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10-23 18:14:36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第4课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和睦的民族大家庭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铜鼓舞赛马马革球赛马是蒙古族、藏族民众十分喜爱的一项活动。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马革球源自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南瓜节”。 导入1.4 和睦的民族大家庭1、了解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众多的人口”自主学习1.我国共有 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 族。
2.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族,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 。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族。 自读P18 “众多的民族”课文,完成1~3题56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族珞巴博闻强识你了解这些吗?民族服装民族风俗及节日民族建筑宗教信仰“众多的人口”看人民币学地理自主探究1. 10元人民币上有几种文字?
2. 你知道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
3. 56个民族都有文字吗?自主探索(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大杂居、小聚居”1、 族遍及全国,大部分集中在 地区。
2、我国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 、 、 地区。
3、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少数民族 的特点。这种分布的好处是 、 、

4、地区分布的少数民族最多,省级单位中, 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西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 族、 族、 族等;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族和 族。自读P19课文,完成以下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汉东部和中部东北 西南 西北大杂居小聚居促进民族交往 促进经济共同繁荣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云南维吾尔哈萨克回满朝鲜“大杂居、小聚居”想一想少数民族为啥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历史原因区域原因历代统治阶级排夷的政策小范围区域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想一想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有利于促进经济共同繁荣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小辩论 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尊重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民族政策想一想我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设置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知识梳理中华民族构成分布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少数民族56民族 平等、团结汉族集中在中部和东部少数民族集中在东北、西南和西北等边区大杂居小聚居PK台各组间互相提问,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民族知识多。1、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云南 B. 贵州 C. 新疆 D. 广西
2、我国少数民族中,主要聚居在岛屿上的有( )
A. 布依族、傣族 B. 白族、水族
C. 高山族、黎族 D.满族、朝鲜族
3、我国居民大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维吾尔族和回族 B、回族和藏族
C、蒙古族和藏族 D、维吾尔族和蒙古族
4、既不临海、又无邻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 B、宁夏 C、广西 D、西藏
5、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
A、青海 B、台湾 C四川 D、云南自我检测自我检测ACA BB 泼水节 A、维吾尔族
刁羊节、手鼓舞 B、壮族
那达慕大会 C、蒙古族
跳板、长鼓舞 D、傣族
开斋节 E、彝 壮 瑶族
三月三歌圩节 G、回族
火把节 H、朝鲜族
铜鼓舞 J、彝族连线题再见!中国的民族 视频 马革球源自我国少数民族毛南族的传统节日“南瓜节”。每年九月重阳日,毛南族同胞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南瓜活动,这就是盛行于民间的“南瓜节”。这一天,人们把自家又黄又大的南瓜挑出来,参加评选本年的“南瓜王”。“南瓜王”评选出来后,大家相互传抱以示庆贺,然后将“南瓜王”放到地上滚动,滚到谁的面前谁就沾上吉祥之气,谁沾上吉祥之气谁家来年便五谷丰登、福星高照 。马革球 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瑶族等少数民族也很喜欢铜鼓舞。赛马 蒙古族赛马是蒙古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之一。
旧称赛马、射箭、摔跤为男子三项竞技蒙古赛
马比赛今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届时在内蒙
古大草原上,远近百里以至几百里的牧民驱车
乘马赶来聚会,参加赛马活动。赛马场上,彩
旗飘飘,鼓角长呜,热闹非凡。 第一行:珞巴族、满族、蒙古族、门巴族 第二行:黎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毛南族 民族服饰1第一行:布朗族、布依族、保安族、朝鲜族 第二行:达斡尔族、藏族、阿昌族、白族民族服饰2第一行:侗族、独龙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 第二行:鄂温克族、傣族、德昂族、东乡族民族服饰3第一行:京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回族 第二行:赫哲族、汉族、高山族、基诺族 民族服饰5第一行:苗族、羌族、壮族、怒族 第二行:撒拉族、普米族、纳西族、畲族 第一行:土族、塔吉克族、塔塔尔族、水族 第二行:土家族、僳僳族、佤族、维吾尔族 民族服饰6第一行:锡伯族、仡佬族、裕固族、彝族 第二行:乌孜别克族、瑶族 民族服饰7蒙古族牧民向客人敬奶茶民族风俗:敬奶茶那达慕大会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那达慕大会盛况泼水节傣族欢度泼水节三月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朝鲜族长鼓舞朝鲜族长鼓舞 蒙古族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流动生活,喜欢居住在帐篷、蒙古包等易于拆装的住房里。蒙古包基诺族的大房子鄂伦春族游猎时的简易住所——仙人柱仙人柱云南傣族居住在通风良好的竹屋竹屋宗教信仰信奉伊斯兰教的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回族、保安族等十几个民族。信奉佛教的有:蒙古族、藏族、土家族等民族。第一单元 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
峄城区古邵中学 冯政
【课题】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中国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
●收集并交流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描述、讲解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的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2、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民族分布图的方法、步骤和技巧等技能。
德育目标:提高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讲练法、读图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中国民族分布图、中国地理填充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讲述:前面大家学习了我国人口情况,结合综合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4课 和睦的民族的大家庭
听讲并联想到综合课程中的《民族团结》所学过的部分民族知识进入新课。
促使学生在心理意识上进入新课状态。
衔接与
过渡
展标定向
投影图片:
组织学生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订正学生的答案,启发提问:我国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是怎样构成的呢?各民族是怎样分布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主要内容。投影学习目标:
看图说出图中四幅图分别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
答:蒙古族、藏族等
壮族彝族瑶族等
毛南族
明确学习目标
感受我国缤纷多彩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使学生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和方向
自主探究“众多的民族”
启发提问:我国这个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是怎样构成的呢?
投影学习提纲,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众多的民族”内容:
根据投影提纲内容自主学习“众多的民族”内容,完成提纲的问题并分组反馈。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明确我国的民族构成情况,完成学习目标1
讨论探究
“民族差异”
活动一
启发提问:我国各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风俗文化,你能举些例子吗?
小结学生的反馈情况,投影展示课件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
活动二
展示10元人民币并投影,说明各币值的人民币上都有不同的文字,问:
1. 10元人民币上有几种文字?
2. 你知道是哪些民族的文字吗?
3. 56个民族都有文字吗?
活动三
提倡学生课下通过互联网收集反映我国一些民族的风俗、服饰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手抄报来介绍这些民族的风土人情。
分组讨论,
分组反馈
扩充认知
观察人民币文字,进一步激发探究兴趣,讨论回答:
有5种
汉、藏、蒙、维、壮五种
不全有。
课外延伸的学习任务。
通过讨论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全面认知民族差异,并通过看人民币图案、办手抄报的形式深化新课认知,理解地理的生活实用性。教学活动直接针对学习目标2.
衔接
与过渡
讲述:我们学习了中华56民族的构成概况,她们在我国的分布有什么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共同探究“各民族的分布”。
合作探究
“各民族的分布”
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一:

演示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
组织学生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少数民族为啥主要分布在边疆地区?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二: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 ?
投影合作探究任务三:
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状况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我国的民族政策。提问:因汉族的人口多,是否可以要求其他55个少数民族必须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而遵从汉族?
针对学生活动强调我国民族政策:
强调只有平等才有团结,只有团结才能互助,才能实现共同富强。
观察教师演示的各民族具体分布地区情况,初步了解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
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各问题。
分组反馈自学情况。
结合历史和地域因素讨论探究:
(从历史上的排夷和区域发展两个角度讨论)
结合课本P20“思考”题讨论分析:
1.有利于促进民族交往
2.有利于促进经济共同繁荣
3.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根据自己的理解,分组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后分组反馈,从而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演示各民族的具体分布地区,使学生初步了解,然后再通过自读P19课文,完成自学提纲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民族的分布特征。
通过讨论探究,使学生了解少数民族分布原因,进而加强记忆。
使学生理解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优越性,完成学习目标3.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渗透德育,从民族政策引申到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同学关系。
构建与梳理
师生共同回顾这节课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与重难点,构建梳理本课的知识结构。
讲述:在课堂上,我们只能学习中华56民族的粗略概况,更多的知识还要靠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学习和积累。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巩固训练
组织活动一:各组间互相提问,看哪个小组,了解的民族知识多。
组织活动二: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9中四个题目。
组织活动三:投影达标练习
组织活动四:观看影音“1.4中国的民族”
组际竞赛,巩固新知。
填充练习。
自我检测,将答案写出来,交叉订正。
欣赏影音,形象认知
通过三个活动,促进学生当堂掌握本课知识。
通过视频欣赏,升华学生的智育和德育内容。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内容看似不多,但实际上包含的知识识记、读图分析和德育内容很全面。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在中国民族方面的知识参差不齐,有的学生知之甚少,居然一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说不出来;有的学生却博闻广识,他们通过看杂志、看课外读物、上网浏览、听大人闲聊等多种途径得知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知识,所以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有利于学生间的认知交流,扩大彼此间的知识面。
本课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通过众多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读课文、读图、讨论、填充、回答等多种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在活动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在学习民族政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形成良好的平等、团结、互助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