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2课时
10 纸的发明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课前导入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
麻纸
使用不便
价钱太贵
粗糙难写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造纸术发明前和西汉时代造纸术的发展历程。这节课我们将走进东汉时代,看看为什么只有蔡伦的造纸术被传承下来并影响了世界。
通过对时间变化的描写,说明造纸术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品读鉴赏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依据。
几千年前、两千多年前
按照先后顺序介绍蔡伦造纸的方法,思路清晰,表达有序,介绍具体。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所以……”是因果关系的句子,说明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
这种纸的优点。
先总写造纸术是蔡伦改进的,然后介绍了造纸术的造纸过程和好处,围绕第一句话,层层分述。
说说这一段中三句话之间的关系?
细读第2句话,圈画出蔡伦造纸术的步骤。
剪碎或切断 ( ) ( ) ( ) ( )
浸水里
捣成浆
捞出
晒干
根据第2句话中的步骤提示,介绍蔡伦的造纸方法。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方法可以传承下来?
因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纸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而且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造纸术的传播路径。
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造纸术的重大作用。
说明造纸术具有世界性的影响,照应开头。
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造纸术这一发明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课文叙述了没有纸之前人们用文字记录事件的不便和纸的发明过程,说明中国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敬仰。
主旨提炼
总起——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发明过程——西汉麻纸、东汉
造纸术
发明前——不同器物
发明后——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
聪明才智伟大贡献
纸的发明
板书设计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下面的图表。
教材习题答案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点拨:默读课文,圈出每段的内容要点,再根据这些要点,用连贯的话说一说每段话的意思。填写图表时,抓住“造纸术发明以前”“西汉时代”“东汉时代”这三个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带着关键词分别从文段中提取相关信息。
造纸术发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铸在青铜器上,后来在竹片、木片和帛上写字。
人们用麻来造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这种造纸方法传承下来。
造纸术传到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结合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点拨:先联系课文,想想蔡伦改进造纸术前书写材料的缺点,再对比用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的纸的优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的原因。
参考答案:因为蔡伦改进的造纸术,造纸原料易得,可以大量制造,价格便宜,而且用这种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了下来。
选做。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如,张衡发明了检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祖冲之把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查找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
张衡与地动仪的故事
东汉时期,经常发生地震,皇帝和百姓们都把地震看做不吉利的征兆,有的人趁机宣传迷信思想。当时有个人叫张衡,对天文历法很有研究。他不相信这些迷信说法,认为地震是
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太少了。鉴于这种情况,他加紧了对地震的研究。
张衡细心观察和记录每一次地震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分析了地震发生的原因。经过多年实验,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架仪器是用青铜铸造而成的,形状像个大酒坛,上面铸着八条龙,龙头分别朝向东、南、西、北等八个方
向。龙嘴是活动的,每条
龙的嘴里都含着一颗铜球;
龙头下面各蹲着一只张大
嘴巴的大蛤蟆。按照张衡
的设计,如果哪个方向发
生地震,朝着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小铜球就会自动掉到蛤蟆的嘴里,发出“铛”的一声,向人们发出地震警报。
祖冲之与圆周率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精确计算。东汉的《周髀算经》中已有“径一周三”的记载,这是有记载的最古老的圆周率值,被称为“古率”。后来人们发现古率误差太大,于
于是将其改为“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人们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即用园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接近圆周长,求得圆周率为3.14。刘徽指出,园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阅读,所求得的圆周率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反复演
算,求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的数学家。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家建议把圆周率叫做“祖率”。
毕昇,北宋人,是活字印
刷术的发明者。他原是印刷铺
工人,专门从事手工印刷。据
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毕
昇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发明活字
印刷术。他在胶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印刷时排版,一版印完以后,排版再印,字印可以重复
毕昇与活字印刷术的故事
印完以后,排版再印,字印可以重复使用。和调版印刷相比,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是印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活动提示
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了解了哪些传统节日?小组内交流一下。
活动任务
一是交流组内成员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资料,二是商量用怎样的方式展示活动成果。
活动指导
(1)整理资料。把收集到的资料,按照文字、图片、实物等形式分类,也可以把这些资料按照不同的节日主题分类。
(2)小组讨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检查这些资料是否完整。比如,是否收集了如何过节的资料等。
(3)补充资料。根据交流意见补充相关资
料,再次查找资料时要把握中心,避免资料重复。
(4)展示成果。小组商量用什么方式呈现活动成果,如用卡板、图表等。
活动展示
(1)端午节介绍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别称:端阳节、重午节、正阳节。
起源:天象崇拜。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系五色丝线等。
地位: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意义:祈福安康,弘扬爱国精神。
(2)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名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宋·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
(3)关于七夕节的传说
七夕节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关。传说牛郎身世凄惨,和老黄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黄牛的指点下,牛郎找到了
下凡的仙女们戏水的地
方,拿走了其中一个仙
女的纱衣,那个仙女就
是织女。两人相识后坠
入爱河,后生育一双儿女。但王母娘娘对织女下凡这件事非常生气,织女被带回天界。老黄牛让牛郎在它死后把它的皮留着,碰上紧急事就披上它的皮,可以腾云驾雾。后来牛郎终于到了天界,眼看就要和织女团聚,结果王母娘娘用头上的簪子划出一条天河,拦住了牛郎的去路。天上的喜鹊被他们的爱情感动,化作了
“鹊桥”,牛郎织女得以团聚。王母娘娘看到此景,有些动容,便允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之后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即七夕,牛郎就挑着两个孩子,上天与织女团聚。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传为一段佳话。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指南针
课外拓展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后来,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北宋时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南宋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相比竹片,帛比较笨重。( )
2.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
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 )
×
√
√
随堂练习
二、我国古代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请你为大家介绍一种科技成就。
示例: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
阿拉伯国家,然后传至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
2.搜集关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故事读一读并与家人分享。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后作业(共35张PPT)
第1课时
10 纸的发明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蔡伦,字敬仲,桂阳(今湖南郴州)人,东汉发明家。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造出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时称“蔡侯纸”。
蔡伦
助学资料
制
携
创
创
我会读
lún
cún
cài
lěi
chuàng
xié
zhì
携
制
蔡
存
伦
累
字词乐园
办
qiē
pián
xiǎn
ōu
zhōu
shè
切
便
鲜
欧
洲
社
区
有
生
带
宜
作
姓
盟
理
蔡
存
伦
累
切
便
鲜
欧
洲
社
积
开
非
汉字回家
鲜
携
存
社
蔡
伦
累
切
便
欧
洲
创
制
“加一加”法
鲜
鱼
羊
携
隽
扌
社
礻
土
蔡
祭
艹
识字方法
伦
亻
仑
累
糸
田
切
七
刀
便
更
亻
欧
区
欠
洲
州
氵
创
仓
刂
“形近字”法
制——刺
保存
现在
制作
刺刀
存——在
篆书是形声字,子为形,才为声。本义表示存恤、问候等;常用义为存在、生存。
趣识字——存
篆书
简化
楷书
验
阿
欧
洲
(生存)
(阿姨)
(北欧)
(亚洲)
社
(社会)
(技术)
(伟大)
(记录)
(保护)
(考验)
术
伟
录
保
存
约
(大约)
我会写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录像 录音 录取 收录
造句:姐姐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lù
部首:彐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第四笔居中,第五笔是点,第六笔是提,第七笔是撇,第八笔是捺。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半包围结构
组词:存款 存心 生存
造句:阳光、空气和水与人的
生存息息相关。
cún
部首:子
书写指导:第一笔横要短,长撇要舒展,“子”的横略向外伸展。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非洲 亚洲 绿洲 大洋洲
造句:长江三角洲是一块富饶 的宝地。
zhōu
部首: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呈弧形分布,“州”的第二笔是竖撇,竖撇和后面的两竖间距要均匀。
点击播放
当意思是表示“少”时和在“朝鲜”一词中读xiǎn。其余情况一般读xiān。
他知道许多鲜( )为人知的新鲜( )事情。
鲜
xiān( )
鲜艳
朝鲜
xiǎn( )
多音字
辨析
例句
xiān
xiǎn
表示“用刀从上往下割”时,读qiē;几何学上指直线与弧线或两条弧线相接于一点,也读qiē。其他情况一般都读qiè。
他关切( )地说:“切( )菜的时候要小心点。”
切
qiē( )
切开
急切
qiè( )
辨析
例句
qiè
qiē
表示“连缀或捆”“多余的负担,麻烦”时,读léi。表示“疲乏,过劳”或“使疲劳”时,读lèi。其他情况一般读lěi。
累
léi( )
积累
劳累
lèi( )
lěi( )
果实累累
辨析
他事业上果实累( )累,积累( )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身体也被累( )垮了。
例句
léi
lèi
lěi
形容肥胖或价钱低时,读pián。其他情况一般读biàn。
这家便( )利店的商品很便( )宜。
便
pián( )
便宜
方便
biàn( )
辨析
例句
biàn
pián
①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敬仰钦佩的。 ( )
伟大
③庞大沉重;不灵巧。 ( )
笨重
④随身带着。 ( )
携带
⑤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 )
学富五车
解词义
②促使前进;推动使发展。 ( )
促进
⑥重量较小,建造较易,或使用方便。( )
轻便
⑦普遍推广,使大众化。 ( )
普及
⑧(质料)不精细;不光滑。 ( )
粗糙
⑨改变旧有情况,使有所进步。 ( )
改进
⑩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 )
贡献
听课文朗读音频。
初读感知
齐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呢?
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先后用了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
人们先后用了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帛、麻纸、蔡侯纸来记录文字。
小结:纸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默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时间 书写材料 不足之处
造纸术发明以前 几千年前
后来
再后来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品读鉴赏
用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造的纸
竹片、木片
帛
麻纸
龟甲、兽骨、青铜器
费时费力
笨重
昂贵
粗糙
轻便、好用、可大量制造、便宜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甲骨文
铭文
如果要把生活中的一些事记录下来,每次都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你有什么感受?
很不方便。所以当时只有军事、占卜等国家大事才能记录在甲骨和兽骨上或青铜器上。
竹简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片和木片上。
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木片,竹制称竹简,木制称木牍。
木牍
引号起强调作用,目的是强调用竹片、木片做成的书笨重、不易携带。
写用木片、竹片记录的不足。
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写用帛记录的优点。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写用帛记录的不足。
对比
把帛与竹片、木片比较,突出布帛轻便,也强调帛造价很高,这是帛不能普及的主要原因。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写用麻纸记录的不足。
回顾第二、三自然段,画出写几种记录文字所用材料不足之处的句子。
①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②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小结:“但是”或“但”后面的内容都写出了这些记录文字所用材料的不足之处。
③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一、读一读,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创造
( )
携带
( )
生存
( )
欧洲
( )
√
√
√
cuàng
chuàng
xié
juān
cún
zài
zhōu
zōu
.
.
.
.
√
随堂练习
二、反义词我会填。
笨重——( )
粗糙——( )
便宜——( )
进步——( )
轻便
光滑
昂贵
后退
A.火药 B.指南针 C.地震仪 D.印刷术
三、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
C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