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16 20: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辉南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满分60分)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下面为马耳他简图及其著名景点“蓝窗”。读图完成下面1—2题。
1.形成“蓝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排序正确的是(  )
A.堆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 B.地壳抬升、堆积、海水侵蚀
C.海水侵蚀、堆积、地壳抬升 D.地壳抬升、海水侵蚀、堆积
2.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深度解析)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贵州布依族的传统民居石板房多数是“以木为架,石头为墙,石片为瓦”。该地盛产的某种石材层理分明、易剥离成片状,工匠用工具撬开一层层的片石用作房屋的墙体或瓦片。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该地用于制作石板房瓦片的岩石是( )
A.大理岩 B.花岗岩
C.页岩 D.玄武岩
4.作为瓦片和墙面,石板能够有效阻挡雨水
的侵袭,但多年后仍需要更换,原因可能为( )
A.雨水侵蚀性较强 B.原有石板易风化
C.石板抗腐蚀性差 D.新石板美观舒适
下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图中字母a→f所代表的各岩层年代由新到老。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
A.①地构造地貌为背斜山
B.②地岩层不易被外力侵蚀
C.③地构造地貌为断块山
D.④地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6.若图示区域地下存在一个煤层,下列地点
开采过程中容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7——8小题。
7.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
A.赤道低气压带 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副极地低气压带
8.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北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表示3月份、春季 B.N表示7月份、夏季
C.M表示12月份、夏季 D.N表示1月份、冬季
读某区域锋面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9—10小题。
9.戊地的天气系统是
A.南半球冷锋 B.南半球暖锋
C.北半球冷锋 D.北半球暖锋
10.对图中四地天气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刮西南风 B.乙地气温较高
C.丙地风速最大 D.丁地气压最低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据此回答下列11——12小题。
1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12.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
茎柔鱼为大洋性浅海种,分布在东太平洋的广泛海域,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从赤道到18°S的南美大陆架以西370—460km的外海。据此完成13-14小题。
13.从赤道到18°S的南美大陆架以西,与茎柔鱼分布密切相关的洋流表示正确的是( )
A. B.C. D.
14.有些年份茎柔鱼的产量较往年大幅度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过度捕捞 B.厄尔尼诺现象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洋污染
乌伦古河流域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源头少有冰川和永久积雪,大部分地区地势起伏不大,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区。乌伦古河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近年来断流现象频繁出现,对乌伦古河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影响。下图示意乌伦古河流域位置分布。据此完成下面15——16小题。
15.乌伦古河径流量最大时间出现在( )
A.2 —3 月 B.4—5月
C.6—7 月 D.8—9月
16.近年来乌伦古河频繁断流主要是因为流域
内( )
A.降水减少 B.蒸发加剧
C.需水量大 D.植被减少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到达日本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为鄂霍次克海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17——18小题。
17.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鄂霍次克海东部海
域洋流的是( )
A. B.
C.D.
18.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 )
①洋流 ②海陆风 ③季风 ④地球自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某区域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19——20小题。
19.引起图中自然环境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地形变化 D.地壳运动
20.该区域自然环境的演化过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地理要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植被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形态而闻名,树干形状独特,呈瓶子状,两端尖细,中间膨大。湿润季节,它利用发达的根系和膨大的树干,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的方式减少水分的蒸腾和损失。下图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读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
2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2.“瓶子树”奇特的模样与功能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适应性 B.开放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23——24小题。
23.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4.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根据定量与定性指标,可将全国划分为4个生态大区,东北部湿润半湿润生态大区、北部干旱半干旱生态大区、南部湿润生态大区和青藏高原生态大区。读中国生态区分布图,完成25——26小题。
25.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 )
①行政区划 ②经济发展水平
③自然地理特征 ④生态系统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关于生态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具有一定范围、形状 ②都非常脆弱
③具有明确的区际边界 ④边界具有过渡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下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27——28小题。
27. 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
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8. 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
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
A: 通风透气 B: 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 防潮 D: 保温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读图回答下面29——30题。
29.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  )
A.华北平原 B.东北区 C.西南区 D.东南沿海区
30.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经营规模 D.机械化水平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40分)
31.(12分)读大河湾地区的地质构造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指出甲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
(2)(4分)描述乙山形成的地质过程。
(3)(4分)归纳两处泉眼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
32.(14分)如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hPa)分布(图a)和该日北京气温变化(图b)。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说出此时影响甲地的天气系统名称?判断甲地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2)(4分)据图分析北京气温变化的原因。
(3)(6分)简述此次天气过程对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影响。
33.(14分)读“非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和“中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①到④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
(2)(6分)⑤到⑦对应的自然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变化主要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表现明显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纬度地区。
(3)(2分)左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的自然带与①对应的自然带相同,这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请结合所学知识,从位置、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该现象的成因。
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答案】3.C 4.B
【答案】5.B 6.A
【答案】7.B 8.B
【答案】9.D 10.B
【答案】11.D 12.B
【答案】13.C 14.B
【答案】15.B 16.C
【答案】17.B 18.B
【答案】19.D 20.B
【答案】21.B 22.D
【答案】23.B 24.A
【答案】25.D 26.C
【答案】27.B 28.B
【答案】29.B 30.B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断层。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2)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发生褶皱,断裂抬升。
(3)沿断层(线)分布。断层带岩层破碎,多裂隙,地下水容易出露形成泉水。
32、答案:(1)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天气特征:晴朗。理由:甲地位于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
(2)此时段北京经历了冷锋天气过程,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夜间,地面辐射减弱,气温下降;日出后有降雪,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降低。
(3)雨雪增加土壤水分,缓解春季旱情;低温冻死害虫;大风、降雪可能破坏农业设施(暴雪压塌大棚等设施)等。
33.【答案】(1)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纬度地带性 热量
(2)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陆地干湿度地带性 水分 北半球中纬度
(3)该岛地处热带;东南信风带来海洋水汽,受山地阻挡并抬升,在迎风坡形成降水;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加湿的作用,因而形成热带雨林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