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七律·长征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16:2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五课
七律·长征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长征,是指1934~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新课导入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写于1935年10月。此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所作。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伟大领袖毛主席,一起去小体会工农红军铁一般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听录音,小声跟读。
要求:
1、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同时认准字音。
2、小声跟读,划分段落。
讲授新课
同学们,这些词语你们都认识吗?
字词学习
字词学习
远征
我会读
等闲
逶迤
金沙江
磅礴
大渡桥
铁索
岷山
我会写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重难点字
多音字

nán(困难)
nàn(灾难)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面对困难,我们要努力克服。
.
这次地震灾难(nàn)之后的救援工作非常困难(nán),最大的问题就是余震不断。
读一读: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趣味游戏
·
雁南飞
我会玩









同学们,识字练习结束啦!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
课文学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
长征路上无数的艰难险阻。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万水千山”高度概括了长征途中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等闲”与“不怕”呼应,表现出红军高大的英雄形象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都没有退却。
赏析诗歌:
“远征”
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
“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夸张
对比
五岭山脉绵延千里,高大绵亘,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
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滚动的小泥丸一样。
颔联
“细浪”“泥丸”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表现了红军的顽强豪迈、不怕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以动写静
提问:
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途中的哪两件大事?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毛泽东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佯攻贵阳,威逼昆明,指挥红军从容地渡过了金沙江,终于摆脱了40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飞夺泸定桥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
暖:温暖的感受(巧渡金沙江后愉悦的心情)。
寒:寒意(暗示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用“暖”“寒”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代表
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红军战士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胜利在望,诗中又是怎样描述的?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队伍
是对首联的回应。红军的长征就要到达目的地了,他们取得了胜利,所以个个都笑逐颜开。体现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承上启下
尾联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这既是红军现实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
红军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自然令人欣喜。
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怎样的感情基调?
体会到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这首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中心意思:
总结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
课堂总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随堂练习
dà dù qiáo téng xì làng
yún yá nuǎn zǒu ní wán
大 渡 桥 腾 细 浪
云 崖 暖 走 泥 丸
岷( ) 崖( )
眠( ) 涯( )
礴( ) 渡( )
博( ) 度( )
渡江
温度
岷山
睡眠
山崖
天涯
磅礴
博士
二、形近字组词。    
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都。  
1.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3. 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闲:A.与正事无关的。B.不在使用中。C.闲空儿。D.平常。  
4. 万水千山只等闲。( )  
5. 爸爸忙里偷闲,为我编了蝈蝈笼子。( )  
6. 老师们在办公室里闲谈着,正巧,校长进来了。 ( )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 )( )( )
2.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3.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
反问
比喻 夸张 对偶 拟人
夸张
四、判断下列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七律·长征》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四、判断下列诗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1、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征精神的可贵之处。
2、背诵《七律·长征》。
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走 乌蒙山



英勇无畏
乐观向上
暖 巧渡金沙江
腾 五岭
寒 飞夺泸定桥
喜 过岷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