秦,盛于东汉。
C.兰台令史,官名,东汉时开始设置,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文书档案等,魏、晋、南朝沿置。
D.宾客,汉代时投靠在贵族、官僚门下的一种非同宗的依附者。宾客为主人营治产业,出谋划策,奔走效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班固文才出众,善于识人。他年轻时给东平王举荐贤士,所荐之人都得到了东平王的青睐重用。
B.班固颇有政见,深谋远虑。对于汉匈关系,他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认为应抓住时机,维护双方和平关系。
C.班固胸怀大志,投身军事。他在伐匈之战中,辅佐窦宪,随军出征。后来窦宪落败,班固受牵连而被免官职。
D.班固疏于教育,招致灾祸。其子不守法度,家奴也缺乏教养,获罪于地方官员,后致班固下狱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2) 会南匈奴掩破北庭,固至私渠海,闻虏中乱,引还。
14.对于匈奴的和亲请求,班固力排众议,认为应该与匈奴建立友好往来。他的理由有几点 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 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②,翛然③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后汉书·袁安传》李贤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后以“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不乞求于人,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1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纷纷的白雪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所以“洒空”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做铺垫。
D.尾联由描写雪景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16.此诗为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连用了“       ,        ”两个被动句,写出了屈原诚信待人却被猜疑、忠心耿耿却被诽谤的现实,为下文写屈原心生怨气并作《离骚》做了铺垫。
(2)我们读屈原的《离骚》,会发现屈原在诗中经常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了解释:“        ,        。”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人格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丰收节”的设立有助于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重新认识和挖掘利用乡村多元价值。节日期间,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办节,重点打造和推出    的节日品牌,    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活动内容,增强了节日的吸引力,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丰收节”期间,各地本着“农民主体办节”的原则,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了民俗表演、乡土美食    、特色农产品展示、各类体育竞赛和游戏等活动。这些活动体验性、互动性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节日的形成需要集体的创造与传承。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丰收节”具有传统的    ,也尚需探索和融入新时代文化内涵,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传承模式,创建为新的节日品牌。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独具慧眼   融合   鉴赏   渊源
B.独具特色   融合   品鉴   渊源
C.独具慧眼   融汇   品鉴   源头
D.独具特色   融汇   鉴赏   源头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农民主体办节”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把许多老祖宗的艺术品送给外国人,算是“发扬国光”,这确实让人惊诧不已。
B.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C.绘画要重视眼睛的描绘,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能够折射出不同的内心活动。
D.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作“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有理。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销量连续5年居世界首位,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过450万辆,占全球50%以上。然而,在买与不买的选择中,续航难题还是难倒了不少人。 ① ,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充电桩建设的不断提速,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难问题得到局部缓解,目前全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30万个。不过,私人充电桩安装率偏低,公共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充电桩的使用体验也不佳。既要“装得上”, ② ,充电模式改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③ ,换电模式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只不过,由于换电站建站成本不菲、维护成本太高,再加上电池型号不统一、不兼容等因素,推广普及换电模式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难。

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字。(5分)
22. 请分别用一个转折复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3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2)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3)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1)观点鲜明,层次明晰:开头提出“新时代要弘扬家国情怀”的观点,接下来从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弘扬,层次分明。
(2) 方法多样,论证有力:运用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多种方法,从不同方面将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论证得全面、深入。
5答案:材料一侧重论述家国情怀概念的发展历程和实质,材料二侧重论述新时代如何弘扬家国情怀,材料三侧重论述新时代文艺创作要弘扬家国情怀。
6. 答案:D 7.答案:A
8.答案:(1)描写婚礼的情景,渲染一种欢快喜悦的氛围,奠定了文章温馨幸福的基调。
(2)小说开头描写妹妹的婚礼,直接点题,表现老爸是个有福之人。
(3)通过妹妹婚礼中人们的议论,引出老爸的教育方式,即“学习是自己的事”和日常生活中自己的言传身教。
9.答案:(1)老爸有福,指亲朋好友对老爸的羡慕,老爸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
(2)老爸有福,指老爸命好,“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投入几乎是事半功倍”。
(3)老爸有福,指妹妹恋家,孝顺,理解老爸。
(4)老爸有福,指老爸的“无为而治”的教育方法用的是巧劲,让“我们”自由茁壮成长,是“我们”的福气。(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A
13(1)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会被郡守审核拷问,无法自己申明(实情),于是便急忙赶赴京城向皇帝上书。
13(2)正碰上南匈奴突击攻破了北匈奴,班固到达私渠海后,听说北匈奴内部叛乱,便带兵返回了。
14.答案:(1)历史上每一代都重视和匈奴关系的建立或修复;
(2)可以向匈奴证明汉朝注重忠信和礼义;
(3)跟匈奴断交没有好处,跟匈奴建交没有害处;
(4)趁匈奴势弱时结交,比等它强大起来再去结交更好、更容易。
15.答案:C
16.答案:(1)运用典故和想象的手法忆胡居士。(2)尾联借袁安卧雪的典故,想象胡居士雪中高卧,写出胡居士像袁安一样贤达而固穷守志,表达了诗人对胡居士的仰慕与怀念之情。(两个手法分开答亦可)
17.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2.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3.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8. 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这些活动体验性、互动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助推了产品销售,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21.答案:①只有解决续航难题 ②也要“用得好” ③相比于充电模式
22.答案:①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存在续航难题。
②我国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速,但充电模式尚需大力改进。
③换电模式速度和效率更佳,但成本、电池型号等因素影响推广。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