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7 折线统计图练习二十六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7 折线统计图练习二十六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17 11:2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
练习二十六
折线统计图
7
重点回顾
填一填,说一说。
1. 要反映两个城市一周内的气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要清楚的反映一个学校各年级近视人数的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还能清晰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复式折线统计图既能反映各组数据的变化情况,又可以比较各组数据的变化趋势。
复式折线
单式折线
为什么呢?
2. 聪聪和爸爸种了一些风信子。如图是他记录风信子成长情况的统计图。
120
100
80
60
40
20
0
2
长度/mm
时间/天
4
8
10
12
14
6
16
18
20
30
15
风信子芽和根的生长变化情况统计图
40
——根

52
65
80
96
118
3
10
20
47
32
58
75
(1)风信子第( )天开始长根,第( )天开始发芽。
(2)风信子芽第( )天到第( )天长得最快,长了( )mm。
(3)到第18天时,风信子芽的长度是根的( ) 。
4
6
18
20
75-58=17(mm)
17
58÷96=
48
29
48
29
通过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连接两点的线段越陡,说明数量增减变化越大。
练习巩固
(教材第108页练习二十六)
1. 某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学生人数如右表。根据表中的数据, 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20 26 32 47 68 83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人数


年级



××小学一至六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人数统计图
20
26
32
47
68
83
教材第108页第1题
(1)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多少?
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是47人。
(2)李阳所在的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排在第2位,李阳是哪个年级的?
李阳是五年级的。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年级喜欢看科普读物的人数比三年级的多多少人?
47-32=15(人)
(答案不唯一)
教材第108页第1题
2. 下面是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图。
7400
6800
6200
5600
5000
4400
3800
3200
0
2005
收入/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份
2011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5919
6977
(1)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答: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逐年增长趋势。
教材第108页第2题
(2)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长多少元?
6977-5919=1058(元)
答: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增长1058元。
教材第108页第2题
3. 调查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情况,完成右面的统计表,并在方格纸上绘制折线统计图。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人数
40
36
32
28
24
20
16
12
8
4
0

人数


年级



××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近视情况统计图
2
5
8
18
25
33
2
5
8
18
25
33
教材第108页第3题
(1)根据统计图,你能判断一年气温变化的趋势吗?
甲地4月~10月气温较高,而其他几个月气温相对较低,温差较大;乙地一年气温都比较高,温差不大。
教材第109页第4题
4.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
0
1
气温/℃
2
3
4
5
6
月份
7
8
9
10
11
12
3
10
16.1
21.3
23.3
21.8
18.7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7
5
18
26.7
28.4
27.7
28.2
28.8
17.5
11.1
5.4
24.8
26.8
28.1
27.4
24.9
22
——乙地
——甲地
(2)有一种草莓的生长期为5个月,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7~10 ℃,这种植物适合在哪个地方种植?
甲地11月至来年3月的平均气温在3~11℃,适合草莓种植。
教材第109页第4题
4.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
0
1
气温/℃
2
3
4
5
6
月份
7
8
9
10
11
12
3
10
16.1
21.3
23.3
21.8
18.7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7
5
18
26.7
28.4
27.7
28.2
28.8
17.5
11.1
5.4
24.8
26.8
28.1
27.4
24.9
22
——乙地
——甲地
(3)小明住在乙地,他们一家要在“十一”黄金周去甲地旅游,你认为应该作哪些准备?
此时甲地气温有些低,他们应该准备一些保暖的衣服。
4.
33
30
27
24
21
18
15
12
9
6
3
0
1
气温/℃
2
3
4
5
6
月份
7
8
9
10
11
12
3
10
16.1
21.3
23.3
21.8
18.7
甲、乙两地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17
5
18
26.7
28.4
27.7
28.2
28.8
17.5
11.1
5.4
24.8
26.8
28.1
27.4
24.9
22
——乙地
——甲地
教材第109页第4题
5. 下面是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表。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折线统计图。
教材第109页第5题
170
165
160
155
150
145
140
135
130
125
120
0
7
身高/cm
8
9
10
11
12
年龄
13
14
15
123
135
141
145
158
167
某地区7~15岁男生、女生平均身高统计图
125
127
132
145
150
152
156
163
157
157
140
136
——女生
——男生
年龄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男生/cm 125 132 136 140 145 150 157 163 167
女生/cm 123 127 135 141 145 152 156 157 158
教材第109页第5题
(1)比较男生和女生的身高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比较发现该地区7-15
岁的男、女生平均身
高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女生在10-12岁时增长比男生略快, 但13岁后缓慢下来, 增长速度不如男生。
(2)把你的身高与平均值作比较,你有什么想法?
我今年11岁,现在的身高148 cm,比平均值145 cm多一点,说明我的身高正常。
教材第109页第5题
6. 记录你自己零用钱的收入、支出情况,并将统计结果分别用统计表、折线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从中你能发现什么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你对自己有什么建议?
月份 收入/元 支出/元
一月 200 185
二月 250 248
三月 120 135
四月 120 108
五月 200 206
六月 200 216
××同学零用钱收支情况统计表
××同学零用钱收支情况统计图
250
200
150
100
50
0

零用钱/元





月份
108
206
216
200
250
200
200
120
185
135
248
——收入
——支出
120
教材第109页第6题
通过对比分析,我发现自己这半年的零用钱收支基本平衡,合计支出略超收入。希望以后节俭一些,争取有所结余。
教材第109页第6题
7. 小组讨论:下面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还是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1)五年级学生“五一”度假方式统计如下。
(2)民主路小学学生“五一”参加旅游人数统计如下。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本题主要呈现的是五年级学生每种度假方式的人数,用条形统计图更合适。
本题主要呈现的是一至六年级学生参加旅游的人数,意在对比各年级男、女生人数的变化,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教材第110页第7题
8. 在报纸、杂志或者图书上找出一些折线统计图(包括复式的),贴在下面。
(1)说一说统计图表达的意思。
(2)可以用其他形式的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吗?为什么?
从这幅统计图可以看出我国在2019年第四季度因新冠疫情影响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大幅下跌,但很快就在2020年第二季度实现反弹,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3.2%。
不能, 因为用它更能反映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变化情况。
教材第110页第8题
9. 小组合作调查一项你们感兴趣的事例,用统计表、统计图将统计结果呈现出来,并说一说你能从数据中发现什么。
我们小组准备调查一下我们组几位同学阅读课外书的情况。
我们组想调查一下同学们课外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情况。
教材第110页第9题
拓展提升
下面是哈尔滨市与南京市7-10月平均气温统计图。
思路引导
两个城市在几月温差最小?在几月最大?分别相差多少摄氏度?
30
25
20
15
10
5
0
7
单位/℃
8
9
10
月份
6
23
18
24
14
27
21
29
——南京市
——哈尔滨市
观察统计图可知,表示两个城市月平均气温的两点之间距离越小,温差越小;反之,距离越大,温差越大。
规范解答
两个城市在7月份温差最小,相差27-23=4(℃);
在10月份温差最大,相差18-6=12(℃)。
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