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洮北区第14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填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交卷时只交答题纸,试卷自己保存好。
第Ⅰ卷 (阅读题 82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法哲学从哲学角度、用哲学方法研究和思考法学问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学科。法哲学研究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什么样的法哲学,人们对法治建设及其本质就会有什么样的法学理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法学研究应更加彰显中国特色。这就要求法哲学研究增强对中国问题的解释能力,帮助人们更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在逻辑,从而对法治中国建设有所助力。
过去一个时期,西方法哲学研究几乎成了法哲学研究的同义词,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不少学者着迷于哈特、德沃金等西方法哲学家。实际上,尽管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哲学具有重要意义,西方法哲学为中国法哲学研究提供了知识资源,但中国法哲学不能也不应只是对西方法哲学研究进行复制模仿,不能沿着别人的路往下走。否则,中国法哲学的知识就只会有量的累积,而不会有质的飞跃。中国法哲学研究如果没有自身的关注重点和研究特性,就难以走向深刻和成熟。那就好比自己的躯体里装了别人的灵魂,无法为法学研究提供哲学根基。
中国法哲学要屹立于世界法学之林,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中国法哲学应当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及解决方式,表现出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源于自己文化传统的哲学思想,在理论建构上确立主体性。
要实现中国法哲学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需要在研究中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体现时代精华。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发现问题,可以说是中国法哲学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法治及其现代化将会呈现什么样的面貌、体现什么样的特色?需要中国法哲学认真思考研究。比如,研究全面依法治国的本体论,阐释其性质、目标、本原、根基等。在认识论上研究关于法治中国的知识是如何形成的,知识的来源或依据是研究还应直面中国法治的现实问题,在法治实践的诸环节如立法、执法、司法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着力解决中国法治建设现实问题的研究导向。可以说,只有当中国法哲学锻造出成熟的问题意识,在中国法治实践中发掘了真问题,并由此展开中国式的法学和哲学探讨,中国法哲学才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资源并真正进入法律实践,而不是沦为抽象的思辨游戏和少数学者的自娱自乐。什么,如何检验其真理性等。在实践论上研究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基本方法、主要步骤等问题,科学阐明与社会主义法治相关的价值与工具、目的与手段、系统与子系统以及战略布局中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中国法哲学要对这场深刻变革积极、能动地进行回应,研究新时代的现实问题,激发中国法哲学自身的活力,展现中国法哲学独特的价值风貌。
(选自姜涛《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哲学》,《人民日报》2019年4月29日 第13 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法哲学研究很重要,因而它可为法学研究提供基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B.中国法哲学不能也不应只是对西方法哲学研究进行复制模仿, 要学会走自己旳路。
C.锻造出成热的问题意识是中国法哲学成为有效资源并真正进入法律实践的必要条件之一。
D.中国法哲学要实现创新发展,需要在时代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好比自己的躯体里装了别人的灵魂”这一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强调了中国法哲学研究要由自身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性特性。
B.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对法学研究的作用之差异。
C. 研究依法治国的根本保、基本方法、主要步骤等问题是从实践论上科学阐明与社会主义法治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D.文章论证了中国法哲学不仅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而且要直面中国法治现实问题,助力法冶中国建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中国法哲学要积极、能动地回应“全面锥进依法治国"这一深刻变革,不能无动于衷。
B.中国法哲学的问题应当有自己的问题意识和对问题的独特理解及解决方式,不应该学习西方法哲学那一套。
C.中国法哲学必须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比如,法治实践的诸环节如立法、执法、司法中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
D. 当前,西方法哲学的学术思想、理论问题等几乎成为法哲学研究的全部,这一局面需要改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6题。
材料一
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2019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四个航天日。从“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到月球探测,中国航天人在浩瀚苍穹铸就了壮丽的中国风景。四年前的今天,举国同庆首个“中国航天日”。而病榻上,一位航天老人静静地仰望着窗外的蓝天,唯有痴迷的目光和噏动的唇角吐露出内心的深情。这是最后的仰望吗?
96岁,漫长而又短暂。航天强国的梦想,就像穿越一个世纪的火焰燃烧了他全部的生命。2016年4月24日21时10分,这位心怀童真、慈祥和蔼的老人平静安详地走完了他的生命旅程,带着一如婴孩般的微笑。他,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天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著名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陈士橹。
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在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鲜红党旗下,他把信念、忠诚与热爱洒满祖国的万里长空。
(摘编自 《人民网《陈士橹:先生谢幕航天日 英魂长笑苍穹中》)
材料二
1920年9月24日,陈士橹出生于浙江爱你个东阳一个普通的耕读之家。少年陈士橹目睹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这些经历,成为我选择航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的初衷。”陈士橹曾不止一次这样说。
1945年6月,25岁的陈士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成绩毕业于西南联大,之后留校任助教。后来他又先后在清华大学航空系、交通大学航空系、华东航空学院任教,为实现自己“航空救国”的抱负不断努力着。
1956年,陈士橹被派往莫斯科航空学院进修。莫斯科寒冷的气候导致陈士橹关节炎发作,他强忍着疼痛,废寝忘食、刻苦钻研,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三年多才能完成的副博士学位论文,成为该校史上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也是1956年教育部选派的100名进修教师中最快拿到学位的人。他创建的简捷计算机动飞行的气动性能新方法,被专家称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留学归来的陈士橹随华东航空学院西迁来到西安,自此在祖国的西部大地扎下了根。
(摘编自 《人民网《陈士橹院士:剑指苍穹 耕天探月》)
材料三
治学严谨 精益求精
陈老治学严谨,不允许敷衍塞责、马虎大意,敢于直言不讳。记得师兄南英告诉我,陈老师有两次当众批评过人。第一次,是在1987年的一次硕士生论文答辩会上,陈老师发现一名研究生的学术论文有些问题,曲线图有的坐标没有标注,有的物理变量没有标注单位,让人读起来费解,于是当场指出,连坐在答辩现场的指导老师也一起批评,他说:“做学术不能这么不严谨,你们今后是要为国家的航天事业负责任的!”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全国飞行力学学术会议上,一位工程界的资深专家作学术报告时,出现了一些差错,公式推导也有些乱,更严重的是他的报告中自己原创的内容较少,学术价值不高。陈老师听后,毫不客气地对他说:“学术报告不能这么做呀,学术报告一定要有原创性!”。
陈老师就是这样,在学术上精益求精。对此,我也深有体会。
(摘编自王志刚《今生的幸运——怀念我的导师陈士橹老师》)
材料四
春风化雨 桃李葱茏
一代宗师居长安,耄耋美名天下传;桃李芳菲遍华夏,著述等身满飞船。
陈士橹是新中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他最看重的是学生的研究潜质和创新思维,而对博士生学位课程的考试成绩并不十分在意。他要求研究生在做学问或论文选题时,既要体现本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开拓交叉学科的前沿阵地,又要紧密结合国家工程实际,勇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他总是和大家一起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
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培养的飞行力学专业第一、第二位博士和博士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毕生耕耘志在航天谱写华章,潜心治学厚德载物后世楷模。”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党委书记鲁卫平如是敬挽陈老。
一个世纪的上下求索,陈士橹院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摘编自《人民日报》《陈士橹:星斗其志 毕生不移》)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 陈士橹选择机空航天作为终生事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少年时期目赌了当时国家有国无防,科技和工业落后,受尽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情景。
B. 2016年4月24日,为航天强国的梦想奋斗了一生的著名飞行力学专家陈士橹与世长辞,所以这一天被确定为“中国航天日”。
C. 陈士橹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注意培养良好的学术氛围,但他也曾因为学生治学不严而对其当众批评。
D.数十年来,陈士橹培养了飞行力学博士、硕士56名,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天和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栋梁。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项是(3分)
A.陈士橹具有开创性。他成为第一位获得副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创造了出“陈氏机动飞行算法”,还获得了导师的高度评价。
B. 文章中多次引用传主的话和他人的评价,主要是为了增添文采,同时也为了使文章更真实,内容更丰富。
C. 为航天而生,为航天而去,陈士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他对祖国的信念、忠诚与热爱让人深受感动。
D.材料主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陈士橹的一生,主要介绍了他的航空报国愿望、求学经历以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6.作为我国航天事业和航填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人,陈士橹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封没街地址的来信
这里是中部山区的一座村庄,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虽然对于蒋瘸子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瘸子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面对接下来四年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瘸子,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瘸子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蒋瘸子中了邪了……
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蒋瘸子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这次蒋瘸子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瘸子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蒋瘸子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你说从没穿过那么暖和的衣服……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蒋瘸子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瘸子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然后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祖祖辈辈都这么活下去……我女儿考上大学了,不会跟其他的山里女孩一样了,熬出头了!我要谢谢他……”
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
蒋瘸子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空号……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今天的你……”
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是里面却没有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资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这是多么自尊倔强的女孩儿啊! ”
“我刚才上网査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精准扶贫的特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所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就算找不到保留这张纸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瘸子保留这张羽域服中的纸条,因为他觉得纸条中的话以此激励自己,他想铭记好人的善意,而不是因为他想以后若遇到困难联系对方。
B. 小说里然没有任何具体的时间,但是时代气浓郁,上大学的“绿色通道”、贫困村的“精准扶贫”等,都反映出深广的社会意义。
C. 蒋瘸子让女儿将纸条念给自己听,他则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瘸子因为自己没文化、不识字而产生的自卑感。
D.小说刻画了一位明理感恩的蒋瘸子形象,他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大道理,却能明白好心人的善意,在女考上大学后,还想着打出那个电话,回报好心人。
8.小说中突出描写了蒋瘸子“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请问这张发黄的纸条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6分)
9.文中胡美娟夫妻的施恩和蒋瘸子父女的受恩都让我们感动和敬佩。在“精准扶贫”卓有成效的当下,请结合小说内容从受助者角度,谈读你对“帮助”的看法。(6分)
二、古诗文阅读(46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 爱 鹅 会 稽 有 孤 居 姥 养 一 鹅 善 鸣 求 市 未 能 得 遂 携 亲友 命 驾 就 观 姥 闻 羲 之 将 至 烹 以 待 之 羲 之 叹 惜 弥 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晋书 王羲之传》)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德经》是王羲之所著。他因为著《道德经》,还得到了山阴道士以一群鹅做犒赏。
B.字逸少,是说王羲之的字叫逸少。古人一般除名以外还要有字。名,一般在孩子3个月时由父亲起名,而字,需要到成人礼时才起。
C.门生,泛指学生与弟子。在东汉时称儒学宗师亲自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授者(再传弟子)为门生。
D.王右军,古代的一种称谓方法,就是称官职。因为王羲之曾担任右军将军,所以,世称他为“王右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又才华横溢。但他小的时候不善言谈,人们也没有看出他有什么超人之处。
C.王羲之书法精湛,曾在卖六角竹扇的老妇人的扇子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很高兴,于是人们争着买她的扇子。
D.王羲之很喜欢鹅,他不惜屈驾并且带着亲朋好友去观赏鹅,但是没有看到,内心很惋惜。
13.把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5分)
(2)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 -15题。
惜花
韩偓
皱白离情高处切,腻香愁态静中深。
眼随片片沿流去,恨满枝枝被雨淋。
总得苔遮犹慰意,若教泥污更伤心。
临轩一醆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绿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皱白”、“腻红”均指代花朵,“离情”、“愁态”写残花的心理。前者用“高处切”形容那种紧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静中深”传达那种默默无语的愁思。
B.颔联以诗人感受写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随着坠落的花瓣顺流而去,再抬头望见残留在枝上的花朵还在遭受风雨摧残。这满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满怀怅恨?
C.颈联设想落花的两种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两句诗一放一收,波澜顿挫,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悼惜。
D.全诗主要使用高低结合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展现了春去花落的过程。诗人借花寄慨,将咏物、抒情融为一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5. 这首诗的颔联堪称经典名句,请分析鉴赏颔联成为经典名句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8分)
(1)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2) .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
(3)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_ ____,_____ __”两句描述了屋前屋后绿树成荫、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色。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鄙弃权臣贵戚的傲骨的性格的主旨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犹豫不决、羞怯矜持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7)《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想起刘裕挥师北伐、收复中原故土的历史事实,把其形象地概括为振奋人心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9)《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身世之痛、家国之恨、孤独之悲等等情感充满胸膛。
第Ⅱ卷 (语言表达题 68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
17.“从理论上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隨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这个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B. 从理论上说,不论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C.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论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们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D.从理论上说,尽管我们怎么保护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难以避免地会被损坏或者遗失。
18.下面是一份“校园开放日”的家长邀请函,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尊敬的家长:
为了增进了解,增进家校互动,实现师生和学校共同发展,鄙校兹定于本月8日举行“校园开放日”,诚邀您们拨冗来看一下,在高校魅力课堂和丰富特色活动中感受“以人为本、以德树人、以质立校”的教育理念,您的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不得缺席或迟到。
X X X中学
2019年5月5日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劳动催生了人类的进化,劳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劳动促进的时代的进步,劳动塑造了人的思想品格。袁隆平等杰出劳动者的模范事迹,古代人民热烈的劳动场面,彰显了劳动的崇高;普通劳动者辛勤的汗水,手工匠人的高超技艺体现了劳动的价值。请从下列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评论性的文章。
话题1:劳动的崇高
话题2:劳动的价值
话题3:劳动者的无私奉献
话题4:劳动者的勇于创造
要求:综合话题的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A(B.拓tà片沸fèi反;C.脊髓suǐ 撬qiào开;D.石栈zhàn朔shuò漠)
2. A(B.项寒暄 瘦削不堪;C.项残骸司马青衫;D.项抚膺 潦倒)
3. C 4. C
5.B(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另一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
6. A 7. D 8.B 9. B 10. C
11.D(通:通行,畅通)
12.A( 然:然而 ) B(以:①表目的,可译为“来”;②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可译为“用”) C(之:①代蜀王,②代蛇) D(于:①介词,到;②介词,在)
13.C(应该是“秦王” )
14.秦王责令工匠凿五头牛,每天在牛屁股后摆上一堆金子。(补出主语1分,“责、朝”译对得1分,意思正确1分。共3分。“后”解释为“牛后面”也可以)
15.蜀王忘记了旧仇,知道这个好消息,再次派遣五个壮士去秦国。(“旧”“重”译对得1分,“之”译对或补充出“去秦国”得1分,意思正确1分。共3分。)
16.三元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的农民工形象。(共2分。“农民工”1分,“勤劳”、“善良”“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感情纯真、丰富”“做事细心、认真”,1分)
手法:①心理描写。小说在刻画三元时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如三元对搅拌机的看法,三元对谈对象情景的回忆,三元给对象买礼物时的心理活动及其变化等都形象的表现了三元的性格特征。②侧面描写。如通过搅拌机的“听使唤”衬托三元的勤快,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暗示三元的纯真及其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通过伙伴们喝得大醉、替三元买礼物、改动黑板下面的小字等表现三元的善良、与工友相处的融洽等。(共4分,任选一种手法分析即可,手法2分,分析2分,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若答其他方法,分析合理也可)
17.“幸福”既包含着三元结婚日期这一幸福时刻的到来,也包含着工友们对三元返回到工地的期盼。(共4分,每一方面2分)
18.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三元的劳动和生活情景始终围绕“搅拌机”来组织;起到了推动情节的作用,“搅拌机”是三元在工地上的主要劳动工具,通过它可以真实地描绘三元的劳动生活;衬托了人物形象,“搅拌机”的听使唤、卖力地干活儿恰是三元性格特征的写照。因此,“搅拌机”也就是三元这位农民工的象征。(共6分,每一点各一分,分析各1分)
19.①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②连峰去天不盈尺
③塞上风云接地阴 ④一去紫台连朔漠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万里悲秋常作客
⑦环佩空归夜月魂 ⑧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⑨以手抚膺坐长叹 ⑩砯崖转石万壑雷
20.A.完全不同。《渭城曲》意在描绘出离别的场景,而《台城》里的“雨”营造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柳”则成为一种“无情”的意象。(3分)
21. 因为”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柳枝,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茂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柳色堆如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2分)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却“依旧烟笼十里堤。(2分)所以说它“无情”。,
22.(4分) 是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是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妖魔鬼怪。
23.本题共4分,要求从三个人物中任选一位进行点评。
只能说出人物某一两方面的特点,表述过于简单,得1~2分;
能对人物进行点评,内容较充实的,得3~4分;
能对人物进行点评,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且语言流畅,得5~6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蜀国弱小,然而道路艰险,秦国想要强行攻占一直没有办法。于是秦王就欺骗蜀王,他责令工匠用石头凿了五头牛,每天在石牛屁股后面摆上一堆金子,谎称石牛会下金子的,并答应把它们送给蜀国。蜀王很贪婪,想要得到这五头牛。
当时蜀国有五个大力士,力大无比,无人能敌。蜀王就派他们打开山路迎接五头金牛。
五头牛到达蜀国,其实只是石牛,蜀王很生气。秦国知道道路已通虽然很高兴,然而还是害怕五个壮士的神勇,不敢进兵。
当时蜀王只有32岁,秦王知道他很好色,因此想用女色迷惑他。他派人告诉蜀王:“金牛事件是我的不是,但我现在有五个绝色美女,愿意送给你来谢罪。”蜀王忘记了旧仇,得知这个好消息后,再次派五个壮士去秦国接美女。回到梓潼时,看到一个山洞中有一条大蛇,担心它危害百姓。五个壮士想要杀死它,于是五人竭尽全力,用手拉着蛇,要把蛇拖出洞。霎时间,山倒塌了,就把五人和秦国的美女压死了,那座大山也分为五座山岭。
听说五个壮士死了,蜀国的道路也通了,秦国感到没有什么害怕的了,于是进军蜀国,蜀王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