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9课 辛亥革命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两幅图分别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哪些局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侵华、《辛丑条约》)
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缵泰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的漫画改绘。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图
清政府
1901
开启“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内容
清末新政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改革官制,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拟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并要求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
思考:清政府的举措能否扭转中国的命运,
为中国找到真正的道路,为什么?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材料: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清政府预备立宪(准备实行君主立宪)
目的: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过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
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结果:预备立宪成为骗局,清朝统治更加孤立
清末“皇族内阁”
汉族四人满族九人
皇族占七人
孙中山
早年经历
幼年崇拜洪秀全等反清人士,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光绪二十年),
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同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1895年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
建立:1894年11月,檀香山(美国夏威夷州的首府)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组织,标志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
成立: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
性质: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总理:孙中山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报:《民报》。
意义: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①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的建立——兴中会
②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创建——中国同盟会
③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林觉民等为代表
▲ 孙中山(1866—1925)及其题词
以兴中会与同盟会为代表的革命政党的建立
中国同盟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孙中山与黄兴等人
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主义
推翻满清政府统治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民权主义
核心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民生主义
解决土地问题
(社会革命)
民族独立
民主政治
民生幸福
前提
发展
林觉民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保路运动
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
四川保路运动—导火索
武昌起义
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
发动:新军工程第八营
经过: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
结果: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意义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推动了共和政体的产生(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
地点
1912年1月1日
南京
总统
孙中山(临时)
国号
中华民国
国旗
五色旗
纪年
民国纪年
历法
公历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17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孙中山以16票(每省一票)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贡献。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成果
施压
攻陷汉口
、汉阳
政治讹诈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封济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帝国主义列强
袁世凯
革命阵营
清政府
1912年3月12日,袁世凯在北京正式就任临时大总统。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定
南京参议院(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
目的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内容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性质
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辩论探究:辛亥革命!成功?失败?
材料一: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岳麓版教材整理
材料二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材料三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四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四
正方材料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此前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材料二: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材料三:民国三年(1914),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反方材料
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剪辫子 放足运动 中山装 西式婚礼
三、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2.局限性: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材料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百年之前,你傲立街头,高喊着口号为中国而战;百年以后,你成为传奇,静静地守护着历史沉浮。也许,正如约翰·肯尼迪所说:“历史犹如一条船,载着当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
辛亥革命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