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
教材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 题
春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上期
学段
第1学段
教
学
目
标
一、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 熏陶。二、深刻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追求未来、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为建造人类美好的春天而奋发努力的崇高理想。三、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特点。四、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教
学
重
点
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
学
思
路
“读-讲-读-赏-读”。读书分三个层次:让学生熟悉课文,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作者表达的感情和文章遣词用语的妙处。夹在读书之中的"讲"与"赏"分别是指:"讲“,清除文字、词语等障碍,理清文章的结构,"赏“,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实例赏析,体会作者选用词语和句子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感情
主要
教学
方法
让学生欣赏课件中的与《春》有关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春天的美。
多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思路,并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教
学
资
源
1、 <<春>>朗诵磁带及多媒体课件
演示课件一:欣赏图片。
演示课件二:描写春天的成语(部分)。
演示课件三: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演示课件四:读准字音。
演示课件五:挑战朱自清。
演示课件六:歌曲《嘀哩》。
2、朱自清资料
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课时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
导入新课
1、教师演示课件一:
欣赏图片。
2、(待学生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成语后)教师演示课件二:描写春天的成语(部分)。
3、教师引言: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说出一些描写春天的成语。
通过引进欣赏图片的教学背景来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地对新课的学习产生极大兴趣。
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
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
解说课题
1、教师演示课件三:朱自清及其代表作。
2、教师解说: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8月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学生观看课件三并听教师解说课题。
简单介绍课文的基本内容,简单介绍作者的基本资料。
三、
走进课文,师生品味春天的美。
1.教师放录音带或教师朗读。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眼前会出现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
2.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轻读课文,并做标记。
3.教师要求学生把易错的字先要求学生读,教师再演示课件四:读准字音。
4.布置学生选读,并要学生说出作者的感情思路,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段落意思。
5.教师指导朗读并强调朗读技巧。
6.学生展示朗读。要求学生用明快的节奏,读出热爱赞美的感情。
7.朗读示范。
1.学生听录音朗读。
2、学生模仿、轻读课文,并做标记。
3、学生认识生字。
4、学生选读,理解难懂的句子,思考分段。
5学生展示读。
1.培养默读习惯;
2.让学生"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一。该设计要求老师必须具有教学机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准备;学生的问题应尽量让同学自己解决,学生需要时,老师给予点拨;
3.对文章的语言美有个认识,对文章的段落有个初步的了解。
四、
理解
课文,
挑战
朱自
清
1、教师设问:
(1)朱自清的《春》为什么如此美呢?
(2)它美在哪里?
2、布置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3、你会从哪个角度来描写《春》?
教师待学生说了后演示课件五。
1、学生讨论后说出朱自清的《春》的美。
2、学生说出自己将如何来描写《春》。
加深学生对文中形象而生动的句子的理解,并对课文有个整体的理解,进而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品质。
五、
走向
课外、
联想
拓展
1、挑战记忆力。学生说出古诗中的“春。
2、学生分组开展咏春诗佳句比赛活动(学生课后完成)
3、教师演示课件六:歌曲《嘀哩》。
1、学生说出古诗中的“春”;
2、学生听歌、唱歌
1、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及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2、使课堂进入高潮,对学生进行爱校教育。
六、
布置
作业
1、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请说出理由,下一节课交流)
2、熟读课文,背诵1-5段,鼓励背诵全文。
3、学生说出古诗中的“春”及表示春天的象征含义的一些句子。
4、布置学生分组开展咏春诗佳句比赛活动。
朗读课文,思考问题,并背诵课文;
学生分组开展咏春诗佳句比赛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 美文美句及尝试写作。使学生有成功感。
自我反思
主要特色
与
创新之处
一、有序引导班级学生体会朱自清先生《春》精巧的构思、严谨的结构特色。
二、有效指引学生理解作者通过细致、生动地描绘充满生命力的春天景象,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三、重点诱导班级学生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春的特点,用鲜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具体地、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象,以表现季节特征的写作方法。
四、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欣赏课件中的与《春》有关的图片,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五、最后的歌曲把课堂带入了高潮,不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在歌声中感受《春》的美景,而且联系实际,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了爱校的教育。
存在的问题
与不足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祖国秀丽的自然风景时那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但还不够充分。不过美的熏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及自我教育才能得到发展的,也不可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