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复习
复习目标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
构建体系
中考演练
复习目标
1.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自主学习
根据课本快速准确记忆本单元重点问题。
一、古代埃及的发源地、发展历程、文明成就。
二、金字塔的用途、代表、意义、地位。
三、古代巴比伦的发源地、发展历程、成就
四、《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目的、内容、地位、意义。
五、古代印度的发源地、发展历程、文明成就
六、种姓制度的内容和作用,佛教的产生、教义、传播。
考点一 古代埃及
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的文明。
1.古代埃及文明
(1)发源地:
(2)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
非洲东北角的尼罗河流域
知识梳理
(3)文明成就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象形文字
太阳历 木乃伊(解剖医学)
2.金字塔
(1)用途:
(2)代表:
(3)意义:
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胡夫金字塔(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金字塔是法老权力的象征,修得越高,说明王权越大。
胡夫金字塔之后,古王国时代的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考点二 古代两河流域
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
(2)发展历程:
课标要求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新月沃地
(3)文明成就
《汉谟拉比法典》 空中花园
太阴历 楔形文字 60位进制
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汉谟拉比法典》
(1)制定者:
(2)目的:
(3)内容:
a.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
b.奴隶制发达,家庭奴隶制成为一大特征;
c.法典中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活跃。
(4)地位:
(5)意义:
汉谟拉比
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的成文法典
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考点三 古代印度
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课标要求
1.古代印度文明
(1)发源地:
(2)发展历程:
(3)文明成就:
印度河流域
阿拉伯数字;佛教
2.种姓制度
(1)形成:
(2)内容:
贱民——“不可接触者”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备注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僧侣、贵族
掌管祭祀
武士、官吏、国王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非雅利安人,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者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统治阶级
被统治阶级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
(3)特点:
a.界限森严: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世代相袭;
b.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
c.实行内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4)影响:
造成了种姓隔离和社会的不平等,阻碍了社会不同等级间的自由流动,严重束缚印度社会发展的活力。
时间 地点
创始人 教义 传播 时间 路线 影响 公元前6世纪
古印度
乔达摩 悉达多(“释迦牟尼”)
(1)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主张“众生平等”
(2)宣扬“忍耐顺从”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佛教传到中国内地
北传:印度-中亚-中国新疆-中国内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适应了当时其他种姓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同时吸引了受压迫的下层民众,因此在印度社会迅速发展,后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佛教
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
唐朝-玄奘西行
构建单元知识体系:7分钟
要求:
(1)体现单元重点知识,理清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适当延伸拓展;
(2)全员参与,主动参与,及时巩固基础知识;
(3)形式多样:思维导图、知识框架、时间轴、知识树等
构建体系
构建体系
古代印度文明
大河流域
原始农业发展(农耕文明)
古代亚非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尼罗河流域
金字塔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汉谟拉比法典》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佛教
中国
黄河、长江流域
甲骨文、青铜器、长城、兵马俑
古代亚非文明
1、(2021年山东临沂中考真题)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A
中考演练
2、(2021年四川眉山中考真题)《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
中考演练
3、(2021年湖南怀化中考真题)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A.耶稣 B.李耳C.穆罕默德D.乔达摩悉达多
D
中考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