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3单元 第9课 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7 15:30:58

内容文字预览

(共16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王安石(约701~761)
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写的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赤壁》等。
王维(699~759)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元日》写于王安石初任丞相时期。当时北宋内部有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问题,外部还有西夏和辽的侵扰。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即超过原有的等级次序进宫回答皇帝的问题)”,王安石上书主张变法。第二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的4月5日前后。此时我国大部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翠,江南雨水较多。
清明节源于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或阖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
一种常绿带香的植物,具备杀虫消毒、逐寒祛风的功能。著名的中药。佩茱萸,我国古代重阳节风俗。
茱 萸
读了上面的资料,你对古诗里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开启今天的预习之旅!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不会读的字查字典解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没把握的地方作批注。
2.听范读,注意自己标注得地方,看自己哪些地方读的不准确。
3.再读一遍,把课文读通读顺,然后读给爸爸妈妈听。
朗读视频










屠苏

hún
jiǔ

xiōnɡ
bèi

点灯笼
屠苏
断魂
兄弟
喝酒
牧童
加倍
读下面的句子,给加彩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shǎo shào)一人。

再读课文,填一填。
《元日》写的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 ,“路上行人欲断魂”描写的是 的景象。
春节
重阳节
清明节
查资料,选一选,填一填。
1.元日指的是( )
A.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B.阳历一月一日,即新年。
2.清明节是人们( )的节日。
A.喝酒 B.祭拜祖先
3.诗中的“山东”是指( )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
B
A
B
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做上记号,上课时要想办法解决。(共32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几首描写古人过节的古诗。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 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写的散文雄健峭拔,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杜牧(803~853)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人们把他和杜甫并提,称他为“小杜”,称杜甫为“老杜”。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他的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赤壁》等。
王维(699~759)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通音乐,工书画。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朗读视频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生字,读通句子。
2.想一想,古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屠苏

hún
jiǔ

xiōnɡ
bèi

读读下面的词语,给加彩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屠苏( sū shū ) 兄弟( kiōng xiōng )









运用: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保护好黄河两岸的生态环境。



字义:代词,表示疑问。
组词:(如何)(为何)(无可奈何)
字义:水道的通称。
组词:(小河)(河流)(气吞山河)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shǎo
shào
(少女)
(多少)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读一读:
多少年过去了,当初那个少年已经长大成人。
.
.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诵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准字音。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指名朗读课文,听评朗读效果。
1.课文生字、多音字读音是否正确。
2.朗读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3.是否能读出节奏。
默读课文,思考:这三首诗分别写了哪几个节日?
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提示:点击生字进入详细讲解。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结构:上下
组词:符咒 名符其实


笔画:十一
上短下长。
“付”的左下竖稍短些,横写在横中线上,点写在竖中线上。
部首:
结构:左右
组词:欲念 摇摇欲坠
部首:谷


笔画:十一
“口”略向右上倾斜。
“欠”第三笔撇伸向“谷”下,捺向右下伸展。
结构:左右
组词:灵魂 神魂颠倒
部首:鬼

hún
笔画:十三
左边的“云”要写得靠上一些。
“鬼”的长撇要舒展些,插到“云”的下面。
结构:左右
组词:借书 租借
部首:亻
笔画:十
“昔” 字上边要宽扁,第二横和第二竖都要长。

jiè
结构:左右
组词:喝酒 酒水
部首:氵
笔画:十
“酉” 字上横稍向上拉,下框窄长,里边有一短横不能丢。

jiǔ
易错提示:下边有一短横不能丢。
结构:左右
组词:何处 如何
部首:亻
笔画:七
“可” 字上横起笔由轻渐重,稍往上拉;竖钩位置靠右。


结构:左右
组词:牧童 牧场
部首:牜


笔画:八
“牜”的最后一笔提要有力。
第八笔捺稍长一些。
易错提示:右面是“攵”。
结构:上下
组词:兄弟 老兄
部首:口
笔画:五
“口” 字窄小,下横稍短。
“儿”字两笔分开,竖弯钩的弯要直些。

xiōng
结构:左右
组词:独自 单独
部首:犭
笔画:九
“犭” 要窄长,弯钩行笔由轻变重,呈弧形。


“虫”字口扁宽、居中,末笔点要重。
结构:上下
组词:异乡 异日
部首:巳
笔画:六
上边扁框封闭。


下横要长,稍向上拉。
左撇右竖要分开。
结构:左右
组词:佳节 佳作
部首:亻
笔画:八
左窄右宽。
右边的四横间距要均匀。

jiā
1.在生字本上练习书写,师生评价。
3.对照下面的词语,同桌互批,纠正错字。
符号 欲望 灵魂 借书 酒家 何处
牧童 兄弟 独自 异乡 佳节
2.听写生字、词语。
填一填:
1. 《元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作,描写的
是________时候的景象。
2.《清明》描写了雨纷纷而下,在外不能回家扫墓的人想借
酒浇愁,恰巧碰到 的情景。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
插了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牧童指点去杏花村
茱萸

王安石
过春节(共22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 请你说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写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重阳节登高、插戴茱萸。
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注意作者实际过节情况和联想兄弟登高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孤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诗意:独自在他乡为他乡的客人,每到(重阳)佳节就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忆:想念。
异乡:他乡、外乡。
异客:他乡的客人。
逢:遇到。
倍:加倍。
诗意:想到远方的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他们插戴了茱萸,只少我一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茱萸: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客,
从两个“异”字中我们读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体会到了诗人即使身处热闹、繁华的长安,也仍因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而感到孤独。
每逢佳节倍思亲。
“倍”是“加倍、更加”的意思,诗人独自在外,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平日里就常常思念亲人,到了重阳节思亲之情就更加浓烈。“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指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在其他传统佳节思念亲人。这句诗成了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名言。
浓浓的思乡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 象
这两句诗写诗人想象家乡兄弟们登高、插戴茱萸欢度重阳节,却唯独少了自己。这两句诗通过想象他人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写法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写了什么?这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异乡”和“异客”两个词语凸显了诗人在他乡的孤独感;一个“倍思亲”道出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对家乡的点点回忆。诗人一开始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诗的后两句:诗人别出心裁,不说自己如何思念家乡的兄弟们,却以“遥知”二字落笔,通过想象,反过来说家乡的兄弟们在“遍插茱萸”时思念自己。这种用登高望远、遍插茱萸的细节来表达自己对兄弟的思念,正是“倍思亲”感情的深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现 实
想 象
异乡异客
逢佳节
倍思亲
登高处
插茱萸
少一人
孤寂之感
思乡之情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独在异乡的游子逢佳节更加思念亲人,想象远在家乡登高的兄弟也在思念自己,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传统节日传感情
本课三首古诗,介绍了我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的节日习俗,展现了传统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读古诗,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当时的情景。在感叹诗人高超的艺术、高尚的情怀之余,我们要好好地把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下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点拨:首先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有感情地读课文,注意读出诗的节奏。《元日》:爆竹 /声中/一岁/除,春风 /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 /茱萸/少一人。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默写《清明》一定要注意写完整,包括题目、作者、朝代、内容、标点符号(《清明》第三句是问号),另外要注意“魂、酒、遥”的写法。
这是课后第1题哦!
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元日》描写了人们过春节时,燃放爆竹、畅饮屠苏酒、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除旧迎新的节日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清明》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飘洒,在路上行走的人失魂落魄,诗人向牧童询问哪里有酒馆,牧童笑而不语指了指遥远的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独自远离家乡,在重阳佳节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诗人想象家中兄弟们身插茱萸登上高处,他们也在思念诗人的画面。
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以及节日的习俗。
自由组成小组,先商量一下,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么了解,有什么方式记录,然后各自开展活动。
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调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
活动指导
一、确定要了解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二、查找资料。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查找资料时,可以询问长辈,到图书馆查阅,也可以参观民俗展览馆,收集或制作民俗物品等。
三、讨论记录方式。要根据材料的特点,选择拍照、摘记、画图、写文章、手工制作等方式,把查找到的资料记录下来。
活动展示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清明节 公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扫、踏青、秋千、蹴鞠、斗鸡等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等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吃月饼、拜月、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等
节日 过节时间 节日习俗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出游赏秋、观赏菊花、插茱萸、饮菊花酒等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煮腊八粥、腊八饭、泡腊八蒜、做腊八豆腐等(共8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描写节日情景的四字词语:
人山人海 喜气洋洋 欢天喜地
车水马龙 锣鼓喧天 门庭若市
载歌载舞 普天同庆 张灯结彩
锦上添花 热闹非凡 欢呼雀跃
描写传统节日的诗句:
1.春节: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2.元宵节: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3.清明节: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4.端午节: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端午三首》(其三)
5.中秋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乞 巧
[唐] 林 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思考:背诵这首诗,说说这首诗写的是我国哪个传统节日,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
这首诗写的是七夕节。
这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有:穿针乞巧、晒书晒衣、拜织女星、吃巧果等。
生查子
[宋]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思考:说说这首词写的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这首诗写出了元宵节人们看花灯,年轻人谈情说爱的情景。(共12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元 日
宋 王安石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 请你说说《元日》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这首诗写的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换新桃符欢度春节的情景。
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学习《元日》时,要抓住农历正月初一有代表性的过节细节来理解体会: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换上新桃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诗意: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屠苏酒。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
爆竹:用纸卷火药,点燃引线爆裂发声的东西。
一岁除:一年已尽。
屠苏:这里指一种酒,根据古代风俗,常在元日饮用。
诗意: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每家每户都在新年的时候取下了旧桃符换上了新桃符。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曈曈: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
新桃换旧符:用新桃符换下旧桃符。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想一想:诗句中的“爆竹”“春风”“曈曈日” “新桃”有什么特殊含义?
“爆竹”是庆祝实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风”是改革的春风。
“曈曈日”是改革的阳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积累练笔:
请你试着写几个像“千门万户”这样的词语。
千言万语 千丝万缕 千山万水 千变万化 千头万绪 千真万确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起句紧扣题目,写出春节人们放鞭炮的热闹欢乐的节日气氛。次句写了人们饮屠苏酒的节日习俗,新年气氛浓厚。
诗的后两句:后两句紧接着上两句的欢乐气氛,用早上的太阳象征无限光明的未来,用“新桃换旧符”的习俗,表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
放爆竹
喝屠苏酒       换桃符(贴春联)
元日
除旧迎新
幸福祥和
《元日》描写了新年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高昂情绪,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共11张PPT)
人教版 语文 三年级 下册
清 明
唐 杜牧
通过上节课的预习, 请你说说《清明》一诗写出了这个节日怎样的情景。
清明时节,细雨纷纷,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
借助注释和字典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词句了解古诗描绘的节日情景以及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结合课文插图理解《清明》中的天气“雨纷纷”、诗人的心情“欲断魂”以及向牧童问路以解困境的场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默写《清明》。
诗意: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那些扫墓人冒雨前行,心里更增添了一份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
清 明
[唐]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欲断魂:形容伤感至极,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诗意:请问哪里才有酒家(可以借酒浇愁)?牧童用手指向远处杏花盛开的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请问。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断魂”可谓神来之笔。清明时节,民间习俗要求人们在这时为去世的亲人扫墓,祭奠亡魂。诗人远离故乡又逢细雨绵绵,悲愁、哀伤之情油然而生。“欲断魂”便是表现这种精神状态的神来之笔。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遥”是“遥远”的意思,可以理解成“远远地就能看见”,意思是诗人顺着牧童手指的方向,可以看见远处的林梢上有酒旗招展,这让愁闷的诗人因有了企盼而变得振作起来。
语文要素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特征,以及路上那些扫墓人的心情,渲染了一种悲愁、哀伤的氛围。
诗的后两句:一个“借问”,一个“遥指”,话不多,动作也不多,却写得极富韵味,同时兼具人物情态。牧童俏皮一指,以行动代替语言,用比言语回答还要明确的手势回答了作者,抹去了诗人心中的阴云,使全诗的气氛豁然明快。
雨纷纷 ——欲断魂 问酒家——杏花村

清明
愁闷 振作
《清明》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诗人孤身行路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失落的情绪和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