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中的对峙》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下册《冷战中的对峙》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3 18:54:43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
A、遏制共产主义 B、称霸世界 C、稳定资本主义 D、扶植反动势力
2、下列对杜鲁门主义的评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心内容是要对欧洲国家进行经济援助
B、标志着美国和苏联之间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揭开了美苏之间“冷战”的序幕
D、是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中提出来的
3、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盟友走向对抗,其根源是 ( )
A、二战消灭德、意、日法西斯的总目标实现 B、意识形态、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C、互相抢夺彼此的势力范围和控制区域 D、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4、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古巴导弹危机说明 ( )
A、美苏争霸中美国居于优势地位 B、美国想侵占古巴
C、苏联想要控制古巴 D、美苏争霸中,苏联后来占上风
5、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 )
A、1991年苏联解体 B、1989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军
C、1962年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 D、1979年苏联占领阿富汗
6、美苏争霸苏联最终失败的结果表明决定成败根本原因 ( )
A、社会制度 B、经济力量 C、军事力量 D、争霸策略
二、列举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



三、阅读下列材料: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1946年3月5日《富尔敦演说》
请回答:①材料中的“铁幕”指什么?

    ②针对这一情况,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
    
③这一政策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四、历史诊断题(以下关于美苏争霸的叙述,共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20世纪50年代,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开始争霸。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70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因美国深陷朝鲜战争之中,肯尼迪于1969年执政后,实行了战略收缩。80年代,戈尔巴乔夫提出全球缓和战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教学设计
备课:覃国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出台及其影响;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60年代古巴导弹危机,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
能力目标:概括美国“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归纳历史事物的能力。通过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点,培养学生全面、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难点:50年代至70年代末,美苏争霸经历了三个阶段,双方互有攻守。国家的实力和彼此的关系决定了其对外政策,如何理解?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教师检查学生的历史预习卷第14课(1分钟)
二、导入新课(2分钟)显示课件
显示美苏国旗,让学生分析比较二战后两国分别代表何种制度的国家,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引用英国首相的外交名言: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美苏从战时同盟关系变成了战后敌对关系。
一、“冷战”的对峙(10分钟)
1、出示”自学指导”于课件上,学生自学几分钟
教师指导一个小组学生演示历史情景剧“冷战的对峙”创设一个历史情景:
安排五位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美国人、苏联人、英国人、古巴人,演绎美苏冷战的发展过程。(约会5 分钟)
学生表演完后教师提问下面学生关于情景中学生表演是否符合课中的情景,表扬表演学生的积级因素,作出鼓励的评价。然后教师讲述
“冷战”政策。(估计学生遇到的问题):难以理解冷战的原因和含义
教师用通俗对比解释冷战------除了战争以外 热战 ----------战争
学习美苏对峙的原因,采用反问法:美国为什么不敢对苏联采取战争方式
教师讲解“冷战”政策的定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为,以“遏制”共产主义。(强调除武装进攻之外)
2、教师提问“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识记)
生答:“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再接着学习。指出这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示图杜鲁门)
教师解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国对外政策的转折点,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3.“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学生找出并示图马歇尔)
“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学生分析其目的:打开西欧的门户,控制西欧。
4.“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表现──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教师要注意用课件显示北大西洋公约建立的时间、参与国、影响:
尤其要指出,北约的成立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学生找出并示图“北约建立‘)
5.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标志------华约建立(学生回答)
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阅读、讨论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影响:
国际舞台上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与斗争,双方矛盾日益尖锐,出现战争危险。
显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图》讲解:形成两极格局,双方又势均力敌,避免了战争爆发.
二、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8分钟)(教师问学生答)
美苏争霸的发展格局(课件显示)
二十世纪50-60年代美苏争霸形势
美国::
苏联::
典型例子:
二十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势
美国::
原因::
苏联::
典型例子:
二十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形势
苏联:
原因:
美国:
原因:
走向结束:
教师按上面的格局讲解,引导学生看书找答案:归纳:
突出“古巴导弹危机”、“苏联入侵阿富汗”
强调:1991年苏联的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提问学生关于中国历史与美苏冷战有关的问题?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国:抗美援朝,战争以美国的失败告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小结:
教师要引导学生概括“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三、练习《学习辅导》第14课的选择题目
四、作业 1、预习 预习卷第15课练一练
2、完成《学习辅导》第14课的问答和材料。
板书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冷战的原因、含义
冷战的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发展概况
附:情景剧的文字资料
“冷战的对峙”历史情景剧
(主持人:樊润强;美国人:吴泳锋;英国人:黄志良;苏联人:陈恒隆;古巴人:黄俊鹏)
主持人:”各位朋友,欢迎大家光临联合国大会。
这位是美国代表:(美国代表霸气地举手)(下面鼓掌)
这位是苏联代表:(苏联代表严肃地举手);----这位是英国代表:(英国代表绅士地举手);----这位是古巴代表:(古巴代表兴奋地举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全世界人民欢欣鼓舞。但是,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二战时的盟友变成了敌人。请看:”
(美国人、英国人、苏联人热烈拥抱庆二战胜利,然后美国人走上台,脸色一沉,众人散去)。
美国人:”现在,我们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核武器;我们要领导自由世界,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整个世界是我们的!”(厉声地)
英国人:(凑上前,伸手拉一拉美国人的衣角阴声阴气地)大哥,别急呀?苏联也很厉害呀,它是世界第二位,背后也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跟随它,不可小视呀。打苏联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
美国人:”(很激烈地)气死我,苏联这个死对头,打又不能打;那我们跟它对抗,封锁它,遏制它。
英国人:那我们怎么对抗?
美国人:我们搞马歇尔计划,援助你们欧洲。
英国人:好,我们帮你对抗苏联。那军事上怎么办?
美国人:搞“北约”组织,炮口瞄准东欧。
---(两个密谋说着阴险地下台)-----(苏联人昂首挺胸上台,非常骄傲地)
苏联人:世界各国朋友们,我们在二战中作出了巨大牺牲,但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正在敌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朋友们,我们也团结起来,建立“华约”组织,跟它们对抗。
-----(主持人上台)
主持人:二战后美苏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冷战对峙局面,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差点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
-------(苏联人搭着古巴人的肩膀上台)
苏联人:兄弟,帮我做一件大事(加重“大事”的语气),让美国坐立不安。
古巴人(很听话地):好,我们古巴是美洲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我们这里布置导弹,可以就近打到美国本土。
--------(两个密谋说着话阴阴地下台)
------主持人: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向全球公布一条惊人消息:
美国人:(急冲冲地走上台)不得了啦不得了啦!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威胁我国的安全。大家动员起来,准备战争。
英国人:(也冲出来)真的吗,有没有搞错?
美国人:我们封锁古巴,苏联即刻要撤走导弹,若不撤走,我们发动世界大战。(说着伸出手摩拳擦掌)
苏联人:(也伸出手摩拳擦掌)我们同你斗过!
(两人摆开架势,在台上扳手腕,互相发力)(英国人为美国人叫加油,古巴人为苏联人叫加油) (相持一阵,最后苏联人松了手:很不甘心地说了一句:算了,我们先撤走导弹,以后再收拾你)
双方落台,主持人上
主持人:古巴导弹危机表明当时美苏争霸优势在美国一方。此后双方互有攻守。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美苏冷战格局随之结束
众人齐上,点头致意。(结束)(掌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 “冷战的对峙”教学反思
覃国世
收获:
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上。一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让学生看插图、参演和观看历史情景剧感受了二战后美苏争霸的的非正义性和对世界的威胁;通过让学生参演和观看历史情景剧,使学生明白了“冷战的原因、目的、含义和表现”、“美苏冷战对峙”的发展演变,学生可以从情景剧中形象地理解了冷战的局面中各个不同国家利益和立场的不同,都维护本国利益。从而加深了对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正确认识,坚定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政治信念。
问题:
由于只是部分学生参与情景剧,大多数学生缺乏动口动手机会,所以整体性不足。当然参演的学生对于本课的理解肯定深刻。学生自学后马上进入历史情景剧,可见明显的课前准备的表演性。课堂中缺少学生的小组讨论,学生回答问题气氛还是不够。由于内容多,讲课节奏快,优生能掌握主要的基础知识,一部分差生可能跟不上。
发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新课学习阶段采取学生表演情景剧是一个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好办法,课前学生要做好准备,课中要参与活动,课后做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本中的重难点,印象深刻,记忆牢固。课堂教学中采取这样一种策略:出示目标-----教师出示重难点------学生自学与活动-------抽查记忆-------练习和小测这样的过程。使学生能想,能动手,能说,能读。多种活动结合,防止学生枯燥,充满活泼所氛。
这样处理教材,既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抓住了重点,教学效果良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9张PPT)
三角中学------覃国世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了解美苏争霸、美苏冷战的关系。
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
重点:冷战政策的出台与含义
难点:冷战的目的、原因、影响。
自学指导:
1、冷战政策的原因: 含义 : 目的:
冷战开始标志:
冷战表现:
A 政治 B 经济 C 军事
2、美苏争霸的典型事件是
年 导弹危机
年苏联出兵占领 (国家)
3、冷战结束的标志是 年 解体
情景剧:二战后的联合国舞台
美国人:杜鲁门、马歇尔、肯尼迪
英国人:丘吉尔
苏联人:斯大林、赫鲁晓夫
古巴人: 卡斯特罗
“冷战”的含义:
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一般认为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冷战”的信号。
杜鲁门总统(1945-1953)
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咨文
含义:
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控制共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全面的开始。
政治--------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
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
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
机会,提出美国援助欧洲复
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讨论马歇尔计划的经济会议
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举行,
除苏联及其东欧盟国以及西
班牙外的16个欧洲国家参加
了会议。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
经济-----
1949年4月,美国联合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成立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军事联盟,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成北约NATO)
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北约的成立
军事----
设在布鲁塞尔的北约盟军总部
北约标志
1955年5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等8国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组织,总部设于莫斯科。
签订《华沙条约》
苏联的目的:加强与东欧
各国的合作,与美国抗衡。
华约的成立
对抗
对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在条约上签字
苏联代表朱可夫元帅签字
北约
华约
北约和华约
标志着二战后欧洲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以美国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
赫鲁晓夫
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
(1961年-1963年)
赫鲁晓夫
肯尼迪
扳手腕反映美苏什么态势?优势在哪一方?
图中两个人 物
分别是谁?
  
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运送导弹的船只,这些导弹被大胆地成排放在甲板上
1962年10月22日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的两种争霸政策
欧洲: 政策
亚洲: 政策:
战争 战争
冷战
热战
朝鲜
越南
二十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形势
美国:
原因:
苏联:
典型例子:
战略收缩、采取守势
先后在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失败
采取攻势
1979年出兵占领阿富汗
美国侵略越南失败
1979苏军占领阿富汗
勃列日涅夫
尼克松
冷战格局涉及了中国历史,你能叙述一二吗?
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中朝打败美国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
二十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形势
苏联:
原因:
美国:
原因:
走向结束:
采取缓和战略
经济负担沉重
债务多,面临欧、日经济竞争
1991年苏联解体
实现有限的缓和
里根(右)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会面的资料照片
“冷战”政策的含义
“冷战”政策
美国的“冷战”政策
政治:杜鲁门主义
经济:马歇尔计划
军事:“北约组织”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的开始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
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结束
美攻苏守
苏攻美守
双方实现有限缓和
(50、60年代)
(70年代末)
(80年代)
1、“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欧洲复兴计划”的提出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D、对土耳其和希腊实施援助
2、美国“冷战”政策实施的主要地区是:
A、欧洲 B、亚洲
C、“中间地带” D、全球
3、二战后初期,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2)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4)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A、(1)(2) B、(1)(2)(3)
C、(1)(2)(3)(4)
D、(2)(3)
4、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A、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宣言书
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压力
C、扶助欧洲复兴经济
D、保护资本主义的既得利益
练习与作业
练习:<学习辅导>P41-42选择题.
作业 :<学习辅导>P42-43第16题、
第1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