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选必一同步精彩备课课件(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选必一同步精彩备课课件(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6 14:0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第15课
学习目标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目录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02
01
视频导入
货币的起源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PART ONE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贿
1.夏商时期:主要货币是贝币,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铜铃和海贝
早期文明,主要是以物易物,人们通过等价交换来获取自己需要的物品。
铜铸币的出现标志着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2.春秋战国:多种铜铸币并行 (多元货币体系)——韩赵魏的布币,齐、燕的刀币,周、秦的圜钱,楚国的蚁鼻钱。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注意:这里的“布”,指的是布币,即先秦时期铸造的一种铲形铜币。
思考:观察图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形状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特点:形状各异,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工具。说明:诸侯国长期并立造成各诸侯国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出不同体系。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根据材料,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特点,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影响。
至春秋战国时期,金属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大量出现。但由于当时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诸侯国各自为政自行铸币,货币的地域性十分明显,币制极为混乱。严重阻碍了赋税征收、货币流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秦朝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参考答案】原因:战国时期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特点:统一币制;严禁私人铸钱;通行金属货币;统一形状和质量。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有利于赋税征收、经济发展和经济管理;有利于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3.秦朝在圜钱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这种样式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民间还出现剪边半两钱……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汉代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铸行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最为成功的铜钱。 ——《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4.汉代:汉武帝铸五铢钱,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意义:①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对中国货币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秦半两:重12铢
五铢钱
西汉“五铢”铜钱范(形制一直使用到唐初)
意义:开元通宝钱制标志着纪重钱币的终结,开创了中国货币史上以“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5.唐朝:通宝、元宝。特点:把货币的单位由金属重量的直接标示改为纯粹的货币符号。
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李渊下令废五铢行‘开元通宝’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6.北宋:四川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又产生了信用票据便钱“会子”。特点:①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②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当时铜钱短缺难以满足需要。特别是四川是盐、茶、丝绸的重要产地,交易十分繁忙……尤有甚者,宋朝经常遭受辽、夏、金等攻袭,军费和赔款开支浩大。使用纸币既便于异地交易,并防止铜铁钱流失,又有利于弥补财政赤字。而北宋时期的印刷技术成熟,恰能满足携带方便而又能大量复制的要求。——庞忠甲等《货币的逻辑》
7.元朝则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结果:元末滥印纸币,财政崩溃。
【参考答案】背景:①北宋商品经济发展,铜钱短缺;②民间的首创和官方的推动;③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达。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试说明宋代交子产生的历史背景。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元代纸钞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明初推行宝钞,禁用金银交易。后由于政府滥发宝钞,民间开始自发使用白银,官方赋役也逐渐改为白银上缴,白银逐渐成为流通领域中的主要货币。到16世纪中叶,明政府停发宝钞,并正式确立了白银的官方合法地位。但明朝银矿稀缺,国内开采的白银不足以应付政府开支。面对银荒危机,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明政府开放海禁。通过对外贸易,相当大部分美洲白银流入中国。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以白银为主要货币,从而促使白银成为世界货币。围绕白银,形成了一个世界贸易网络。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视野》
8.明代:①明初:铜钱与纸币并行;②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基本支付手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试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原因: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纸币(宝钞)的弊端;③白银本身的优势;④赋役制度的变革;⑤海外贸易使美洲白银大量流入。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一)
9.清代: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大宗交易及国家财政结算用银两,小宗买卖用(制)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试分析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积极影响:形成了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消极影响:削弱了专制主义皇权,引发了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是导致明朝在全球危机中倾覆的内部因素。
当16世纪全球化开端之时,明代白银成为社会流通领域的主币,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体,标志着明代中国白银经济或者说白银时代的形成……其次,白银货币化削弱了明朝的专制主义皇权,引发了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是导致明朝在全球危机中倾覆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总体视野》
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数多则用银。其用银之处,官司所发,例以纹银,至商民行使……皆按照十成足纹银递相核算。
——《清朝文献通考》
清代地丁纹银十两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
1.晚清:开始铸造银元。
1890年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三钱六分银币
2.民国:货币发行较为紊乱.
(1)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2)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流通银元,将白银收为国有。(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由于急速贬值,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国民政府又发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广东官银钱局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二)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的金融货币极为紊乱,严重阻碍了商品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英磅、美元、日元相继贬值,金贱银贵,我国贸易条件急剧恶化。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的掠夺和日本货的倾销,对中国经济发展是一个严重打击。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局势,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施币制改革,废除银本位制并实行白银国有,把钞票发行权收归中央、中国、交通、农民四大银行,统一发行法币,依附于英磅和美元,实行”汇兑本位”制。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试找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原因和作用,并对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的影响。
原因:币制混乱,阻碍经济和贸易发展;经济危机,白银外流;日本侵华,倾销商品等。影响:积极:①遏制白银外流,稳定金融;②促进了经济和贸易发展;③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影响;④加强了政府的经济控制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⑤与世界经济联系加强。消极:①依附于英磅和美元,成为英美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②推动国家垄断资本形成,为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隐患。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三)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法定货币,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货币体系。
毛泽东: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有了自己的政权,现在又有了自己的银行和货币,这才真正是人民当家作主!——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燕赵党旗红中国共产党在河北》
新知讲解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三)
分析人民币长期保持稳定的原因,概括人民币国际化的有利因素。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国际货币基金(IMF)宣布,人民币将纳入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成为自由使用的货币…… ——腾讯财经
原因:人民币的发行有严格的管理;坚持3项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和集中统一。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实力曾强,国际地位提高,社会环境良好、汇率制度稳定,国际合作加强等。
3.中国货币的演进规律:①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演变;②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③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演变;④由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⑤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演变。
2.原则:经济发行、计划发行、集中统一。影响:①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②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堂演练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 )
A. 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 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
C. 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随堂演练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宋朝以后,越南铸造的铜钱在两广、福建等沿海地区流通,被称为“夷钱”;清道光年间广东行使钱文,内有越南“景兴钱”等境外货币。这些现象表明( )
A. 越南形成特殊“通货区”
B. 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扩展
C. 我国海外贸易长期出超
D. 外来货币干扰中国市场
A
随堂演练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下图是国民政府发行的金圆券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国民政府( )
A. 发行法币,统一全国货币 B. 刺激经济发展,进行货币改革
C. 面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D. 得到了美国大量经济军事援助
C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PART TWO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
1717年,牛顿建议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将黄金与作为基本货币的英镑挂钩,英国由此成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国家。
——裴毅菲《英国金融霸权问题研究1816-1914》
2.背景: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②英国当时是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3.过程:①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②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形成国际金本位制;③1929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崩溃。
4.特点:①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②固定汇率。作用:金本位制的实行,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1.金本位制(1816-20c30s)——以英镑为中心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一)
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1933年春……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他国家也纷纷宣布放弃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崩溃后……汇率剧烈波动,使货币金融领域日益陷于动荡和混乱之中。
——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组《货币战争:真相与未来》
5.崩溃原因:①一战使欧洲及英国实力的下降;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美国停止兑换黄金。
6.影响:①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美国各自构建以英镑、法郎、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即使我们卖掉了我们的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不能付清订货的一半贷款。
——英国首相丘吉尔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二)
2.建立标志: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背景:①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崩溃;②二战严重削弱欧洲,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③为协调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果说明:经济实力决定国际地位。
美国的经济在战争期间获得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1006亿美圆上升到1945年的2136亿美圆。……美国的黄金储备1945年已占到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59%,1948年更增至74.5%。美国已跃升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1.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
面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金融体系的混乱、各国汇率的任意波动,各个国家更加怀念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1943年9月至11月,英美两国代表在华盛顿就战后货币体系问题进行会谈。由于英美两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相差悬殊,双方会谈的结果是采用“怀特计划”,同时吸收“凯恩斯计划”中的一些成分。
——张宇燕、李增刚《国际经济学政治》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二)
3.特点:①确定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的固定比值,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双挂钩、一固定)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黄金
美元
其他会员国货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提供短期贷款,稳定汇率。目的:稳定秩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长期贷款,经济发展,技术援助。目的:发展经济。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①积极:使战后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稳定了国际金融,顺应了经济的全球化。②消极:美元取得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二)
5.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后来,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年份 国际收支 黄金储备 对外流动负债
1948 8 242 77
1955 -12 217 136
1959 -38 195 194
1960 -39 178 210
1969 -61 119 417
1970 -30 111 433
1971 -220 102 642
影响:美元与黄金脱钩;欧州共同市场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固定汇率制完全垮台。原因:①西欧、日本的崛起(世界多极化趋势明显),冲击美国的霸权;②朝鲜和越南战争以及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滞胀)的影响使得美国实力相对下降。
表中数据变化会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
知识拓展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三)
特点:①浮动汇率制;②美元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③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 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 3.汇率制度多样化。(固定汇率被浮动汇率所取代) 。
1.牙买加体系——浮动汇率制(1976-至今)。
亚投行是第二个布雷顿森林体系吗?
【参考答案】不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按照美国利益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而亚投行是打造利益共同体。
新知讲解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三)
2.世界货币体系的演进历程:
1870年-20世纪30年代,以英镑为中心固定汇率制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至今,以美元为主浮动汇率制的多元货币格局(牙买加体系)
世界货币体系的不断演进,是各国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货币的兴衰实际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深刻的体现。
随堂演练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1933年6月5日,美国政府颁布了国会通过的《放弃金本位法令》。1934年1月31日,联邦政府颁布了黄金储备法令,宣布美元贬值,把美元稳定在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相当于1900年按黄金价值计算的59.06%,即美元贬值了41%。美国的这一做法( )
A. 实现了美国银行业的迅速恢复
B. 根除了经济危机的根源
C. 有利于美国扩大商品出口
D. 缓和了世界各国的矛盾
C
随堂演练
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图1到图2的历史变迁( )
A
A. 反映出国际货币关系从无序到有序
B. 确立了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
C. 逐步建立起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
D. 构建了黄金本位的国际金融体系
湘军高级中学 陈海燕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