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反思
历史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的事情。而本课的教学为此做了很好的尝试和,值得我们认真反思,总结心得,提升认识。
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学生在本节课以前就已经有所了解,在他们的脑海中存在一些战争的片段。通过自己平时观看影视,如《太平洋战争》、《诺曼底登陆》以及《拯救大兵瑞恩》等都对二战有深刻的影响。这些鲜活的历史场景会给学生的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令他们在内心深处对二战有极强的感性认识。当然,在学生的日常阅读的过程中,也有很多书籍是关于二战的内容,能帮助他们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可以奠定他们对本课学习的基础。
但是,历史学科的学习,要让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等战役。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等众多知识点。不仅如此;还要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及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重大意义,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的这种课程目标,为了更好的达到历史学习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联想式教学
所谓联想式教学就是要更好地结合学生的特点,通过纵向联系及横向联系,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是听众。现在新课程实施以后的内容,更多的是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老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法。而应该是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所以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带领学生一起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可以从战争发动的原因、经过、结果以及影响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对世界大战的看法,这样就能先入为主,通过类比,令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还力求把现实世界的事件与二战历史联系起来,比如中东问题、反恐问题以及朝核问题等。这样就很好的把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历史并不遥远,课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鲜活的影子,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认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知识与青少年的探求心理是如此相似的,那么,历史教学过程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其中关键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这种联想式教学方法。就是符合青少年心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力求做到将历史贴近学生,贴近当代,使学生认识到历史时刻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惶不可及的东西。这种联想式教学法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温故知新”。
2、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具体说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理解每一位学生,教师用爱心指引学生的教育 ( http: / / www." \t "_blank )迈向成功。
对于历史学科的特点,特别是本课的内容,要求识记的知识很多,二次世界大战在胜利的过程中,要识记胜利的原因,三次重要的转折点,以及在其过程中,召开的国际会议等等,如何有效的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点是关键。在教学中,为了很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采取的措施是,在新课接受后,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小测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位同学对几个问题没有很好掌握,而老师并没有批评,而是善意的为他做进一步的解释,勉励他下次争取有优异的表现,因此,下课后,楼道中擦肩而过中多了一双真诚而感激的眼睛,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即便学生有错,也要给学生留面子,也要丝毫不怀疑他们自省和改正错误的能力,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 ( http: / / www." \t "_blank )成功的秘诀。”
所以,让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要总以学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以理服人,应该用心去了解学生,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工作认真负责,善良、有爱心,人品好,像《十八岁的天空》中的古越涛一样,相信学生,帮助学生。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耐心帮我们解决问题,发自内心的和同学交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及时鼓励。课上是师生,课下如朋友,双方以诚相待。这样的历史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历史学科教改的不断深化,多媒体课件辅助历史教学,其重要性将日益显现出来,虽然它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师的地位,但它可以展现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缩短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在本课的讲授过程中,教师收集了许多关于二次世界大战的影视材料,并在课堂上播放,比如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视频中所表现出来的震撼效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神经系统,让同学们充分地感受到战争的场景,领略胜利的艰辛不易,也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课件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其优势是相当明显的,它对现代的历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也在课件的基础上加以必要的解说,分析有关战争的深层次的问题,启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避免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和学生知识的表面化。
总之,教师在课前制作出行之有效的多媒体历史课件,全面展示二战胜利的历史;在课堂上运用正确的教学策略,关键是联想教育的方法,引领学生进行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在教学过程中,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爱心教学,“润物细无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这样的课堂将会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教学建议
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学科。让学生通过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轨迹,增强学生对民族命运和人类命运的关注和历史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学科具有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是学生人文素质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对于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一课尤为如此。鉴于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益,对本课程的讲授特提出建议,认为主要应该遵循以下这些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二战的胜利对以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接关乎现当代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发展的走向。因此,本课作为九年级历史下册课本上的重要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使用本课程时,要有整体的观念和全局的意识,从整体上把握这一课程的学习。
对于过去,应该将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联系起来,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通过分析战争的缘起、过程以及影响等方面,让学生对两次战争做充分的纵向对比,感悟到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总结归纳好两次战争的知识点。而对于现在,要把历史和现实有机的联系起来。二战的硝烟已经散去六十多年了。我们仍要学习这段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我们更加热爱和平、珍惜和平。在当今世界和平环境中,努力学习本领,争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提升,要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实践多元智能理论的原则
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适合于当前中国所推行的素质教育,这一理论在中小学德育衔接过程可以起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作用,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遵循发展性、公平性、针对性的原则,其结果会产生重要的意义,这些是当前中国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上述理论具体到历史学科而言,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要适应新课程标准,进行方式、方法上的转变。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首先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对二战的胜利转折的理解学习,注重学生团结协作。要面向全体学生,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关爱,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注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对本课的几个理性分析,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不仅如此,还要增强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设合作环境,使学生参与互动,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技能,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形成集体观念,形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交往与情感的发展。
其次要遵循增强趣味性原则,体现学生的积极性。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通过视频的播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原则,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学生的多种智能,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三、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当前历史学科的新课程理念下,要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以下有效的方法是上好本节课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1.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引导学生联想想像也要有。
教师要上好历史课,除了必须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专业技能外,全面收集关于二战胜利的相关论文,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选择下载适合的影视视频,丰富教学资料。当然,还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设施和条件,在教学资源和资料的寻找、开发、制作、使用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详实的课件展示,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不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实现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2.鼓励赞扬要有,评价导向也要有。
在本课的传授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不断激励学生的学习,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的改进教学。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观点,对于他们关于二战的看法,不管正确与否,我们教师应该给予赞扬与鼓励,也要有明确态度,让学生明辨是非,做细致入微的引导,深刻到位的点拨,甚至一针见血的指正和批评。
总之,关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师要用心备课,精心制作课件,爱心传授知识,才能很好的实现历史教育的目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为了更好的培育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要继续努力。“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通过在教坛的辛勤耕耘,让历史的文明之花绽开在每个学生的心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7课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时间是( )
A.1941年元旦 B.1942年元旦
C.1943年元旦 D.1944年元旦
2.二战时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的时间是( )
A.1942年7月 B.1943年2月
C.1944年6月 D.1945年2月
3.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
A.中途岛海战 B.阿拉曼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战役
4.决定建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
A.德黑兰会议 B.开罗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B.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C.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D.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
二、材料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分析题。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反映的是哪一次国际会议
(2)写出这次会议发生的具体时间。
(3)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有什么历史意义
2.阅读下列材料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
“战争与和平并不是同时来到人世间的。在人类社会之初,由于人类生存环境极为险恶,而人们战胜自然的能力有限,只能过着没有阶级、没有压迫、共同劳动、共同享用劳动果实的生活。由于原始社会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占据了绝大部分,人类社会历史最长的时期是和平时期,所以说,和平是人类社会的第一缕曙光,和平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战争仅仅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
“据史学家统计,1816~1980年的165年里,没有发生国家战争的仅有35年。既无国家之间的战争,又无内战的世界和平一年也没有。我们要牢记伏契克的话:‘人们啊,我爱你们,可你们要警惕啊!”’
请回答:
生活在和平时期,你认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我们的启迪是什么
三、问答题。
1942年元旦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意义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思路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记忆熟练程度。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情况。1942年7月,德军开始集中力量进攻斯大林格勒,举世闻名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由此开始。有的同学可能会误选B项,此项是斯大林格勒会战结束的时间,而不是开始的时间。
答案:A
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全面掌握情况。1944年6月6口,美英军队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阶段。
答案:C
4.思路解析:此题间接考查了二战中国际会议的主要内容。在二战中,共召开了四次国际会议。熟练掌握四次国际会议的内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C
5.思路解析:回答本题,必须从二战的全局出发。虽然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由于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一开始使具有侵略性,所以说这场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C
二、材料分析题。
1.思路解析:历史材料十分丰富,历史图片也是历史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给我们提供很多的历史信息。我们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学会从图中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历史信息;然后通过这些信息同我们已知的历史知识建立起联系,提取我们需要的内容;最后再作出判断,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出答案。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雅尔塔会议的有关内容,熟练掌握所学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参考答案:(1)雅尔塔会议。
(2)1945年2月。
(3)会议的主要内容: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历史意义:这次会议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思路解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可以结合当前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发挥,只要回答符合史实、有理有据即可。
参考答案: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我们应远离战争,热爱和平。
三、问答题。
思路解析:简答题是历史学科常见的题型之一,这一题型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只有熟练掌握本课所学《联合国家宣言》的相关内容,才能正确解答本题。
参考答案:《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签字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历史意义: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作用:《联合国家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的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4张PPT)
〖请思考〗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
国家为什么会迅速
败亡?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主要原因)
各自为战,被德国各个击破
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众多反法西斯国家如何作为?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942.1,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
二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 二战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1944.6,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雅尔塔会议: 1945.2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意大利投降:1943.9
德国投降:1945.5
日本投降:1945.8(二战结束)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思考: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 家宣言》。
《联合国家宣言》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背景
(1)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要联合起来共同对敌。
(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建立的标志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1)时间:1942.1.1
(2)地点:华盛顿
(3)国家: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
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作用和意义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二、二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重要的工业城市,又是伏尔加河南北交通的枢纽,是接连莫斯科和盛产石油的高加索的交通要道,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德军第6军团司令保卢斯率领残部向苏军投降
德军第6军团被俘的部分军官
斯大林格勒大会战期间,消灭的德军达150万,俘获德军2500名军官,包括一名元帅200多名将军.
“俄国人不是人,而是某种钢铁铸成的东西,他们不知疲劳,不怕炮火。”
“想想斯大林格勒大战——80个昼夜的肉搏拼杀情景吧!街道不是用公里来计算,而是用尸体作单位来丈量的。斯大林格勒不再像座城市,它淹没在一片漫无边际的浓烟烈火之中,简直像一座炉火映红的巨大熔炉。”
——德国士兵的日记
斯大林格勒战役
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了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
——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贺信
二战的转折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意大利投降
诺曼底登陆后,盟军势如破竹,一个个被法西斯占领的欧洲国家得到解放。
德国失败已成定局
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
雅尔塔会议
英、美、苏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会议上
1.雅尔塔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2.参加雅尔塔会议的英、美、苏三国首脑分别是谁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雅尔塔会议有何影响?
1945.2
丘吉尔
罗斯福
斯大林
3、雅尔塔会议
(1)背景
A、德国失败已成定局。
B、为了争取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和解决战后一系列重大问题
(2)时间: 1945年2月
(3)主要国家
【英】丘吉尔
【美】罗斯福
【苏】斯大林
(4)内容:书40
① 战后对德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②决定成立联合国;
③苏联承诺对日作战(在德投降三个月内)
(5)影响:
A、积极:协调盟军的行动,加速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B、消极:① 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中国主权受到侵害)
②依据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划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1944.6~7
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诺曼底登陆
在障碍气球的掩护下,奥马哈海岸挤满了为增援美军提供的船只和车辆。到6月30日,有18万吨军需品和5万辆车辆在奥马哈海滩登陆
在登陆舰的掩护下,步兵们穿者救生衣,在齐胸的水中前进
诺曼底登陆
1943.9
1944.6~7
材料一 我们不屈不挠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再扰乱世界的和平……我们相信:经由所有一切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的密切而继续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战争原因,都是必要的.
—— <雅尔塔会议公告>
材料二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国主要是苏美两国背着中国政府签订的秘密协定,同意苏联提出的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维持外蒙古的现状,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即:……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租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
——摘自《雅尔塔秘密协定》
回答:
(1)根据材料一,雅尔塔会议公告重点强调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你对雅尔塔会议又有何认识
(1)根除德国的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加强世界各国的合作,以维护世界和平
(2)美,苏等国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他国特别是中国的利益,其做法严重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使雅尔塔会议带上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三、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德国投降和二战结束.MPG
苏联红军开始了最后的攻克柏林的战斗
二战的结束
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场结束。
亚太战场,日本拒绝投降: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二战的结束
密苏里军舰上
日本投降 仪式
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广播讲话,宣布日本无条件向同盟国投降。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内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宣告结束。
胜利!!VICTORY!!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法西斯国家的投降
1、1943年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2、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
(1)1945年4月苏联对柏林发动总攻
(2)希特勒自杀
(3)1945.5.8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1.空前浩劫:
几千万人丧生,无数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二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钢琴王子理查得 克莱德曼三部曲之星空 野花.mp3
珍爱和平 远离战争
纽伦堡审判
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
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
样认真地警戒未来。
——罗伯特·杰克逊
东京审判
⒈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⒉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⒊一些国家墨守成规的代价
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思二战的经验教训
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
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战败国的反思
1970.12.7
●战败国的反思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东京靖国神社
●战败国的反思
“小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