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离子反应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离子反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10-23 11: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离的概念,学会写电离方程式
(3)让学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掌握复分解型和氧化还原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4)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实验“几组物质的导电实验”,初步学会形成概念的分析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电离的角度得出酸、碱、盐的定义
(3)通过对中和反应、碳酸根离子检验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通过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掌握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能力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化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让学生体验科学知识获得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体会成功的获得知识的乐趣
【重点难点】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探究碱和盐的定义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离子共存
【教学方法】
学案导学、实验探究法、分组讨论
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实验探究、引导归纳→学生讨论、反思总结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按照物质的分类,我们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按照化合物种类的划分,我们又可以把化合物分为酸、碱、盐、氧化物。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没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做非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离子反应。
【板书】第二节 离子反应
【提问】据初中所学判断,下列物质中能导电吗?为什么?请大家思考。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石墨、蔗糖溶液、K2SO4溶液、酒精溶液、Cu,NaCl溶液。
【归纳整理】石墨、铜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和NaCl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这些自由的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导电,而氯化钠溶液可以?让我们一起进入微观世界,了解氯化钠溶解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教材】P30 NaCl 的溶解和电离
【阅读教材】P30 NaCl 的溶解和电离
【讲解】当氯化钠固体还没有进入水溶液的时候,水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加入氯化钠固体之后,水分子包围固体溶质并分布在固体表面。水分子的作用减弱了氯化钠晶体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静电作用力,使氯化钠电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这个时候吸收了一定的热量,请大家注意温度计温度的变化,钠离子和氯离子继而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发生水合,生成了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我们把这种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讲解】把氯化钠投入水中,我们观察到的是氯化钠溶解的现象,这个现象本质上是氯化钠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并结合生成水合离子。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就是他们能够导电的本质原因。
【过渡】现在我们不仅知道溶液里面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么产生的,也知道了溶液导电的原因。一个问题的解决是另一个问题的产生。
【追问】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也就是说那些物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导电呢?
【板书】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讲解】很好,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他们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仅如此,酸、碱、盐等在熔融状态下也能电离而导电,于是我们依据这个性质把能够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统称为电解质。
【板书】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等。
【试题练习】
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A、NaCl 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 溶液是电解质
B、固态NaCl 不导电,但NaCl 是电解质
C、HCl水溶液能导电,所以HCl 是电解质
D、SO3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3是电解质
E、Cu 能导电,所以是电解质
F、BaSO4的水溶液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
【小结反思】注意事项:
①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对化合物的分类,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应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而Cu则是单质(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或金属),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 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离子不是它本身电离出来的,而是与水反应后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是非电解质(如氨气、二氧化硫、三氧化硫)。H2CO3、H2SO3、NH3·H2O是电解质
③ 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④ BaSO4、AgCl 难溶于水,导电性差,但由于它们的溶解度太小,测不出(或难测)其水溶液的导电性,但它们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他们是电解质
⑤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受热熔化时本身能否发生电离是区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理论依据,能否导电则是实验依据。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⑥ 电解质包括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下均可导电,如盐和强碱。共价化合物是只有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物质,如HCl
【过渡】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
【副板书】NaCl == Na+ + Cl―
【讲】电解质在水中发生电离的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板书】3、电离方程式
【投影并分析】 H2SO4 = 2H+ + SO42- HCl = H+ + Cl-
HNO3 = H+ + NO3-
【讲解】硫酸在水中电离生成了两个氢离子和一个硫酸根离子。盐酸,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氯离子。硝酸则电离出一个氢离子和一个硝酸根离子。电离时生成的阳生成的,因此也不是电解质。例如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我们就称之为酸。从电离的角度,我们可以对酸的本质有一个新的认识。那碱还有盐又应怎么来定义呢?大家能不能一起回答?
【提问复习】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碱。
电离时生成的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讲解】非常好,现在大家动手练一下:写出以下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投影试题】 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KCl、Na2SO4、AgNO3、BaCl2、NaHSO4、NaHCO3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讲解】这里大家要特别注意,碳酸是一种弱酸,弱酸的酸式盐如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主要是电离出钠离子还有碳酸氢根离子;而硫酸是强酸,其酸式盐就在水中则完全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还有硫酸根离子。
【小结反思】注意:
1、HCO3-、OH-、SO42-等原子团不能拆开
2、HSO4―在水溶液中拆开写,在熔融状态下不拆开写。
【作业布置】课时作业八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离子反应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ionization)
1、电离 ( ionization ):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酸、碱、盐导电的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2、电解质( electrolyte ):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4、电离方程式:
KCl == K+ + Cl― Na2SO4 == 2 Na+ +SO42―
AgNO3 ==Ag+ + NO3― BaCl2 == Ba2+ + 2Cl―
NaHSO4 == Na+ + H+ +SO42― NaHCO3 == Na+ + HCO3―
【达标练习】以下12种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1) Cu (2) NaCl (3) NaHSO4(4) SO3 (5) H2SO4 (6) C2H5OH (7) CaCO3 (8) BaSO4 (9) Cu(OH)2 (10) Fe(OH)3 (11) NaOH (12) NH3·H2O
请按下列分类标准回答问题。
(1) 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 能电离出H+的是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
(3) 属于碱的是_______,其中难溶性碱是_______
(4) 难溶的盐的_________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引入新课】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果不同的溶液混合后,这些离子还会依然存在吗?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观察】实验2-1:并分别叙述出上述实验现象。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编号



实验
CuSO4溶液滴加NaCl溶液
CuSO4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
实验Ⅱ滤液滴加AgNO3和HNO3
现象
解释
结论
【设问】实验1无明显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只是CuSO4溶液电离出的Cu2+和SO42―与NaCl溶液电离出的Na+ Cl―的简单混合
【问】实验2中反应说明了什么?
【结论】实验2说明了CuSO4溶液电离出的SO42―和BaCl2溶液电离出的Ba2+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BaSO4白色沉淀。而CuSO4溶液电离出的Cu2+与BaCl2电离出的Cl―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在溶液中仍以Cu2+和Cl―的离子形式存在。
【总结】由实验2可以看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所电离出的离子并没有全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只有部分离子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
【分析】上述实验“2”的反应本质:
②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反应本质:
Ba2++SO2-4=====BaSO4↓
【小结】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板书】1.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讲解】以BaCl2 溶液与CuSO4溶液为例来研究一下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根据客观事实,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例:
BaCl2+CuSO4=====BaSO4↓+CuCl2
②“拆”――将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强电解质)拆成离子形式,把难于水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单质、氧化物仍用分子形式表示。
Ba2++2Cl-+Cu2++SO42-=====BaSO4↓+Cu2++2Cl-
③“删”――对方程式两边都有的相同离子,把其中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应按数消掉。Ba2++SO42-=====BaSO4↓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离子方程式两边的系数是否为最简比。
【小结反思】四步中,“写”是基础,“拆”是关键,“删”是途径,“查”是保证。既然拆是关键,拆时应注意作出准确判断,易溶、易电离物质应拆,难溶、难电离物质仍保留化学式。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Cl+NaOH
HCl+KOH
NaOH + H2SO4
H2SO4+KOH
【投影小结】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NaOH +HCl ==NaCl +H2O
KOH +HCl ==KCl +H2O
2NaOH + H2SO4 ==Na2SO4 +2H2O
2KOH + H2SO4 ==K2SO4 +2H2O
H+ + OH― ==H2O
H+ + OH― ==H2O
H+ + OH― ==H2O
H+ + OH― ==H2O
【问】通过这些离子方程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分析】反应物不同,却都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小结】可见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化学方程式仅代表某一个反应的情况,而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板书】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设问】是否所有的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都可表示为:H++OH-=====H2O
【点击试题】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Cu(OH)2+HCl ②CH3COOH+KOH ③Ba(OH)2+H2SO4
【讲述】上述三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Cu(OH)2+2H+=====Cu2++2H2O (Cu(OH)2——难溶碱)
CH3COOH+OH-=====CH3COO-+H2O (CH3COOH——难电离物)
Ba2++2OH-+2H++SO42― =====BaSO4↓+2H2O
【引导】通过上述比较可知,H++OH-=====H2O这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什么样的中和反应?
【小结】H++OH-==== H2O表示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水的这一类反应的本质
【观察且参与】实验2-3
现象及离子方程式
1、向盛有2 mL Na2SO4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 mL BaCl2 溶液
有白色沉淀
SO42― + Ba2+ ==BaSO4 ↓
2、向盛有2 mL NaOH 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向试管里慢慢滴入稀盐酸,至溶液恰好变色为止
溶液变红,又逐渐褪去
H+ + OH― ==H2O
3、向盛有2 mL Na2CO3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 mL 盐酸
有气泡产生
CO32―+2H+ ==H2O +CO2↑
【提问】上述离子反应发生后,溶液中各离子的数目有何变化?(总有离子的减少)
【归纳】离子反应的实质就是通过反应使某些离子的数目明显减少的过程。
【讨论】哪些因素可以使离子数目明显减少?
【板书】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总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希望同学们多练。
【作业布置】课时作业九
【板书设计】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
1.离子反应( ionic reaction ):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间反应的过程。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四个步骤。
4.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①揭示反应的实质。
②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所有同一类型的反应。
5.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溶物、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气体)。因此,复分解反应均为离子反应。
【达标练习】
1.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① ;② ;③ 。只要具备上述条件之一,这类离子反应就能发生。
2.只用一种试剂鉴别Na2CO3、Ba(HCO3)2、NaNO3、BaCl2四瓶无色溶液,可选用的试剂是 。相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1)试剂跟Na2CO3溶液反应 ;(2)试剂跟BaCl2溶液反应 ;(3)试剂跟Ba(HCO3)2溶液反应 。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
(2).CaCl2溶液和BaCO3 混合
(3).Ca(NO3)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
(4).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混合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复习】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拆、删、合、查”
(一)、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氢气
3.将锌粒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去
4.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的反应
5.碳酸钠溶液与醋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硫酸铁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氧化铁与稀硝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H+ + OH- ===== H2O 、 SO42― + Ba2+ ==BaSO4↓请尽可能的写出上述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三、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板书】1、在水溶液中强酸、强碱可溶性盐都拆
【练习】KClO3制氧气;Ba(OH)2 + CuSO4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板书】2、微溶物的处理:作为生成物写成沉淀,若是反应物,告诉溶液则拆开,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如;Ca(OH)2若为澄清的石灰水,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则拆开写
若为石灰浆石灰乳则不拆开写
【练习】澄清石灰水与盐酸离子反应方程式
【板书】3、多元弱酸的酸式根不能拆,如HS-、HSO3-、HCO3-、HPO42-、H2PO4-
例如:亚硫酸氢钠与烧碱溶液:HSO3- + OH- ==== H2O + HSO32-
硫酸氢钠与烧碱溶液:H+ + OH- === H2O
【练习】小苏打与盐酸、小苏打与烧碱溶液
【板书】4、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讲解】例如碳与氧气反应,因为氧气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例如:氢氧化钠中通入二氧化碳:
2OH- + CO2 ==== CO32-
OH- + CO2 ==== HCO3-
【练习】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
【板书】5、浓硫酸和浓磷酸保留化学式
【讲解】因为浓硫酸、浓磷酸和冰醋酸浓度大,几乎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故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用化学式。
【板书】6、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在离子方程式一律写成化学式
【总结反思】
(1) 注意哪些物质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哪些物质是易溶于水的,哪些物质是微溶于水的。在写离子方程式时难溶于水的物质必须用分子式写,如BaSO4,AgCl,CaCO3 等。
对于微溶物的处理,有以上三种情况:
①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并且处于澄清状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离子形式。如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CO2 ,其离子方程式为:Ca2+ +2OH― +CO2 ==CaCO3 ↓+H2O
②当反应物中有微溶物,且处于悬浊液或固态时,应将微溶物写成分子式。如在石灰乳中加入Na2CO3 浓溶液,其离子方程式为:Ca(OH)2 +CO32― ==CaCO3 ↓+2OH―
③在生成物中有微溶物析出时,应用分子式表示。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稀硫酸,其离子方程式为:Ca2++2OH―+2H++SO42―==CaSO4↓+2H2O
(2)注意反应是否在溶液中进行。离子方程式只能用来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不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例如,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之间经加热生成氨气的反应,尽管是复分解反应,但不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参与反应的,就不能用离子反应表示,只能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2NH4Cl+Ca(OH)2 ==CaCl2 +2NH3↑+2H2O
【板书】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投影并讲结】
1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和反应物。
【例如】铁与稀盐酸:2Fe + 6H+ ==== 2Fe3+ + 3H2↑
【练习】铜和稀盐酸:
2看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例如】a、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反应 b、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
c、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氢钠溶液与烧碱溶液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守恒)
【例如】铜与硝酸银溶液:Cu + Ag+ ==== Cu2+ + Ag (ⅹ)
氯化亚铁溶液与氯气:Fe2+ +Cl2 ==== Fe3+ + 2Cl- ((ⅹ)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例如】氢氧化钡溶液和硫酸铜或硫酸的反应
5看反应物产物配比是否正确
【讲解】不可以局部约分。注意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阴离子和阳离子配数比是否正确。某些离子方程式离子数不能任意约减。
【例如】,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当是Ba2++2OH―+2H++SO42―=== BaSO4↓+2H2O 而不能写成Ba2++SO42―+ OH―+ H+===BaSO4↓+H2O 
【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离子反应及离子反应方程式,接下来我们来讨论本节最后一个问题,有关溶液中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板书】五、离子共存问题———复分解反应
【讲述】离子反应是向着离子减弱的方向进行。离子共存是指离子之间不能发生离子反应。反之如离子间能发生反应,则离子间不能共存。
造成离子不能共存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板书】
1、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如:SO42-与Ba2+、Pb2+、Ag+;
OH-与Cu2+、Fe3+、Mg2+、Al3+、Zn2+;
Ag+与Cl-、Br-、I-、CO32-、SO32-、S2-;
Mg2+、Ca2+、Ba2+与CO32-、SO32-、PO43-;S2-与Cu2+、Pb2+等
2、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H+ 与OH-、ClO-、CH3COO-、HPO42-、H2PO4-、F―、S2―、AlO2-
OH-与HCO3-、HS-、HSO3-、H2PO4-、HPO42-、H+等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 H+与CO32-、SO32-、S2-、HCO3-、HSO3-、HS-
OH- 与NH4+ 等不能大量共存。
【小结反思】1、弱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共存
2、弱碱阳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
3、氢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弱酸的酸式根与氢离子和氢氧根均不能共存
【讲述】注意题目是否给出附加条件,例如酸碱性,在酸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H+,在碱性溶液中除题给离子外,还应有大量OH―;是否给定溶液无色,若给定无色时则应排除:Cu2+(蓝色)、Fe3+(黄棕色)、Fe2+(浅绿色)、MnO4-(紫色)
【总结】本节学习了离子反应及其表示形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意义,还有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问题,其中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一难点,又是重要的化学用语,能够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将为化学学习带来众多方便。希望同学们多练。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部分相关的复习题、练习册改错
【板书设计】
三、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在水溶液中强酸、强碱可溶性盐都拆
2、微溶物的处理:作为生成物写成沉淀,若是反应物,告诉溶液则拆开,悬浊液则写化学式
3、多元弱酸的酸式根不能拆,如HS-、HSO3-、HCO3-、HPO42-、H2PO4-
4、反应物的量不同,产物不同
5、浓硫酸和浓磷酸保留化学式
6、单质、氧化物、沉淀、气体在离子方程式一律写成化学式
四、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
1看反应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和反应物。
2看物质拆分是否正确。
3看是否守恒(原子个数和电荷是否守恒)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5看反应物产物配比是否正确
五、离子共存问题———复分解反应
1、在溶液中某此离子间能互相反应生成难溶性物质时,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
2、离子间能结合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3、离子间能结合生成挥发性物质时,则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达标练习】
一、下列离子方程式是否正确?
1、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稀盐酸:HCO3-+H+?= CO2↑+H2O
2、将铁投入稀硫酸中:2Fe+6H+?= 2Fe3++3H2↑
3、碳酸钙和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 Ca2++2CH3COO-+CO2↑+H2O
4、氯化铁溶液和过量氨水:Fe3++3NH3·H2O?= Fe(OH)3↓+3NH4+
5、氢氧化铁溶于氢碘酸中:Fe(OH)3+3H+?= Fe3++3H2O
6、硫酸铵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混合:Ba2++SO42-?= BaSO4↓
二、离子共存题:
1下列各组离子中,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H+ 、OH- 、Na+ 、SO42- B. Fe2+ 、Cl- 、K+、OH-
C. Cu2+ 、NO3- 、Cl- 、Na+ D. Ba2+ 、Cl- 、CO32- 、K+
2下列各组离子不能在强碱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 )
A.K+、Na+、Ba2+、Cl- B.Na+、Cl-、CO32-、K+
C.NH4+、SO42-、K+、S2- D.Al3+、Cl-、K+、NO3-
3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强酸性溶液中共存的是 ( )
A.Na+、K+、I-、HCO3- B.Ca2+、NH4+、Br-、S2-
C.K+、Cu2+、Cl-、SO42- D.Mg2+、Ca2+、Cl-、CO32-
4对四种无色溶液进行离子检验,实验结果如下,其中明显错误( )
A、K+ Na+ Cl- NO3- B、 Cu2+ NO3- OH - HCO3-
C、Na+ OH - Cl- Br- D、 MnO4- K+ S2- Na+
5、下列各组离子:(1)I- ClO- NO3- H+ (2) K+ NH4+ OH- HCO3- (3)SO32- SO42- Cl- OH- (4) Fe3+ Cu2+ SO42- Cl- (5) H+ K+ AlO2- NO3 - (6) Na+ Ca2+ SO42- 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1)和(6) B、(3)和(4) C、(2)和(5) D、(1)和 (4)
6、下列各组溶液混合(酸均过量),最后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
A、 氢氧化钡、氯化铜、硫酸 B、 硫酸钾、硝酸银、盐酸
C、硝酸钠、氢氧化钾、盐酸 D、 碳酸钠、氯化钡、硝酸
7、某无色溶液加入氯化钡溶液后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溶液中( )
A.一定含有SO42- B.一定含有Ag+
C.至少含有SO42-或SO32-或Ag+ D.一定含有Ag+、SO42-
8、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而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 )
A.NH4+、Al3+、SO42-、NO3- B.K+、Na+、NO3-、SO32-
C.K+、MnO4-、NH4+、NO3- D.Na+、K+、CH3COO-、NO3-
9、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是( )
A.K、Cl-、MnO4-、SO42- B.Na+、SO32-、NO3-、HCO3-
C.Na+、NO3-、SO42-、HCO3- D.Na+、SO42-、S2-、Cl-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