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已有哪些国家采用了共同的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英国
美国
法国
俄国
日本
资产阶级革命
暴力手段
资产阶级改革
自上而下
工业革命以后,19世纪中期,又有哪些国家采用了何种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
资本主义
温故知新:
到19世纪中期,已有哪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通过什么方式?
英国、美国、法国等
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国家:
方式: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富国强兵之变———彼得一世改革
步入近代之变———俄国农奴制改革
1
2
3
4
5
9世纪晚期
东斯拉夫人建立
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14世纪
莫斯科公国建立
15世纪晚期
莫斯科
公国
统一俄国
16世纪
伊凡四世采用
沙皇称号强化专制
彼得一世改革背景
西欧国家: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背景)
一、彼得一世改革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
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大国崛起》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彼得大帝
(1672年-1725年)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目的
18世纪初
时间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背景
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富国强兵之变———彼得一世改革
方式
内容:
①政治
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②军事
创建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③经济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④文教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⑤社会习俗
提倡西方的礼节服饰与生活方式。
方式:向西方学习(强制欧化)
开
启
了
俄
国
近
代
化
的
进
程
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积极:
局限性: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影响
性质
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15—18世纪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图
圣彼得堡是1703年5月彼得一世在涅瓦河的一个小岛上建立的城堡,1712年,圣彼得堡成为俄国的首都。1914年,更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1991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圣彼得堡的旧名。
材料三:沙俄为了打开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出海口,1853年,俄国悍然发动战争。此举触动了英法两国在地中海的利益。俄国以及英法在克里木半岛进行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这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也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地主在毒打农奴
材料二: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日益恶化,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据统计,1858-1860年间,全国共发生了近三百次农民暴动。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国家,农奴受着沉重的剥削、压迫,生活极其贫困,国内市场的扩大受到限制;同时农奴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资本主义经营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得不到满足,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外部危机)
二、废除农奴制 (俄国1861年改革)
1.背景
(1)经济上 (根本原因)
(2)政治上
(3)对外
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农民暴动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目的:挽救沙皇统治,维护地主利益
这幅图描绘了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后,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吻自己主人脚面的场面,它表现了这次改革是由农奴主实施,而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恩赐”的情况。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3、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
4、内容
(2)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5、性质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积极:
局限性:
5、影响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改革 不止步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使农民骚动由1860年的126次增至1176次。亚历山大二世本人也成为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再由于亚历山大对国内反对派的严厉镇压,遭到了反对派的激烈反对,1881年3月,他在首都彼得堡被炸死,可以说为改革而献身。
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亚历山大二世遗容
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中国洋务运动
相同点
不
同
点 背景
内忧: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严重,且受工业革命影响)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习俗各方面,比较全面
侧重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①性质:封建性质改革;②目的:维护专制统治;
③地位:近代化的开端;④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异同
内容
结果
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2003年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圣彼
得堡建城300周年庆典讲话
给我20年,我还给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俄)彼得大帝
“俄国之父”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1861
根本
原因
人物性质
内容
意义
农奴制的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
资产阶级性质
(1)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要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是俄国历史上重要转折点,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留下大量封建残余
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18世纪初 彼得一世
地主阶级性质
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生活
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课堂小结
1、下列各项,哪些与彼得一世改革有关?在正确选项后的括号里面√。
向西方学习 ( )
加强中央集权 ( )
创建新式常备军 ( )
废除农奴制 ( )
推行文化教育 ( )
提倡西方的生活方式 ( )
√
√
√
√
√
2、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你如何理解列宁所说的这句话?
俄国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因为赎买政策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生活更加贫困。这体现了这场改革的实质是沙皇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1.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指的是(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制度废除沙皇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2、下列四国中,哪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
A、俄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英、美、法、俄等资本主义国家进行革命或改革的共同原因是( )
A、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推翻殖民统治
C、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D、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A
C
3. 《新全球史》中写到:“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阻碍了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B
4、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 )
A.资金缺乏 B.封建农奴制
C.土地自由买卖 D.劳动力不足
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不顾部分保守贵族廷臣的反对,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是因为“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解放农奴为自由人 B. 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摆脱国家民族危机 D.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B
D
6.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后,没有遇到俄国贵族的强烈抵抗,也没有发生内战,仅凭沙皇的一纸法令就能完成。俄国改革没有遇到贵族强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
A.贵族与农奴矛盾未激化
B.贵族对农奴处境的同情
C.贵族是改革利益获得者
D.贵族力最弱小无力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