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 课件+素材(2课时 共32+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 课件+素材(2课时 共32+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7 16:09:2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单元主题
思维的火花
语文要素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习作要求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精读课文
◎习 作
环环相扣
关系紧密
学习方法
习作实践
◎语文园地
归纳方法
第1课时
15 自相矛盾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看图片,猜一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来学习《自相矛盾》这篇寓言故事,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吧。
生平介绍: 战国末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韩非子。
助学资料
韩非
主要作品:《韩非子》。
《韩非子》中有很多经典的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这些寓言故事,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集趣味性和哲理性于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与看法,也带给人们深刻的智慧启迪。
《韩非子》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和现代汉语都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
文言文



吾盾
弗能应
夫不可陷之盾
字词乐园
我会读



露珠消失
我会写



(矛盾)
(盾牌)
(赞誉)

(吾辈)
点击播放
结构:独体结构
部首:矛
组词:飞矛 长矛 矛头 矛盾
造句: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不要有矛盾。
书写指导:第三笔横钩要长,要稳住字的重心,竖钩写在竖中线上。
máo
重点字讲解
点击播放
结构:半包围结构
部首:厂
组词:矛盾 后盾 银盾 盾牌
造句:家是我们坚强的后盾。
书写指导:先外后内。平撇稍短,竖撇舒展,“目”略长。
dùn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言
组词:享誉 毁誉 盛誉 美誉
造句:这次绘画比赛他得了第一名,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书写指导:上部略扁宽,撇、捺伸展到位;“言”略窄。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部首:口
组词:吾爱 支支吾吾 唯吾独尊
造句:他今天说话支支吾吾的。
书写指导:上宽下窄。“口”要写得稍小且扁。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不要忘了点
注意方向
“矛”是一种古代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金属枪头。金文“矛”就像一件上有尖利的矛头,下有长杆的兵器。篆书“矛”线条更加圆润整齐。到楷书时,“矛”的象形性变弱,符号性增强。
趣识字——矛
金文
篆书
楷书

盾的“厂”表示盾牌,“十”指握持盾牌的把手。本义指古代打仗时用来挡住敌人刀剑等的一种呈牌形的护身兵器,即盾牌。盾的字形从甲骨文到楷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本义始终没变。
趣识字——盾
甲骨文
金文
楷书

篆书
辨析
在文言文中,用作发语词或助词时,读fú;表示“成年男子的通称”“丈夫”时,读fū。
例句
男子汉大丈夫( fū )能为国尽忠,夫( fú )复何求?
( fū ) 农夫 夫妻
( fú ) 逝者如斯夫

多音字
初读感知
默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自相矛盾
朗读点拨
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卖矛、盾的人的话用自我夸耀的语气来读,读出他得意的心理;围观者的话用疑问的语气来读,读出他质问中所带的嘲讽语气;最后的议论句要读出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语气。
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说法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思考讨论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朗读
联系上下文
品读鉴赏
称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刺破它。”
卖。
刺破。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锐利。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刺破。”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有的人。
你。
不。
有的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答不上来。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什么东西都无法刺破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
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存在。
有一个卖盾牌和长矛的楚国人,夸耀他的盾牌说:“我的盾牌坚固得什么东西都刺不破。”又夸耀他的长矛说:“我的长矛锋利得什么都能刺破。”有人说:“用您的长矛刺您的盾牌,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译文
一、连一连。
鬻 不
弗 卖
曰 我
吾 说
莫 刺破
誉 没有什么
陷 称赞
课堂练习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楚人有鬻 ____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 ____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 _____曰:“吾 ___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____子之盾,何如?”其人弗 ____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dùn
máo

xiàn

·
·
·
·
·
·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课后作业(共29张PPT)
第2课时
15 自相矛盾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品读这篇文章。
课前导入
课文一共有五句话,可以分成几部分?
可以分成两部分,前面四句话是讲述这个故事,最后一句话是揭示一个道理。
品读鉴赏
楚国人是怎样夸耀他的盾与矛的?
楚国人先说他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刺穿;接着又说他的矛是最锋利的,什么都能刺穿。
楚国人夸耀矛盾的话有何矛盾之处?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够坚固,这与他夸耀盾的话矛盾;如果他的矛不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矛不够锋利,这与他夸耀矛的话矛盾。
楚国人夸耀矛盾的话有何矛盾之处?
如果他的矛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盾不够坚固,这与他夸耀盾的话矛盾;如果他的矛不能刺破他的盾,说明他的矛不够锋利,这与他夸耀矛的话矛盾。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刺不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卖者发现了自己的说法前后抵触,所以面对别人的质问,他无法回答。
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说话、做事不要相互抵触,而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分小组演一演,说一说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1.小组分配人物角色(楚国人、围观人)。
2.汇报展示。
演出温馨提示:
1.这个楚国人开始叫卖的时候是怎样的表现(他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2.周围的人听了他的话是什么反应(比如,有什么样的表情,什么样的议论,等等)?
3. 听到别人的问话后,那个楚国人又是什么表现?
4. 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5. 怎样表演才能使人们受到启示
演出温馨提示: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夸大到绝对化
夸大到绝对化
自相矛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如果“矛”刺破了“盾”,就说明:
“矛”很_________,“盾”不 _____。
2.如果“矛”不能刺破“盾”,就说明:
“矛”不________,“盾”_______。
锋利
坚固
锋利
坚固
议一议。
如果是你卖矛和盾,你会怎么做。
我会先拿一把不如自己的矛和自己的盾一起卖,这样能够显示出我的盾的坚固。然后,再拿一个不如自己的盾的盾和自己的矛一起来卖,这样能够显示出自己的盾坚固。
你还知道哪些“自相矛盾”的事呢?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自相矛盾
卖者夸耀
围观者质疑
卖者无法回答
发表议论
盾—物莫能陷也
矛—于物无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能自相矛盾
板书设计
这篇课文讲的是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在夸耀自己的矛和盾时,言辞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主旨提炼
本文结构非常简单,在背诵时,先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思路:开始是楚人夸自己卖的矛和盾,然后被人质疑,最后引发议论。然后熟读课文,抓住关键字词背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课文。背诵课文。
教材习题答案
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①誉之曰
②其人弗能应也
③不可同世而立。
理解第一句的“誉”时,先结合“陷”的注释,可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是卖者在夸耀自己的盾,由此可以猜测出“誉”是“称赞”的意思。
理解第二句中的“弗”时,可先联系上文中卖者和围观者的对话,猜测句子的大意,即卖者答不上来,进而可猜出“弗”是“不”的意思。
理解第三句中的“立”时,则要结合前文,先说说“不可同世而立”的东西是什么,再根据常识判断出“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两种事物,进而明白“立”的意思是“存在”。
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①故事内容要完整。要把人物、地点、时间、事件讲清楚。②通过合理想象为故事增加一些生动的情节。比如,想象卖者来到闹市叫卖的场景,或根据插图,想象卖者和围观者对话时的神态、动作及两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卖者被质问后无法回答时的窘态和围观者的表现,将故事讲得更加丰富、生动。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市场上去卖矛和盾。市场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但却没人过问他卖的矛和盾,他心想:这可不行,我必须想个办法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于是,他便举着盾大声吆喝起来:“快来看,快来买了啊。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坚固的,无论怎样尖锐的东西都不能刺穿它!”好多人听到叫卖声纷纷过来围观。这个卖兵器的人十分得意,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惭地夸起来:“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锐的,无论怎样
结实的东西也挡不住它一刺!” 他越喊越起劲,更大声地吆喝起来:“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世界上最最坚固的盾和最最锋利的矛!”这时,一个人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问道:“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样呢 ”“这……”卖兵器的人羞得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回答。围观的人爆发出一阵大笑,都摇着头走开了。那个卖兵器的人,只好扛着矛和盾灰溜溜地走了。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买椟还珠
课外拓展
《自相矛盾》
文言文
韩非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实事求是
《坐井观天》
《亡羊补牢》
《刻舟求剑 》
填一填。
我们今天学了一则寓言故事 __,体裁是 ,作者是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 __ 。类似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课堂练习
一、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听。
二、读一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三、相关练习。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