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上册 3.1 多样的天气(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科版(2017秋)科学一年级上册 3.1 多样的天气(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16 15: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多样的天气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的主要特征和相应的天气符号。
(2)科学探究
1、能够辨别阴、晴、雨、雪、风、雾等天气现象。
2、有目的、有计划地经历较长时间地观察,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
(3)科学态度
1、树立长期观察、如实记录的意识。
2、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3、愿意倾听他人诉说的观点,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
(4)STSE
正确获取天气信息能为生活带来方便。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引课用的玩偶、关于本课的课件(天气的图片、天气符号)
学生准备:便签纸(画天所符号)、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1、故事导入:有一天,小羊苏希遇见了小兔瑞贝卡,于是他俩在树林里愉快地玩耍起来。不一会天上下起了雨,他俩赶忙躲进了一个山洞里。在山洞里他俩还商量着第二天仍在这里一起玩。小羊苏希说:可是如果第二天还会不会下雨呢?2、孩子们,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预设:看看第二天的天气怎么样?看看天气预报) 通过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第二天的天气预报。大家说得对吗?这节课,我们要开始学习有关天气的科学。(二)新课学习1. 认识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1)这是什么天气?依次出示晴、阴、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图片(2)找晴天和阴天的特征①出示不同地点的晴天图片,找晴天的主要特征。②出示不同地点的阴天图片,找阴天的主要特征。(3)用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首先同时出示同一地点的晴天和阴天图片两张。提问:用图形符号表示晴天和阴天,怎么画才好区分呢?最后出示晴天和阴天的天气符号,与之对照。 (4)用符号表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依次出示雨、雪、风、雾等不同天气的多个图片。最后出示教材所画的相应天气符号,与之对照。(5)看符号认天气:出示不同的天气符号,学生认天气。3. 指导学生说一说获取天气信息的方法。(三)课后延伸:观察记录一周天气现象(1)指导学生观察一天的天气: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学校,每天9点、12点、下午3点)不同地点,同一时刻,天气会相同吗?(例如,不同区域的两家住地,每天7点)小结观察一周的注意事项。课后观察,坚持。及时记录和交流。 让学生说说第二天的天气如何。根据图片说说是什么天气?(预设:太阳没有被云遮住)(预设:太阳被云遮住了)学生试画,然后交流。找出每种天气的主要特征。学生试画,然后交流。学生认一认,说一说。(1)亲自观察、测量。(2)电视、广播中播放的天气预报。(3)其他有天气信息的设备或人员。(预设:不同)(预设:不同)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考查学生观察的能力,提升归纳总结能力。考查学生心里想的与画的是否一样。调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回答中获得成就感。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
板书:
《天气的影响》四维目标达成情况分析表
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科学知识 知道不同的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26 6 0
了解不同的天气对动植物的影响。 22 9 1
科学探究 分析不同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6 5 1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动植物与天气的关系。 25 2 5
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可以预知天气状况。 27 4 1
科学态度 激发学生关注天气的兴趣。 19 9 4
愿意分享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他人的想法。 21 10 1
STSE 意识到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 20 6 6
意识到长期观察记录,能帮助我们利用天气知识指导生产生活。 26 6 0
《天气的影响》学生学习评价表发放32份,回收32份,回收率100%。从总体上看,本课的教学基本上达成了四维教学目标。但学生目标达成存在着差异,通过对学生学习评价表的统计发现一下的不足。
在四维目标中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目标达成的较好,但是科学态度、STSE目标达成情况有待提高。
一年级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有所欠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学生对关注天气的兴趣不浓厚,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记录的习惯,需要教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督促检查。
一年级学生年龄太小,对于STSE目标的理解能力差,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
教学反思:
由于学生年龄小,个别学生上课习惯不好,因此日后课堂上我会多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让学生观察雨、雪、风、雾的图片后自己画出相关天气符号”这个环节中,学生理解、归纳总结能力欠缺,有些学生只是对照图片画出来。并没有画出具有代表性的天气符号。这也是我在教学环节中引导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