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10认识的过程,初步建立10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比较大小和组成及10的写法,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掌握10的组成;教学难点是10的组成和写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看图填数
2.从四个数字中选择两个进行大小比较
(能全面的说到<、>、=的几组)
3、我们学过哪些数字?其中最大的数字是几?最小的数字是?所以啊9特别骄傲,总是看不起其他数字,尤其是0,9说:你什么也没有,太小了,根本不能和我比!0听了很伤心,1走到0的身边,给0想了一个办法,你知道是什么办法吗?
引出课题:认识10
二、讲授新知,感知数10
1、出示情境图、找出数字10
仔细观察图,图上有什么?
学生个别回答(小朋友在跳舞)
有几个小朋友呢?数一数得出10
2、摆一摆
用准备好的小圆片在桌子上摆一摆,一个小朋友用一个小圆片表示,看看需要多少小圆片!(教师巡视)
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摆一摆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3、算珠演示(演一演)
通过一个一个加上算珠动态展示10比9大这个事实。
4、比一比、写一写
出示10的数写,学生仔细观察比较以前学过的数字,说一说有什么区别?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得出:
(1)10由两个数字组成
(2)10其实是由学过的1和0组成
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26页描写、再写三个(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找一找
找一找身边(生活中)有没有10,学生个别回答
总结:其实生活中处处有10,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发现。
6、小结,通过认识了10 我们知道了,10比9大,所以10再也不会看不起0了,只要1和0在一起就会组成比9大的数字10.
三、巩固深化,掌握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1)读出直尺上的数,先从左往右读,再从右往左读。 (小组活动,读给同伴听)
(2)同桌游戏:一人顺着读直尺上的数,另一人倒着读这些数。
(3)小组pk游戏:快问快答
最大的数字是几?最小的数字是?8前面数字是?4后面的数字是?3和8比较大小、2和9比较大小、左边数第2个数字是?右边数第6个数字是?
2.小棒游戏
要求:拿出小棒,先数出10根放在桌上,然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提问:1根小棒表示几 而1捆又表示几呢
最后说一说:10根小棒捆成一捆,一捆小棒有10根。
延伸:如果我再拿一捆小棒,一共表示数字多少呢?30根小棒可以捆成多少捆呢?
3.“想想做做”第3题。(课件动态显示樱桃图)
(1)让学生数数一共有多少颗樱桃。学生可能会1颗 1颗地数,也可能2颗2颗地数。
(2)要求同桌互相2颗2颗地数,在书上填数。
(3)伸出自己的左手,数数有几个手指;数数两只手 一共有几个手指,在书上填数。
(4)小结:数数时,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 或5个5个地数。
4.“想想做做”第4题。
数轴题
(1)简单填空
(2)再出示一个对比数轴,需要两个两个填空(填246810);
再对比出示一个对比数轴,需要五个五个填空(填5、10 )
四、总结评价:
在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本领?你是怎样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