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17 08:25: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理解20世纪上半期国际秩序的变动。
1.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形势,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2.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战役,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3.结合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及影响,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变动。
4.通过本课学习,从“家国情怀”角度让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明的破坏和战争的残酷性,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
工厂制度
(中小企业为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企业
(垄断组织)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材料一
材料二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其他
29%
德国
16%
法国
6%
英国
14%
美国
35%
1870年 1913年
2、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实力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情况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3.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
材料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德国还要摧垮英国的海上垄断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和德国舰队……法国的目的是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进而夺取德国的萨尔区……树立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英德矛盾 德国把英国视为“日益衰落的国家”,开始寻求在欧洲乃至世界的领导地位,英德矛盾逐渐激化
法德矛盾 法国与德国因阿尔萨斯—洛林等领土争端积怨已久,对北非殖民地的争夺剑拔弩张
德俄矛盾 德国与俄国因不断的贸易摩擦而关系恶化
奥俄矛盾 集中在巴尔干半岛,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欧洲“火药桶”



1907年
1892年


奥匈
1904年
1879年
1882年加入德奥集团
4.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组织暗杀小组。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5.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西线
德国VS英法(1914年和1916年重点)
东线
德奥联军VS俄军(1915年重点)
南线
奥军VS俄军和塞尔维亚军
1.三条战线
1.一战的开始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7月28日,德国支持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此后,德、俄、法、英相继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尽管列强之间进行了相当频繁、紧张而复杂的外交活动,但是各国的决策者都以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都企图以支持盟国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因此,几乎没有人对避免战争做过系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也没有人真正打算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各国媒体也充斥着所谓“爱国主义”的战争喧嚣,这一切导致战争的机器迅速发动,局势很快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把一个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皇族的事件,演变成了一场世界大战。
——徐蓝:《国际史视野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性质?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三条战线
西线:
英法←→德
东线:
俄←→德奥匈
南线:
塞尔维亚←→奥匈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南线:巴尔干半岛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三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1914年,德国进攻法国,在马恩河战役中德国失败,“速决战”计划破产。
同年,日本对德宣战,占领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殖民地。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马恩河战役
1914:英法——德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三个阶段
②第二阶段:1915-1916年,战争处于胶着状态。
1916年,西线相继发生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两次战役分别被称为“绞肉机”和“地狱”,双方均投入巨大兵力,伤亡惨重。
1916年,英德在日德兰海域进行海战。
索姆河战役
英法——德
凡尔登战役
法——德
日德兰海战英——德
凡尔登战役中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凡尔登战役一场战斗后德军尸体
◎索姆河战役中的包扎所
2.一战的进程(1914-1918)
第一次世界大战
(2)三个阶段
③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俄国在十月革命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美国对德宣战
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俄国退出一战
地区性战争
欧洲战争
世界大战
“一战华工以血肉之躯架起从战争通往和平的‘桥梁’,他们为欧洲的自由和重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历史功绩值得永远铭记。”
——比利时波普林格市长克里斯托弗·德雅盖
中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3)
形式:以工代战
意义:为一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为最终解决山东问题做了铺垫(华盛顿会议)。
1917年,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1918年退出了战争。
1918年11月11日,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正是包括这14万华工在内的前辈的伟大奉献,中国争得了战胜国的地位。但在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却未能如愿收回山东的权益,这一屈辱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激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知识分子投身工人运动,催生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可以说,华工们的不凡经历是触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爆发的重要力量,加快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1918年11月11
日,德国政府
代表在福煦车
厢签署了《贡
比涅森林停战
协定》,德国
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1918年----盟国崩溃, 战争结束
二、一战的性质、进程和结果
材料一 “德国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不愿意把任何人挤到阴暗的角落,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 德国外长毕洛夫1899年末的讲话
材料二 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
3.一战的结束(1918.11.1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第 次世界规模的大战
直接或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 个
1
33
造成 人死亡, 人受伤
1000万
2000万
战火影响的人口达 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
15亿
2/3
直接经济损失达 美元
2700亿
一战大数据
——以上数据均源自纪录片《世界通史100集》解说词
战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
战后: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1914-1918英国海外投资下降50%,1913-1920欧洲制造业下降23%。
(1)列强实力变化: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在战争的打击下,西欧元气大伤,相对衰落。尤其是英国,它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战争中,美国给协约国各种物资达105亿美元,贷款100亿美元。大战后,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美国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这使得美国成为一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随着苏联的建立了实力的增长,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力也不断增强。
(2)国际格局:美国和日本崛起,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基尔生《变化世界中美国的困境》
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领导了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3)民族解放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2009年7月25日,英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哈里 帕奇去世,终年111岁。他在晚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战争是不值得的,不值得为之付出一个人的生命,更别说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了。”“我不喜欢战争”“有时我晚上还会梦到战场,当时的惨状令我无法忘怀。”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4)思想观念: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战后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
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际组织等。
国际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Versailles-Washington System)
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巴黎和会
华盛顿会议
一战性质: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之战。
三、一战的影响
(1)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结合课本85-87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一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2)主要内容:
德国及其盟国承担战争罪责,战败国向战胜国割地赔款,裁减军备,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
承认波兰复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独立
限制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日本保留了诸多特权;
列强同意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侵略中国的共同原则。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①将世界战争的责推给德国及其盟国;
②对战败国过度惩处和掠夺;
③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④英法操纵国际联盟。
(3)体系特征:
结合课本85-87页,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主要内容,思考这一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
知识链接
国际联盟与委任统治制度
《国际联盟盟约》第22条:
(一)凡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克于今世特别困难状况之下实行自治,则应适用于下列之原则:即将此等人民之福利及发展视为文明之神圣任务,此项任务之履行应载入本盟约。
(二)实行此项原则之最妥善途径,莫如将此种人民之管理,委诸资源上、经验上或地理上足以承担此项任务且乐于加以接受之各先进国。
思考:如何认识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
1.含义
2.进步性:与原来的殖民统治相比
3.局限性:将战败国的殖民地视为落后国家,英法等为先进国家……
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作用:构成一战后资本主义国际新秩序,使资本主义20年代进入相对稳定时期;
3.不稳定性:没有消除大国矛盾,反而埋下更大的冲突的种子;
宰割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分 赃 不 均——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奴役弱小民族——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敌视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与苏联的矛盾
“火山口上的和平”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福煦
材料一
“凡尔登绞肉机”
德国一战中阵亡将士陵园
一战的结束及影响
(2)一战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一战的结束及影响
材料二 大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40%在美国手中。 日本趁火打劫……基本上工业国和债权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联系破坏了……沿着盛及而衰的下坡路跌落下去。 法国被德军占领了经济发达的10个省,工农业生产 损失严重。 沙皇俄国永远从帝国主义列强的名单中勾销了。 德国战败,削弱比英法更甚,陷入经济困境。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3)改变帝国主义力量对比,美日实力增强,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4)促使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一战的结束及影响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现代编(上册)》
(5)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材料 四 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6)改变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运动兴起。
一战的结束及影响
材料五:一战前,发明不久的飞艇、飞机等在战争中受到重视,一战后很快向民用方面推广。一战中汽车的机动性被人们重视,逐渐代替马车成为陆上主要交通工具。战争还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及生产流程和管理的不断改进.
(7)科技方面:一战成为新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催化剂
四、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问题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怎样体现了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特征?这个体系能不能维护世界和平?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战败国主要是对德和约问题,掌握会议主导权的是英国、 法国和美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战胜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协约国陆续与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等战败 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它们和《凡尔赛条约》一起,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