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
一、教学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目标:
1、整体把握全文,了解马克思为历史科学、为无产阶级所作的巨大贡献。
2、揣摩本篇悼词的语言,体会语言中悲痛深沉的感情。
二、教学 ( http: / / www.5ykj.com / Health / " \t "_blank )重点和难点:
揣摩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场合,以特定的身份发表讲话时所用的词句,理解其思想内容,感彩和表达作用。
三、教学设想
本文是阅读篇目,课时少,主要是把握重点,让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加以适当引导。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1883年3月14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因病逝世,3月17日,在其葬礼上,恩格斯发表了这篇演说辞。不过,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悼词性质的演说辞。
1、文体介绍:
学生答,教师补充: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
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
主体: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
结尾:对死者的悼念。
2、作者简介
弗·恩格斯(1820—1895),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和领袖,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德国人。在革命斗争中,他和马克思一起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始于1844年,两人在巴黎相识。之后他们共同战斗,共同创造革命理论,共拟《共产党宣言》,合作《资本论》。
列宁对他们的评价:他们的友谊“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在马克思之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导师。”
3.对马克思的简介
播放幻灯片中的“秒懂百科”——卡尔·马克思。
二、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后,教师指导学生把握全文的结构 。
文章总体结构把握:悼念--评价--悼念,第二小节是主体部分的总纲,两个“对于”突出了马克思在革命实践和革命理论两个方面的贡献,主要是在革命实践领域的贡献(请学生找出依据)--“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个革命家”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评价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2.指导学生利用关键词句,领会内容
①抓住关键段:如第二段(总评)
②抓住关键句:如过渡句“不仅如此”“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正因为这样”……
③抓住关键词:“发明了”“还发现了”“独到的发现”“小册子”“工作”“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总之,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要尽量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三、揣摩语言,体会重点词语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体会)
1、 课文第一小节:学生齐读这一小节,体会悲痛的情感。 学生找出关键的词句加以揣摩 明确:
“不到两分钟”:让人深感惋惜、痛心、遗憾
避讳手法加深了沉重悲痛的内涵,如:“停止思想了”:伟人逝世,思想家停止思想,深感痛惜。“安静地睡着了”:“安静”指很安祥,用这个词也是对生者的一种安慰 。 “永远地睡着了”:“永远”一词悲痛之情强烈。
2、学生讨论,完成课后练习二 ( 体会句中重点词语)
四、拓展延伸
1、出示2018去世的几位名人的简介。
2、用悼词的基本结构,选择为其中一位写篇简短的悼词,指名进行交流
五、总结
通过阅读全文,大家从中体会到了沉痛悲伤而又平静深沉,悲伤却不消沉,沉痛却不压抑,激励人鼓舞人。这完全得益于恩格斯语言艺术的高超精当,准确而又富于感情。
六、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查找资料,完成一篇关于马克思的小传。
附:板书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一、悼念 (1--2) -- 伟人的逝世 -- 不可估量 述其哀
理论
二、评价(3-7) -- 伟大的贡献 歌其功
实践
三、悼念 (8-9)-- 敌人的忌恨 -- 崇高的品质 颂其德
人民的爱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