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19:19: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基于课程标准的“学教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课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日期 节次
课型 教读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课 标 摘 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本节课的相关要求如下: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7.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课 标 分 解 学生学什么:课标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标7“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所谓“理清思路”“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是指学生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梳理出文章的主要情节,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对文中出现的重要的词语,能体味出它对语言塑造的重要意义。关于“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是指学生能够学会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此类描写体味散文语言的魅力。
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关于“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是指学生能够快速通读课文,没有阅读障碍。“有感情地朗读”是指学生能够在品味景物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等基础上,体味出此处不同的情感,由此读出不同的语调语气。“养成默读的习惯,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是指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是指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有自己的理解,对不同的故事情节、主题能表达出自己独到的看法。
学生怎么学:关于“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是指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童年的美好生活和学习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学习生活的感情。
教 材 分 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从双线组元的角度来看,具体到语文要素:学习本单元,要在默读的基础上梳理情节,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文章语言以及人物描写;具体到人文主题: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这一主题选入三篇中外文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它们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共同点在于所写主题均与学习相关,这几篇文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验,感受到童年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以便让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领悟、体会。 具体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是鲁迅的回忆性叙事散文,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文章以儿童的视角展开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叙述,文中充满了童年的快乐,美好的童真童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的行文自然,语言活泼,趣味盎然。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技巧与写作技巧,透过语言,让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童年生活,引发共鸣,是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成长,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
学 情 分 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年龄小、好动,思想不能长时间集中起来听课,并且自主学习、自主研读的能力都还不够,所以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默读、朗读、阅读教学为主,采用任务输出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地自主合作探究,以提高语文课堂的高效学习。
教学目 标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整体感知文章文章基本内容。(语言建构与运用) 2.通过品读精彩语句,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语言建构与运用) 3.结合自身经历,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精彩语句,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2.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评 价 任 务 读童年 评价任务1:快速默读课文,认清文中的生字词,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划分文章层次。(针对目标1) 品童年 评价任务2:品读“百草园”段落,赏析其中简练、准确的字词。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景物描写。(针对目标2) 评价任务3:品读“三味书屋”段落,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并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针对目标2) 悟童年 评价任务4: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比较作者的童年生活与自己有何不同,从中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的乐趣。(针对目标3)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 要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ppt展示) 环节一:读童年(针对目标1) 环节二:品童年(针对目标2) 环节三:悟童年(针对目标3) 课堂 小结 课后 作业 导入:(图片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有谁能给同学们介绍一下鲁迅? (PPT)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人性的阴暗与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默读课文,积累词语,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整体感知文章文章基本内容。 2.通过品读精彩语句,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学习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的方法。 3.结合自身经历,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生活的乐趣。 自学检测 明确:1.听录音,正音正字: 确凿(záo) 菜畦(qí) 斑蝥(máo) 人头攒(cuán)动 攒(zǎn)钱 敛(liǎn) 脑髓(suǐ) 秕(bǐ)谷 蝉蜕(tuì) 书塾(shú) 宿儒(rú) 半宿(xiǔ) 星宿(xiù) 倜(tì)傥(tǎng) 拗(ǎo)断 拗(ào)口 执拗(niù) 荚(jiá) 豁(huò)达 豁(huō)口 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 菜畦:菜地。 缠络:缠绕。 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答礼:还礼。 倜傥:洒脱大方。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 方正:行为、品性正直无邪。 人声鼎沸:人生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活动一:初读文章,说童年 问题一:默读课文,从文章标题入手,看看学生能从问题中得到哪些信息?并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文章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1-8)“我”在百草园的生活 第二部分(9-24)“我”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过渡段 活动二:再读文章,品童年 问题一:再次默读课文,用笔圈点勾画,思考作者是怎样的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讨论并归纳。(通过对百草园景物描写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写景顺序及方法。) 明确 A.从句式上看,用“不心说……也不心说……单是……”为的是突出强调下面“单是”的内容。 B.从观察的角度来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视觉:a.颜色: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黄蜂与菜花;b.形状:高大的皂荚树、肥胖的黄蜂,何首乌有臃肿的根,“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听觉:鸣蝉在树叶里长吟,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触觉:光滑的石井栏,有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斑蝥,有可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的何乎乌的臃肿的根。 味觉: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C. 从写景的顺序来看:先写整体的绚丽多彩,后写局部“泥墙跟一带”的“无限趣味”,点面相互映衬。每一层内部的条理顺序也很讲究。第一个“不必说”是写的植物,顺序是由低到高;第二个“不必说”是写的动物,顺序是由高到低;写“单是”的内容是先写动物,次写植物,再写“我”的活动(四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根、摘覆盆子)。整段文字条理分明,言之有序。 D. 从季节上看:桑葚、菜花在春末,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后才叫,与后文冬季合成完整的四季图,构思极精巧。 E.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像,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由衷的喜爱之情。 总结:写景顺序: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 写景方法:1.动静结合2.调动多种感官3.动静结合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活动三:再读文章,品童年 问题一:读“三味书屋”段落,思考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交流体会自己的看法,并总结出人物描写方法】 明确:明确:文中的先生是一位严肃、可亲、开明、宽裕而又有些迂腐的封建塾师。文章是这样描写先生的:“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很和蔼,一开始对“我”很严厉,后来就“好起来了”。他也不失开明,学生溜出去到后园里玩,并不是不可以,只是去的人太多,太久,就不行了。他从不轻易体罚学生,戒尺和罚跪“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但是,他也有旧书生的迂腐,他对“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不但不回答,而且“脸上还有怒色了”,从这方面看,他压抑了儿童的求知欲,表现了他落后的封建思想。 总结: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 活动四:熟读文章,悟童年 问题一:说一说自己的童年趣事,比较作者的童年生活与自己有何不同,从中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的乐趣。(通过学习本篇文章,学生能够总结出文中趣事,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故事,以此体会感悟童年生活中的童趣与美好。) 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能够做到对文中的生字词准确识记掌握积累并运用。 能够结合文章标题理清文章脉络,划分出文章的层次。 能够根据文章语言的描绘找出百草园中的景物,并归纳其中的写景顺序以及方法。 能够通过对文中人物的描写与事件概括人物形象
文章通过“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写出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过程,充分表现了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好奇与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快乐的心理。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思考童年生活对鲁迅成长的影响。 概括出文中趣事,并能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此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