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1.2 《技术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通用技术 必修一1.2 《技术的性质》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通用技术
更新时间 2021-12-17 10:1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第二节 技术的性质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 》 第 1 册,第 1 章 2 节,第 1 课时
参考书 《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参考书 技术与设计1》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 黑板、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为满足人的需求进行的技术活动的成果;认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知道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了解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知道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知道技术具有两面性,了解应当如何防止产生负面影响;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分析、“马上行动”和“阅读”,养成辩证、客观、积极地看待问题的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创新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技术与各种知识的关系
教学难点 对技术的两面性的理解,理解技术队伦理道德的影响
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属于理论层面知识,学生对单纯的理论讲授不感兴趣,因此我通过多个案例的分析,运用一些有趣的图片、视频资源以及一些较为有趣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对台灯的设计,来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使其关注课堂,引发兴趣,在最后对“决定胎儿技术”的讨论,活跃学生的气氛,在讨论中引发对技术道德问题的思考。 运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等。
板书设计 1.2技术的性质A组:手机、电吹风、投影仪、台灯、凳子、近视眼镜 B组:手表、黑板擦、麦克风、空调、冰箱、助听器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新课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技术的价值,了解了技术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技术对社会和自然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就有必要对技术的性质进行研究,以便我们以后更好的运用技术,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就来学习技术的性质。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猜物游戏,注意要求:对物品描述时要求从此物品的功能、用途方面出发。请两组同学,每组两个人,一个人描述,一个人猜——手机、电吹风、投影仪、台灯。。。。。。。助听器。。。。学生猜完对一些物品进行总结,从他们的使用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求来讲,比如:麦克风:满足了人们对声音放大的需求;助听器: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方便的与他人语言交流的需求。 一、技术的目的性 师:我们刚刚说助听器是为了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方便的与他人语言交流的需求。那么现在大家看一下课本P11的助听器的发明: 喇叭式助听器:最早的一款助听器,形状看起来像一个喇叭,据说我们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在耳朵失聪之后就是使用这款助听器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妙的音乐,它的使用方法是:人们对着口径较大的一端说话,而口径较小的一端对准那些听觉不灵敏的人的耳朵,通过这个喇嘛式的助听器对声音有一个很好的收集作用,这样听觉不好的人就可以更好的听到声音,但是,这款助听器对声音的增益只有3—5分贝,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电子管助听器:30年代呢随着电子管的出现呢,就发明了电子管助听器,这个助听器的增益度和清晰度都较好,但是,大家看一下书本上,这款助听器都多重呢?(学生回答:16磅)对,没错,就是14多斤,体积呢,有这么大(用手比划一下),大家想一下,如果让你们抱着这么大,这么笨重的盒子上街,你们有什么感觉?(生:不舒服,重。。。。) 晶体管助听器:50年代的时候,有了晶体管助听器,它的体积相对于电子管助听器小了很多,大概有烟盒那么大,出门的时候呢,放在口袋里面,通过很长的导线和耳塞连到耳朵上,那么大家想一下,这款助听器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学生回答)恩,还是不方便携带,而且很容易被人发现对不对。 耳背式助听器:与盒式助听器相比,它带用方便,直接挂在耳朵后面,而且功率设计可以较大、功能设置可以较全、价格也相对较低廉,可以说,耳背式助听器是比较理想的大众化产品。但是大家在生活中会经常见人带这种助听器嘛?(学生回答) 数字助听器:这事目前市面上最先进的助听器,数字信号的处理能力极强,而且含有多个程序功能,可以设置不同的程序以满足患者在不同环境的聆听需求,比如说:当佩戴者从家里安静的环境中走到菜市场这样一个吵杂的环境中时,只要按一下按钮,程序就自动切换。那么听完老师对助听器的发展的介绍,大家来思考这三个问题:
教学过程及内容 (1)从什么具体的目的出发? 使听觉不太灵敏的人能自如地听到外界的声音、正常地与人交流解决了什么具体的问题? 将声音放大、传入耳中,体积小巧、方便佩戴满足了什么具体的需求? 使耳聋人方便地与外界进行语言交流结论:任何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所以,技术具有目的性。技术的创新性师:大家知道锯是谁发明的嘛?(学生回答)那谁知道鲁班发明锯的小故事呢?学生:。。。。。师:恩,鲁班在上山砍柴的时候呢,不小心被一片树叶割把手割破了,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树叶会这么锋利?就认真的观察了一下树叶,发现树叶边缘是锯齿状的,那把铁片的边缘也弄成锯齿状的,是不是就可以用来锯树呢?于是,鲁班就发明了锯,但是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样,锯在锯齿结构、齿形、材料硬度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师:我们将鲁班由树叶得到锯的过程呢,称之为技术的发明,也就是说技术的发明是指创造自然界中原来没有的事物;那我们将锯发明之后对锯的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的过程,称之为技术的革新,也就是说技术的革新是指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师:技术的发明和技术的革新统称为技术的创新,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技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师:大家看一下课本12面,瓦特蒸汽机这个案例分析,蒸汽机是瓦特发明的一种动力机器,在瓦特发明蒸汽机之前,人类完全靠人力、畜力、水力作为主要动力,在蒸汽机之后,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所以被广泛的使用在机器加工,机械制造和钢铁冶炼等技术上,推动了这些技术的发展,进而把人类从手工业时期带到了机器时代,可以说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第一次技术革命。因此我们认为,技术的发明对技术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师:大家看一下,这个是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都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都什么特点?生:。。。。。。。。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于1946年在美国诞生。这台计算机重约30吨,占地170平方米,用了18000多个电子管,而且价格昂贵,它每秒钟能进行5000次的加减运算。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计算的速度。那个这个呢(图片展示)是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液晶电脑和笔记本电脑,那么从1946年的第一台电脑到现在的电脑,它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1)第一代(1946年~1958年): 电子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
(2)第二代(1959年~1964年): 晶体管计算机
特点:体积减小,重量轻、省电、寿命长、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可达每秒百万次。 (3) 第三代(1965年~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特点:存储容量1~4兆字节。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至千万次,可靠性有较大提高,体积进一步缩小,成本进一步降低,出现了向大型化和小型化发展的趋势。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四代(1971年-至今):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使计算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半导体存储器的集成度越来越高。Intel公司推出了微处理器,诞生了微型计算机,使计算机的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性能价格比等方面都比上一代计算机有较大突破。大家看一下,计算机发展到现在,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几十年的时间,这样看来创新是不是很难。生:。。。。。。师:其实我们对生活中的东西进行一些简单的改进,这,就是创新。现在我们来看生活中几个简单的创新的例子: 1、小孩两重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目前所有使用的门都是根据大人的标准来设计的,但是这样的门对小孩来说就显得高了。所有小孩们如果没有和大人在一起的话,要打开门就有些费事了。正是考虑到小孩子的情况,才有了这样的小孩两重门。它在一般门的里面又多了个小门,对小孩们来说,打开这个小门容易多了,而且也只需要打开这样的小门,大门的话就反而费事了。这个小孩两重门考虑得够周到,也够有趣的吧。2、安全伸缩插头:这个安全伸缩插头设计的目的是出于保护孩子的安全。它有一个蓝色的可伸缩盖子,将插头的金属针和按钮钩子完全覆盖住,确保在拔出的时候没有事故发生。对小孩来说,你很能预测它到底对他们多么的安全,但是这个改进应该是可靠的。3、折叠浴室:装修好些的卫生间,应该会有个独立的浴室。但是如果经济不大好的话,房子就没法太大,卫生间空间也就很小,可能就没有独立的浴室了。这个折叠浴室就是专为空间有限而设计的。它可以很容易安装在卫生间里面,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不会占用多少空间。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现在经济紧张,又不愿意降低生活标准的家庭的需要。创新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大家平时要善于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创新意识的人。师:好,现在你们就来发挥一下你们的创新意识,台灯,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但是,你对你所拥有的台灯满意吗?如果让你设计一款台灯,你们希望设计成什么样子的?(学生思考讨论,学生代表回答。)师:同学们刚刚的设计呢,都很不错,现在老师给大家展示几款台灯,看看他人是怎么样设计的。文件夹台灯:这款台灯,放在办公桌上的,但是却没有灯罩,只是一个灯架,很古怪的一款台灯。只有仔细看过,或亲身试用过之后,才知道这款文件灯的创意之处:原来灯罩是用一些文件组成的。在办公桌上,我们会有很多文件,通常是放在文件夹中,但总是有一些临时文件,这时我们可以将它们安装在文件灯的铁环上,从而形成灯罩。这样文件不仅不会丢失,或找不到,而且还可以当作灯罩的组成部分,非常有意思,也很实用。可折叠台灯:它的各个部分由螺丝轴相连,可以折叠,便于携带,或者可以摆成任意你喜欢的姿势。灵活的小人儿台灯:这款灵活的小人儿台灯有它自己独特的创意:它的四肢非常灵活,可以摆出各种姿势,例如:站着,坐着,趴着,躺着,等等,总之,您喜欢让它摆成什么姿势都可以。但是您永远都看不到它的面容,一顶嘿嘿的大帽子戴在头顶,好像自己很神秘的样子。当你们学习累的时候,不妨跟他玩耍一下,放松一下。三、技术的综合性 师:刚刚大家都设计了很多不错,有创新的台灯,那么大家想一下,台灯的设计涉及到了那些方面的知识呢?比如说好不好看,涉及到了美学的知识,还有呢? 生:回答。。。。。。。
教学过程及内容 师:对,没错,这个台灯的设计涉及到了光学、物理学、美学、材料学、人机关系等等。因此我们说技术活动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师:大家看一下课本上的马上行动,大家分析一下,如果要制作一个小板凳,需要综合运用到那些学科的那些知识呢?(学生分析,请代表回答)师:考虑到凳子是否稳固,要用到结构力学的知识;木质,则要用到材料学的知识;而且我们在设计凳子的时候,还要考虑到环保问题,这就用到了环境科学。总结:任何技术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各种知识领域 , 凝结着各种知识的精华。师:我们经常说科学技术科学技术,那科学和技术到底一样不一样,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吗?我们以电磁感应定律和发电机为例进行说明。大家都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吧?它是怎么样描述的呢?生:回答。。。。。师:没错,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里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法拉第发现了这一电磁感应现象,他产生了疑问:问什麽会产生这种现象,因此他就进行了不断的假设,通过实验推理论证,计算、归纳,最后得出了电磁感应定律。我们称电磁感应定律呢,就为科学;而发电机,它以电磁感应定律为基本原理,用适当的导磁和导电材料构成互相进行电磁感应的电路和磁路,以产生电磁功率、达到能量转换的目的进行发电的。我们将发电机这种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称之为技术。发电机运用了电磁感应定律,说明了科学促进技术发展,而发电机的发明是电磁感应定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它的不断改进,说明了技术推动科学进步 好,现在大家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道连线题:(学生做)通过这个连线题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明白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四、技术的两面性
教学过程及内容 师:接下来大家看一下,这是两块电池——诺基亚手机电池和手电筒电池,我们都知道,电池可以跟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和动力,那大家知不知道电池除了跟人们带来好处之外,还能给我们造成什么危害吗? 生:回答。。。。 师:好,大家来看一个视频——纽扣电池的腐蚀性实验 师:通过这个实验视频,我们可以看出一节纽扣,可以给水质造成怎么大的污染,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说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它既可一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所以我们说:技术具有两面性 师:那接下来,老师列举出几项生活中常见的技术,大家一起分析其正反两方面性: 依次列出,农药、炸药、电、网络 生:回答。。。。 师:总结农药、炸药、电、网络这四个的正反两面性。 师:那么既然技术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多危害,哪不是我们就不要使用这些技术了呢? 生:不是。。。。。 师:对,其实技术本身没有对错,关键是人怎么样去使用技术,如果技术被人们不恰当的使用,甚至于不考虑技术对环境、对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而盲目地追求功利性,那这样,技术就走向了它的反面,所以,我们在使用技术的时候,应避免急功近利、目的不良等情况的发生。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课本的16页,阅读案例分析: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然后说一下你对“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是支持还是反对?展开讨论。 生:请学生代表起来回答。 教师总结:对技术本身要予以支持,但是要建立相应的“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尽量使决定胎儿技术在造福人类这方面发挥作用。课堂小结:由助听器的发展,我们知道技术具有目的性; 由蒸汽机的发明、锯的发明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我们得出技术具有创新性; 由台灯及小板凳的例子,我们知道技术具有综合性,由电磁感应定律和发电机,我们了解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由纽扣电池的例子,我们得出了技术具有两面性,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合理的去利用技术。作业:1、分析克隆技术的利弊。(第一组第三排) 2、请你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技术,并结合实例,大胆设想,口头续编文莉一家晚上的生活。(P19)(第一组第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