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14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第14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16 22:4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城市洮北区第14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3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健康。
C.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除《周易》外,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D.尾段用三个层面阐释了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并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
C.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药物危害健康,弊大于利。
D.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
“天问”出自《楚辞》,以之作为工程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易于广大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理想情怀。
专家表示,研究火星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启示。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环境最为相似的行星,火星不仅有大气,也有适宜的温度,还和地球有着相似的自转周期。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
(摘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04月25日)
材料二: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于今年7月搭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次探测的任务目标是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巡视探测目标,开展对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进行精细巡视勘察。一次发射同时要完成环绕、着陆、巡视3种探测目标,实属“少花钱,多办事”。一举多得的背后,是复杂的技术和较高的风险,国际上也鲜有先例。
“火星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毋庸置疑,人类“第二家园”这一诱惑实在太大。不仅如此,研究火星地质、表面成分的长期演变过程,岩石和空气、水的相互作用等,有助于我们理解火星生命可能存在和消失的原因,进而分析和预测地球的未来。4000年来,火星也从最初的遥不可及,到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甚至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然而,至今全球火星探测成功率大约为40%,火星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恐怖7分钟”——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这需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实现,包括气动外形、降落伞和反推等,也需要自主导航控制技术来保证。
(摘自于紫月《天问一号:在探火路上来一次“后发先至”》,《科技日报》2020年5月22日)
材料三:
面对跨越式突破带来的各种难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简称北京中心)的任务型号团队勇闯难关、赢得挑战: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压缩地火时空距离。为了突破因地火距离太远而产生的信号超长延迟的“瓶颈”,北京中心采用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技术,设计了全新的超远距离测站捕获模式。采用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技术——全面掌握“天问一号”位置。型号团队设计了首次火星任务轨道动力学公用库和精密定轨原型软件,以仿真打靶的方法完成全过程定轨预报精度分析。采用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技术——精准遥控、科学开车。火星车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是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以及路途中的各种动作,都需要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在这方面,操作团队就要扮演好“先知”的角色,通过对当前火星车所处环境的掌握、分析和规划,预测路径的安全性,否则石块、沙丘都可能对它造成“致命伤”。
(摘自宋星光等《“天问一号”:中国首次火星之旅》,《解放军报》2020年7月10日)
4.下列对“天问系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问”出自《楚辞》,“天问系列”是中国行星探测任务的名称,“天问一号”则是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的任务名。
B.以“天问”作为工程名称,是因为它易于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彰显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C.“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对火星开展全球性和综合性的探测,并且对火星表明重点地区进行精细的巡视勘察。
D.今年“天问一号”一次发射要同时完成环绕、着陆、巡视3种探测目标,风险较高,需要复杂的技术作为支持。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火星周围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说明人类对火星的探索怀有高度的热情。
B.火星探测难点在于在进入、下降与着陆过程中,要融合多种减速手段才能在7分钟内将探测器的时速从2万千米降低到零。
C.超大变时延开环控制、地火空间精密定轨与预报、火星车遥控操作任务规划等技术合力保障“天问一号”完成相关探测任务。
D.火星车具有自主能力,如果地面工作人员提前告诉它要前往的目的地、选择的路径和途中的动作,它便能顺利完成探测任务。
6.人类为什么要探测火星?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路遥
除夕之夜,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我们的村庄。家家窗前点上了灯笼,院子里地上铺上炸得粉碎的红红绿绿的炮皮。在那些贴着窗花和对联的土窑洞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八碗”。说是八碗,实际上主要是把各种形状和式样的肥肉块子装在八个碗中。农村人虽然富了,他们的肠胃仍需要油水。好,那就尽情地吃吧。拣肥的吃,放开肚量吃吧,而今这样好的年头,又是自己喂的猪,不吃做什么!
父亲吃了一老碗肥肉,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拿起旱烟锅,自个儿笑眯眯地抽起了烟。他舒服地吐纳着烟雾,安逸地仰靠在铺盖卷上,享乐的神态使我高兴。我突然冒出了一个新鲜的念头:我为什么不用收录机录下父亲的一段声音呢?父亲显然对这事发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跃跃欲试,但又有点不好意思。我忍不住笑了,对他说:“你随便说什么都行。比如说你这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哈呀,这怎说哩……好,叫我想一想,噢,对了,那天,也正像今天一样,过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行!好,那我就再给咱往下说……”
“提起那年头,真叫人没法说。冬天的时候,公社把各大队抽来的民工都集中到寺佛村,白天大干,晚上夜战,连轴转到了年底。那天早上我回家时,你们母子几个围坐在炕上哭鼻子哩。哭什么哩?那年头,大家都穷得叮当响,过年要甚没甚。旁人家歪好都还割了几斤肉,咱们家我没回来,连一点肉皮皮都没有。当时,我折转身就往县城跑。我恨我。一个男人,就这么无能啊!我当时想,我今天出去就是抢也要抢回几斤肉来。”
“进了县城,我赶忙跑到了肉食门市部,一看,门关得死死的。我来到后门上,门也关着,不过听见里面有人咳嗽。我站着,不敢捣门,为甚?怕。怕什么?当时也说不清。过了一会,我突然冒出了个好主意,哼,别看你老子是个笨老百姓,到紧火时,脑瓜子还聪敏着哩。我想,如果我说我是县委书记的亲戚,他们还敢不卖给我肉吗?”
“就这样,我硬着头皮敲开了肉食门市部的后门。门先是开了一条缝,露出一颗胖头。还没等胖头开口,我就忙开口说是县上冯书记的亲戚。胖头问什么事?我对他说,冯书记让你们割几斤肉。这胖干部问我割几斤,我慌忙从怀里掏出了全部的钱一共四块。我问他一斤多少价钱?他说一斤八毛钱。我说,那就割五斤吧。不过,我当时心里暗暗叫苦:我原来只想割上二斤肉,够你们母子几个吃一顿就行了,你们母子一年几乎没喝一口肉腥汤哩。我想余下两块多钱,给你妈买一块羊肚子毛巾——她头上那块毛巾已经包了两年,又脏又烂;再给你们几个娃娃买些鞭炮。吃肉放炮,这才算过年呀。可眼下我想,一个县委书记的亲戚走一回后门,怎能只割二斤肉呢?我就只好咬咬牙把四块钱都破费了。但不管怎样,我总算割到了肉,而且是一块多么肥的刀口肉啊!”
“我正在街上走,一个叫化子拦住了我的路。我一看,这不是叫化子,是和我一块当民工的高五,他老婆有病,他本人已经熬得只剩下一把干骨头。高五挡住我,问我在什么地方割了这么一块好肉?我没敢给他实说,就撒谎说,我的肉是从一个外地人手里买的。高五忙问我,那个外地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说人家早走了。高五一脸哭相对我说,直到今早上才向别人央告着借了几个钱,可现在又连一点肉也买不到了。他说大人怎样也可以,可娃娃们不行呀,大哭小叫的……他瞅了一眼我手里提的这块肉,可怜巴巴地说,能不能给他分一点呢?我舍不得这么肥的肉给他分,就对他说是这肉是高价买的。他忙问多少钱一斤?我随口说一块六一斤。不料高五说一块六就一块六,你给我分上二斤!我迟疑了一下,对他说,那好,咱两个一劈两半。就这样,高五拿了二斤半肉,把四块钱塞到我手里,笑呵呵地走了,倒好像是他占了我的便宜。好,我来时拿四块钱,现在还是四块钱,可手里却提了二斤半的一条子肥肉。这肉等于是我在路上白捡的。好运气!”
“我马上到铺子里给你妈买了一条新毛巾,给你们几个娃娃买几串鞭炮。还剩了七毛钱,又买了几颗洋糖……这辈子没有哪一天比这一天再高兴不过了。高兴什么哩?高兴你妈和你们几个娃娃过这个年总算能吃一顿肉了。而且你妈也有了新头巾,你们几个娃娃也能放鞭炮,吃洋糖了……”
我“啪”一下关住了收录机,什么话也没说,丢下父亲,心情沉重地一个人来到了院子里。此刻,晴朗的夜空星光灿烂,和村中各家窗前摇曳的灯笼相辉映,一片富丽景象。远处传来密集的锣鼓点和丝弦声,夹杂着孩子们欢乐的笑闹声。村庄正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远远近近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着和平的硝烟。此刻这一切给我的心灵带来无限温馨和慰藉……
(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摘自《祝福》)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以倒叙的方式,通过我想用收录机录下父亲声音的这一新鲜念头,引出父亲对于“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的回忆。
B.小说中反复提到“这怎说哩”“我这样说你看行不行”“真叫人没法说”,生动地塑造了父亲不善言辞的朴素农民形象。
C.与父亲同为民工的高五家庭也非常困难,我对父亲占其便宜的做法是不认同的,这也是我一个人来到院子里的原因之一。
D.小说注重从小人物感受大时代,父亲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但是作者却通过他展现了一段极其贫困的艰难岁月。
8.本文尾段与鲁迅小说《祝福》尾段都描写了过年时的庆祝场景,在表达小说的主旨上各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中的故事读来真实可感,请结合文本谈谈作者是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九战,绝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B.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C.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D.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B.假,古代表代理官职的词语,如《汉书 苏武传》中“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C.九,古代常用于泛指多数或多次,和“三”用法有相似之处。如《战国策 荆轲刺秦王》中,“乃朝服,设九宾”中,“九宾”即指多个宾客。
D.壁,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指墙壁,即用土坯、砖石垒砌或用竹木做成的遮挡物。这里指军营、军营的围墙。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义与项羽合作攻打秦国,宋义出谋划策,项羽行军用兵,斩杀了军中凶猛如虎,凶狠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人。
B.合作攻打秦国途中,项羽认为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于是斩杀宋义。
C.巨鹿之战前,项羽率领军队渡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干粮,向士卒表示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D.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诸侯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2)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
吴融
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这里指杜鹃的鸣声。②茆屋:茅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15.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诗句填空(每空1分)
(1)在《诗经 卫风 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不久前在英国受捧的《射雕英雄传》英译本,在中国读者中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摘出许多字词的译法,认为不忠实金庸原作。但与之相对的,是英语读者一边倒的好评:“大师般的叙事”“高品质的梦幻故事”。这样的评价 ,就连公认难译的武功,也被评为“以十分优雅的方式展示出来”。译者郝玉青认为,译文的生动和流畅感最为重要:“最糟糕的是你把每个字都翻译准确了,但译作读起来却毫无生趣,这完全丧失了文学翻译的意义。”
这个译本的好坏姑且不论。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老人与海》《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名著更是“重灾区”,新译本 却又令人 。网上有人专门开列了名著清单,向翻译界喊话“求放过”。这对于当下的文学翻译,不可不谓是一种讽刺。正是 这样的情况,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比比皆是 屡见不鲜 不忍卒读 基于
B.比比皆是 层出不穷 难以卒读 基于
C.俯拾皆是 层出不穷 不忍卒读 鉴于
D.俯拾皆是 屡见不鲜 难以卒读 鉴于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郝玉青所说的那种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B.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那种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C.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在当下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常见。
D.那种郝玉青所说的译得毫无生趣、毫无美感的情况,当下在国内的文学翻译中却并不鲜见。
19.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许多翻译界专家呼唤文学翻译“美”的复归。
B.“梳理探究”设计的专题有: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C.关于文学作品的多义性,《文心雕龙 隐秀篇》说:“隐以复意为工。”
D.这几年来,一般地讲,殴打的事情已经渐渐地少了,可是这种“幸福”只局限在外头工人身上。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人和动物为什么要睡眠呢?① :一是能量耗竭假说。觉醒时神经元消耗大量能量,需要转入睡眠状态进行休整;二是神经可塑性假说。觉醒时神经元形成大量新的突触,② ,睡眠过程中,这些多余的突触会发生退缩。三是免疫防御假说。觉醒状态下机体容易出现免疫反应,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睡眠,使机体远离嘈杂环境、减少伤害性刺激。每个假说虽然都有一定的合理性,③ 。占人类一生1/3时间的睡眠,很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最终表现为稳定的睡眠周期。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5分)
据农业农村部消息,28日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当日投入联合收割机18万台,单日机收面积超过900万亩。针对湖北夏收初期联合收割机出现较大缺口,农业农村部5月中旬协调七个省份,紧急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目前湖北夏收进展顺利,3000多万亩粮油作物已实现颗粒归仓。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庄子·山木》篇记述:庄子和弟子们行于山中,看到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伐木的人并没有砍伐它,原因是“无所可用。”庄子便对弟子们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下山后,朋友命人杀雁来招待庄子一行。仆人问:“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回答说:“杀不能鸣者。”于是,弟子们就有了疑问,对庄子说:“大树因不材而活,主人之雁因不材而死,请问先生要怎样处世呢?”庄子说,要顺其自然而处世,“以时俱化”、不偏滞于任何一个固定点。
庄子的回答已成历史,弟子的问题更值得我们深思。今天,身处新时代大发展中的你,如何来回应弟子们的千年之间?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答案
1.D(《周易》对中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文无据。)
2.C(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错误,前三个含义是通过引用来引出观点,但最后一个含义是直接提出的。)
3.B(A.“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救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绝对化,文章第二段指出“善为医者”“把握了医道的精髓”才能以医理治国。C.“危害健康,弊大于利”有误,文章第四段指出“是药三分毒”“凡事不能绝对化,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D.“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于文无据。)
4.B(以偏概全。材料一第2段中“易于群众接受,便于记忆和传播”是以“天文”命名火星探测任务的原因之一,不是全部原因,也不是根本原因。)
5.D(D项“它便能顺利探测任务”表述绝对化。材料三中虽然有“火星车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但火星表面环境极其复杂,探测器能否顺利完成任务受多种因素制约。)
6.①研究火星与地球的异同,互为参考,是极具价值的基础研究;②火星是人类未来移民的首选地,探测火星是出于人类“第二家园”的诱惑;③探究火星地质、表面成分的长期演变过程,岩石和空气、水等相互作用等,有助于理解火星生命可能存在或消失的原因,进而分析和预测地球的未来。(每点2分)
7.B(“真叫人没法说”是描写过去日子过度的贫困。)
8.①本文:过年景象富丽欢乐有生气,赞美了富裕起来的农村,与过去的贫困形成对比,阐明了只有真正富裕起来才能避免贫穷所导致的道德失范的主旨。②《祝福》:过年景象虽热闹却也沉闷,与样林嫂的悲剧形成对比,揭示出封建礼教杀了死者又麻痹着生者的社会现实。(每点3分)
9.①情节上:第一人称叙述,情节的推进合乎情理。②环境上:通过收录机、肉食门市部等真实描写出特定的时代环境。③人物上:运用细节描写,比如父亲的神态动作语言,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父亲既有家庭责任感,又有欺骗别人占别人便宜的市侩狡黠。④语言上:多使用方言,有极强的口语化色彩,有地域特色。(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10.C(句意: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赵食”译为“从赵国取得粮食”,不可断,排除AD.“以秦之强”译为“凭着秦国那样强大”,不可断,故选C。)
11.C(“九宾”即指九个宾客。宾,同"傧"。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古代朝会大典设“九宾”。说法不一:
*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礼于庭,臣乃敢上璧。”裴骃集解引韦昭曰:“九宾则《周礼》九仪。”按《周礼·秋官·大行人》郑玄注:“九仪谓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后汉书·礼仪志上》:“大鸿胪设九宾,随立殿前。”刘昭注引薛综曰:“九宾谓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
*指九位礼宾人员。《汉书·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王先谦补注引刘攽曰:“宾,谓传摈之宾。九宾,摈者九人,掌胪句传也。”
12.A(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宋义在项羽提出反对意见之后这样传令,实际上是有震慑项羽等人的意思。)
13.①在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慑服,畏服;枝梧,抗拒;诛乱,诛灭了叛乱之臣。每个词各1分,大意2分)
②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及:等到,待到;壁:军队的营垒;作壁上观:站在营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每个词各1分,大意2分)
1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议论”错误,应为“抒情”。故选D。
15.①本诗中的“青灯”是实写,青灯散发的幽光,使整个茅屋更加孤寂冷清,烘托出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②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是虚写,借助美好的景象(意象),运用联想(想象),寄托了诗人远离故乡、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的思归念亲之情。(每点3分)
16.(1)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B(红对勾组合训练12)
18.A
19.C
20.①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说;②其中有些突触多余;③但也都不全面。(每点2分)
21.①28日,②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全面展开。③农业农村部协调七个省份,④调度1.9万台联合收割机赴鄂支援。(每点1分,句子简洁流畅、字数合格1分)
【参考译文】
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是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次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项羽已经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闻名于诸侯。援救钜鹿。战事稍稍有利,陈馀于是又请求增援兵力。项羽便率全军渡过黄河,都凿沉船只,砸毁锅、甑,烧掉营舍,携带三天的口粮,以此表示军队将决一死战,毫无退还之意。与秦军接战,经九次交锋,断了甬道,大败秦军。在此时,楚军的雄威压倒了诸侯军;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却都不敢发兵出击。待到楚军攻打秦军的时候,诸侯军的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见楚军士兵无不以一当十,喊杀声惊天动地,诸侯军人人都惊恐不已。这样打败了秦军后,项羽便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没有一个不是跪着前行的,谁也不敢仰视。项羽从此始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归他统帅了。
同课章节目录