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古城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
生物试卷
1.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命系统的最宏观和最微观的层次分别是生物圈、细胞
B. 植物体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 “森林中的所有微生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D. “太湖中所有鲫鱼”属于生命系统研究的一个结构层次
2. 某个培养基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被污染后,除大肠杆菌外,又滋生了别的细菌和真菌。这个培养基的“生命系统层次”水平相当于( )
A. 细胞 B. 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种群
3. 地球上瑰丽的生命千姿百态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肾脏
②血液
③肌纤维
④蓝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
⑨鄱阳湖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4.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
①蓝细菌 ②酵母菌 ③小球藻 ④大肠杆菌 ⑤乳酸杆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④⑤
5. 如图中①和②是目镜,标有5×和16×字样;③和④是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 )
A. ①和③ B. ①和④ C. ②和③ D. ②和④
6. 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图丙分别表示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B.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应选用②③镜头
C. 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 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若这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能看到8个细胞
7. 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的细胞与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用10×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调整在2.0 cm左右
B. 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p字母
C. 观察分裂期细胞时,若将玻片标本向右方移动,则视野下该细胞向左方移动
D. 视野下观察到眼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
8. 欲将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洋葱根尖的某个细胞,转换到高倍镜下继续观察,则必须将该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才会更便于观察,原因是( )
A. 视野变小后,更便于找到目标 B. 视野变亮后,更便于找到目标
C. 视野变大后,更便于找到目标 D. 视野变暗后,更便于找到目标
9. 黑藻的叶肉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
A. 水 B. 淀粉 C. 葡萄糖 D. 蛋白质
10. 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
A. Fe、Mn、Zn、Mg B. Zn、Cu、P、Ca
C. Ca、Mn、Cu、Mo D. Zn、Cu、B、Mn
11.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根据作用的大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B.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种类和无机自然界大体相同,所以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 生物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含水量不同,如同种植物萌发种子的含水量比休眠种子的含水量高
D. 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的血钙太低,会出现肌无力症状
12. 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水、蛋白质、糖类、脂质 B. 蛋白质、糖类、脂质、水
C. 糖类、水、蛋白质、核酸 D. 蛋白质、水、脂质、糖类
13. 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C和O
B. 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
C. 绿色植物缺Mg对其生命活动基本没有影响
D. 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14. 下列生物或细胞中存在染色体的是( )
A. SARS病毒 B. 皮肤生发层细胞
C. 醋酸菌 D. 颤蓝细菌
15. 下列关于细胞中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机盐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B. 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所含元素都属于微量元素
C. 人大量出汗会排出过多的无机盐,导致体内水盐平衡失调,这时应多喝淡盐水
D. 人体缺Fe时会患缺铁性贫血症,这说明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16. 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细胞内的自由水和结合水都是良好的溶剂,都能参与物质运输和化学反应
B. 同一植株中,老叶细胞比幼叶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高
C. 将作物秸秆充分燃烧后,其体内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D. 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
17. 下列对细胞内的有关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休眠的种子比萌发的种子结合水含量高
B. 镁是参与叶绿素合成的微量元素
C. 同种无机盐在不同生物中的作用完全相同
D. 几丁质和磷脂的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18. 下列关于水和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与休眠时相比,种子萌发时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值低
B. 晒干的种子细胞内不含有水分,有利于种子长时间储存
C.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D. 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骨骼中的CaCO3
19. 医生给病人输液时,常把药剂溶解于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中,而不是溶解于蒸馏水中.这是因为( )
A. 蒸馏水不含营养物质
B. 无机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
C. 蒸馏水可增大细胞中自由水比例,使细胞代谢加快,加剧病情
D. 生理盐水能维持人体渗透压的平衡,使细胞保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0. 无机盐能维持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下面列出了若干确定无机盐X是否是植物必需的实验方案,其中正确的设计是( )
①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②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
③只用缺少无机盐X的“完全培养液”,不用基质;
④以土壤为基质盆栽,浇蒸馏水;
⑤以沙土为基质盆栽,浇完全培养液;
⑥不用基质,只用完全培养液;
⑦不用基质,只用含无机盐X的培养液;
⑧不用基质,只用蒸馏水.
A. 以③为实验组,⑥为对照组 B. 以④为实验组,①为对照组
C. 以②为实验组,⑤为对照组 D. 以⑦为实验组,⑧为对照组
21.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 ①④⑤ B. ①④⑤⑥ C. ③⑤⑥ D. ②③④⑤⑥
22. 下列不属于固醇类物质的是( )
A. 维生素D B. 性激素 C. 脂肪 D. 胆固醇
23. 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人来说,蔗糖溶液可以口服但不能静脉注射
B. 糖类在人体内,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部可发生氧化
C. 等质量的糖原和脂肪相比,前者体积小而储能多
D. 等质量的葡萄糖和脂肪相比,彻底氧化时后者耗氧多
24. 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25. A. 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B. 麦芽糖是二糖,在人体内能被水解成葡萄糖后被吸收
C. 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都是单糖,几丁质是多糖
D. 淀粉和纤维素都是多聚体,组成二者的单体的结构或物质和功能都不相同
26. 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而不存在于植物体内,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存在于植物细胞而不存在于动物细胞中的单糖分别是( )
A. 脂肪、核糖、果糖 B. 糖原、脱氧核糖、葡萄糖
C. 糖原、核糖、果糖 D. 脂肪、脱氧核糖、葡萄糖
27. 山东胶东半岛地区一直以来就是红薯主产区,这里的红薯香甜可口,中医视红薯为良药,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红薯细胞和人体细胞共有的糖是( )
①核糖
②淀粉
③蔗糖
④乳糖
⑤糖原
⑥葡萄糖
A. ①⑥ B. ②④ C. ③④⑤ D. ④⑤⑥
28. 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糖类在细胞内“燃烧”与在体外燃烧的最大区别在于能量是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逐步释放出来的
B. 蔗糖、麦芽糖、乳糖的分子式相同,糖原、淀粉、纤维素的化学式也相同
C. 糖尿病病人饮食不仅要限制甜味食品,米饭、馒头、花卷等也应定量摄取
D. 纤维素易溶于水,在人和动物体内很难被消化,因此不属于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29. 菠菜叶中虽然含有大量的还原糖,却不宜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主要原因是( )
A. 叶片不易磨碎,还原糖不易释放
B. 叶片中的叶绿素颜色较深,会掩盖发生的颜色反应
C. 在研磨时,糖类易被破坏
D. 叶片中含有淀粉,影响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
30. 学习小组选用苏丹Ⅲ染液,使用显微镜检测和观察花生子叶中的脂肪,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原理:脂肪可以和苏丹Ⅲ染液染发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B. 步骤:切取子叶薄片→苏丹Ⅲ染液染色→洗去浮色→制片→观察
C. 现象:花生子叶细胞中有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D. 结论:脂肪是花生子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31.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实验中需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的脂肪滴
C. 鉴定还原糖时,首先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后,再加入乙液
D.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min才能看到紫色
32. 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中含有的元素是H、O
B. 若图1表示细胞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A是蛋白质
C. 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无关
D. 在人体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
33. 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含量的变化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五种有机物都含有C、H、O元素
B. 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样液,用斐林试剂检测,则10月的样液砖红色最深
C. 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
D. 图中五种有机物中能够水解的是淀粉和蔗糖,其他物质不能水解
34. 海藻糖是由两个吡喃环葡萄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非还原二糖。《自然》杂志曾指出“对许多生命体而言,海藻糖的有与无,意味着生命或者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海藻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反应可产生砖红色沉淀
B. 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有蔗糖、麦芽糖和乳糖
C. 海藻糖可以被人体小肠直接吸收
D. 组成海藻糖的化学元素与组成脂肪的化学元素相同
35. 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能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若用一种试剂可将上述4种溶液区分为两两一组,该试剂是斐林试剂
B. 将1mL现配的斐林试剂与2mL的葡萄糖溶液混匀,即可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C. 用双缩脲分别与上述4种溶液混合后,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只有稀蛋清
D. 将淀粉溶液分别与稀蛋清和淀粉酶混匀后,可用斐林试剂进行区分两者
3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以下关于单糖、二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有的二糖均为还原糖
B. 单糖都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的主要能源物质
C. 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乳糖都是单糖
D. 肥胖、高血压、龋齿、某些糖尿病等都直接或间接与长期添加糖摄入超标有关
37. 尿液检测是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对临床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尿液含有葡萄糖;肾炎病人因肾小球病变,尿液中会有蛋白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检测病人所患疾病是糖尿病还是肾炎。
(1)实验材料和试剂:病人尿液、葡萄糖样液、蛋白样液、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操作步骤:
第一步:取甲、乙、丙、丁四支试管,甲、乙分别加入各______,丙加入葡萄糖样液2mL,丁加入蛋白样液2mL;
第二步:甲、丙试管中加入______,并进行50-65℃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第三步:乙、丁试管中先加入______,摇匀,再加入______,摇匀,观察现象。
(3)实验现象及结论:
若______,则病人患糖尿病;
若______,则病人患肾炎。
38. 某茅草含有降血糖因子及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成分,为了将其开发成一种保健饮料,需要检测该茅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某小组以此为课题,请你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
(2)实验材料:茅草研磨液、所需检测试剂和仪器等.
(3)实验步骤:
①取茅草研磨液,在A、B、C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mL研磨液.
②向A试管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试管中加入______,摇匀后,放入盛有50 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C试管中加入______,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预测及实验结论:
①若B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中没有出现蓝色,则说明该茅草研磨液中______.
②______,则说明该茅草研磨液中不含还原糖,含有淀粉.
③______,则说明该茅草研磨液中既含还原糖,又含淀粉.
④若B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中没有出现蓝色,则说明该茅草研磨液中既不含还原糖,又不含淀粉.
分析如图化合物的结构,回答问题:
(1)写出氨基酸结构通式 ______。
(2)该化合物由 ______个氨基酸通过 ______而形成。
39.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2.【答案】C3.【答案】B4.【答案】D5.【答案】D
6.【答案】D7.【答案】A8.【答案】A9.【答案】A10.【答案】D
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C14.【答案】B15.【答案】C
16.【答案】D17.【答案】A18.【答案】C19.【答案】D20.【答案】A
21.【答案】C22.【答案】C23.【答案】C24.【答案】D25.【答案】C
26.【答案】A27.【答案】D28.【答案】B29.【答案】D30.【答案】B
31.【答案】C32.【答案】D33.【答案】D34.【答案】D35.【答案】D
36.【答案】2mL病人尿液 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 1mL双缩脲试剂A液 4滴双缩脲试剂B液 甲、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 乙、丁试管出现紫色
37.【答案】探究茅草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和淀粉 2mL斐林试剂 1-2滴碘液 含还原糖,不含有淀粉 若B试管中不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中出现蓝色 若B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C试管中出现蓝色
38.【答案】 4 脱水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