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初识中考小说
本专题根据中考考情,结合小说的三大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等,这几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分析。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对部分小说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 题号、题干 题型
2020·中考·泰安《丑石》夏新祥 (1) 文中加点的两个“惊住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情节分析题
(2) 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写的都是老白要给老墨钱的情节,这两次老墨的心理有何不同? 情节概括题
(3) 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标题作用题
(4)小说人物“老墨”和“老白”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请结合人物特点或文中的描写,写下你的发现。 人物分析题
2021·中考·烟台《莽昆仑》墨村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情节概括题
(2)赏析句子。 语言分析题
(3)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⑦⑧属于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情节手法题
(4)文章“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标题作用题
2021·中考·潍坊《望北哨所》石钟山 (1)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情节作用题
(2)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小说手法题
(3)“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物象作用题
(4)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人物分析题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中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了解中考小说选文特点
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
1.材料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粒细沙,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
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不论主题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
人 物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事物形象,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
命题点: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人物作用以及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情 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
命题点: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环 境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命题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
主 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这包含了解读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中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的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咯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他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 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1)(2)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1)_______ →种白杨树→(2)______
2. 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
3. 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 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
(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5. 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答案】
1.(1)坡堤挖坑 (2) 舍命护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梳是理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相应的位置找准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第一空:此处概括的内容在“捡废品包堤”这一情节后、“种白杨树”前,对应的是第7自然段,这一节是白杨树老人在坡堤上挖坑刨土准备种树的过程。再仿照给出的例子,用4-5个字概括出主要内容:坡堤挖坑;
第二空:此处内容发生在“种白杨树”之后,对应的是10-13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儿女们在大树成长后准备伐树购房却遭到白杨树死命阻拦。用4-5字可概括为:舍命护树。
2. “白杨树”既是主人公名字,也是他种植的树木的名称。暗指他把自己辛勤种植养护的白杨树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突出他的责任担当的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白杨树”是主人公的名字,作者这样的取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再联系主要内容,故事主要写老人种植、保护白杨树的故事,所以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能体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主题的表现上,以树作人名,似乎寓示着人即树,树即人,人把树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这便充分体现了主人公为给家乡留下蓝天绿水的护树的担当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3. 这一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表扬人物快乐愉悦的心情。暗指“白杨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给坡堤带来的变化。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主题。
线句描写的是“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水清澄澈,鱼跃蛙鸣”的美景,这是白杨树老人辛苦8年营造出的新的环境,美丽、和谐,充满诗情画意;这优美的景色表现的是白杨树老人内心的愉悦、快乐,为这片林子给家乡带来的新的变化而高兴;表现了他通过劳动给坡堤一带来的改变,这也是他后来坚决不让子女们卖钱的原因。
4. (1)表现出白杨树对女儿的愧疚之情,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女儿的要求。
(2)表现白杨树内心的坚决,坚决保护这片林地不作丝毫妥协的决心。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
(1)第一处的“转”出现在老人面对孩子提出用树换钱时。从前文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这让老人觉得他亏欠家人很多,心有愧疚。所以面对孩子的意见,他虽然不同意卖树,但内心却又无法直接面对,所以“转”过去,不忍心看到孩子的失望与难过。
(2)这一处的“转”出现在孩子们不肯放过那些成长的树木,执意要砍伐。老人虽然觉得有愧于他们,但对家乡的责任与担当,对青山绿水的维护,让他觉得必须让孩子们曾是死心。于是转身直接面对孩子,直面问题,表达的是他坚定的护林之心。
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5. 结尾刻画了白杨树舍命护树的场面,让故事陡生波澜,给人强硬的震撼。突出了老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也要为家乡留下一丝青山绿水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的妙处分析理解。可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体现等方面分析。
内容上,这段刻画的是老人用自己生命来保护树木的情景特写,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撼,震撼于老人的坚决;
从主题情感上,这一特写场景正是老人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
从结构上,这一段并没有总结全文内容,而是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耐人寻味。
根据上述分析回答,注意言之有序。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关键字1
关键字2
关键字3
关键字4
总结分析
直击中考前言
——初识中考小说
本专题根据中考考情,结合小说的三大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等,这几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分析。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对部分小说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 题号、题干 题型
2020·中考·泰安《丑石》夏新祥 (1) 文中加点的两个“惊住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情节分析题
(2) 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写的都是老白要给老墨钱的情节,这两次老墨的心理有何不同? 情节概括题
(3) 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标题作用题
(4)小说人物“老墨”和“老白”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请结合人物特点或文中的描写,写下你的发现。 人物分析题
2021·中考·烟台《莽昆仑》墨村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情节概括题
(2)赏析句子。 语言分析题
(3)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⑦⑧属于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情节手法题
(4)文章“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标题作用题
2021·中考·潍坊《望北哨所》石钟山 (1)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情节作用题
(2)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小说手法题
(3)“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物象作用题
(4)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人物分析题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中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二)了解中考小说选文特点
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
1.材料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粒细沙,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
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不论主题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
人 物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事物形象,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
命题点: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人物作用以及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情 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
命题点: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环 境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命题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
主 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这包含了解读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中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的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咯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他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
1. 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1)(2)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1)_______ →种白杨树→(2)______
2. 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
3. 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 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 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
(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5.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关键字1
关键字2
关键字3
关键字4
总结分析
直击中考(共26张PPT)
前 言
初识中考小说
寻川小说专题
壹
贰
叁
肆
知识链接
知识探究
总结分析
直击中考
目录/
DIRECTORY
壹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本专题根据中考考情,结合小说的三大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等,这几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分析。
贰
知识探究
考情分析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对部分小说考查情况统计:
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 题号、题干 题型
2020·中考·泰安《丑石》夏新祥 (1) 文中加点的两个“惊住了”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情节分析题
(2) 文中画横线的A、B两处写的都是老白要给老墨钱的情节,这两次老墨的心理有何不同? 情节概括题
(3)本文以“丑石”为题,有什么好处? 标题作用题
(4)小说人物“老墨”和“老白”的命名也很有意思,请结合人物特点或文中的描写,写下你的发现。 人物分析题
2021·中考·烟台《莽昆仑》墨村 (1)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中士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请阅读全文后填空。 情节概括题
(2)赏析句子。 语言分析题
(3)从记叙顺序上看,第⑦⑧属于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 情节手法题
(4)文章“莽昆仑”为题目有什么妙处? 标题作用题
2021·中考·潍坊《望北哨所》石钟山 (1)第④段中的“有时她觉得离他很近,有时又很远”是否矛盾?为什么? 情节作用题
(2)有同学建议将第⑩段中的“他在巡逻路上……”改为“他在巡逻路上不幸牺牲”。请简要分析为什么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小说手法题
(3)“信件”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小说进行分析。 物象作用题
(4)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人物分析题
知识探究
二、因命题点需知文体特征
中考对小说的命题角度是根据这种文体的文体特征来命制的。所以考生需要了解小说的文体特征。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1.小说内涵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就是小说的主题。
知识探究
2.小说三要素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人物。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是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2)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代表性。
(3)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作用。
知识探究
(二)了解中考小说选文特点
1 000多字的微型小说(小小说)将是小说考查的重点对象。这种小说只截取生活的一个横断面,或事件中的一个小片段、小插曲,对人物只勾勒轮廓,捕捉其主要性格特征的某种光彩或斑点,兼有特写的特点,写法近似速写。它比短篇小说更短、容量更小、人物更少、情节更单纯。
选取的小小说具体特点如下:
1.材料以小见大
小小说的这一特点是就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而言的,小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一般只有几百字,至多千余字。在这短小的篇幅里,不可能反映在长时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只能反映生活长河中的一粒细沙,只能反映现实生活侧面的某一个闪光点,也就是说小小说所选的题材截取的生活面要小,只有这样才适合小小说体裁表现的需要,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小”。但是,它虽然小,却不是孤立的,它毕竟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时代的折光,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角一面来认识大千世界,折射重大问题。小小说篇幅虽小,但它有较多的丰富意蕴,有一定的生活容量,它反映的内容和意义并不小。这就是“以小见大”中的“大”。
知识探究
2.人物形象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塑造人物时,主要写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3.情节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曲折新奇,常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
4.结尾含蓄隽永
小小说的结尾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境界,这也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小小说的质量。结尾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其精髓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作品的深刻主题常在结尾处明朗。因此,阅读小小说一定要关注结尾。
5.主题新、深、辣
所谓“新”,即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事,及时发现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问题,有强烈的时代感。所谓“深”,即作品具有深度,启迪思想,引人回味,从而使人得到哲理的享受。所谓“辣”,包括以情动人,震撼人心;尖刻辛辣,一针见血。不论主题是新,是深,还是辣,最后指向都是人生和社会。
知识探究
人 物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包含这样几个关键点:人物性格与形象特点,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事物形象,塑造方法——正面和侧面。
命题点:人物形象,人物塑造手法,人物作用以及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理解或者整体语言风格的把握。
知识探究
情 节
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在情节安排的过程中,需要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
命题点:情节的概括、情节手法、情节作用。
知识探究
环 境
在小说作品中,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即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场所),这就是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社会环境由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包括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结构、经济形态、文化状况、风俗礼仪等。它是事件发生和人物活动的社会条件,是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土壤,影响着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人物对客观生活的理解、认识,从而使人物对现实生活采取不同的态度。
自然环境是指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小说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可以将人的特殊境遇、独特经历细细写来,给读者创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使读者关心小说中人物的命运,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喜同悲,陶醉于小说情景中而不自知。当然自然环境的描写还要依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能够真实详尽地、与人物心情相符地逐一展现。
命题点:环境描写的手法、环境的特点、环境的作用。
知识探究
主 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它是小说的灵魂。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题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一般来讲,可以通过环境、背景甚至小说的标题来了解小说的主题;也可以通过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这包含了解读小说主题是什么和怎样去解读小说的主题,也就是中考常常以开放题的形式命制的最后一个题目:探究小说的思想意蕴或情感意蕴。
叁
总结分析
肆
直击中考
直击中考
【2021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真题】
谁敢动我的杨树
蔡楠
①白杨树替自己准备好了一口棺材。他宁肯死掉也不愿意把双腿锯掉。
②白杨树的腿有毛病。医生说他得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而且双腿开始发生溃疡,需要截肢。不,我还要靠双腿走路,还要靠双腿干活养活妻儿呢!白杨树拐着双腿走出了医院,他在大街上喊道,我宁肯死掉也不把双腿锯掉!于是他在棺材铺订购了一口棺材。
③其实,白杨树不想死,他期待奇迹出现。他四处求医找药,希望民间土法能够治好他的腿。但是奇迹并没有垂青白杨树,老婆和儿女们强行把他送进了医院,截了肢。
④白杨树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为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他趁老婆不在家,喝了老鼠药爬进了棺材里。昏昏沉沉的睡了一天,却没死。老婆回家把他拖出了棺材,狠狠地骂着,白杨树你这个没良心的,死都不会死,你干嘛给自己喝假药?
⑤死不了怎么办?那就得活下去。要想活下去,就得给自己找点活。只有干活挣钱还账才是活下去的理由。
直击中考
⑥白杨树请人在轮椅的后面做了个后备箱。他就滚动着这个特殊的轮椅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出现在了高速公路两侧。他开始捡垃圾。废旧纸、破塑料,矿泉水瓶子……每天都能捡一后备厢。有了一点积蓄,他找到了村委会。他说,古洋河大桥以北的堤坡不能再随便取土了,大堤都挖没了,要是来了洪水怎么办?我给咱看着吧!我也不要工钱,你们就和水利局的说说,我承包两公里的堤坡,种树,种速生杨,承包费照交!
⑦村里和他签了合同。白杨树就在苗圃场订购了树苗,带上了特制的镐头铁锹,爬到了堤坡上。他扔掉了轮椅,摘掉了假肢,露出了粉红的嫩肉。他摸着那肉,愣了一下神,然后就用绳子将空空的裤腿缠上。他就坐在了地上,开始挖坑。白杨树的手就成了脚。他坐在地上,一锹一锹地挖着。堤坡上都是胶泥土,坚硬得很。手又不能像脚似的那样去踩锹,他就把短短的锹把拄在肚子上,用身体的力量推动铁锹。肚子累了,受不了了,他就换个方式,拿过镐头一下一下地刨。阳光照过来,还有风沙吹过来。白杨树的脸上有了汗有了土有了泥,汗水流下来,流到了嘴里,牙碜的不行;流到了地上,砸在新挖出来的土上,一砸一个窝儿。
⑧坑挖好了,白杨树种上了第一棵树。他拎着塑料水桶,爬着去古洋河里取水。他的腿没了假肢的保护,嫩肉被胶土咯得生疼。那疼是坚持不住的疼。他手去摸腿,前面失去了依托,人一下子就滚到了河沟里。灌满水,他拉着拧上盖子的塑料桶,一下一下地往堤坡上挪。他的身后是一溜湿淋淋的红水印。爬上来了,他把水灌进了树坑。小树吸了水,冒出了嫩芽。白杨树也觉得自己真正的从棺材里爬出来,像小树一样,活过来了。
直击中考
⑨白杨树开始了长达8年的种树生涯。8番寒暑,他用坏了的铁锹有几十把,磨烂了的手套堆成了小山,两条曾经细皮嫩肉的残肢也长满了厚厚的老茧。堤坡成了他的家,也成了他的乐园。那里变成了一片白杨树林。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林下连着白洋淀的古洋河水,水平如镜,清澄透明,偶尔有鱼跃出水面,惊得蛙声一片。白杨树在堤坡的树林里爬着,走着,转悠着,他搂着粗大的树干,像搂着自己的儿女。
⑩不,比自己的儿女还亲。树不让他生气,儿女却让他生气。这不,长大了的儿女带着一支砍伐队来树林里找他了。儿女说爹,你看这树大了,该用他换钱了!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背对着儿女说,咱们的债务不是你娘和你们都还上了吗?还急着要钱干什么?儿女说,我俩在城里每人按揭了一套楼房,想用这钱交首付呢?爹,你看,这3000多棵树,最小的也值100块呢!
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看着已经成年的孩子们。他说,种树的时候我是想有一天能用树换钱。可孩子们,现在我不了。我一棵树也舍不得砍了,你们没看出来这古洋河、这鱼儿,还有这鸟儿,需要这样一片树林吗?还是留下吧,留下比砍了重要!
儿女们早就和商家谈好了价钱,他们不砍就没有了面子,当然也没有了房子。他们就带着砍伐队绕过白杨树,向树林深处走去。白杨树就扔了轮椅,立了起来,他觉得自己的双腿又健康如初了。他跑到人们的前面,大声喊道,你们谁敢动我的杨树,我就动谁的脑袋,然后自己削下自己的脑袋,反正我的棺材早就准备了多年了——
众人惊在了那里。他们看见一把磨秃了的铁锹攥在白杨树的老手上,寒光一闪一闪的。
(选自《芒种》2021年第2期,有删改)
直击中考
1. 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在(1)(2)处补全小说的主要情节。
腿病截肢→绝望自杀→捡废品包堤→(1)_______ →种白杨树→(2)______
1.(1)坡堤挖坑 (2) 舍命护树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信息梳是理能力。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在相应的位置找准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第一空:此处概括的内容在“捡废品包堤”这一情节后、“种白杨树”前,对应的是第7自然段,这一节是白杨树老人在坡堤上挖坑刨土准备种树的过程。再仿照给出的例子,用4-5个字概括出主要内容:坡堤挖坑;
第二空:此处内容发生在“种白杨树”之后,对应的是10-13自然段,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是儿女们在大树成长后准备伐树购房却遭到白杨树死命阻拦。用4-5字可概括为:舍命护树。
直击中考
2. 作者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有什么用意?
2. “白杨树”既是主人公名字,也是他种植的树木的名称。暗指他把自己辛勤种植养护的白杨树看作自己生命一般重要,突出他的责任担当的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品质。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白杨树”是主人公的名字,作者这样的取名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再联系主要内容,故事主要写老人种植、保护白杨树的故事,所以给主人公取名“白杨树”能体现故事的主要内容;在主题的表现上,以树作人名,似乎寓示着人即树,树即人,人把树当成了自己的生命。这便充分体现了主人公为给家乡留下蓝天绿水的护树的担当及无私奉献的精神。
根据上述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直击中考
3. 第⑨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 这一美好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表扬人物快乐愉悦的心情。暗指“白杨树”用自己的辛勤努力给坡堤带来的变化。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主题。
线句描写的是“绿荫覆盖,鸟雀鸣唱,水清澄澈,鱼跃蛙鸣”的美景,这是白杨树老人辛苦8年营造出的新的环境,美丽、和谐,充满诗情画意;这优美的景色表现的是白杨树老人内心的愉悦、快乐,为这片林子给家乡带来的新的变化而高兴;表现了他通过劳动给坡堤一带来的改变,这也是他后来坚决不让子女们卖钱的原因。
直击中考
4. 小说中人物动作是人物心理的外显与心灵的投射,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谈谈第⑩ 段中两个加点“转”字分别表现了白杨树怎样的心理。
(1)白杨树把轮椅转过去
(2)白杨树就又把轮椅转过来
4. (1)表现出白杨树对女儿的愧疚之情,觉得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女儿的要求。
(2)表现白杨树内心的坚决,坚决保护这片林地不作丝毫妥协的决心。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键字词的赏析。
(1)第一处的“转”出现在老人面对孩子提出用树换钱时。从前文知,为了给他治病,“家里欠了十多万的债。孩子们都已辍学打工去了。老婆也去了村办工厂给工人做饭”,这让老人觉得他亏欠家人很多,心有愧疚。所以面对孩子的意见,他虽然不同意卖树,但内心却又无法直接面对,所以“转”过去,不忍心看到孩子的失望与难过。
(2)这一处的“转”出现在孩子们不肯放过那些成长的树木,执意要砍伐。老人虽然觉得有愧于他们,但对家乡的责任与担当,对青山绿水的维护,让他觉得必须让孩子们曾是死心。于是转身直接面对孩子,直面问题,表达的是他坚定的护林之心。
直击中考
5. 小说的结尾有何妙处?
5. 结尾刻画了白杨树舍命护树的场面,让故事陡生波澜,给人强硬的震撼。突出了老人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家庭利益也要为家乡留下一丝青山绿水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耐人寻味,给读者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结尾的妙处分析理解。可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体现等方面分析。
内容上,这段刻画的是老人用自己生命来保护树木的情景特写,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撼,震撼于老人的坚决;
从主题情感上,这一特写场景正是老人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精神的具体表现;
从结构上,这一段并没有总结全文内容,而是意犹未尽,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耐人寻味。
根据上述分析回答,注意言之有序。
谢谢你的聆听
寻川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