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2课时
18 童年的水墨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两幅童年水墨画,一起品读了诗中有趣的语言。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第三幅画。
雨后林中
雨后林中
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溪边,感受到了乡村孩子垂钓的乐趣,在江上看到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那漫步雨后的林中,你又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联系生活经验、根据上下文、结合插图等方法来理解。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品读鉴赏
林中采蘑菇
乡村孩童趣事
让我们赶紧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采蘑菇吧。进入林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拟人】富有童趣
【叠词】富有韵律,朗朗上口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拟人】雨后蘑菇奋力生长,展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比喻】把钻出泥土的蘑菇比作开放的山花,形象地写出了蘑菇的形状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比喻】将孩子们的斗笠比作雨后的蘑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山里孩子们生活的无穷乐趣。
一阵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吗?
在这首诗中,清清爽爽、明明亮亮很有特点。比较“清爽”“明亮”和“清清爽爽”“明明亮亮”,说说叠词的作用。
小诗通过“清清爽爽”“明明亮亮”等叠词的使用,更有节奏感,更有童趣了。
当我们在学习一首小诗时,如果诗中有些句子比较特别,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理解?
联系生活经验
根据上下文
结合插图
板书设计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
江上
静景:垂柳、蜻蜓
动景:人影、鱼儿
拍水戏耍
露出银牙
快乐童年
林中
蘑菇像斗笠
斗笠像蘑菇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课文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向往的童年生活画面,展现了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
主旨概括
山溪边、江上和松林中,到处是孩子们快乐的天地。在那里,孩子们尽情地玩耍,享受着童年的欢乐!童年生活给我们带来了无穷快乐,也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记忆。让我们用心记录下童年的每一个珍贵的镜头,将这美好的年华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课堂小结
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课后习题解答
名师点拨:①熟读《溪边》,边读边圈画出关键词,如“垂柳、陕西、钓竿”等,根据关键词背诵。
②梳理诗歌结构:全诗共6行3句,第一句写环境——溪边的垂柳和平静的山溪,第二句写事件——人在溪边钓鱼,第三句是一个特写镜头——鱼钓上来了,草地上充满欢声笑语。梳理清楚结构后,先分句背诵,再背诵全诗。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名师点拨:先了解每首诗的主要内容,再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参考答案
《溪边》描绘的是溪边垂钓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小孩拿着钓竿静静地在山溪边垂钓。两岸的垂柳倒映在溪水里,溪水都被染成绿色了。一只红蜻蜓静静地立在钓竿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忽然,鱼儿咬住鱼钩,不停地甩动着尾巴,水面荡漾起一层层波纹。人的影子碎了,孩子开心地拉起钓竿,把鱼儿甩向岸边的草地,草地上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
《江上》描绘了江上戏水的场景,我仿佛看到一群孩子高兴地跳进水里,拍水嬉戏。他们像一群鸭子一样,你拨我溅,好不热闹!忽然,一个水性极好的孩子钻进水里,消失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又钻出水面,调皮地冲着大家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
《林中》描绘了林中采蘑菇的场景,一场雨过后,到处都是清清爽爽、明明亮亮的。我仿佛看到一群孩子头戴斗笠,走在雨后的松林中,地上的小蘑菇好像山花一样,孩子们在林中快乐地采蘑菇。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名师点拨: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②联系生活,想象画面。本题中两个诗句的意思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参考答案
①因为是“山溪”,所以小溪两边都是山,山是青翠的,溪水如镜,那么青翠的山倒映在平静的小溪里,小溪就跟“绿玉带”一样了,人的影子落在绿绿的水面上,像是被染绿了一样。
②一阵雨过后,小蘑菇钻出地面,吸引了山里的孩子们上山采摘。他们呼朋引伴,洒下一路欢声笑语。一个个头戴斗笠的孩子不正像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吗?
街 头
听不见马路上车辆喧闹,
哪管它街头广播声高。
书页在膝盖上轻轻地翻动,
嘴角漾着丝丝抹不掉的笑。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
也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课外拓展
童年的水墨画(节选)
花 前
目光一次次从花上移到纸上。
心里早已画下花儿的模样。
一支蜡笔在纸上轻轻滑动,
一朵鲜花在纸上慢慢开放;
一只蜜蜂绕着画纸飞了一圈,
它好像已闻到花儿的清香。
树 下
黄桷树撑开一柄翠绿的伞,
一群白鸽在浓荫中飞翔。
阳光从叶缝间悄悄地看,
千百只眼睛织成一张光的网。
仿佛老树也变得年轻了。
一次次鼓着绿色的手掌。
这三首诗歌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景、怎样的事呢?
这三首诗歌向我们展示了乡村儿童街头看书、花前作画和树下阳光。
《童年的水墨画》共包含6首小诗,课文部分是其中的3首,这部分是另外3首。
读了《童年的水墨画》,我们发现作者用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几个有趣的场景,用朴实自然、灵动鲜活的语言,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无穷趣味。
小蘑菇
随堂练习
山花
可爱
一、读句子,回答问题。
小蘑菇钻出泥土带一顶斗笠,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1.这句话将 比作 ,写出了小蘑菇的 。
2.“一朵朵”能否改成“一朵”呢?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朵朵才能说明小蘑菇非常多。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改成“被”字句)
2.湖面很平静。(改成比喻句)
溪水被垂柳当作梳妆的镜子。
湖面很平静,像一面镜子。
①比喻 ②拟人 ③排比 ④借代
1.选文都用到了哪些修辞手法( )(多选)
2.选文主要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①
④
主要描写了孩子们在江上游泳戏水的画面。
三、阅读《江上》,完成练习。
二、找到并诵读金波的《我们去看海》这首儿童诗。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
课后作业(共53张PPT)
语文要素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
单元主题
在童年的百花园里,
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习作要求
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习 作
环环相扣
关系紧密
学习方法
习作实践
迁移运用方法
◎语文园地
归纳方法
第1课时
18 童年的水墨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课前导入
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用简约凝练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别有韵味的场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童年的水墨画》。大家读了这个题目,能不能猜猜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童年生活的内容,简约却很有韵味。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课文,来验证一下自己的预测对不对吧。
生平介绍: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作家。他长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主编儿童文学读物30多种。
主要作品:《营帐边有一条小河》《在城市的大街上》《在农村的田野上》《夏天到来虫虫飞》《种子坐飞机》《彩色的童年》等。
张继楼
助学资料
mò
rǎn
suì
jiàn
墨
染
碎
溅
浪
làng
字词乐园
我会读
开心戏水
墨
染
碎
浪
溅
墨
黑
土
染
木
氿
碎
石
卒
识字方法
加一加
浪
良
氵
溅
氵
贱
我会写
墨
染
竿
腾
碎
拨
浪
葫
(墨水)
(染色)
(闹腾)
(打碎)
(葫芦)
(拨弄)
(浪花)
(竹竿)
爽
蘑
菇
(凉爽)
(蘑菇)
(香菇)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墨水 浓墨 水墨画
造句:爷爷正在书房里挥毫泼
墨。
mò
部首:黑
书写指导:“黑”写紧凑,四点底要均匀铺开,“土”写得扁平,最后一横稍长。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染绿 浸染 染料 染坊
造句:秋天的枫叶染红了山林。
rǎn
部首:木
书写指导:上下对正。“九”与“氵”高矮一致,“木”的横长,撇捺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钓竿 滑竿 立竿见影
造句:在学习上我们要百尺竿
头,更进一步。
gān
部首:竹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干”的下横长,竖在竖中线上。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腾飞 腾越 腾空而起
造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
济开始腾飞。
téng
部首:月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月”瘦长,右部笔画紧凑,捺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零碎 破碎 粉碎 粉身碎骨
造句:好端端的一个碗被摔得
粉碎。
suì
部首:石
书写指导:左小右大。“卒”中两个“人”的捺变点,下边的“十”的竖为悬针竖,且要长。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拨水 拨动 挑拨离间
造句:他拨开草丛,发现了一
只小白兔。
bō
部首: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发”的长撇舒展,最后一点不要忘记。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风浪 海浪 波浪滔天
造句:岸边溅起了层层浪花。
làng
部首: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氵”呈弧形分布,
“良”的捺要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葫芦
造句:这件美术作品只是依样画葫芦,一点创意都没有。
hú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艹”的横要长,盖住下部,“古”“月”大致写在竖中线两侧,“古”稍小。
点击播放
结构:框架结构
组词:凉爽 爽快 英姿飒爽
造句:他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
求。
shuǎng
部首:大
书写指导:注意“爽”的笔顺。先写左边的两个撇、点,再写右边的两个撇、点。“大”的撇略长,捺起笔稍低。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蘑菇 口蘑 松蘑 蘑菇云
造句:我最喜欢吃的菜是小鸡
炖蘑菇。
mó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艹”的横要长,
“广”的横稍短,长撇舒展。
点击播放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草菇 香菇 平菇 猴头菇
造句:猴头菇的营养价值很高。
ɡū
部首:艹
书写指导:上短下长。“艹”的横要长。
点击播放
辨析
当摇动扇子或其他东西时,读shān。当摇动、转动以生风取凉或换气的用具时,读shàn。
例句
妈妈拿着扇(shàn)子轻轻地给我扇(shān)着风,好让我凉快一些。
扇
shān
(扇动)
(扇子)
shàn
多音字
辨析
意为用锥状的物体在另一物体上转动穿孔,钻研时,读zuān。意为穿孔洞的工具,钻石等时,读zuàn。
例句
钻(zuàn)头在电机的带动下飞快地钻(zuān)进了石头里。
钻
zuān
(钻进)
(钻石)
zuàn
“墨”由“黑”和“土”组成,表示墨是黑土。“墨”的本义指一种书写时的黑色颜料。因为墨汁是黑色的,所以后来“墨”也指黑色。
趣识字——墨
篆书
楷书
①(心情、环境等)没有不安或动荡。 ( )
②跳跃。 ( )
③手脚或棍棒等横着用力,使东西移动。( )
④波浪激起的四溅的水。 ( )
⑤整洁干净。 ( )
平静
蹦跳
拨动
浪花
清清爽爽
记词义
认真听录音,注意字的读音。边听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初读感知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teng
rǎn
suì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lu
shān
bō
jiàn
làng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gu
lì
《童年的水墨画》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儿童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童年的水墨画》同一诗题下面有几首小诗,我们称这样的诗为“组诗” 。
《溪边》《江上》《林中》这三首小诗有什么共同点?
都是以某个地点来命名的。
每一首小诗都只有短短六行。
每一首小诗里都藏着童年的趣事。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三首小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不同场景,分别是——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小结
通过刚才的梳理,我们知道这三首小诗各写了一个场景,接下来我们仔细阅读,看看三首小诗分别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品读鉴赏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垂钓之乐
所见景物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溪边
【比喻】把溪水比作镜子,说明溪水的平、静。
【比喻】把山溪比作绿玉带,突出了山溪的平、静、绿。
静景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一“绿”一“红”,互相映衬,使画面充满了色彩美。
静景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儿在跳跃,孩子们在欢笑,一静一动的转换,动感十足,使画面充满乐趣。
动景
如果让你将《溪边》画下来,你会画些什么?
我会给平静的溪水、人影和草地涂上绿色,给钓竿上立着一只的蜻蜓涂成红色,让一绿一红,对比鲜明。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江上
戏水之乐
动作描写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比喻】把戏水的孩子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
孩子们跳入水中嬉戏的欢乐场面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代指在水中游泳嬉戏将头露出水面像葫芦一样的孩子
代指刚从水中钻出的孩子
孩子们的快乐
描写童年生活的诗词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唐·李白《长干行》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唐·白居易《观游鱼》
课外拓展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蓬。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一、照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 ) ( )
( ) ( )
清清爽爽( )( )
( )( )
一朵朵
一个个
一双双
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明明亮亮
随堂练习
一只只
蹦蹦跳跳
二、反义词我会填。
平静—( )
开放—( )
明明亮亮—( )
热闹
凋谢
昏昏暗暗
溪边垂钓
江上戏水
林中采蘑菇
三、填一填。
这首诗描写了几幅儿童生活的画面,分别是 、 、
。
四、写出下面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 )
(2)孩子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 )
(3)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 )
比喻
比喻
拟人
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溪边》。
一、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新词。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